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四川省 > 內江市 > 市中區旅游

市中區文物古跡介紹

內江王家祠堂
  四川內江王家祠堂建于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建筑面積990平方米,由山門、正廳、戲臺、左右廳、東西廂房、青石院壩組成。四川內江王家祠堂山門為六柱五間四滴水式門罩建筑,上 書“王氏祠”;正廳為磚木結構硬山式屋頂、抬梁式結構,廳前為五級階梯式踏道;正廳屋頂脊飾為兩條直徑約0.3米粗、相向對峙的龍,雙龍之間是一座用青石雕刻、高約2米的六角形寶塔,塔座為蓮花,塔身雕龍刻鳳,造型精巧。戲臺為斗拱木結構,雀替、臺沿上有大量鏤空或深浮雕人物、龍獸、花飾等圖案。四川內江王家祠堂其飛檐、脊飾、封火墻、石刻、木雕、塑像保存完好,代表了清朝中期精湛的建筑藝術水平。古韻盎然的山門為六柱五間四滴水式門罩建筑,門罩寬8米,高約8米,最上層飛檐翹角的頂以及整個正面均為青石雕刻而成。正中石刻楷書“……[詳細]
內江鐘樓
  內江鐘鼓樓位于城區中心,它的建筑規模極小,但歷史內涵極為豐富,被稱為內江“袖珍博物館”,現已申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史料記載,明洪武初年,在內江縣署(現市中區政府)大門前,“筑臺卷洞,上構譙樓”(古代城門上用以高望的樓)。天順六年至萬歷年的150年間,譙樓先后二毀二修。崇禎年間(公元1634年)續修,“樓下有門為通道,樓上懸鐘定昏旦。”故又稱鐘樓。明甲申(公元1644年)樓毀。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重建,為邑勝景。清嘉慶十四年(公元1809年),“譙門頃址,室宇卑陋,不足以瞻!贝撕笈d工重建,規模宏峻。光緒年間,樓毀于火后復修。內江譙樓的命運,正如朝代的交替,在數百年間幾起幾落。“簡州(陽)一座塔,離天一丈八……內江有座鐘鼓樓,半截還在天里頭!边@段民謠源起抗日戰爭勝利后,描述……[詳細]
內江圣水寺
  內江圣水寺簡介座落于四川內江市城郊的圣水寺系四川省的八大叢林之一,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因其歷史久遠,古跡遍剎,高僧大德輩出,在四川佛教界享有崇高的地位。如今是內江市佛教協會駐地。圣水寺初建于唐代咸通年間,即公元860―870年,宋代始名興慈禪院,后因寺后山有泉水流出,終年不涸,水質清純,甘甜爽口,被視為靈泉,故更名為“圣水寺”。圣水寺占地面積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8千多平方米,廟房200多間,常住僧伽50余人。有完善的住宿和參飲設施。寺院屬依山式建筑,院落式布局。它共分4大院落:中軸線上自西向東布局的圓覺樓、藏經樓、大雄寶殿、天王殿,均屬明清風格;中軸兩側是回廊,有客堂、五觀堂、禪堂、念佛堂等;寺院左側有玉佛殿、三圣殿、藥師殿;再向左側是觀音殿和地藏殿;寺院右側以祖師殿為主體構成一個獨立的院……[詳細]
云霞古剎石牌坊
  云霞古剎石牌坊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建造,2007年6月15日被評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牌坊保存完整,造型端莊,斗拱繁復,圖文并茂,雕鑿精妙。云霞古剎牌坊坐南面北,紅砂石質。整座牌坊由50余塊石料砌筑,三門四柱五樓,通高10米,面闊8米,坊座四柱基座前后分別置兩只石獅、兩頭石象,中門坊額前后分別陰刻“云霞古剎”、“恩沛佛門”行楷大字。牌坊上部置“圣旨”牌位,坊身前后計有題記11則、楹聯4副、詩15首以及深浮雕、透雕戲劇故事、動物、花卉圖案20幅,這些詩文的作者是當時的地方官員和文人,如清嘉慶七年(1802)進士王果題書兩側門邊聯“石龍曲卷縈洄水;野鶴斜盤澹宕云!眱蓚乳T額左為“風清”,由王果題,右為“月白”,由進士謝榮廷題,大門坊柱聯“薄宦忝浮名,幸換到人耕綠野,犬臥花村,市隱山居齊案……[詳細]
5、內江東林寺
內江東林寺
  內江市東林寺,位于城東河壩街。高閣臨江,俯瞰沱水,仰矚重巒,晴云縹緲,岸柳鳴蟬。與沱江對岸之西林寺相對峙而得名。并與西林寺共為舊時 內江“二林晚眺”勝境之一。 東林寺始建于唐乾寧元年(公元894年),名曰東津寺,后更名為東林寺。北宋范祖禹《資如路東津寺》詩中有“地遐怪物聚,寺古深殿存”。之句,范詩自注云:“寺有石佛殿,唐乾寧元年(公元894年)建”。寺后靠巖,前臨沱江。巖壁上,自唐宋以來,歷代都鑿有摩崖造像,故有千佛巖之稱。其中宋代千手觀音石刻造像高7.4米,寬7.16米。造型端莊,刻工精湛。南宋紹興十一年(1142年),在千手觀音石刻造像前,傍巖結樓。寺宇巍峨,雕梁畫棟。明萬歷年間多次修葺,曲洞回廊,金碧交輝。至清同治年間,千手觀音是保存最完整的佛像之一,面部所貼赤金仍光彩照人。 正是:……[詳細]
