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四川省 > 成都市旅游

成都市文物古跡介紹

平安橋天主教堂
  成都平安橋天主堂是成都目前最大的天主教堂,同時也是天主教成都教區主教府所在地。1897年由法國籍駱書雅主教修建,從成都郊縣崇州、大邑、邛崍等地招集工匠,歷時7年竣工。平安橋天主堂包括大小經堂、圣母無染原罪堂、主教公署。教堂成“十”字型,主教府成“束”字型,整個建筑群成“悚”字型,造成別致,古樸典雅。圣母無染原罪堂能容千余人,小經堂專供主教、神父祭獻。四周走廊寬敞相通,108根楠木廊柱氣勢恢宏,三道院內花園把主教堂和圣母無染原罪堂分成格式廊庭。四周兩層104套房間,分隔成客廳、餐廳、辦公區、宿舍。整個建筑的梁、柱、門窗、地板全部采用從邛崍山脈采運來的楠木,用材考究,十分珍貴。百年來,平安橋天主堂雖經歷了戰亂和風雨侵蝕,仍保留了原有風貌。2013年5月,平安橋天主教堂被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詳細]
邛崍永樂寺
  永樂寺稱為第一禪林,距高何鎮6千米,距天臺山門肖家灣2.5千米(邛崍市天臺山鎮馬坪村8組 ),是天臺山古寺廟中唯一未被毀盡的寺廟,占地約1公頃,前有明代“第一禪林”牌坊。永樂寺是南北朝明月江和尚創建,為蜀南勝地,宋元時期衰落,后來明王朝永樂年間(1403-1424年)重建。近代被毀,現只剩廟房2重,大石獅1對,石照壁1通,石坊1通。石坊為“天全六番招討司”掌印婦官劉氏修造,正面鐫刻“雪巢名勝”,背面正書“第一禪林”,該寺為成都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大殿坐東北向西南,為單檐歇山式木結構,祖師殿為單檐歇山式木結構,兩殿之間垂帶踏道相連。牌坊建于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為三樓仿木結構石建筑,上刻飾人物、鳥獸、花草、云龍紋等圖案,十分精美。牌坊高8.65米,寬9.65米。照壁為牌樓重檐式石刻建……[詳細]
龍王廟建筑群
  龍王廟建筑群分布在高出龍池水面約80米高的臺地上,面對碧波萬頃的龍池,背靠聳入云霄的高山。在浩大的空間容量中,精巧地構建了由廟門、祈雨臺、正殿和配殿組成的龍王廟建筑群。廟門設置在臺地的兩端,形成一個石欄環護的莊嚴祭壇。正中為漢白玉石砌成的八卦形圖案的祈雨臺,中央嵌著太極圖碩大“陰陽魚”,表現著“萬物負陰而搶陽”和“天一生水”的東方神秘文化的奧旨。莊嚴古樸的正殿巍然屹立在三層臺階上,黃色琉璃瓦的屋頂,在穩重平實中顯現出飛動輕快的舒展姿態。殿內彩塑的黃、青、赤、白、黑五位龍神立像,采用擬人化的象征手法,表現著“五龍議治”的主題,共商如何適時布云行雨,保佑人間風調雨順、繁榮安樂。地址:成都市都江堰市龍溪鄉龍池鎮龍池國家森林公園內類型:古跡游玩時間: 建議0.5-1小時開放時間:8:00-18:00……[詳細]
青城山真武宮
  青城山真武宮年代:清光緒年間(1875—1908) 類別:古建筑 地址:青城山鎮青城村保護級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青城山真武宮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前山景區西部、軒轅峰東絕壁下,東距天師洞400米。創建于唐,名清都觀、洞天觀,清乾隆十七年重建,改稱真武宮,現存建筑為清光緒年間(1875—1908)所建。建筑群占地1840平方米,建筑面積303平方米,坐西向東,四合院布局,沿軸線依次為山門、三官殿及左右廂房;建筑形式為混合式木梁架、懸山頂。三官殿面闊三間12.6、進深三間7.7、高6.49米;混合式木梁架,懸山頂、小青瓦屋面。建筑群右邊跨出臺地部分,采用了一列吊腳樓支承。基本保存完整。真武宮在選址、平面布局、建筑空間處理和藝術特色及功能使用方面,均有較高成就;對于研究青……[詳細]
水井街酒坊遺址
