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揚州市旅游

揚州市文物古跡介紹

古木蘭院石塔、楠木樓
  木蘭院石塔、楠木樓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文昌中路綠島內。始建于唐開成三年(838年)。原在西門外古木蘭院內,南宋嘉熙年間(1237-1240年)移建于此,清乾隆再修時增建石欄。1964年大修。塔為仿樓閣式,五層六面,通高10.09米,須彌座各面雕有鹿、馬、牛等,座上石欄板雕云龍、蓮花圖案,從雕飾風格看,為明清時遺構。塔身每層轉角處雕圓形倚柱。塔頂六角攢尖式,葫蘆形塔剎。塔身一、三、五層南北兩面各有一拱門,其余各面各層均有浮雕佛像,共二十四尊。地處文昌中路中心綠島上,從文物保護的要求出發,應整體抬高塔基。……[詳細]
嶺南會館
  嶺南會館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新倉巷4-3號。始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盧、梁、鄧、蔡姓鹽商集資修建,光緒九年(1883年)增建。坐北朝南,建筑東西兩條軸線,東軸線上前有照壁,大門為磚雕牌坊門樓,入內有照廳、大廳、住宅樓。大廳為硬山頂,楠木梁柱,屋頂置雙層椽旺,面闊三間,進深七檁,前有卷棚。廳前天井內東西墻壁嵌有《建立會館碑記》等石碑四通。大廳1999年倒塌,2003年修復。東軸線建筑不存,中軸線為學校使用,西軸線建筑用作居民住宅。2010年市文物局對中軸線門樓、門廳、大廳、二廳建筑進行了維修。……[詳細]
123、鳧莊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鳧莊
  鳧莊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鳧莊位于維揚區瘦西湖街道園林社區瘦西湖公園內法海寺北、五亭橋東南。建于民國十年(1921),原是鄉紳陳臣朔的別墅。因建在汀嶼之上,似野鴨浮水,故名。鳧莊占地面積為1003.4平方米,建筑面積為282.08平方米。整個建筑環湖而置,東為水榭,座東朝西,為卷棚頂,抬梁式結構面闊6.76米,進深六檁4.6米,西設水閣數間,南建水樓面闊三楹8.8米,,進深4.92米。不規則的荷花池位于莊中,環植梅、桃、筱竹,更疊人高之湖石。現鳧莊保存較好,環境幽雅,是瘦西湖公園內重要的景點之一。……[詳細]
盛成母子墓
  盛成母子墓位于儀征市青山鎮團結村陡山組。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盛成先生(1899-1996)是本世紀中國一位集作家、詩人、翻譯家、語言學家、漢學家為一身的著名學者。他出生于儀征的一個家境沒落的漢學世家。自幼聰穎好學,少年時代便追隨孫中山先生參加辛亥革命。1911年,在光復南京的戰役中,盛成被譽為“辛亥革命三童子”之一,并受到孫中山先生的褒獎和鼓勵。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后赴法勤工儉學,1965年脫離臺灣移居法國。1978年回國,任北京語言大學教授。1985年榮獲法蘭西共和國榮譽軍團騎士勛章。……[詳細]
淮南廠鹽會館
  淮南廠鹽會館位于揚州市廣陵區新大原巷62號,建于清代。建筑座北朝南,前后六進,占地面積954平方米,建筑面積448平方米。大門南向,磚雕門樓,上雕蓮花、蓮瓣、卷草等紋飾;第一進門房面闊三間,進深五檁,小瓦屋面、硬山頂;第二進為儀門,水磨磚門樓,上雕福、祿、壽三星圖案,面闊三間;第三進面闊三間,進深七檁,小瓦屋面,硬山頂;第四進面闊三間,進深七檁,小瓦屋面、硬山頂;第五進為上下兩層樓房,面闊三間,進深七檁,小瓦屋面、硬山頂;第六進面闊三間,進深五檁,小瓦屋面、硬山頂。會館西部原為花園,現已毀。……[詳細]
揚州劉莊
  劉莊 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廣陵路272號。初名“隴西后圃”,建于清光緒間,民國十一年(1922年)歸鹽商劉氏,修筑后改今名,占地6160平方米。大門南向,園在住宅以北,以院落分隔。園入口有月洞門,上額“余園半畝”,有南向廳屋三間,廳后有院,廳西有廊通院西半亭,西南墻下筑湖石花壇,植有白皮松等花木。東院內,北有樓閣臨虛,貼墻疊山,南有水池,上疊湖石假山一組。后院荒蕪,院墻上尚殘存明王秉錞刻《潑墨齋法帖》石刻數方。園南部住宅東西三軸,前后各四進,保存有楠木廳。……[詳細]
王柏齡故居
  王柏齡故居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淮海路44號。原國民黨執行委員王柏齡所建,占地面積2340平方米,為中西合壁的花園洋房。大門偏東南向(從院西開側門進出),門廊有木雕。樓在院中,坐北朝南,為二層鋼筋混凝土磚木混合結構,坡屋頂。一、二層中間均為寬敞的客廳,下層南面有廊,二層廳外為大陽臺,上下兩側均為房間,廳后有走道;北面有樓梯和配套房。樓前為花園,西貼壁構假山和水池,西南角筑有半亭,院偏東有小青瓦屋面長廊,自大門連接樓屋。院中有草坪和古黃楊、廣玉蘭等花木。現用作安全局招待所。……[詳細]
