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西壯族自治區 > 梧州市 > 萬秀區旅游

萬秀區文物古跡介紹

騎樓城-龍母廟景區
  騎樓城梧州素為廣西水上門戶,上個世紀20年代后,原來的坊式房已不能滿足日益繁榮的商業發展的需要,騎樓逐漸取而代之。梧州地處嶺南,北回歸線經過其間,舊時為了結合南方潮濕多雨及多洪易澇的氣候特點,梧州建筑多采用騎樓形式,臨街樓層可作商鋪,樓上可住人。騎樓多為三四層,臨街店鋪二樓以上部分凸出來,二樓罩著的空間成為人行道,遠遠看去,像“騎”在人行道上一樣,故名“騎樓”。騎樓形式既方便行人上街時遮陽擋雨,又可擴大樓房面積。騎樓的背后是內街,民宅大門一般開向內街內巷,內街成為居民交往的“公共大廳”,充滿濃郁的人情味。這種有層次的沿街檐廊復合空間,大大適應了市民日常生活的豐富性和空間使用功能的多樣性。在騎樓的外觀上,可以看到許多有代表性的中國建筑語言:花窗、磚雕、牌坊等,都十分精巧,其功能和藝術達到了相當……[詳細]
梧州龍母廟
  梧州龍母廟始建于北宋初年,是一座千年古建筑,是為紀念戰國時期我國南方百越民族女首領“龍母”而興建的廟宇。占地面積11萬多平方米,建有牌坊、前殿、龍母寶殿、龍母寢宮、鐘樓、鼓樓、塔樓等,以及中國最高的38米龍母圣像。是粵港澳乃至東南亞的祈福圣地,堪稱中國龍母第一廟。龍母廟位于梧州市桂林路,有主殿、后殿、五龍噴水壁、總府題名碑等。主殿一排三間,中為龍母殿,左為太子殿,右為傅將軍殿。據考證,龍母是古代我國南方“倉吾”族首領,生于農歷五月初八日,民間稱此日為“龍母誕”;逝世于農歷八月十五日,民間稱此日為“升仙日”。由于龍母竭盡全力帶領人民開山治水,為鄉親造福,深得百姓愛戴,因此,“龍母誕”和“升仙日”就成了龍母廟的傳統紀念日。到時,不少信男善女專門從粵港澳地區趕來焚香拜膜。龍母廟依山面水,占地面積5……[詳細]
四恩寺
  四恩寺是廣西唯一出家人受戒道場,華南現代第一大寺。坐落在白云山半山腰處,背靠五嶺山脈的白云山,西江象玉帶一樣在前面不遠處自西北向東南蜿蜒流過。四恩寺的前身是建于1939年春、位于錢鑒的紫竹林寺,因梧州市修建東環路而搬遷到白云山重建,于佛歷2545年(公元2001年)八月初六日奠基,總投資約7000萬元,由中國佛教協會派釋成清大師來梧州指導建寺。規模宏大的大雄寶殿已于2005年落成,東廂房、西廂房、鐘樓、鼓樓、牌坊、山門、天王殿、法堂、素餐館等將陸續建成,于2006年9月27日舉行盛大的佛像開光儀式。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為新寺題名“四恩寺”,四恩即報答父母恩、眾生恩、國家恩、三寶恩這四重恩。四恩寺不但是一座佛教文化博物館,建筑雕刻精美,16.8米高的大雄寶殿氣勢宏偉,而且是一座建筑藝術宮殿。……[詳細]
梧州中山紀念堂
  中山紀念堂位于梧州市中心的中山公園內。孫中山為了籌備北伐,曾于1921年至1922年先后3次駐節梧州。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后,梧州善后處處長李濟深倡議集資在北山公園內籌建中山紀念堂。1926年1月29日,舉行奠基典禮。1930年10月,建成。是我國最早建成的中山紀念堂,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紀念堂占地面積達1630多平方米,坐北向南,素白色的外墻與四季常綠的古樹相映襯,寓中山精神萬古長青。紀念堂前的廣場中央立有孫中山先生全身塑像,紀念堂門前兩旁有石獅子,花壇等。紀念堂前座是四層塔式圓頂,前門額-“中山紀念堂”,為當時廣東省省長陳濟棠所題;后座為千人會堂。紀念堂前有蓮花池,并有石級直通山腳。會堂的正面為主席臺,臺中央上方塑有古銅色的孫中山頭像……[詳細]
珠山烈士墓園
  在廣西梧州市河濱公園內的白鶴山上,矗立著革命烈士紀念碑。它們記錄了梧州人民反帝斗爭的精神,以及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革命先烈前仆后繼,英勇斗爭的歷史。1999年1月,經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命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帶來了馬克思主義。1925年10月,廣西第一個中-支部——梧州支部成立。從此,具有反帝反封建斗爭精神的梧州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員領導下,為新中國的建立進行了不屈不撓斗爭。1927年9月,中共廣西地委書記廖夢樵和地委組織部長黃士韜等19位同志不幸被捕,受盡酷刑。但他們始終沒有泄露黨的機密,在被敵人押赴刑場時沿途高唱《國際歌》,高呼“共產黨萬歲”等口號,慷慨就義。1926年10月中旬,設在梧州的中共廣西臨時省委交通機關被敵人破壞……[詳細]
