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北省 > 石家莊市旅游

石家莊市文物古跡介紹

正定古城
  正定古城地處冀中平原,古稱常山、真定,歷史上曾與北京、保定并稱“北方三雄鎮”,是河北省會石家莊的北大門。正定古城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眾多,文化積淀深厚,享有“古建筑寶庫”的美譽。正定是一座具歷史悠久的旅游文化名城,據史料記載5000年前就有人類在這里生息繁衍,春秋時期為鮮虞國,戰國時期為中山國,趙滅中山后,遂歸趙,秦時屬恒山郡,漢初置東垣縣,漢高帝十年(公元197年)代相陳造反,叛將趙利守東垣,次年,漢高帝劉邦率師攻克東垣,為表示從此天下真正太平,把東垣縣改為真定,至今一千四百多年來,這里一直是府、州、郡、縣治所,是當時北方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中心,曾與保定、北京并稱為北方三雄鎮。至今正定南城門上還鑲有三關雄鎮的石刻匾額。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因避世宗風幀名諱,才改真定為正定,并一直……[詳細]
河北博物院
  河北博物院是河北省省級綜合性博物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國家一級博物館。河北博物院由原河北省博物館、河北省民俗博物館、河北省文物出境鑒定中心、河北省文物交流中心整合組建而成。河北省博物館成立于1953年4月,館址設在當時河北省會保定市古蓮花池院內的藏經樓。1982年河北省博物館遷至省會石家莊市,借用河北省展覽館辦公并舉辦展覽。1986年河北省展覽館、河北省博物館合并改建為河北省博物館,次年正式開館。2006年河北省博物館啟動改擴建工程。2013年6月8日河北省博物館新館試運行開放。2014年6月9日河北博物院揭牌并正式開放。2015年河北博物院完成整合組建。河北博物院包括主館區、建華館區、育才館區三部分。主館區位于石家莊市文化廣場,館舍建筑分為南北兩區,北區建于1968年,原為“毛澤東……[詳細]
3、正定隆興寺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正定隆興寺
  隆興寺位于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城東門里街,是國內保存時代較早、規模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十大名寺之一。隆興寺位于距離石家莊15公里的河北省正定縣城內,始建于隋朝,時稱“龍藏寺”,唐朝改名為龍興寺,至宋朝時落成為規模宏大的建筑群,之后歷經多次修葺,直至清朝康熙年間,形成了東、中、西三路并舉的建筑格局,規制日益完善,達到鼎盛時期。隆興寺占地面積為85200平方米,坐北面南,建國后,多次撥款修葺,仍按三路建制,正門(南門)外為一座高大的琉璃照壁,寺內建筑主要有天王殿、天覺六師殿(遺址)、摩尼殿、牌樓門戒壇、慈氏閣、轉輪藏閣、康熙乾隆二御碑亭、大悲閣、御書樓和集慶閣、彌陀殿、龍泵牛亭,以及從崇因寺前來的毗盧殿等,其中天王殿、摩尼殿、轉輪……[詳細]
4、趙州橋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趙州橋
  趙州橋又稱“安濟橋”,在河北省趙縣城南2.5公里處坐落在河北省趙縣洨河上.建于隋代(公元581-618年)大業年間(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和建造,距今已有約1400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橋。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將安濟橋選定為第12個“國際歷史土木工程的里程碑”,并在橋北端東側建造了“國際歷史土木工程古跡”銅牌紀念碑。趙州橋,又名安濟橋(宋哲宗賜名,意為“安渡濟民”),位于河北趙縣洨河上,它是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橋。-趙州橋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早的敞肩石拱橋,創造了世界之最。被譽為“華北四寶之一”。橋長50.82米,跨徑37.02米,券高7.23米,兩端寬9.6……[詳細]