128、騎馬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騎馬樓
  騎馬樓,是何園里的著名建筑。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何園又名“寄嘯山莊”,由清光緒年間何芷舠所造。騎馬樓原是何園的客舍,分為西樓與東樓兩部分。騎馬樓無論是上下,東、西,前后,樓道相連,宛如迷宮。曾在何園騎馬樓寓居過的名人有:著名國畫大師黃賓虹,他六次來揚州,寓居在騎馬樓東一樓;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著名作家朱千華先生,曾寓居何園五年多(從1980年—1985年),其舊居在騎馬樓東二樓。何園原址,為清乾隆年間揚州古園,名雙槐園。……[詳細]
古邗溝故道
  京杭大運河·古邗溝故道位于揚州市廣陵區、邗江區、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自螺絲灣橋至黃金壩。又稱邗江、邗溟溝、中瀆水。 春秋末周敬王三十四年(前486年)吳王夫差在邗城下開鑿,以溝通江淮,是我國最早的人-河,也是大運河最早的一段。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遺產點。 今螺絲灣橋至黃金壩東西向一段為古邗溝遺跡,長約1450米,寬50-60米,兩側淤積層約20-25米,當中河床現為10米左右。中段有“邗溝橋”跨水上,橋南原有大王廟,供奉吳王夫差和吳王劉濞。……[詳細]
灣子街69、71、73號民居
  灣子街69、71、73號民居 清代民居。67號住宅坐北朝南,前后兩進,第一進面闊三間,第二進面闊四間,小瓦屋面,硬山頂。69號住宅坐北朝南,前后兩進,面闊三間,小瓦屋面,兩側防火墻。大門為磨磚門樓,有照壁;第一進前有軒廊,木構槅扇,后設屏門;住宅東有廚房,兩間一廂,小瓦屋面,觀音兜頂;71號住宅坐北朝南,大門為磨磚門樓,入內為火巷,火巷東、西分別為前后兩進住宅,后院有水井一口。73號住宅大門南向,條磚勾縫門樓,內部建筑坐西朝東,南、北三間并列,前為天井,兩側廂房。……[詳細]
卞寶第故居
  卞寶第故居位于廣陵路219號,清湖廣、閩浙總督卞寶第宅第。卞寶第,字頌臣,號娛園,儀征籍,世居揚州,清咸豐辛亥(1851)兵興,曾先后任刑部主事,郎中、御史、府尹、直至閩、浙巡遠、湖廣、閩浙總督等職。住宅原范圍,北面抵廣陵路,南面通過丁家灣86號。現占地面積3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積 1000余平方米。現存二層樓房三進,面闊五間,樓與樓之間旁置廂樓互連相串。第三進樓房上世紀90年代,遭火燒殘。另有半亭一座,水井一口。現存建筑平面布局,前后三進樓宅呈“日”字型格局。……[詳細]
鄒氏住宅
  鄒氏住宅位于史巷7號,民國時期揚州鹽業公會高級職員鄒育梁購舊宅為居所。該建筑大門座西朝東。磚雕門樓,進門為三間門廳,門廳南北側各接轎廳兩間。進庭院向西偏南為一道磚雕門。進門為一天井,座北朝南明三暗五大七架梁住宅。高大軒敞。住宅天井青石板鋪地,堂屋青磚地墁保存基本完好,正房室內木地板,木板壁槅扇門窗保存完好。天井南座朝北四間廳房。廳房南原有花廳三間,現已改建為住房,但花廳結構未動,仍可見原建筑風貌。該住宅為清未民初保存較完好的大戶之家居建筑,現為鄒氏后裔居住。……[詳細]
九里一千墩漢墓群
  九里一千墩漢墓群位于寶應縣射陽湖鎮境內,從射陽湖鎮趙家村起,一直延伸到天平鄉的天平莊附近,東西長約4.5 公里,在此范圍內,墓墩數以千計,若懸盂覆釜,史書上說項伯和建安七子陳琳墓在此,射陽湖鎮原是漢代射陽縣的治所,在其西南約16平方公里的范圍內,星羅棋布地分列著許多高高矮矮、大大小小的土墩子,這就是歷史上所稱的“射陽墩”,因土墩數量很多,后來人們俗稱為“九里一千墩”漢墓群,這些較為集中的土墓為我們了解漢代射陽縣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提供了內涵豐富的實物資料。 ……[詳細]
朱良鈞烈士故居及墓
  朱良鈞烈士故居及墓(故居新增)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黃金壩西北。朱良鈞(1910-1926年),1926年北平“三•一八”慘案殉難烈士。原籍揚州,自幼隨父去北平就讀。1926年在天安門前參加反帝--,與劉和珍等烈士同時犧牲。1928年棺柩運回揚州安葬于此。墓地占地20平方米,四周原有磚砌圍墻,東向開月洞門。墓冢筑于小平臺上,高1米,前立墓碑,上刻隸書“三•一八烈士朱良鈞”墓,上款“戊辰年仲冬”,下款“江邑鄉人公立”。……[詳細]