中共梧州地委、廣西特委舊址
  中共梧州地委、廣西特委舊址陳列館位于梧州市建設路興仁巷4號。1925年,根據梧州靠近當時全國革命的中心廣州,產業工人相對集中,革命蓬勃發展等有利條件,當時領導廣東、廣西、閩南及南洋地區革命的中共廣東區委作出首先在梧州建立中-組織,然后向廣西各地發展的決定,接連派出多批中-員到梧州開展建黨工作。1925年10月,中共廣西第一個地方組織——中共梧州支部成立。1925年秋,中共廣東區委常委兼軍事部長周恩來親臨梧州指導建黨工作。當時,公開身份是《梧州民國日報》總的中共梧州支部書記龍啟炎考慮到秘密工作的需要,將周恩來安排住在靠近客運碼頭、出入方便、鬧中取靜的大同酒店。周恩來聽取了龍啟炎等匯報梧州建黨工作的情況后,充分肯定了梧州黨、團組織發動群眾,開展反帝反封建運動的成績。認為要鞏固發展新建立的黨組織,……[詳細]
梧州允升塔
  梧州允升塔在梧州市西江南岸錦屏山。清道光三年(1823年)建。據兩廣總督阮元詩:“云山郁蒸,江水澄凝。得此高塔,勢欲上騰。梧崗吉上,從此其興。”而名為“允升塔”。相傳允升塔是呂洞賓為救一對鴛鴦鳥而擲下的一桿筆。塔平面六邊形,底邊長3.9米,七層樓閣式磚塔,通高36米,塔身疊澀出檐。底層以及三至七層正面各開券頂門,二層各面相間開長方形、圓形窗,其余各層相間、上下相錯開5個方形窗。塔頂六角攢尖。塔內各層設木樓板和木樓梯。門額有阮元題刻的“秀發梧江”、“觀文成化”、“光射牛斗”等石匾。1982年維修,改木樓梯為鐵樓梯。保護范圍:以允升塔四周墻基為基線,向四周外延5米范圍內。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邊界線為基線,外延20米范圍內。……[詳細]
梧州市中共廣西早期革命活動舊址
  梧州市中共廣西早期革命活動舊址包括中共梧州地委舊址、中共廣西特委舊址等,位于梧州市萬秀區,目前保存較為完好,中共梧州地委舊址和中共廣西特委舊址已辟為免費開放場所向社會免費開放。梧州市中共廣西早期革命活動舊址是中國共產黨早期在廣西領導和開展革命活動的重要遺址,是中國共產黨廣西黨組織的誕生地,對研究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史特別是廣西黨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作用。以此為契機,梧州將充分保護和利用好,講好中國故事、讓文物說話。目前,梧州市有關部門已與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中心聯系對接,計劃對地委、特委舊址進行進一步修繕,為進一步加大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力度,切實做到保護好革命文物,弘揚好革命精神,傳承好紅色基因,繼承好革命文化奠定基礎。……[詳細]
梧州西竺園
  介紹    在梧州市崗嶺路珠投嶺。是梧州近代最大的佛寺。1933年建,有門樓、西竺堂、觀音殿、大雄寶殿、廂房等6座磚木結構建筑。占地面積1萬平方米。近年維修一新。大雄寶殿內塑釋迦牟尼、彌陀、藥師和地藏觀音菩薩像,珍藏《大藏經》共7173卷,還有銅鼎、銅鐘、銅燈塔等。廣州六榕寺法師黨澄、桂平西山龍華寺法師巨贊、廣西佛教會的道安等先后來此講經。是梧州市佛教活動的場所廣西梧州市……[詳細]
感報寺銅鐘
  南漢銅鐘,為南漢太監吳懷恩出資于南漢乾和十六年(958年)所鑄,原置于感報寺內,后放置于光孝寺(大雄寺)冰月閣。民國20年(1931年)移至中山公園晨鐘亭內,曾作為市民報時用。銅鐘呈垂鐸形,獸首,高120厘米,口徑56.7厘米,重250公斤。鐘上飾有十字線隔開的花紋及銘文,銘文內容是吳懷恩所述“龍圖永固”的歷史,款文共87字。廣西古老的銅鐘,除容縣開元寺的唐代銅鐘外,就是梧州光孝寺南漢銅鐘。南漢銅鐘雖歷時千余年,但仍完整無損,擊之聲音洪亮。1963年2月,被列為廣西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梧州近代建筑群
  梧州近代建筑群梧州是嶺南文化和珠江文化的發祥地,騎樓城則是梧州近現代百年商貿繁華的歷史見證。梧州騎樓文化已成為當地一道亮麗的風景線。2003年,梧州已修建好防洪堤,每年屢遭洪澇災害影響的現象已成為歷史,但騎樓這一獨特的建筑風格已作為歷史的見證保存下來。現存騎樓街道22條,總長7公里,最長的達2530米,騎樓建筑560幢,其規模之大、數量之多,國內罕見,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騎樓博物城”。2013年5月,梧州近代建筑群被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大同酒店舊址。保護范圍:舊址主體建筑四周圍墻墻基范圍內。建設控制地帶:與保護范圍同界。2.廣西銀行梧州舊址。保護范圍:舊址主體建筑四周圍墻墻基范圍內。建設控制地帶:與保護范圍同界。3.梧州北山自來水廠。保護范圍:自來水廠主體建筑四周墻基范圍內。……[詳細]
