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揚州市旅游

揚州市文物古跡介紹

劉氏五之堂
  劉氏五之堂劉氏五之堂位于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城中社區姜家巷13號,原五之堂有東中西三條軸線五之堂,現存五之堂為西軸線五之堂,建于清嘉慶年間。現存五之堂,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800平方米,座北朝南,前后五進,每進五間,前四進前有廊軒,第五進為雙層0。東側有廂房一排6間,共有房間36間。窗、梁、廊檐雕刻俱精。第一進門楣上原有匾額曰“太史第”三字,文革時匾牌被毀。五之堂建筑均為清中期特征,梁架為“月梁”,兩層樓房梁架雕刻精細。外墻山尖磚雕裝飾考究,下檐有一方形鏤空磚雕。劉氏先祖于明正統(1447)年,從蘇州遷到寶應,此宅為十二世祖劉彥矩(太史第)的住宅,以《中庸》問政篇中“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而命名為五之堂。劉氏祖輩為書香門第,詩禮之家,出現許多杰出學者,其中劉臺拱……[詳細]
大芝麻巷民居群
  大芝麻巷民居群位于大芝麻巷18、20、34、36、36-1號,清末民初建筑。該民居群為以36號為中心,東側為34號之一,西側為36號之一,坐北朝南。18號民居,民國初期建筑。住宅坐北朝南,前后兩進,三間兩廂對合式住宅,中以天井相連。此宅結構完好,木槅門、窗保持原樣。20號民居,清代建筑。水磨磚雕門樓,兩開間門廳。入內,北側原有花廳三間,現已改建;西首二道門,進門為小過廳,中間為天井,北有住宅四進,均為三間兩廂。該建筑內部結構及槅扇門、窗,均保存較好。36號民居,前為照壁,上有磚雕“鴻禧”二字,住宅前后四進。第一進為門廳,面闊三間,入內中為天井,三面回廊。第二進為大廳,面闊三間,前置卷棚。第三、四進為三間兩廂住宅,中以天井相連。34號之一民居,前后三進。第一進書房三間,東側為廂房(龍梢)。第二……[詳細]
揚州麥粉廠舊址
  揚州麥粉廠舊址位于在便益門街、運河西岸,建于上世紀30年代。揚州麥粉廠是揚州近代工業起步的見證,俗稱為揚州早期兩爿半工廠之一。大樓建筑中西合璧,南向,磚木結構,面闊九間,進深四間。現保存有該廠當年使用的一臺德國西門子發電機。該建筑是揚州僅存的近代工業遺產。麥粉廠位于便益門外古運河西岸高橋南街2號。前身是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創辦的高郵裕亨麥粉廠,1931年因高郵城遭洪水,戴姓業主將廠址遷移揚州,并易名為揚州面粉廠興記股份有限公司,建磚木結構五層樓廠房一座,時為揚州城的第一高大建筑。抗日戰爭期間為侵華日軍控制,為其磨制軍糧。新中國成立后,揚州麥粉廠成為揚州粉面工業主要廠家,1954年9月公私合營后,企業規模明顯擴大。1983年,揚州麥粉廠生產的綠壽桃牌標準粉和特制粉,分別被評為商業部質量信……[詳細]
郭村戰斗指揮部舊址
  郭村戰斗指揮部舊址位于江都市郭村鎮塘頭村花園組于氏姊妹樓。1940年7月8日,粟裕根據陳毅的指示,率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機關及主力0團,新六團和留在江南的“挺縱”二團沖破重重-,渡江北上,到達江都縣塘頭地區,與陳毅率領的新四軍挺進縱隊、蘇皖支隊會合。7月下旬,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原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改為新四軍蘇北指揮部,陳毅、粟裕分任正副指揮,劉炎、鐘期光分任政治部正、副主任,集中塘頭、郭村的新四軍7000余人,整編為3個縱隊和1個獨立支隊。新四軍蘇北指揮部根據黨中央的指示和實際情況,決定東進黃橋地區。7月25日,陳毅、粟裕率3個縱隊從郭村塘頭出發,東進黃橋。新四軍蘇北指揮部設在于氏姊妹樓內,于氏姊妹樓原為清光緒12年(1886)進士官知府,翰林于齊慶府邸。解放后此處是歷屆區鄉政權所在地。1986年……[詳細]
