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西藏自治區 > 拉薩市旅游

拉薩市文物古跡介紹

1、布達拉宮 A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布達拉宮
  屹立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西北紅山上的布達拉宮,始建于公元七世紀中葉(公元641年),唐太宗李世民時期。布達拉宮緣何而建,一說是因為發展需要,松贊干布為鞏固政權,將統治中心從山南澤當一帶遷至拉薩,為了防御外來侵略,于是在拉薩紅山上建造了紅山宮,這是布達拉宮最早的稱謂。另一說是松贊干布為迎娶大唐文成公主,興建了此宮。還有一種說法是,文成公主推算后建議法王修建布達拉宮。始建后的布達拉宮經歷了兩百多年的風雨,于九世紀末,隨著吐蕃王朝的消亡而毀壞。期間主因兩次事故,一次是赤松德贊期間金頂受到雷擊,另一次是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因反對佛教引發戰亂,布達拉宮被毀得只剩下兩間房屋。17世紀重建后,布達拉宮成為歷代0-的冬宮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整座宮殿占地10萬多平方米,具有鮮明的藏式風格。布達拉宮主……[詳細]
2、大昭寺 A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昭寺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覺康,位于拉薩老城區中心。始建于貞觀二十一年(647年),是藏王松贊干布為紀念-尺尊公主入藏而建,后經歷代修繕增建,形成龐大的建筑群。大昭寺在藏傳佛教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是西藏現存最輝煌的-吐蕃時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結構建筑,并且開創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廟布局。經歷代多次整修、增拓,遂形成了如今占地25100余平方米的宏偉規模。大昭寺是一座藏傳佛教寺院;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大昭寺作為布達拉宮的擴展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傳說大昭寺寺址最早是一片湖,松贊干布曾在湖邊-向尺尊公主許諾,在戒指的掉落之處修建佛殿,孰料戒指恰好落入湖內,湖面頓時遍布光網,光網之中顯現出一座九級白塔。于是,一場……[詳細]
3、羅布林卡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羅布林卡
  “羅布林卡”在藏語中意為“寶貝園林”,是歷代0喇嘛的夏宮(布達拉宮為冬宮),有人還把它稱作“拉薩的頤和園”。羅布林卡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西藏拉薩西郊。始建于十八世紀40年代(0七世),是歷代0-消夏理政的地方。經過二百多年的擴建,全園占地36萬平方米,建筑以格桑頗章、金色頗章、達登明久頗章為主體,有房374間,是西-造園林中規模最大、風景最佳的、古跡最多的園林。羅布林卡現在被辟為人民公園,環境優美,建筑維修得也很漂亮,但是晨面的文物沒有布達拉宮和大昭寺那么豐富和吸引人。所以也有人戲稱羅布林卡是由一座水塔、兩排工藝品商店、以及圍繞著動物園的幾座宮殿組成的。羅布林卡四面都有門,東面是正門?邓伤驾喪钦孀钚涯康囊蛔0,它原是座漢式小木亭,后改修為觀戲樓,東邊又加修了一片便于演出的開闊場地……[詳細]
4、哲蚌寺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哲蚌寺
