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四川省
>
南充市
>
蓬安縣旅游
蓬安縣文物古跡介紹
南充市
蓬安縣文物古跡
蓬安縣紅色旅游
4A景區
蓬安縣十大景點
全部
蓬安縣特產
蓬安縣美食
蓬安縣地名網
蓬安縣名人
[移動版]
1、
小樂山摩崖造像
小樂山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蓬安縣東南方約15公里的河舒鎮鑼山村,與該鎮的抗元遺址運山故城遙遙相望。其海拔高度600.1米,山脊為東北西南走向。該處造像位于山體北坡,東西相距200余米。由東向西依次為大佛頭像、大佛殿、八仙洞、千佛崖。自明末起,小樂山上開始了佛教造像和寺廟的建設。原有的觀音閣、大佛殿等寺廟幾經建,最后分別在1958年大躍進和1966年后“文革”中被毀。但該處交通困難,除了遭遇大的政治運動外,建設與破壞均不是很方便,千佛崖造像在二十世紀中葉因被作為民居背壁而得以完整保存,其它造像也均末受到較明顯破壞。根據大佛頭像右側一塊功德碑殘體記載,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9年)曾整修過山上和寺廟,此外不見任何文字記載。1983年公布為縣級文保單位前對造像進行了修復。1994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
[詳細]
2、
蓬安舊城古建筑群
蓬安舊城在今蓬安縣治所在地的周口鎮西面的錦屏鎮,與縣城隔嘉陵江相望,背枕錦屏山(五馬山),整個舊城依山傍水,地勢廣闊。其古建筑群現主要由文廟、武廟、城隍廟、玉環書院、龍神祠、天主堂六處組成,它們在方圓近一平方公里的范圍內,由東向西順江排倒,依山而建。東端為龍神祠,西端為天主學堂,北端為文廟,南端為城隍廟。全部建筑面積為一萬二千五百平方米,單體建筑五十余棟(間),其朝向皆為座北朝南偏東,均系清代木結構建筑。相如故城(今蓬安縣錦屏鎮)從武周萬歲通天二年(公元697年)即為相如縣治所,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又同為蓬州治所。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改蓬州為蓬安縣,至解放后的1957年12月15日止,該鎮一直為蓬安縣治所。錦屏鎮作為州縣治所共一千二六十一年。唐至明代城墻均先后毀于戰亂,清……
[詳細]
3、
桐桷寨摩崖造像
桐桷寨摩崖造像(國家級)桐桷寨摩崖造像位于蓬安縣長梁鄉桐桷寨村嘉陵江岸,大小共有七龕造像,大小造像共計30余尊,分布在200余平方米的山體崖壁上,距地面高度4.7米。其中1號、2號、7號三龕造像保存較好,其余四龕造像都有不同程度的損毀。龕一為兩尊立式菩薩像,整個造像畫面布局嚴謹,立體感強,肌體豐滿,形神兼備,龕二、龕七均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力士七尊式造像。此處造像的造型和風格上看具有明顯的唐代造像特征,不僅數量較多,內容豐富,布局嚴謹,而且造像的雕刻極為精細考究,整個摩崖造像大氣磅礴,震撼人心,讓人嘆為觀止。桐桷寨摩崖造像表現了嘉陵江兩岸先民高超的工藝水平和智慧,為進一步研究唐代嘉陵江中游地區的佛教分布狀況及其佛教造像藝術提供了翔實寶貴的實物資料。保護范圍:東至后山頂,南至雙觀音龕外延30米……
[詳細]
4、
濂溪祠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每每讀到此句,總有一種想一睹周敦頤奮筆書寫《愛蓮說》之地的沖動。撩開神秘的面紗,蓬安周子古鎮處子般的溫潤、端莊、質樸、純潔、靜謐,帶著淡淡潮濕的江風撲面而來。行走在青石板古街上,恍若回到了千百年前,沿著下河街徑直往前然后左拐,就來到了古鎮的愛蓮池,與愛蓮池相連的則是當年周敦頤講學的地方———濂溪祠。叩開濂溪祠的大門,屋內的青銅塑像正是周敦頤先生的塑像,其形其神,恰如當年講學時的情景。塑像兩邊墻上的漢白玉,分別雕刻著周敦頤的《愛蓮說》和《太極圖說》。濂溪祠外復建的愛蓮池,也是生態主題池塘景觀,池內有睡蓮、游魚,配以九曲橋和涼亭,讓人感到舒適愜意。除了濂溪祠和愛蓮池外,周子客棧可以算是與周敦頤相關聯最為密切的地方之一。相傳當年,周敦頤就下榻這個客棧,該……