5、伏羲臺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伏羲臺
  伏羲臺位于新樂市北郊2公里處的何家莊村東,吳家莊村北,地處東經114°43′40″,北緯38°23′30″,海拔103.5米~51.8米。遺址范圍以伏羲臺為中心,東至同義莊以西,南至崗頭村以北,西至黃家莊以東,北至中同村以南。遺址總面積1600萬平方米。伏羲臺由上下三層用當地夾沙好土羅疊堆集而成,總高度9.206米。最底層的第一層臺高2.898米,南北長102.58米,東西寬87.42米;第二層臺高2.118米,南北長89.43米,東西寬64.6米;最上邊的第三層臺高4.19米,南北長53.68米,東西最寬處23.8米,最窄處17.9米,呈不等邊八角形,名八卦臺,又稱伏羲畫卦臺。伏羲臺古遺址文物遺存豐厚,有新石器、商周、戰漢三種文化層次。1994年修復龍師殿、寢宮時在其基址之下,有三個廟殿基……[詳細]
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
  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坐落在河北省平山縣境內,距省會石家莊80公里,此處曾是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所在地。建國前中共中央的許多重要會議在此召開,包括三大戰役在內的一系列戰役在此運籌和指揮,毛澤東的幾十篇光輝著作在此誕生,它是當年中國革命的領導中心。1948年5月26日至1949年3月23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駐地。1948年9月,中共中央曾在此召開九月會議;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在這里指揮了著名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1949年3月,中國共產黨還在此召開了具有重要意義的七屆二中全會。1977年建立的西柏坡紀念館由中共中央舊址、陳列館、書法石刻園和傳統教育系列工程4個教育參觀區域組成。中共中央舊址大院有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任弼時等的舊居及解放軍總部舊址,中共中央舊址……[詳細]
于家石頭村
  于家石頭村,是一部用石頭抒寫的村落史詩。于家石頭村位于河北省井陘縣城微水鎮西南約十五公里處,建于明朝成化年間,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這個石頭村在四面環山的洼地,山巒環抱,綠樹掩映,不到村頭見不到人家。當走過彎彎曲曲的山路,走進這個村子,一下就置身于石頭的世界:石樓石閣,石房石院,石桌石凳,石磨石碾,石街石巷,石橋石欄,村路也是古老的石頭鋪就的。鋪路的石頭多是青灰色,石質堅硬,歲月的摩擦使石頭棱角圓潤光亮,但這石路光而不滑,干爽潔靜,走在上面,腳下發出輕輕而有韻律的“噠、噠”的聲響,這聲音讓人心中泛起一股寧靜、幽遠的情思。站在這石頭街上,環顧四周,與腳下的石路相連的街、巷、胡同全是青色的石路,路的兩旁全是石頭房院,隨便推開一扇石門,便又會看到一個石頭筑造的小天地。這里的房屋大多是四合院,還有……[詳細]
柏林禪寺