蘇曼(蔓)烈士故居
  蘇曼(蔓)烈士故居位于梧州市萬秀區夏郢鎮鳳凰村,年代為民國。蘇曼(蔓)烈士故居為第八批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蘇蔓故居
  蘇蔓故居位于萬秀區夏郢鎮鳳凰村,年代為清末。蘇蔓故居為梧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廣西大學梧州舊址
  廣西大學梧州舊址位于梧州市萬秀區大學路梧州學院、梧州一中校園內,年代為1928年。廣西大學梧州舊址為第七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舊址所在地梧州市第一中學四周圍墻墻基為基線,向四周外延5米范圍內。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邊界線為基線,外延5米范圍內。……[詳細]
韋拔群烈士頭骨出土處
  韋拔群烈士頭骨出土處位于梧州市萬秀區中山公園內,年代為民國。韋拔群烈士頭骨出土處為第八批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還我河山碑
  在風景秀麗的廣西梧州市河濱公園內的白鶴山上,矗立著“還我河山”碑和革命烈士紀念碑。它們紀錄了梧州人民反帝斗爭的精神,以及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革命先烈前赴后繼,英勇斗爭的歷史。1999年1月,該處及其相鄰的梧州英國領事署舊址被命名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還我河山”碑始建于1932年6月,碑體以山石為基座,高2.9米,寬0.93米。“還我河山”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是當年梧州人民反帝斗爭的真實寫照。該碑的碑文為1932年曾任梧州市市長黃同仇先生撰寫。公元1897年,即光緒二十三年,腐敗的清朝政府屈服于英帝國主義的壓力,在英國侵略者的--下,與英國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英緬甸條約》。這個條約附屬的《西江通商專約》,使梧州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的通商口岸。從此,英國人在梧州建起了領事署,并在白鶴山腳樹起……[詳細]
明桂王墓地
  明桂王墓地是以桂王朱常贏、安仁王朱由援為主的南明王族墓葬群。據《蒼梧縣志》記載:“明桂王墓在城西南十里大江南岸高望村后……稱為興陵。”本地村民俗稱其為“王姑墳”。……[詳細]
18、葉琪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葉琪墓
  葉琪將軍墓位于冰泉沖南蛇嶺,1935年建成。該墓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基為圓形。用鋼筋水泥筑成。在冰泉路旁有一牌坊,高10米,寬8米,坊額橫刻楷書:“儒將風猷”,為蔣價石題書。牌坊后有葉公翠微紀念亭碑記,碑高1.38米,寬0.77米,厚0.14米,楷書,中華民國25年10月立,碑文有部分已磨損,字難辯認。墓前有華表,墓后有石碑。華表方形,高4米,寬0.7米。碑文旁用陰刻楷書聯,上聯為“北定中原憶當年智勇兼雄屢以神奇成偉績”,下聯為“西臨蜀會冀此日艱危共濟那堪馳驟失元良”。對聯的上款署“翠微兄千古”,下款署“蔣中正題”。葉琪(1896—1938年),廣西容縣人,保定軍校二期畢業,歷任排、連、營、團、旅、師、軍長等職。民國20年(1931年)起任第四集團軍總參謀長和國民黨革命同志會(新桂系政治……[詳細]
王同惠女士墓
  王同惠女士墓位于萬秀區珠山頂,年代為1935年。王同惠女士墓為梧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建設路清代民居群
  建設路清代民居群位于萬秀區城北街道北山社區建設路一巷4號由西往東至建設路三巷1號;建設路95號由北向南至108號,年代為清。建設路清代民居群為梧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在线v日本 | 一本一道久久综合天天 | 五十六十老熟女中文字幕免费 | 中文字幕在线日韩6页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