同松藥店
  同松藥店寶應同松藥店位于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安宜鎮學墩社區南大街54號,建于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春,取同心同德,松柏常青之意。1965年,藥房后面增筑了藥材加工間。現存店鋪和藥材加工間共三櫟房屋,占地面積450平方米,建筑面積247平方米。藥店店鋪坐西朝東,前后兩進,均為上下兩層樓房,中有過廊相連。第一進面闊四間,進深七檁,硬山頂,屋面小瓦,室內梁架穩固,一樓鋪闥門已改成玻璃門,室內裝修;二樓雕花格扇門窗保存完整,門外梁架雀替木雕精美,室內木地板等完好。第二進面闊四間,進深五檁,硬山頂,屋面小瓦,梁架完整,室內木地板、木樓梯等保存完好,惜一樓也已裝修,后山墻南端有福祠痕跡。藥材加工間坐北朝南,上下兩層,面闊六間,進深七檁,室內梁柱較粗,木樓梯、樓上木地板等保存完好,惜前墻大部分改動,砌……[詳細]
揚州白龍廟
  白龍廟位于揚州市西郊森林公園內(儀征市劉集鎮白羊山),始建于唐宣宗年間。相傳曾有一對夫婦居于白羊山中,感天地而孕,生下一白色蛇狀怪物,婦人當即被嚇死,而后電閃雷鳴,風雨交加,白色怪物騰空而去,當地人稱之為“小白龍上天”。龍父為妻立墓奠祭,小白龍為報生養之恩,每年六月都會來此祭母哭靈,此日必是風狂雨暴,當地人皆稱“小白龍回家”。天長日久游出一條彎曲的河流,便是現在的“龍河”。人們為求風調雨順,在此山上建廟一座,稱其為“白龍廟”,至今香火鼎盛。白龍母墳如今尚存,墳前有一圓形洼塘,名為“白龍窩”,傳說是龍父當時倒胎水和小白龍由此升天甩尾所致,水雖不深,但大澇不溢,大旱不涸,常年均保持一定水位。 原廟宇在破“四舊”中被拆毀,1984年,文忍法師在當地信教群眾的支持下重建,占地30余畝,現已建成……[詳細]
儀征神墩遺址
  神墩遺址神墩遺址位于儀征市陳集鎮丁橋村高塘組8號居民房以北34米,泗大線以東700米,高塘埂西南280米。遺址地處蜀崗丘陵地帶,位于臺形高地之上,自北向南傾斜。遺址的北、東、西三面有河道及水塘環繞,現存面積約1萬平方米以上,北側最高處面積約1000平方米。1973年發現地表和剖面有大量夾砂紅陶、幾何紋硬陶、黑皮陶、紅燒土塊、動物骨骼、磨制石器等。1995年9月至12月南京大學歷史系在此進行發掘,揭露遺址面積464平方米,發現一組西周、春秋時期的大規模紅燒土建筑居址,地層中陶片等包含物較為豐富,上層文化層以夾砂灰褐陶、泥質紅褐陶占多數,下層文化層中泥質黑皮陶明顯增多,器形有鬲、豆、罐等。神墩遺址是歷年來在江蘇寧鎮及周圍地區商周時-古中少見的保存較完整的聚落遺址,具有比較鮮明的地方特色,對了解儀……[詳細]
儀征東門水門遺址
  儀征東門水門遺址東門水門遺址位于儀征市區前進東路東岳廟東南50米處,清真寺排水溝河床上。水門現存水下石工建筑,其上半部磚砌券頂建筑已毀。水門的平面呈〕〔形,東西走向,主體部分由南北兩廂的石壁、進出水口兩側的四擺手、門道及殘存的夯土城墻等組成。水門全長17.5米,西面進水口寬12米,東面出水口寬11.5米。南北兩廂石壁長13.4、寬2.2米、高3.8米。擺手長3.16米,與廂呈45°夾角。水門門洞寬7.7米,過道地面用青石板平鋪而成,下為密集的木樁。水門上券頂及墻體與主城墻連為一體。東門水門始建于南宋寶慶元年(1225年),元、明、清三代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修繕和加固,一直沿用至民國。作為儀征唯一保存下來的南宋城垣水關,工藝考究,制作精良,使用時間較長,體現出不同時代的特征,是一處不可多得的水……[詳細]