  柏林禪寺坐落于河北省趙縣縣城(古稱趙州)東南角,與天下第一橋趙州橋遙遙相望,它最早建于漢獻帝建安年間(196-220),古稱觀音院,南宋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禪院,自元代起即稱柏林禪寺。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這座古剎雖幾經興衰,卻仍然香火綿延,高僧輩出。據僧傳記載,著名的譯經大師玄奘法師在西行印度取經之前,曾來此從道深法師研習《成實論》。晚唐時,禪宗巨匠從諗禪師(趙州和尚)在此駐錫四十年,大行法化,形成影響深遠的“趙州門風”,柏林禪寺因此成為中國禪宗史上的一座重要祖庭。金代,這里一度改為律宗道場,曾有五代律宗大德在此弘揚戒律達五十年。最有名的是詮宗律師。金朝末年,法傳臨濟正宗的歸云志宣禪師主持法席,柏林禪寺由此革律為禪,宗風大振;歸云禪師平生主持七所名剎,望重當時,現在北京西郊潭柘寺尚存其舍利塔……[詳細]
正定趙云廟
  趙云廟位于正定縣縣城內,1997年正式對外開放。趙云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正定)人,三國名將,有“常勝將軍”之稱。趙云廟氣勢恢弘,占地12畝,總建筑面積積1500平方米。該廟采用仿明清古建筑結構,分為一進院、二進院。主要建筑有廟門、四義殿、五虎殿、君臣殿和順平侯殿,基本保留和豐富了原廟的歷史風貌,并與周圍的隆興寺、榮國府等著名景點相映相成。趙云廟為中外游客及趙云的海外后裔提供了一處瞻仰憑吊、游覽觀光的場所。據《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云:“趙云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也。”先主劉備贊趙云一身是膽。世稱趙云常勝將軍。談三國者,無不論及長坂坡,救阿斗之故事。云之英明可謂婦孺皆知,子龍故里人士引以為容:后代先賢奉為神明,建廟祭祀,香火頗盛。一九九六年,正定縣人民政府斥巨資將舊廟拆建重修,對外開放。重修……[詳細]
欒城區人民公園
  人民公園位于欒城縣城北部,與縣委、縣政府隔路相望,占地面積10.8公頃,總投資6000萬元,于2010年5月建成開園,公園綠化率81%。人民公園被確定為紅色愛國主義價值觀主題公園。2010年被中共石家莊市委宣傳部評為“石家莊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年被命名為“石家莊市十佳公園”;2016年獲“河北省三星級公園”榮譽稱號。人民公園規劃設計由清華大學規劃設計研究院擔綱完成。公園分為五部分,公園中間為世紀大道廣場,兩側布置4個主題公園。分別為怡秀園、雙百園、菁溪園和竹韻園,四游園分別以融、頌、暢、幽為主調。風格突出,特點鮮明。世紀大道分萬人聚會廣場,水幕電影廣場、主題雕塑廣場、噴泉廣場和休閑廣場五部分。廣場內依次布置跑泉、水幕電影、疊水、涌泉、旱噴和圓形噴泉池。水幕電影廣場設置15×8米扇形水幕。……[詳細]
正定古城燈光夜景
  正定古城位于河北省石家莊市以北15公里。己有1600年歷史。建于東晉時土筑,北周時石砌,唐代擴建為土城,明朝后改為24華里的磚城。建筑風格體現了公元5世紀一19世紀前后中國的歷史文化特色,是古代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結晶。來到古城正定,最為震撼的是夜晚的美景!正定被譽為“大佛之城”,這里的知名佛寺有開元寺、廣惠寺、臨濟寺、天寧寺、隆興寺。其中每個佛寺都有佛塔,夜晚在燈光的交相輝映下,格外耀眼,莊嚴,敬重!夜色降臨,璀璨的燈光點綴著古老的城墻,宛如一幅立體的歷史畫卷,讓有著1600多年歷史的正定古城風華再現。……[詳細]
廣惠寺華塔
  廣惠寺華塔,又名多寶塔。坐落在河北正定縣城內生民街路東高阜之上原來的廣惠寺內。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華塔由主塔和附屬小塔構成,全用磚砌。主塔底層四隅各附建一座扇六角形亭狀小塔,小塔環抱主塔,高低錯落,主次相依,精巧華麗,壯觀秀逸。廣惠寺華塔位于河北省正定縣南大街路東。1933年4月,梁思成對該塔進行調查、拍照,1984年進行全面測繪。經歷代自然和人為的破壞,寺已不存,塔也殘破得很厲害。現存主塔中心體和附塔一部分,但其表面布局和結構都依然清楚可見。該塔造型獨特,結構殊異,設計和結構的科學性,工藝的精湛,均為古建筑的杰作,為中國現存佛塔中之孤例。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惠寺寺院始建于唐貞元年間(785~804年),但塔的建造要晚至金代,是……[詳細]