  哲蚌寺,系黃教六大寺廟之一,位于拉薩市西郊十公里處的根培烏山-南坡上,海拔3800米,沿山勢-逐層而建,占地面積約20萬平方米。哲蚌寺為黃教創始人宗喀巴之弟子-降央曲吉-扎西班丹-于公元1416年創建,解放前這里的僧侶數目多達10000人,是藏傳佛教最大的寺廟。寺內主要經殿有六個:甘丹頗章,措欽大殿,密宗院,洛賽林院,郭芒院,德陽院。主要佛像有:見解彌勒佛,金剛怖,不動佛,還有金寫甘珠爾,大戰佛莽等歷史悠久,-舉世無雙的真品和不計其數的-各種鍍金佛像,佛經等珍貴文物。另外,寺廟的-四大佛經學院中-有三個顯宗院和一個密宗院,三個顯宗院,是根據宗喀巴三師徒,所著經典的基礎上-各持己見,洛賽林院習用-班禪-索扎之經典,德陽院則根據五世0-的經典進行修寺。整個寺院規模宏大、鱗次櫛比的白色建筑群鋪滿整……[詳細]
和平解放紀念碑(西藏民主解放紀念碑)
  位于拉薩布達拉宮廣場南端,北距布達拉宮300余米。2002年5月,在布達拉宮廣場舉行了西藏和平解放紀念碑揭幕儀式。紀念碑造型是抽象化的珠穆朗瑪峰。紀念碑高37米,主體呈灰白色。碑體南面雕刻銘文,前方設計有兩組青銅浮雕,以翻身農奴得解放、解放軍筑路等為主題。紀念碑碑身頂部設計有按國旗上排列的五星,進一步象征國家主權及西藏和平解放,象征各民族團結。紀念碑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齊康設計,-題寫“西藏和平解放紀念碑”大字。地址:拉薩市城關區布達拉宮廣場上布達拉宮廣場的南端類型:紀念碑游玩時間:建議10-20分鐘開放時間:全天開放門票信息:無需門票。……[詳細]
西藏擦擦文化展覽館
  西藏脫模泥塑藝術,在西藏稱之為“擦擦”、“擦擦”是一種模制的泥佛或泥塔。走進“擦擦”展覽館,映入眼簾的便是館中色彩絢麗、雕刻精湛的各類佛像、佛塔......,近百種、上萬件的“擦擦”在燈光的照耀下顯得無比純樸自然、莊重典雅!敛痢黝}館展出的‘擦擦’展品,主要是從日喀則、山南還有阿里各個地方收集而來的,品種近百種,數量則有萬件之多。有些“擦擦”已經有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歷史。據了解,展館的理念和目的就是要將傳統文化跟現代旅游相結合,把西0特的文化傳播出去的同時,對“擦擦”制作這項精湛的傳統手藝進行保護!安敛痢边@一古老的傳統制作技藝,不僅具有高超的藝術價值,更是傳統文化中的精髓所在。在制過程中,特選取泥巴、藏紙、狼毒草、藏紅花、牛皮等材料,通過凹型模具擠壓脫模,或人工雕塑,然后曬干,再經彩……[詳細]
賽林郭倉寺
  賽林郭倉寺,在拉薩市之林周縣境內,位于縣駐地以北、達龍鄉與旁多鄉之間的浦曲村北面。賽林郭倉寺,是藏傳佛教噶舉派的上主巴系郭倉巴的住錫地。寺內有達隆巴·桑結雅軍(1203~1272,本名桑結雅軍饒-,達隆寺的第三任堪布,屬于達隆噶舉派法統,故稱他為“達隆巴”)的住房和坐靜室。郭倉巴·袞波多杰(1189~1258),意為“怙主金剛”,是宋代藏傳佛教高僧,主巴噶舉上主巴的人創始人。他生于山南洛扎區的魯穹地方,父名曲洽孟扎,母名索毛華金。他幼年善于唱歌,少年時任舞蹈拔拔希(師傅),人稱“拔希端智僧格”(教師成義獅子)。此間,他從軌范師瓦俠聞習《道次第》從軌范師裕毗瓦學習(在今江孜縣境內)拜師藏巴嘉熱出家為僧,取名“袞波多杰”,研習《四瑜伽》、《方便道導釋》、《十四根本墮罪》等教法;22歲時到止貢寺向……[詳細]
8、桑浦寺
桑浦寺
  桑浦寺桑浦寺,在拉薩市之堆龍德慶縣境內,位于縣駐地東南、拉薩河南岸的內鄔托地方。寺廟以提倡因明(佛教邏輯)、辯論而著名,在西藏佛教歷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是藏傳佛教教噶當派的重要寺院之一,備受崇敬。桑浦寺由阿底峽的弟子俄·雷必喜饒于1073年創建的,最初稱“桑浦內鄔托寺”,后改稱“桑浦寺”,是佛學教理的發源地。寺內殿堂供奉有許多佛像,還有雅絨兩位大師(即雅楚·桑結貝和絨敦·瑪威僧格)的茅篷、穿黑皮鎧甲的0神和洽巴大譯師(本名卻吉僧格,曾任桑浦寺第六任座主)的靈骨塔。俄·雷必喜饒是11世紀人(生卒年不詳),時稱“大俄譯師”。幼年時跟從魯梅十人中的征·益西云丹出家,后到康區向賽尊學法。1045年他與枯敦·尊追雍仲等人回到前藏,在拉薩附近修建了扎納寺,講經傳教。阿底峽到前藏后,他拜阿底峽為師學法,后于……[詳細]