  水井街酒坊遺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水井街南側,在府河與南河的交匯點以東,原為全興酒廠的曲酒生產車間。1998年8月,全興酒廠在此處改建廠房時,發現地下埋有古代釀酒遺跡,隨后由四川省博物館進行了考古調查,以確定遺址的分布范圍。1999年3月~4月,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在此開展了考古發掘工作,四川省博物館的部分人員也參加了工作。本次發掘的目的是確定水井街酒坊遺址的起始年代,了解釀酒設施的分布及其“前店后坊”的格局,并為建設四川全興酒文化博物館提供實物資料。遺址已發現面積約1700平方米,發掘面積近280平方米,揭露的遺跡現象包括晾堂3座、酒窯8口、爐灶4座、灰坑4個及路基、木柱、釀酒設備基座等。出土大量青花瓷片、晾堂的年代分屬明代、清代,一直沿用到現代。酒廠遺址的發……[詳細]
成都金華寺
  成都市金華寺建立于清代乾隆四十二年,位于成都市金牛區天回鎮金華村境內,現占地11畝多。到達成都動物園公交站后,換乘9路公交車前往天回鎮。到達天回鎮后步行十余分鐘可到。金華寺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金華寺曾毀于明末兵災,清朝康熙年間,僧人三峨發起重建,其弟子曾明承師志,化緣集資,于乾隆四十二年(即一七七八年)冬開始動工修大雄寶殿,后又修建前殿(今觀音殿)、后殿(今達摩殿)、樂臺(代山門)、廂房和寮房等。廟內多幅清代壁畫尤為珍貴,值得珍賞。特別是樂臺,由十八根石柱支撐,氣勢宏大,造型美觀,風格獨特。一九九七年經成都市金牛區政府批準成為開放寺廟。金華寺現有常住僧人九人,按佛教寺廟傳統建立管理組織,各種制度健全,管理有序;僧眾道風純正,深得信教群眾信賴,香火旺盛。寺廟不收門票。乘車路線:到達成都動物園……[詳細]
107、白塔湖
白塔湖
  白塔湖因隋朝白塔而得名,位于于著名的“中國竹編之鄉”道明鎮。山水環抱,萬頃碧波。湖中或仙鶴點水低唱,野鴨拍岸驚飛,或上千只侯鳥浮于湖面,與游人弄浪戲水;湖東山巔之白塔禪院,古木參天,香火鼎盛;湖心島嶼有紀念清代愛國名將陜甘總督一等昭勇侯楊遇春的楊侯島,還有充滿詩情畫意的港灣,情調別具,風韻各異,堪稱忘事絕塵之境。長馬溝生態農業觀光區是國家綠化示范基地。景區內的鴕鳥園養殖的非洲“沙漠王子”鴕鳥、梅花鹿、觀賞鳥,供游人觀光欣賞;游人若在鴕鳥園用餐,有緣遇上供應鴕鳥肉、鹿肉,便可一飽口福,若再飲上兩杯滋陰壯陽的鹿血美酒,定會使你心曠神怡,無限享受盡在酒中。參加湖光山色之旅,還可到“中國竹編之鄉”道明鎮參觀竹編工藝制作一條龍表演,參觀“川西第一竹編市場”的竹編工藝品展銷會,現場學習竹編工藝技術,感受……[詳細]
彭家珍專祠
  彭家珍大將軍專祠占地10250平方米,平面略呈四方形,正門與家珍公園相通,坐南朝北,為傳統四合院布局。大門設在北端,古建筑除正中的紀念碑和西側的陳列室外,依次為新建的大門、紀念堂、碑廊和西側的萬祺亭、接待室。祠內花木蔥茂,綠樹掩映,四季常青,環境別致、清幽。彭家珍大將軍專祠大門為仿古建筑,梁架為木結構,屋面為琉璃瓦,屋脊為灰條脊。祠門檐柱高七米,面闊14.4米,長15米,雙扇開關的紅漆大門上方,懸掛著原-四川省主席張群先生題寫的“彭大將軍專祠”橫額;門兩側掛著著名辛亥革命老人、前四川省副省長張秀熟所撰,前四川省委書記楊超所書的楹聯,上聯為“千載王綱一雷灰燼”,下聯為“將軍易水大地春城”。步近祠門,給人古樸典雅和莊嚴凝重之感。該祠目前已成為“緬懷先烈教育后人”的重要教育基地之一。2003年,四……[詳細]
雙流古龍寺