石家莊毗盧寺
  毗盧寺創建于唐朝天寶年間,宋、元、明各朝均曾重修。原來規模較大,建筑較多,現僅存釋迦殿(前殿)和毗盧殿(后殿)。毗盧殿中央佛臺上供奉的是佛教的本尊主佛毗盧遮那(印度語,意為光明普照),故該寺稱為毗盧寺。毗盧殿的壁畫畫風,承襲了我國古代壁畫的傳統畫法,技法嫻熟,線條瀟灑自如,色彩艷麗,人物形象生動逼真,主次分明,層次井然。壁畫賦色以石綠、朱紅為基調,從強烈的對比中取得調和,色彩豐富而和諧。使用的顏料以礦物質為主。這些顏料穩定性好,保存時間長,雖已經歷了幾百個春夏秋冬,但色彩至今還很鮮艷。壁畫還大量使用瀝粉貼金,整個壁畫看起來艷而不俗,富麗堂皇,光彩奪目。毗盧寺壁畫內容豐富,包羅萬象,技藝精湛,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對研究古代社會生活、風俗習慣以及古代美術史和傳統繪畫藝術都有重要的意義,是我國古代……[詳細]
元氏故城遺址
  元氏故城,是常山郡古城遺址,位置在現在的殷村鎮西南。戰國時即筑有城垣,西漢初在此設郡,現存遺址城垣不知是戰國所筑還是秦漢所建。歷史上,這里曾是轄今大約元氏、欒城、高邑、趙縣、正定等二十多個縣域的城池首府。可謂作用亙古,歷史悠悠。故城為戰國至隋代古城址,是國、郡、縣的治所。于晉代將常山郡移到真定(現石家莊北)。至隋代城廢,縣治所南移,遂稱故城。元氏縣城,早在商代,就有先民在這塊肥沃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它南臨泜水,北靠封龍,創造著人類的文明歷史。在周初,奴隸主大封諸侯時,就在今天的槐水流域西張村附近,建有泜國(一說軧國)及城堡,還在封龍山南麓,現在的南佐,封照一帶建有飛龍邑。戰國趙孝成王十一年,即公元前255年,有趙國公子“元”被封于此地。孝公子元是趙惠文王之長子,趙孝成王之長兄,因名“元”,故名……[詳細]
靈壽石牌坊
  在靈壽縣城關西街。明崇禎十四年建。牌樓東西向,高12.1米,寬8米,通體用細青石仿五樓四柱三重檐的木結構透雕而成。斗栱主間六朵,次間上樓三朵,下樓兩朵,布局勻稱。斗拱主間6朵,次間上樓3朵,下樓2朵,布局勻稱。三層額枋上有流云、仙鶴、行龍、雙鳳等深浮雕圖案,雕工細致,構思巧妙,正中匾額楷書三世中樞4字。各柱兩邊的夾柱石上,雕有大小不同的獅子45個,躍立坐臥形態各異,極為生動。該透雕布局均勻合理,雕工細致,構思巧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靈壽縣北關三世中樞付氏牌樓,又稱透雕石牌樓,建于明朝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當時付永淳官拜吏部尚書,不僅忠于職守,為官清正,還根據當時朝政中存在的主要弊病,提出了十項重要建議銓政十事。崇禎看后,不僅高興地采納了,而且為表彰付永淳及其父、祖忠于朝廷的功……[詳細]
井陘龍窩寺石窟
  龍窩寺石窟位于井陘縣城微水西南25公里、天長古城西10公里的小龍窩村西0.5公里處石崖上。石窟前臨燕晉古驛道,今307國道由石窟西南繞過。石窟東北為石太高速公路。龍窩寺石窟為石家莊市境內現存十余處石窟之一,由于其獨特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佛像雕刻以及石壁上諸多古人題刻,故在1993年被定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窩寺建造年代已不可考。清雍正《井陘縣志》中有“龍窩,在縣西南二十里。石壁峭立,古柏崖生;梵宇樓臺,頗為可觀。傳神龍斷路,貨郎仗劍斬之。至隆慶間,大雨沖出枯骨一窖,約數百斤許。”龍窩寺及其西大龍窩村、其東小龍窩村皆由此而得名。原龍窩寺規模較大,寺前西南、東北兩端各建有樓閣一,閣下即為燕晉往來大道。而寺建于兩閣間古道西臨石崖處。舊有大殿、配殿及僧舍等建筑。昔為邑中名勝之一。寺院于解放后擴建……[詳細]
17、永通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永通橋