135、汪中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汪中墓
  汪中墓 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城北上方寺側葉家橋。汪中(1745-1794),清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江都(今揚州)人,字容圃。一生從事學術研究,在漢學上被譽為“通儒”,“揚州學派”杰出代表之一,著有《廣陵通典》、《述學》內外篇等。原墓遭破壞,1984年修復。墓前有磚鋪墓道,正中有粉墻黛瓦牌坊一座,上嵌“汪中墓”石額。后為墓臺,臺上墓冢高約二米,前立墓碑,刻隸書“大清儒林汪君之墓”八字,為清書法家伊秉綬所題。墓區植有松柏。……[詳細]
揚州天主教耶穌圣心堂
  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北河下25號。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同治十二年(1873年)上海法籍神父來揚聘請揚州工匠建造,教堂坐西朝東,占地面積2080平方米,建筑面積1302平方米。大門為中式水磨磚砌門樓,上嵌石額,刻“天主堂”三字。教堂為中世紀哥特式建筑,兩坡頂,屋尖豎銅十字架,正立面有三拱門,兩側有鐘樓。堂內用簇柱,窗戶鑲嵌彩色玻璃,裝修精致華美。教堂以南有北向神父樓一座,保存完好。為古運河旅游線上的重要文物古跡,現用作宗教活動場所。1995年4月,揚州天主教耶穌圣心堂被公布為第四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董恂讀書處
  董恂讀書處位于揚州市江都區邵伯鎮南大街143、145、147號,建于明末清初。董恂(1807~1892)近代詩文家。原名醇,后避同治帝諱改恂,字忱甫,號醒卿,江蘇甘泉(今揚州)人。道光進士,先后事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朝,官戶部尚書。曾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作為全權大臣,奉派與比利時、英國、俄國、美國等國簽訂通商條約。董恂一生酷愛讀書,是我國“英詩漢譯”的第一人,退休職后留居京師,以“還讀我書”名其室,著有《荻芬書屋詩文集》等近百卷。董恂讀書處原為經營油坊的齊氏所建,后齊氏與董恂結成兒女親家,董恂守孝回家,在此讀書,著《甘棠小志》。董恂讀書處坐西朝東,由南北兩條軸線構成,占地面積為500平方米,建筑面積320平方米,前店后宅,沿運河邊為讀書樓,西南角原有花園。北軸線前后四進,第一、二進為店房……[詳細]
兩淮鹽務總棧舊址
  十二圩兩淮鹽務總棧又名兩淮鹽務揚子總棧,始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撤銷于1930年。兩淮鹽務總棧是清代鹽業管理派出機構,負責淮南、淮北鹽斤的集散。舊址占地面積約14400平方米。目前僅存總棧門樓及碼頭各1處。門樓坐北朝南,南面臨通江鹽河。面闊三間19.6米、進深七檁6.65米,硬山頂,小瓦屋面。雕漆大門,前置廊軒,兩根圓形廊柱,花崗石柱礎,雕花雀替、斗栱保存完好。門樓南側20米處有一青石板鋪碼頭。現存16級臺階,長8米、寬3.3米。……[詳細]
新四軍挺進縱隊二三支隊司令部舊址
  新四軍挺進縱隊二、三支隊司令部舊址位于江都區大橋鎮永濟社區繁榮街,原系利用民國時期開明紳士劉厚宅第而設。當地人稱為“劉家大院”。這座庭院建于清末民初,1938年新四軍渡江北上抗日時,陳毅指揮的新四軍挺進縱隊二、三支隊在此設立司令部。鑒于該建筑對研究新四軍抗戰史十分重要,省文物局將之列入抗戰文物搶救性保護項目。目前其修繕工程均已結束,未來將用于歷史文化陳列和展覽。2019年3月,新四軍挺進縱隊二三支隊司令部舊址入選第八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黃氏鹽商住宅
  黃氏鹽商住宅位于石將軍巷2、4號,宅主黃錫安,建于清末民初。黃錫安曾任四品清理財局科科員安徽候補知縣。該住宅分東西兩部分,坐北朝南,東部住宅水磨磚門樓,入內南邊為轎房,北為正廳,東西兩邊有廊與正廳相連。正廳為卷棚式明三暗四廳房結構。廳后為三進住宅,均為三間兩廂。宅后有一小天井,北為柴房。西部住宅前為磚雕門樓,后為中西合壁式平房,面闊五間,墻體青磚、紅磚夾砌,拱形門、窗,窗戶為木制百頁窗。該建筑至今保存較好,現為黃氏后裔住用。……[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AV福利天堂在线观看 |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久热精品视频在线 | 中文字幕久久天堂一区二区 | 在线看的免费三级网站 | 中国亚洲免费福利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