葉巴寺
  葉巴寺葉巴寺,在拉薩市之達孜縣境內,位于縣駐地以北、拼河北岸的幫堆鄉葉巴村的葉巴山麓,海拔4000米。葉巴寺,始建于7世紀,由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王妃芒薩墀姜所建。據《衛藏道場勝跡志》記載:“葉巴寺的大殿中供設有阿底峽尊者用過的盤子,盤內有用阿底峽鼻血畫的佛像,還有十六尊者(即十六羅漢)的殿堂等都是靈異素著的圣跡!辟澠哲娴沦潱803~841年。亦稱“熱巴巾”,漢籍作“可黎可足”,又稱“彝泰贊普”。815年即位。執政期間,崇信佛教已達登峰造極地步)時期在葉巴寺建有佛塔。郎達瑪(唐譯“達磨”,又稱“吾東贊布”。836~842年在位)時鄭喀·白季云丹被害,并剝其皮,即供于葉巴寺內。刺殺朗達瑪的拉隆·巴季多吉亦在葉巴寺修過道。后弘初期阿底峽(982~1054)在此住過,他的大弟子俄·勒比協繞在此地弘……[詳細]
10、乃朗寺
乃朗寺
  乃朗寺乃朗寺,亦稱“乃囊寺”、“奈囊寺”。在拉薩市之堆龍德慶縣境內,位于縣駐地以西的楚浦寺東面。乃朗寺,由噶瑪噶舉派紅帽系-第一輩札巴僧格于1333年創建。札巴僧格(1283~1349),意為“名獅”,為黑帽系第三世-讓瓊多杰之得意弟子,因曾得元帝室成員贈給一頂紅帽,其傳承遂稱為“噶瑪噶舉紅帽系”。因他生于有利于波地方夏氏家族的旺古支族中,所以他又稱為“旺古熱巴”。13歲時拜至尊柯瓦的弟子洛哲扎巴為師受優波塞戒;17歲時從上師益西僧格出家為僧,聞習《俱生》、《覺莫舍生法初生要義》,經修習生起了特殊的溫火,人稱“章谷熱巴”(意為章火單衣師);26歲時拜楚浦寺讓瓊多杰為師,依軌范師楚仁聞習《密集灌頂》教法,依索南僧格求得“五大灌頂法”。依鄔瑪巴求得《勝,工樂》和《喜金剛》灌頂法;后從喇曲巴·絳央……[詳細]
11、達普寺
達普寺
  達普寺達普寺位于拉薩市轄墨竹工卡縣章達鄉吉曲河以東,該寺背倚夏斯山,面靠帕朗山,山澗溝內溪水潺潺,自東向南注入吉曲河,海拔為3850米。該寺在“十年”浩劫中全被毀掉,大量文物散失無余。但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政策的感召下,經上級單位批準,當地群眾自籌資金,修繕了該寺,并把個人所藏文物全部上交該寺供養。如今達普寺又煥發出新的容光,再次成為該鄉等地附近群眾朝拜圣地和參觀場所之一。該寺于12世紀時,由大修行者聶麥的賢弟仁欽寧布所創建,后來熱譯師的弟子積務貢布又在那里修行時為教化眾生修建了一座化身紅塔,逐漸成為名剎。在達普,固西班典頓珠時期修建了大殿、佛殿、僧舍等,遂成為附近地區有名望的黃教寺院。與此同時部分群眾先后流落到該地,為寺院建造當勞工后,定居下來,形成今日該寺周圍十幾戶人家的村莊。大殿面積……[詳細]
12、邦薩寺
邦薩寺
  邦薩寺邦薩寺(漢譯為受近事戒寺之意)位于拉薩市轄墨竹工卡縣扎西崗鄉所在地的瓊巴村向北行2公里左右山谷山腰處。這里水草豐盛,具有一種獨特的秀麗的幽谷風景。該寺據傳由嘉唐尼瑪旺久所創建。占地面積為東西長140米,南北寬130米,由1個喇讓(漢譯其含義為-居寶之意)和11個夏倉(漢譯為住處之意)所組成,最盛時該寺有二三百僧人,教派屬薩迦派,F有14個僧人。該寺整個建筑布局,按照自然地形所建,藏式平頂,呈長方形,F僅見當地群眾自籌資金,經上級批準修建9柱寬的大殿l座和3柱寬的佛殿以及6間各l柱寬的僧舍。該寺遺址現為一片孤零零的石砌墻壁廢墟。因此何時創建年代無有詳細資料。不過據該寺掌故老僧人70歲的阿旺尼瑪談其寺和熱振寺同時修建。故從他人所談及我們所見實地廢墟規模、結構上推測是一座曾顯赫一時的古老寺廟……[詳細]
13、拉薩關帝廟
拉薩關帝廟