[詳細]
5、
周子古鎮民居建筑群
周口鎮又名舟口,與相如故城(今錦屏鎮)隔江相望。意為船舟碼頭之意思。后為紀念北宋理學家周敦頤曾來此講學又稱周子鎮,下河街位于該鎮的嘉陵江岸,從龍角山俯瞰,青瓦民居掩映著的古街道三面環山,一面臨水。這條不足1000米的百年古街,上有新華街、鹽店街(紅軍街),下有下河街、順河街,沿龍角山山腰而下連嘉陵江邊。這里的房屋、店鋪多是具有明清風格的穿斗式木結構建筑,3000余套(間)民房沿著近千米長、四五米寬的石梯兩側布局,首尾相連,錯落有致。而今,沿坡而下的下河街,其座落的居民院落和濂溪祠、萬壽宮、武圣宮、財神樓和洞仙觀等古建遺跡,充分反映了相如古縣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當時生產力以發展水平,它對研究千百年來宗教、禮教在人們思想信仰中的影響程度,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周子古鎮民居建筑群于二00七年六月被四……
[詳細]
6、
蓬州故城遺址
蓬州故城遺址(縣級)蓬安昔為蓬州,唐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州治安固縣遷至大寅縣,唐廣德元年(763)大寅縣更名為蓬池縣。蓬州遺址在蓬安縣城北約45公里的茶亭鄉蓬池壩村。其遺址三面傍水,一面靠山,隔溪北有魏家山,南靠青杠坡,東臨煙烽樓,西接麻柳河。整個遺址坐落在二級臺階的沙壩上。東西長約90米,南北寬約50米,總面積約450平方米。遺址北沿現有石獅一對,因其年深月久,風化雨淋和人為的搗毀,只略見粗形;東沿有移治碑基座,長、寬各1.8米,形如龜狀,碑石無存。在農耕土下0.20米的文化層內有基石以及瓦礫、壇、罐等器物的殘片;在遺址的東、南沿,相距不到半公里的地方有古井四口,春秋四季井水不枯。這座古遺址,是研究蓬安縣建立和發展的實物資料之一。……
[詳細]
7、
運山故城遺址
運山故城遺址(縣級)運山又名“燕山”,也稱“披衣山”,距縣城約3公里。山頂有天生池,淳泉清洌,終年不竭。古時,山上建城,人呼“天生城”。山麓西北有蓬(安)南(充)公路通過,東有清溪河向西流入嘉陵江,運山故城就坐落在這峰巒起伏、玉帶纏繞的燕山上。南宋理宗淳佑三年(1243),四川制置余玠為御蒙軍入侵,于長江、嘉陵江沿岸選擇地勢險峻的山嶺依山筑城,當時之蓬州和相如縣遂分別從蓬池壩、陵江鎮(今錦屏鎮)移治運山而成為抗元的重要據點。惜于元至元十五年(1279)毀于兵燹,距今已有七百多年歷史。運山故城的城垣、街坊、寺宇宮觀早已坍圮無存,唯剩下三道城墻殘斷和兩通古碑是故城的歷史見證。古碑其一是“南宋移治碑”,其二是“宋寶佑紀功碑”。……
[詳細]
8、
吐佛寺正殿
吐佛寺,位于蓬安縣東部高廟鄉吐佛寺村。吐佛寺始建于宋代,原名為“普恩寺”,后毀。明成化元年重修后稱吐佛寺,在明末戰亂中該寺前殿和廂房盡毀,僅正殿得以保存。清康熙年間,來川移民集資重修了前殿和廂房,并培修了正殿,從清雍正十年起,歷代對該寺進行了維護和培修,現僅有明代修建的正殿和清康熙年間重修的前殿保存完好,左右廂房已于解放后拆除。正殿為五開間,面闊22米,進深9.7米,建筑面積為213平方米,建于一層直臺階上,建筑為抬梁式屋架,歇山式屋頂。保護范圍:占地范圍外延5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向東至村道公路,向南至河道,向西至瓦子田,向北至古墳地。……
[詳細]
9、
千佛巖摩崖造像
千佛巖摩崖造像(縣級)千佛巖摩崖造像位于蓬安縣城東南35公里的羅家鎮千佛寨上,造像始鑿于唐代,宋、明、元、清亦有增加。千佛龕高5.5米,寬4.2米,大小造像1125尊,每個造像高11公分,寬7公分,慈光普照龕高2米,寬3米,深1.3米,距地表0.8米,龕內刻文珠、觀音、普賢像三尊造像,檐式龕頂,檐上雕有二龍戲珠,孔雀開屏等精美圖像。……
[詳細]
10、
金天寺
金天寺(縣級)原名金山寺,始建于明成化元年(1465),重建于康熙六十年。據寺前記事碑載,此地自宋起就有當地鄉民進行佛事活動,后由何氏族人倡議捐資修建了該寺。原為雙進四合院布局,現后院及正殿保存完好,素面石質臺基,單檐歇山式屋頂,抬梁式屋架,正殿面闊5間21米,進深8.5米。清康熙年間重修后,屋頂為懸山式。……