  永通橋為單跨圓弧敞肩石拱橋,橋面兩旁有正方形望柱22根,欄板下面的兩端墊在石墩上,中間懸空。板面有浮雕,內容以人物、花卉、鳥獸之主;橋欄桿上,雕有河神像,造型優美;南北兩面的小墩上分別雕有飛馬和游魚,雕工相當精致,多為仿古之作,因小石橋在歷代均有修繕,所以橋上小石雕的風格手法也不盡相同。永通橋又稱小石橋,建于唐永泰初年,其結構形式和藝術風格與安濟橋極其相似,只是規制略小而已。永通橋相傳是魯班的妹妹所修,這里面還有一個故事,魯班兄妹二人打,-各造一座橋,看誰能先造好,天神見其辛苦,于是暗中相助,結果兩座橋同時于一夜之間修成,并一舉揚名天下。永通橋是一座帶腹拱單孔并列券敞肩式石橋,在橋梁“敞肩圓弧拱”的發展上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橋長32米,寬6.34米,主拱券由20道獨立拱券并列砌筑而成,大券上……[詳細]
開元寺須彌塔
  開元寺須彌塔,俗稱磚塔、方塔,坐落于鐘樓西側。塔身建在高約1.5米的正方形磚砌臺基上,塔平面為正方形,密檐九級,舉高39.5米,塔身第一層較高,下部砌石陡板一周,各面兩端均浮雕一尊雄勁有力的力士像。石腰線以上全部由青磚砌筑。正面辟石券門,門框刻以花瓶、花卉圖案,門循浮雕二龍戲珠。門楣上端鑲嵌長方形石匾,上面鐫刻“須彌峭立”四個楷書大宇。每層磚砌迭澀檐,四角懸掛風鋒。塔身寬度自第二層開始收縮,外觀清秀挺拔,簡樸大方,頗似西安唐代小雁塔,是疊澀出檐塔的典型作品。塔內第二層上部原作木斗八藻井,惜已毀壞。今塔內呈空筒式,內壁垂直,上下貫通。第二層以上的八層,雖然各設一方形小窗,但無臺階攀登。剎座、仰蓮、覆缽均系磚砌,四周置銅境,光亮奪目。其上,系金屬質剎桿、寶殊。寶珠多達四枚,顯得格外挺拔關于須彌塔……[詳細]
天寧寺凌霄塔
  天寧寺凌霄塔,在正定隆興寺之西大眾街北側原天寧寺內,因巍峨高崇而得名。又因塔身多系木結構,故俗稱木塔。據清光緒《正定縣志》記載,天寧寺和凌霄塔同時建于唐懿宗威通年間(公元860—874中)。當時寺院規模宏大,富麗堂皇,牌坊、重門、天王殿、前殿、后殿、凌霄塔等主要建筑自南而北依次排列。暮鼓晨鐘,香火鼎盛。民國初年,寺院屢遭厄難,殿堂一一毀壞,主要建筑獨存凌霄塔。凌霄塔是一座磚木結構的九層樓閣式塔,平面呈八角形,高41米,矗立于八角形臺基之上。塔身一至四層是宋代在唐塔殘址上重修,全磚結構,其上各層則為金代重建,磚木結構。每層正面各辟拱形洞門或直橇窗。四層至九層,斗拱、飛檐皆為木制。從第五層開始,各層高度逐層遞減,外部輪廓亦逐層收縮,給人以輕盈挺秀之感。凌霄塔最大的特點,是在塔身第四層中心部位豎立……[詳細]
臨濟寺澄靈塔
  臨濟寺澄靈塔坐落于正定縣城生民街東側臨濟寺內,俗稱青塔、衣缽塔,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澄靈塔高30.7米,密檐式實心塔。塔下為寬廣的八角形石砌臺基,臺基之上設須彌座,其束腰部分雕飾極其富麗的奇花異鳥圖案,其上為仿木構磚雕斗拱、平座、欄桿;再上即磚制三層仰蓮以承托塔身。塔身第一層甚高。正面設對開式拱形假門,側面飾花欞假窗。轉角處作圓形倚住。塔身的八層檐相距甚近,給入以重檐密布之感。從整體看,除第一層掾飛和各層角梁為木制外,其余各層檐下斗拱和平座欄桿均系磚仿木構。塔頂以磚雕刻的剎座,以鐵鑄的相輪、仰月、寶珠,增加了佛塔的莊重。澄靈塔設計精巧。造型美觀,雕飾富麗,結構富于變化,堪為密檐塔中的佳作。但由于年深歲久,早已殘破不堪。因此,于1985年予以大修,各層瓦頂、殘破的斗拱、磚雕、銅鏡等均一一……[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午夜福利 | 亚洲成AⅤ人影院在线观看 日本日本乱码伦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欧美国产中文字幕 | 日本免费观A视频网 |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精品自拍 |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