  古龍寺位于成都市雙流縣華陽鎮黃龍溪鎮,是黃龍溪古鎮修建最早的一座寺,位于古鎮正街南首,坐南向北。古龍寺以古寺廟、古戲臺、古榕樹“三古”有機結合,相得益彰,成為一大特色,而成為各寺之首。古龍寺正門上為戲臺,名為萬年臺,占地103平方米,高8米,建于清初,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是黃龍溪九個戲臺僅存的一個。萬年臺院壩南北,各有一棵古榕樹(也稱黃葛樹、黃桷樹),據考已有900多年歷史。傳說這兩棵樹是黃龍祖師來此普化百姓脫離苦海時親手所植。據說過去兩樹樹冠一度遮蔽了整個院壩。萬年臺正對面,是彌勒殿,彌勒殿前,矗立著一座立千佛鐵塔。除彌勒殿外,古龍寺現有的主要建筑還大雄寶殿、觀音堂和彌陀殿。地址:成都市雙流縣黃龍溪鎮皇金路78號黃龍溪古鎮旅游景區內類型:寺廟游玩時間: 建議1小時開放時間:9:00-17……[詳細]
東岳廟喜雨坊
  東岳廟喜雨坊年代: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 類別:古建筑 地址:灌口鎮靈巖村9組保護級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東岳廟喜雨坊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鎮靈巖峰東南麓、靈巖寺東北500米處,修建于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該牌坊坐北朝南,青石材質,重檐歇山頂,面闊四柱三間7.5米、通高6米;中間為三重檐,左右依次遞減重檐、單檐。中間上額為“仙都”,中書“喜雨坊”,下題“第五洞天”。石柱前后均刻對聯,坊楣、撐弓浮雕、鏤刻人物、花草圖案。坊前7米,左右各立華表狀盛露盤1個,通高5米,上有“大清嘉慶二十二年”等題記。據東獄廟碑文記載,清嘉慶甲戍年(1814年)蜀中大旱,5月不雨,縣人至東獄廟求雨,后來果降甘霖,為答謝神靈的恩賜,由馬圓雋主持重修了廟宇,并建喜雨坊,……[詳細]
鶴山文峰塔
  鶴山鎮單溝村7組文峰塔,在城東六里蒲江河龍潭子北岸高崗上。原有古塔一座,毀于明末戰火。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蒲江貢生王引恬等四十三人發起重建,報經知縣康文蔚批準,發起募捐,經幾個月時間建成,用錢一千一百余貫(一貫一千枚小錢,計用錢110萬)。竣工之日,知縣康文蔚主持宴會慶祝。文峰塔系一座密檐式磚塔,屬于風水塔。七級石砌塔基,高1.2米,邊長4米。第一級向西開塔門,高2.6米,寬67厘米。塔門上 書“文峰塔”三字。塔身六角形。二至七級,均六面開一小窗。塔身中空,過去安長木梯上下,通高18.3米。民國十七年(1928年),彭家光《文峰塔》詩:文筆高峰白塔幽,潛龍靜臥水東流。山開屏障連城郭,浪涌簾晶映斗牛。瑞起文人光漢族,靈通造化起民憂。居閑擬欲常來此,把酒臨風任自由。1988年7月20日,……[詳細]
都江堰泰安寺
  •青城山現存最古老的寺廟,香火旺盛,可以敬香祈福。景點介紹泰安寺在青城后山泰安古鎮內,始建于唐代,是青城山現存佛教寺廟中歷史最悠久的,曾經名僧輩出。古寺在汶川地震時損毀,2012年重新開放,如今這里香火旺盛,很多游客回來敬香祈福。泰安寺現有大雄寶殿、天王殿、大悲殿等建筑,并存有《重修一樓雙功序》、《太安寺清醮碑志》、《盂蘭會》3通清代古碑。寺旁有一座舍利塔,是明代高僧鑒隨禪師的靈塔。寺周有古紅豆樹、銀杏樹和楨楠樹等參天大樹數十株。寺前有古驛道,是灌縣通往金川的必經之路。地址: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后山泰安古鎮內類型:古跡寺廟游玩時間: 建議20-30分鐘電話: 4001151222開放時間:8:00-18:00(冬季有時會提前1小時停止售票)門票信息:無需門票。包含在青城后山景區門票……[詳細]
113、建福宮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福宮