[詳細]
11、
龍神祠
龍神祠龍神祠,亦為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桐城文學家鴉片戰爭時期著名愛國人士姚瑩知蓬州時所創建,保存完好。祠邊一座民國十六年(1927)重建的兩層木樓及后邊的一棟清代四合院建筑均保存完整。龍神祠由前殿、正殿及左右廂房、藏經樓、后院構成,建筑面積1984平方米。……
[詳細]
12、
周口何家墓
周口何家墓(縣級)位于今相如鎮干寨子村,為何姓族人先祖合葬墓。共有八座石室墓葬,Μ1—Μ8并列在一直線上,墓首為三重檐樓臺式仿木結構。修建于清同治年間,系長方形墓制,墓長5米,高5.4米,總寬13米。其碑文、楹聯上的文字清晰可見,墓眉上的故事造像保存十分完好。……
[詳細]
13、
梳毛凼遺址
梳毛凼遺址(漢代)(縣級)位于蓬安縣錦屏鎮(即相如故城)四村一社東600米處,該地俗稱“窖場壩”,遺址坐落在嘉陵江右岸一級臺址上,北有一小沖溝,南接玉皇廟,牛坊溝呈西北-東南走向橫穿遺址西南部。……
[詳細]
14、
大玉皇廟
大玉皇廟(縣級)大玉皇廟始建于清代,具體年代不詳,但從建筑風格和手法上看,根據寺內清嘉慶二十年(1815)、道光十五年、咸豐九年的幾塊重修功德碑的記載,應為清康熙年間所建,建筑面積272平方米。……
[詳細]
15、
蓬安文廟
文廟文廟首建自元初,明中葉曾移建于城北隅,萬歷三十四年(1606)遷復故址,天啟年間與崇禎八年兩次重修,現今的建筑為清道光七年(1827)最后重修,現保存的建筑面積為3800平方米。……
[詳細]
16、
蓬安城隍廟
城隍廟城隍廟始建于唐代(具體年代不詳)。清康熙二十年(1682)重修,道光十五年(1836)再重修,現存正殿和左右廂房。城隍廟由正殿、左右廂房及側門構成,建筑面積為2142平方米。……
[詳細]
17、
喬家嘴遺址
喬家嘴遺址(東周—漢)(縣級)位于蓬安縣睦壩鄉六村七社、八村八社東嘉陵江右岸一級臺階上,北接土地哨,南接草草寺山梁,西有一沖溝(金河溝)橫穿將遺址分為兩部份。……
[詳細]
18、
蓬安武廟
武廟武廟重建于清乾隆四年(1740),又稱關帝廟,民國時稱關岳廟、忠烈祠。系雙進四合院布局,坐北朝南,現兩進四合院均完整,建筑面積為1950平方米。……
[詳細]
19、
方廣廟
方廣廟(縣級)位于蓬安縣方廣村,始建于清道光年間,單進四合院布局,由山門、正殿和左右廂房幾部份組成。……
[詳細]
20、
蓬安接引塔
距今已有400余年的明朝萬歷年間的接引塔位于騎龍鄉與金溪鎮兩鄉交界處海拔為557.2米的西陽山山頂峭壁旁。據《蓬安縣舊志》載:“西陽山有峭壁,壁立千仞,中有巨穴可容千人,旁有仙女石。”又傳,曾因地震而見犀羊,故名“犀羊山”,今稱“西陽山”,含夕陽照山山愈秀之意。該塔巍峨俊秀,氣勢雄渾,塔身共三層,計有5米多高,每層砌有6面雕花石壁共計18面石壁,每面石壁上均雕刻有精美佛教壁畫和文字,塔正面頂層有長方形石匾,石匾楷書刻“接引塔”三字,字如行云流水,瀟灑俊逸,每字長寬約15厘米左右,石匾下方鏤空雕有兩扇精致石門,高約30余厘米,寬約20余厘米左右,均呈欲開未開之狀,仿佛塔中居有仙人呼之欲出一般。塔基狀如蓮花,用天然巨石雕刻而成,巨大的蓮花塔基雕刻精美,栩栩如生,仿佛正欲含苞待放的水中蓮荷鮮活靈秀……
[詳細]
[第1頁]
[2]
[最后一頁]
[下一頁]
·
蓬安縣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蓬安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蓬安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蓬安縣A級景區名錄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最新日本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亚洲中文三级情片在线观看
|
五月婷婷第四色国产
|
日韩成AV人网站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精品专区极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