觀音山禪寺
  觀音山禪寺位于江蘇泰州東南方,寺之歷史,始創年代,無從稽考,清末民初間,住持僧某,不善經營,致殿宇佛像,殘破不堪,地方紳領,仰曲塘宏開寺玉成尊宿德望,禮聘之出任住持,玉公感而勉應之,就任后修葺殿宇,重裝金身,寺貌一新,四眾歡欣,玉公適任州僧正司,公務繁忙,無暇常住,乃交其弟子道如和尚管理,道師承秉師志,悉心經營,-利生,寺務日進,玉公出任泰州僧正司期間,平息清廷寺廟興學風潮,維護佛門香火,僧侶生計,培育僧才,續佛慧命,功德無量。并得徒孫文心、智光二師,刻意栽培,道學深進。文師應聘住泰城開化禪寺方丈。智師應聘主鎮江焦山定慧寺法席。文公得徒靄亭,住鎮江竹林寺方丈。智公得徒南亭,住泰城光孝寺方丈。靄公得徒存遠,主儀征寶光寺法席,南公得徒善遠,主泰城覺正寺法席。存公得徒自一、守一二師,自師住持南京棲……[詳細]
許氏鹽商住宅
  許氏鹽商住宅位于丁家灣88、90、92、94、96、98、100號,宅主許蓉楫,建于清代晚期。許蓉楫(1865--1932),字云甫,祖籍安徽歙縣許村。光緒年間在揚州開設“謙益永鹽號”。民國初年任揚州食商公會會長,樂善好施,曾開設“朱濟堂”藥鋪、粥廠濟民,并捐資修橋等。其孫許國平,原在美國馬利蘭大學工作,后偕夫人蔣麗金同錢學森等一起回國,致力于科學研究事業,分別擔任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住宅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建筑東西并列五路,第一路前為磨磚門樓、福祠,后為住宅三進。第二路為花廳、客座以及雜房。第三路建筑前后五進,前三進均為廳房,四、五進為三間兩廂二層樓房。第四路建筑前后三進,首進為廳房,其余兩進均為三間兩廂二層樓房。第五路建筑前后五進,首進為平房,面闊四間,第二進……[詳細]
兩淮鹽運使司衙署門廳
  兩淮鹽運使司衙署門廳位于揚州市廣陵區國慶北路251號。此地原為明清時兩淮都轉運使司衙署,長官為鹽運使。衙署門前舊為運司街(今國慶路),八字門前有東西轅門,南北原建有牌樓,對面有照壁,另有東圈門、南圈門、北圈門,如三星拱衛。門廳內建儀門、大堂、二堂、三堂、景賢樓、清燕堂以及銀庫、內宅(公廨)等,清增建題襟館、蘇亭、儀董軒。現僅存門廳,清代建筑,占地面積805平方米,建筑面積100平方米,懸山結構,蓋筒瓦,面闊三間,進深五檁,門廳兩側筑有八字墻,門前有石獅一對,保存完好,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遺產點。鹽運使始置于元代,稱為都轉鹽運使司鹽運使,簡稱“運司”,主要設于產鹽區,有兩淮、兩浙、福建等地區都轉鹽運使司。明清時兩淮都轉鹽運使司管轄兩淮(淮南、淮北)鹽務,具體掌管食鹽運銷、……[詳細]
揚州鹽商住宅
  揚州鹽商住宅(含周宅、廖宅、賈宅)廖宅位于市區南河下118號。清末鹽商廖可亭宅,占地約2000平方米,住宅分東西兩軸,東軸有二門廳、大廳、住宅樓計五進。大廳楠木結構,面闊五間,進深七檁,前有卷棚,東西有廊與門廳相接,西軸有船廳、花廳、住宅樓等計四進,除大門廳及北部花園已毀外,整個住宅基本完整。為大型鹽商住宅,可結合南河下歷史文化街區進行整修。周宅位于市區青蓮巷19號。系揚州鹽商周扶九宅第,坐北朝南,大門磚雕門樓。住宅分中式、西式兩部分。中式住宅,偏西為平房及宅園;東為對合樓二進,兩側有樓廊相連,呈四合院串樓,樓單檐硬山頂,面闊五間,兩樓進深皆為7米。火巷以東另有西式樓兩幢。偏西建筑及宅園已于1979年改建。可結合歷史文化街區進行進行整修,與小盤谷等文物景點連結成片。2006年6月5日,揚州鹽……[詳細]
大運河·劉堡減水閘