  關帝廟位于拉薩西效磨盤山山頂。這里原來叫巴瑪熱山,由于這座小山形似磨盤,原來清朝駐藏-稱其為磨盤山。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大將軍?蛋驳仍诖诵藿P帝廟一座,就叫做磨盤山頭關帝廟。在清朝乾隆年間,廓爾喀犯西藏邊境。1788年,廓爾順利完成因商人的稅收問題,出兵西藏,占領了濟嚨、聶拉木、宗喀三個地方。由于清朝派往西藏查辦此事的巴忠等人“將就了事,含國邀賞”,致使廓爾喀借口討要賠償銀兩,于1792年7月第二次武裝入侵西藏,點據了夏拉木、濟嚨,抓走了噶倫丹津班珠爾,8月到達日喀則,大肆搶掠扎什倫布寺的財物、金銀、糧食和后藏地區的大批牛羊,藏民的經濟損失十分嚴重。當時中國正值國力最鼎盛,公元1792年,清朝乾隆皇帝派大將軍?蛋步y帥大軍迎戰廓爾喀入侵者。雖然在歷史上廓爾喀一向以戰功著稱,但是中……[詳細]
14、色拉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色拉寺
  色拉寺全稱色拉大乘寺,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主寺之一。與哲蚌寺,甘丹寺合稱拉薩三大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位于拉薩北郊3千米處的-色拉烏孜山麓。色拉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宣德九年,絳欽卻杰,應召赴北京,受封-大慈法王。寺內有吉札倉,麥札倉,阿巴札倉等三大札倉。其全盛期,寺中有僧8000余,規模僅次于哲蚌寺。色拉在藏語里是野玫瑰的意思,傳說山下修寺時,這里長滿了野玫瑰,色拉寺因此得名。寺內保存著上萬個金剛佛像,大多為西藏本地制作。還有許多是從內地或印度帶來的銅佛像,大殿和經堂的四壁上保存著大量的彩色壁畫原作,最著名的塑像就是大殿里的馬頭明王像。色拉寺周圍柳林處處,流水淙淙,自古就是高僧、-講經說法之地,有許多僧尼小寺環繞其間,寺東和寺南有-普布覺寺,米瓊熱尼庫寺,貢巴薩寺,帕奔崗寺,扎……[詳細]
15、降曲林寺
降曲林寺
  降曲林寺,在拉薩市之曲水縣境內,位于縣駐地東北的拉薩河下游地方,風景秀雅。降曲林寺,由噶舉派藏巴嘉熱·益西多杰于1189年創建。據說初建寺時,適聞雷聲,藏語呼雷為主,后遂以主名寺。從此寺所出傳承即稱“主巴噶舉派”。主巴噶舉創始于帕木竹巴的弟子林熱·白瑪多吉,形成于林熱·白瑪多吉的弟子藏巴嘉熱·益西多杰,后來又由藏巴嘉熱的兩位弟子洛熱巴(1187~1250)和郭倉巴(1189~1258)分別形成上主巴和下主巴。林熱·白瑪多吉生于娘堆(今江孜縣)地方,屬下林麥家族,“林熱”意為林麥家族中一個能穿布衣御寒的人。他的父親嘉布甲哇波是一位通曉許多密咒修法和以醫卜為生的人。幼時取名“白瑪多吉”,童年時即已學會書法和念誦;17歲時在軌范師林師處受居士戒,后從師格西俄瑪塘巴出家為僧,修習覺敦禁戒苦行,又到色……[詳細]
16、洛普寺
洛普寺
  洛普寺洛普寺,亦稱“洛寺”。在拉薩市達改縣境內,位于縣駐地東北的詔嘎鄉洛普村。洛普寺,于1093年由仲敦巴三弟子京俄·楚程巴創建。京俄·楚程巴創建。京俄·楚程巴(1038~1103)年于后藏年區的昂拉崗地方,父名釋迦多杰,母名利茂·益西仲,幼時名叫“達察巴”。20歲時到熱振寺從師仲敦巴(1005~1064)研習秘密教授,又從南交欽波、兗巴瓦、南交喜饒多杰等上師聞習佛經,求得二諦(指世俗諦和勝義諦)教授,后來兗巴瓦傳給他圣龍樹的《五次第》,達到十分熟練程度。他天資聰慧,對梵文尚能翻譯。先后在諾地學法六年,又在牛隆求學三年,收徒眾多,向弟子主要傳授噶當派教授,故開噶當“教授派”,人稱“皮裙大師”。洛普寺原屬噶當派,后改信格魯派。寺中著或的-為森巴欽布,清代屬代大呼畢勒罕,地位頗高。第六世0在《倉……[詳細]
17、小昭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小昭寺