  青城山建福宮位于青城山鎮青城社區,赤城閣西北,青城山山門北側,為青城山道教主要宮觀之一。始建于唐,稱丈人觀。南宋淳熙二年范成大奏請改為今名,寶祐年間毀于地震引發的滑坡。清光緒十四年(1888)重建。建筑群布置在清溪溝側一臺地上、依地勢由東向西縱向展開,占地2832平方米,建筑面積1119平方米。沿軸線依次為山門、正殿、后殿及廂房等穿斗式木梁架、歇山頂建筑,東北部為園林,與環境配合的自然貼切。寧封殿面闊三間13.6米,進深五間12.1米,高9.4米,三重檐懸山頂,穿斗式梁架。老君殿面闊五間24米,進深三間14.5米,高10.2米,歇山頂。建福宮在選址、總體構成、平面布局、建筑空間處理和藝術特色及功能使用方面,都達到了很高成就;對于研究青城山道教的發展、演變,對于研究青城山道教建筑的營建,具有重……[詳細]
成都隋唐窯址
  成都隋唐窯址因制瓷興盛于隋唐而得名;又因古窯遺址地處古道觀青羊宮以北,故名青羊宮窯址。該窯址從1955年試掘到1983年發掘,其分布面積約二平方公里,是四川省迄今規模較大,保存完整的隋唐時期的綜合性窯場,填補了長江上游地區古代陶瓷遺址分布的空白。隋唐窯址可分為三個區域,即窯爐區、作坊區和廢品堆積區。館藏文物現窯址內有保護較好的戰國秦漢陶窯、隋短龍窯與唐饅頭窯七座,其中短型龍窯的發現在全國尚屬首次。窯址出土器物六千余件,主要是民間生活用品與文房用品,有陶器、瓷器、窯具、建筑構件、陶俑和動物模型,以及錢幣、獸骨、銅器與石器等;以燒制青釉瓷器為主,兼燒陶器,屬南方青瓷窯系,是一處頗具濃厚四川本土特色的大型民窯。該古窯場燒制陶、瓷器物持續時間長達1200年之久,且窯爐燒造技術先進,產品種類豐富,裝飾……[詳細]
115、龍藏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藏寺
  新都龍藏寺位于新都區新繁鎮,始建于唐貞觀三年,原名“慈惠庵”,宋代擴建后更名為龍藏寺。明代洪武年間重建,明成化年間寺內建大殿、繪壁畫,清代重建和新修了除大雄殿外所有殿堂、亭閣和精舍。不過,史料所記載的龍藏寺建筑宏構今已不存。如今,明代所建的大雄殿仍然保存完好,在殿內還可以欣賞到明代的壁畫。龍藏寺大雄殿為單檐斜山式琉璃瓦屋頂,抬梁式梁架,檐下置斗拱,殿內四壁繪有明代佛教壁畫九鋪,共計114平方米。“一半子孫廟,一半叢林”是龍藏寺最大的建筑特點,對研究四川地區明清時期宗教建筑結構布局、寺廟性質等方面具有重要參考價值。2007年,龍藏寺被公布為第七批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龍藏寺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現龍藏寺古建筑占地范圍外延1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30米。……[詳細]
溫江文廟
  溫江文廟在溫江城區文廟街,又稱柳城文廟或魚鳧文廟。建于宋咸平初,明末毀于兵事,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重建,清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年間迭經擴建。民國時期曾一度作為縣中學校址,曾為溫江區人民政府辦公地。1984年2月16日(農歷正月十五日),文廟大成殿因火災被焚毀,左右兩廡,東西兩亭、二殿、泮池等尚保存原建筑風貌。大成殿現按原貌重建.2005年10月重新對外開放。溫江是4000多年前古蜀魚鳧王國領地。因魚鳧王建都,下令廣植柳樹作為國界,魚鳧古都楊柳依依,史稱“柳城”(今溫江城北魚鳧城遺址)。魚鳧-后,每年魚鳧城依然萬柳迎春,隋代建萬春縣,民間稱柳城,因水道遷移,縣城南遷即今柳城,唐代更名溫江。縣內種柳風俗盛行,最后一次大規模種柳樹是清嘉慶年間大修時,于環城濠溝沿堤植柳700余株,柳城的美譽……[詳細]
李家窯包