  劉堡減水閘位于揚州市寶應縣安宜鎮南郊運河東岸。建于明萬歷十二年(1584年),后歷經修繕,于清乾隆年間淤塞廢棄。經過考古部門搶救性考古發掘,發現閘體由地丁、鋪底石、閘墻、擺手四部分組成,水閘東西長14.24米,南北凈寬3.44米,平面呈“】【”字形。北閘墻保存基本完整,南閘墻僅存4米余。西側擺手及堤壩保存較好,其中西北擺手長約15米,西南擺手現存長約30米。鋪地石兩層,南側已毀。石閘下方由地丁頂托,地丁呈排樁形式,排列緊密,木質依然有韌性。石閘頂部有部分磚工,對水閘起到整合作用。石工與磚工均以石灰和糯米漿粘合而成。劉堡減水閘遺址的堤壩、水閘保存基本完好,可以清晰地看到木樁基礎、堤閘石工以及水閘設計與兩側水位的關系,是研究明清時期淮揚運河水利設施設計與施工技術的重要實例。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詳細]
鑒真紀念堂
  鑒真大師為唐代高僧,住持大明寺。到了56歲高齡,六渡東瀛,歷時十年,雖雙目失明而矢志不渝。鑒真東渡不但給日本傳播了漢傳佛教的律宗和天臺宗,還帶去了繪畫、書法、雕塑、醫藥、工藝、印刷、建筑等盛唐文化,被譽為“日本文化的恩人”和“中日友好使者”。1963年正值鑒真圓寂1200周年,日本舉辦“鑒真年”活動。周總理采納了趙樸初“以民間的力量”促進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建議,在國內佛教界、文化界同時舉行紀念鑒真活動。國務院還決定在大明寺建造鑒真紀念堂,周總理親自指定我國著名古典建筑專家梁思成主持設計。鑒真紀念堂于1973年破土動工,于1974年11月竣工。鑒真紀念堂由前后兩組建筑群構成:一組是以四松堂為主的陳列室,陳列著鑒真東渡日本的史料圖片和東渡路線圖;另一組南有紀念碑亭,北有紀念堂正殿,再由長達80米的……[詳細]
天山漢墓
  天山漢墓位于揚州市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轄區平山堂東路98號,原位于高郵市天山鄉神居山中,為漢廣陵王劉胥夫婦合葬墓,1979年開山采石時發現,同年6月至1982年5月由江蘇省南京博物院主持,揚州、高郵、南京大學等單位派員參加,聯合發掘、清理。證實了這兩座墓葬為國內罕見的西漢大型巖坑豎穴帶斜坡墓道、同塋異穴式“黃腸題湊”木槨墓,墓主人的身份考證為廣陵王劉胥(一號墓)和王后(二號墓)。由于神居山開山采石喪失了原地保護的條件,1982年經省政府決定遷至今址復原保護,辟為漢廣陵王墓博物館對外開放。廣陵王劉胥墓由墓道、墓坑、木槨墓組成。墓道總長53米,原墓坑深約24米。墓槨南北長16.65米,東西寬14.28米,通高4.5米,面積237平方米,它由外藏槨、黃腸題湊、東廂和西廂、中槨、內槨(便房、梓……[詳細]
汪氏鹽商住宅
  汪魯門鹽商住宅,原占地面積5600多平方米,是揚州現存規模較大的鹽商住宅之一。住宅內大部分建筑為上樓下廳結構,樓上每個房間之間均相通,形成“串樓”,這樣的格局在老宅院中較為少見。最為考究與精美的要數面南正廳,是揚州現存鹽商住宅中體量最大、最為完整的楠木廳。從用材上說,廳內圓柱、構架、大梁、山界梁、金童柱、楞枋、步川、椽子、雕飾構件無一不是楠木。從木工工藝上來說,柁梁為月梁式,直徑達0.6米,山界梁與柁梁之間金童柱是方木形,其下端墊為斗口式(櫨斗)。其上脊梁端不用金童柱,而用大斗口承托。木椽為方形,不是常見的半圓椽式。廳前船篷軒跨度達2米余。木作綴以雕飾,工藝洗練、圓熟、直率,無不彰顯楠木本質之美。其余各廳均工藝考究,設計精巧。……[詳細]
彩衣街張氏住宅