喻培倫大將軍紀念館
  喻大將軍祠在內江市中央路19號。喻大將軍,即喻培倫(1886—1911),字云紀。四川內江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喻在日本求學時加入同盟會,1909年回國后,參與在漢口謀刺兩江總督端方和在北京刺殺攝政王載灃的活動。1911年4月27日在廣州武裝起義中英勇戰斗,后因彈盡竭被俘,壯烈就義,年僅26歲。辛亥革命成功后,孫中山追贈喻培倫為大將軍,并令建祠紀念。該祠前后3幢,地基高于街面3米許,進門上12級石梯,中有天井,正廳為喻培倫烈士紀念堂。在紀念辛亥革命70周年之際,內江市人民政府在人民公園內立紀念碑。內江市人民公園之內,在綠樹掩映中莊嚴肅穆地聳立著“喻培倫大將軍紀念館”和“喻培倫大將軍紀念碑”,占地4000平方米。喻培倫大將軍(1885~1911,字云紀,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之一)1912年孫中……[詳細]
內江三元塔
  三元塔,座落在內江市城南四公里處沱江右岸的三元山上,始建于唐,明末倒毀。一座漢安古城(內江)不能沒有塔,因而三元塔倒毀后,即有修筑高寺塔之舉。清嘉慶十年(1805)重修三元塔,據《內江縣志》戴:“十里紳士羅良存、鄒彥藻、陳資望、劉忠元等,復呈請邑令顧文曜捐資,倡首糧戶樂住,翻尊故址重修,凡十層、高八丈八尺!奔螒c二十年(1815),邑人艾榮松刻石作序曰:“內邑人文,本朝(清)遠遜前代之盛者,由北塔之不復也,而大小二洲為江水刷削,不知作堤以護之故也。塔不復則前無曜,堤不筑則后無枕!卑讶宋乃。龠\不亨皆推之為塔之不復修也,故邑人呈請建塔,以正內江風水也。三元塔,為大型青磚砌成,塔身為八面體,塔基為正方形石座,底層正面開圓形石拱門,其余每層皆開亮窗,塔內有140級石梯旋轉而上可至頂層。新建時塔……[詳細]
翔龍山摩崖造像
  翔龍山摩崖造像在內江市區玉帶溪畔內江市人民政府側。沿翔龍山崖約100米高、200米長的石壁上,現保留有唐、宋至民國時期摩崖造像54窟,大小造像400余軀,大者高約8米,小者僅數寸,風格古樸。另有1龕石刻,分為3級,上兩級分12格,下為通級,長約3米,寬約2米,造像150余軀,精巧別致,栩栩如生。有題刻十余處,其中有當代著名國畫大師張大干青年時代所書詩刻1方,高154厘米,寬82厘米,剛勁古樸,是研究張大干書法演變的珍品。此外,有清末民初邑人曾慶昌、陳鳴蠻、邱特澄等書畫家的書刻題詩多處。2013年5月,翔龍山摩崖造像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人防工事,南至翔龍山崖壁,西至第1號造像圍墻,北至現堡坎、圍欄。建設控制地帶:東至新華路內側,南至翔龍山崖壁,西至翔龍路內側,北至新……[詳細]
9、高寺塔
高寺塔
  高峰山上的高寺塔,沱江河正從高峰山的山麓下折流而去,高寺塔似巨人般巍峨屹立在高峰山上。山巖上,游人題刻不少,其中有明、清游客題刻的詩句:“白云萬片擁遙嶺,巖洞花迷一徑深!薄肮潘铝柘鲆办F,半山栗葉舞秋風。”有的被《縣志》載錄,如:明·劉養直的詩句:“鶴去尚余丹客洞,龍歸猶視梵王宮!泵鳌钜欢祟}高峰寺聯:“江流百丈牽山色;牧笛三橫山隴頭!泵鳌㈩}高寺詩句:“萬籟蕭蕭聲入座,一江曲曲水流虹。”清嘉慶進士邑人王果,于重陽日與友人登游高寺題有詩曰:“九日喜新晴,雙舟發漢城。五盤斜徑險,三面曉煙橫。水簇飛鴻影,云開弄笛聲。山靈應羨我,草木亦含情!崩锶擞新撛疲骸案咚掳姿,無雙福地;會真丹華,別有洞天!苯送踹h成有聯云:“碧水長沱,寶塔凌霄知寒暑,彤云古剎,梅山坐地禳病災!苯瞬⒂新撡澰唬骸芭f……[詳細]
成渝鐵路筑路民工紀念堂(紀念碑)
  成渝鐵路筑路民工紀念堂(紀念碑)年代:1953年2019年,成渝鐵路筑路民工紀念堂(紀念碑)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1、曾家大院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曾家大院
  曾家大院年代:清2019年,曾家大院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中文字幕人成乱码 | 中文亚洲AV片 | 综合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自拍vr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网站入口免费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