  名稱:李家窯包年代:唐、宋 類別:古遺址 地址:玉堂鎮鳳岐村8組保護級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李家窯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玉堂鎮鳳岐村8組,淺山丘陵區,分布面積為1593.65平方米,為唐、宋時的青瓷系列窯場。窯包周圍遍地均是廢棄的青瓷片和窯具,小圈足碗具有典型的宋代風格。器物主要為瓷器和窯具兩類,有少量陶。瓷器有碗、盤、缽、爐等器型,以碗、盤最多。釉色有米黃、姜黃、淺黃、白、青、綠、青綠、淺綠釉和天青、藍綠色色乳濁釉,以淺綠、青綠色釉和綠色乳濁釉較為多見。窯具主要有支丁、墊圈、墊板、墊條和墊筒,還可見托盤和泥餅。玉堂窯址對于研究成都平原與川西北高原的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研究四川地區漢民族與藏羌民族的交往,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釉下彩發源地之一,具有……[詳細]
邛崍回瀾塔
  又名鎮江塔,位于邛崍市區東南4公里,寶林鄉風景秀麗的大南河岸邊。塔為十三級六邊形樓閣式磚塔,通高75.48米,名列全國第三高磚塔,是四川省境內最高的古塔,也是成都地區唯一對外開放的古塔。回瀾塔位于邛崍市南郊1.5公里,建于清代,高75.48米,共13層,雄偉壯觀,為全國第三高磚塔,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經百年風雨,至今仍巍然屹立,故又名鎮江塔。登臨塔頂,臨邛古城秀麗風光一攬無余。塔始建于明代萬歷年間,毀于明末。其后歷經清乾隆、同治、光緒三個時期陸續重建。塔為青磚對縫砌筑,呈六角形。塔有十三層,各層塔心均有龕窟,窟中刻有民間推崇景仰的歷史人物,如三國時代的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塑像。古塔歷經風、洪、地震的百年考驗,至今仍巍然屹立,故又名鎮江塔。登臨塔頂,臨邛古城秀麗風光一攬無余,更重要的是對……[詳細]
簡陽圣德寺白塔
  簡陽圣德寺白塔位于簡陽城南一公里處,始建于宋寧宗慶元三年(1197年)夏,竣工于嘉泰二年(1202年)秋。塔高37.9米,屬磚石仿木結構、四周攢尖頂、十三級密檐式佛塔。外部建筑特色:其方形平面及位于寺院中軸線上的特點仍具唐代遺風;高達五米的基座國內罕見;塔身雖為密檐式,但造形仍仿樓閣式;第三級四面精巧秀麗的八座抱廈和第七級的兩座舍利塔造型,國內僅見。內部結構特點:塔內共四層,塔身剖面為雙層結構,里層為塔心室,外層為厚壁,中間夾以回廊,石質樓梯置于回廊中,梯級安排為“壁內折上結構”。各層均有形制多樣,大小不一的壁龕,斗拱、藻井等,疊澀拱頂錯落有致。回廊兩壁尚存百余幅宋人佛像壁畫,繪制技法嫻熟,色彩艷麗,立體感強,無論線描勾勒,還是敷色暈染,均具唐代風韻。《圖書集成》稱該塔為“州之文筆”,素有“……[詳細]
成都機車車輛廠廠部大樓
  這是新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建造的機車車輛工廠;這是全國鐵路工業系統第一個轉產內燃機車檢修的機車車輛工廠;這是全國鐵路工業系統第一個榮獲國家質量管理金獎的機車車輛工廠。這就是位于成都市成華區二仙橋北路31號的中車成都機車車輛廠。廠的前身,是安徽淮南煤礦下屬九龍崗機車修理工廠。日前,成都商報記者跟隨機車車輛廠的老員工們重走廠區,跟隨老工人的足跡,讓鏡頭帶我們穿越時空。該廠1951年暫遷重慶九龍坡。1954年11月遷至成都,正式定名為成都機車修理工廠。60多年風雨,成都機車車輛廠經歷了蒸汽時代(1954年~1968年)、內燃時代(1968年~1998年)和三業并舉時代(1999年~2013年)。2014年,中車與成都新都區簽訂《成都軌道交通產業園項目投資協議》,機車車輛廠退城入園,建設新廠區,并開始……[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网址 | 亚洲青青在线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播放 | 中文AV日韩综合Av | 午夜性色福利在线视频观看 | 亚洲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