  張氏住宅位于彩衣街24號,為張安治住宅,建于清末民初。張安治(1911--1990),號汝進,筆名張帆、安紫,揚州人。曾習中國畫于謝公展,后深得徐悲鴻器重,先后任職于南京美專、中央大學藝術系、廣西藝術館及中國美術院。1946年,應邀赴英國研究深造并弘揚祖國繪畫藝術。1950年回國,歷任政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設計師,北京師范大學美術系副主任、教授,美國紐約大學市立學院客座教授,兼任《中國畫研究》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民主同盟第六屆、第七屆文化委員會委員,民盟北京市委員會顧問。曾先后在國內外舉辦個人畫展數十次,許多作品為國內外博物館、美術館收藏,出版有《張安治畫集》等。住宅前后二進,第一進為門廳,面闊三間;第二進,三間兩廂,進深七檁,整體結構保存基本……[詳細]
新倉巷62號民居
  新倉巷62號民居 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廣陵區東關街道新倉巷社區新倉巷62號,系清代朱姓鹽商住宅。該民居占地面積559平方米,建筑面積422.78平方米,大門南向,為簡易八字磨磚門樓。連門房前后四進,硬山頂。第一進面北,面闊三楹9.3米,進深五檁3.6米;第二進為大廳,面闊三楹9.3米,進深七檁米7.1米,前面及左右三面圍以抄手廊,儀門為磨磚對縫門樓,在其東側原有磚雕福祠,祠門上部為小磚磨制的筒瓦屋檐,中部為菱形圖案,下部為變形鳳凰圖案。廳后有腰門與后兩進各三間兩廂串通。第三、四進均為三間兩廂,大小相若,面闊三楹9.3米,進深七檁6.1米。住宅東面為火巷,并有八角門與巷東花園與花廳、附房等相連接。該住宅最后一進及東廂房為朱氏后裔居住使用,其余為民居居住使用權的公房。……[詳細]
廠鹽會館
  淮南廠鹽會館位于揚州市區新大原巷62號,清代建筑,座北朝南,前后六進,占地面積954平方米,建筑面積448平方米。大門南向,磚雕門樓面闊2.98米,檐高3.8米,上雕蓮花、蓮瓣、卷草等;第一進門房面闊三間11米,進深五檁4.8米,小瓦屋面、硬山頂。第二進為儀門門房,面闊三間披房,儀門為水磨磚門樓,面闊3.02米,通高3.8米,雕福、祿、壽三星圖案。第三進面闊三間11米,進深七檁8米,小瓦屋面,硬山頂。第四進面闊三間11米,進深七檁7.1米,小瓦屋面、硬山頂。第五進為上下兩層樓房,面闊三間11米,進深七檁6.8米,小瓦屋面、硬山頂。第六進面闊三間11米,進深五檁4.3米,小瓦屋面、硬山頂。建筑西部花園已毀,為居民搭建房屋。 揚州鹽商分場商、運商、食商三類,分別從事產鹽、運鹽、銷鹽業務。……[詳細]
華中雪楓大學舊址
  華中雪楓大學舊址位于高郵市界首鎮太平街87、89號,該校系我國解放戰爭時期,為了培養軍隊干部的需要, 1946年4月華中軍區將原抗大四分校、九分校等合并后在界首宣告成立,由華中野戰軍副司令員粟裕兼任校長,張崇文將軍任副校長,女將軍丘一涵任政治部主任。因當時對敵斗爭需要,學校課堂具有流動性,分別在界首鎮護國寺、三官殿、司巷口等地教學學習。該校現存占地面積594平方米。共有房屋16間,均為青磚小瓦、單檐硬山造。其中門廳三間南北長7米,進深3米,為勤務人員值班室;南北向房屋兩排,前排房屋4間,東西長15米,進深10米,為領導生活駐地;后排房屋9間,東西長26.6米,進深6米,為學校教學場所。1946年11月,該校經合并后在山東成立華東軍政大學,解放后更名為南京陸軍指揮學院。……[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婷婷六月在线视频中文字幕 | 日本中文字幕a∨在线观看 日本精品你懂的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精品在线影视 | 午夜偷拍精品用户偷拍卧室 | 中文字幕视频专区999zyz | 亚洲成l人在线观看线路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在线v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