  小昭寺位于大昭寺的北面500米處,為西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拉薩名勝之一。通常與大昭寺連稱拉薩二昭而馳名于世,始建于唐代,與大昭寺同期建成。根據五世0-所著的《大昭寺目錄》等書記載:小昭寺主要供奉文成公主從長安帶來的釋迦牟尼12歲的身像,大昭寺主要供奉尼泊爾尺尊公主從加德滿都帶來的釋迦牟尼8歲的身像。松贊干布逝世后,遵照文成公主的旨意,大昭寺和小昭寺釋迦牟尼佛像進行了對換。小昭寺又名-上密院,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密宗的最高學府之一。占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前部為庭院,后部是神殿及其門樓、轉經回廊等附屬設施。門樓高三層:底層-為寬敞的明廊。明廊有10根大柱,皆為十六棱形。柱身有三條銅箍,銅箍面上透雕花瓣。柱的上半部雕有繁縟的花草紋,柱頭上浮雕寶珠,回字紋,花瓣及連續的六字真言。前四排大柱的柱……[詳細]
18、熱振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熱振寺
  熱振寺位于拉薩市林周縣唐古鄉格巴村,海拔4230米,始建于1056年,由噶當派創始人仲敦巴•杰微迥乃創建,總占地面積1.5萬平方米,由措慶大殿、熱振拉章、貢巴空、唐欽拉康、塔群、卓康等建筑單元組成。熱振寺1962年被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措欽大殿總面積達2200余平方米,南向,原為前2后3層結構。底層以大經堂為中心,周圍分布許多小殿。大經堂內有130柱,面闊36、進深27.4米,后部設松熱拉康,分東、中、西3個殿堂。二層有若干寢室、經堂、倉庫。措欽大殿現正在維修,已修起東半部分。熱振喇章總面積達1500平方米,共5棟,依山而上。從下往上第1棟主要作倉庫;第2棟有朗賽拉康、三世佛殿、三長壽殿、六莊嚴殿、庫房等;第3棟設十六羅漢殿、扎西邊巴殿、護法殿、-寢室……[詳細]
19、拉薩甘丹寺
拉薩甘丹寺
  甘丹寺,是黃教六大寺中地位最特殊的一座寺廟,它是由佛教格魯教派的創始人宗喀巴于1409年親自籌建的,可以說是格魯教派的祖寺,清世宗曾賜名為永壽寺。甘丹是藏語音譯,其意為“兜率天”,這是未來佛彌勒所教化的世界。宗喀巴的法座繼承人,歷世格魯派教土甘丹赤巴即居于此寺。寺內還保存著歷代甘丹赤巴的遺體靈塔90余座,并藏有許多明代以來的文物和工藝品。甘丹寺位于拉薩達孜縣境內拉薩河南岸海拔3800米的旺波日山上,距拉薩57公里。寺廟傍山而立,群樓重疊,巍峨壯觀。整座建筑群由佛殿、喇章宮殿、僧院扎倉和米村及其附屬建筑單元組成。1419年,宗喀巴在甘丹寺圓寂,靈塔內尚存宗喀巴的肉身靈塔。甘丹寺中藏有豐富珍貴的歷史文物,其中有1757年清代乾隆皇帝賜予該寺鑲滿金銀珠寶、書有漢滿蒙藏四種文字的盔甲,國家特級文物、……[詳細]
20、八廓街
八廓街
  八廓街又名八角街,位于西藏拉薩老城區,是拉薩最古老的一條商業街道,環繞大昭寺,臨街的房屋多為出售傳統藏族用品和旅游紀念品的店鋪。八廓街也成為到拉薩旅游者必到的“淘寶”之地。八廓街環形路是由八廓東街、八廓南街、八廓西街、八廓北街組成。八角街轉經道是藏族群眾心中最重要的一條轉經道,藏語意為中圈,是相對于林廓和大昭寺內的囊廓而言。傍晚轉經的特定時間一到,那些互不相識的人們--有來自藏北牧區穿白袍的,有來自康巴山地盤英雄結的,還有住在八角街區、衣著亮麗的……總之,各式各樣的信徒,像是突然接到了一項無聲的命令,在使人猛然感到一陣騷動之后,便開始嚴格地按順時針方向沿著這條環形路走下去。八角街是為了建筑大昭寺,并隨著大昭寺的發展而建設和發展起來的,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7世紀,藏王松贊干布下令在臥堂……[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欧美真人三级在线A | 亚洲天堂精品视频 | 五月丁香国产精品 | 久久免费丝袜国产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图 | 一级午夜理论片日本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