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東省 > 青島市旅游

青島市文物古跡介紹

李秉和莊園
  李秉和家族是清朝中、晚期至民國期間即墨境內最大的財主。他的土地之廣,店鋪之多,錢財之巨,莊園之豪華,為即墨之冠,聞名于省內外。這里且不說他在本縣及外地的店鋪和專管收租的“莊子”多少,單將李秉和莊園情況作以概述。李秉和莊園座落在即墨縣城東北部27公里的金口鎮李家周疃村。莊園自李秉和始,經過五代相繼擴建,特別是經其曾孫李葆初等人大興土木,使這座莊園在建筑上日臻完善,在規模上遠近聞名。它是一座典型的古城堡式的莊園。整個莊園以圩墻環圍,東寬西窄,略呈梯形,占地總面積為150畝。其中李秉和家占地達75畝之多,余者皆為李秉和之堂兄弟李秉秢及其他李氏族人所居。莊園的圩墻周長約1.5公里,高5米,頂寬4米,由三合土版筑,內外墻壁砌以磚石。圩墻頂外側筑有女墻,并按地形分別筑有向外凸出的四個炮臺,炮臺底部留有炮……[詳細]
青島天主教堂
  青島天主教堂又名“圣彌愛爾教堂”,位于青島市市南區浙江路北端(浙江路15號)的高崗上,是青島市最大的天主教堂。也是中國有名的天主教堂之一,并且是國內唯一的祝圣教堂。天主教堂由德籍主教維昌祿籌集資金并主持修建。1932年動工,1934年建成。由德國籍建筑工程師畢婁哈設計,其外形風格系哥特式建筑。教堂占地面積2470平方米,建筑面積3223.58平方米。兩側對稱,各有花園一個,教堂東花園北首建有平房一棟,供神父使用。教堂建筑結構為混凝土和花崗巖,建筑平面采用十字型。正門西南向,正門左右各一個。教堂外部用花崗石砌成,大門上方有一巨大的玖瑰花形的圓窗。教堂主體兩翼,各聳一座尖塔,塔高56米,頂端各豎有4.5米高、1噸多重的十字架。塔內裝有大小鐘4口,按音樂和聲設計,皆由機械操乍。每逢星期天或教會的節……[詳細]
德國警察署舊址(警察公署)
  青島德國警察署又名警察公署、德國巡捕衙門,始建于1904年,建成于1905年,文藝復興時期德國建筑風格和歐陸中世紀教堂建筑風格,淡黃的墻面,陡峭的紅瓦屋頂,點綴其間的是凸起的山花墻和—座高聳的鐘塔樓。建筑平面呈L形,主入口設在東南角,主體二層,高16.5米,磚木鋼混合結構。立面為東高西低不對稱設計手法,構圖中心為東南角的方形六層塔樓,高30米,既可報時又可供瞭望之用。塔樓四角鑲砌紅磚角飾,上端結合屋脊四面起復曲尖頂式小山墻,并附以外露磚砌花紋作為裝飾,上覆方尖盔狀紅瓦塔頂,底部配以粗石勒腳。其他則采用斜坡大屋面式樣,高陡多變,覆以紅筒瓦,其中東南部外突,上為塔狀尖山。立面多處以清水磚外砌成不均等方格狀的形式,為仿“半木構”的裝飾風格。門窗周圍使用浮雕紅磚鑲邊與米黃色墻面對比的設計效果,給人以……[詳細]
劉若拙墓
  【劉若拙墓】為北宋墓葬。位于即墨市東關小學(始建于西晉的高真宮舊址)院內。墓葬封土呈圓錐形,高約1.5米,直徑約4米。始建于北宋,元、明兩代曾重修,至今保存尚好。墓前有明萬歷二十年(1592年)即墨知縣李奎所立墓碑,碑陽刻有“元敕封華蓋真人之墓”10個大字。劉若拙,五代時人。據《太清官志》載:“五代時,后唐同光二年甲申(924年),道人劉若拙,自蜀來嶗山太清宮,訪李公守中子(即道教長老李哲玄,字靜修,號守中子,封道北普濟真人),相談契合遂留住焉。”其時,嶗山虎多成害,劉若拙武術高強,在太清宮東南山前,今釣魚臺之北的陽坡上,自修一茅庵,名曰“驅虎庵”,供奉老子圣像,潛修其中。元張起巖《聚仙宮碑銘》載:“五代時,有華蓋真人劉姓者,自蜀而來,遁跡茲山。宋祖聞其有道,召至闕庭,留未幾,堅求還山,敕建……[詳細]
瑯琊臺遺址
  時代:秦位于膠南市城區西南26公里,瑯琊鎮駐地夏河城村東南6.8公里處的瑯琊山上。遺址是一處建筑氣勢宏偉的古代高臺遺址。臺基位于主山梁東側,向西過山口與爭高山對峙。臺頂部寬闊平敞,周長150余米,臺基(含山體)面積為5.88平方公里。主峰海拔高度為183.4米。《山海經》云:“瑯琊臺在渤海間。蓋海畔有山,形如臺,故名瑯琊臺。”瑯琊臺既是一座具有祭祀功能建筑,也是一座具有古觀象功能建筑。瑯琊臺上秦磚漢瓦的殘磚陶片俯拾皆是;臺東側通往“望越樓”的小道旁,曾發現一條用殘破的古代板瓦鋪筑的道路;臺東、臺南和小臺三處斷層夯筑痕跡清晰可辨;臺北坡“御路”旁遺留塔形石砌構筑物;爭高山腳下發現兩處筑臺時深埋地下的排水或供水陶管;臺上殘存的變質巖建筑料石石塊,研磨精細,紋理美觀。瑯琊刻石收藏在國家博物館,出土……[詳細]
北阡遺址
  【北阡遺址】屬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遺址,典型的貝丘遺址。位于即墨市金口鎮北阡村北約50米的坡地上。遺址處于三面環山一面臨海的自然環境中,東面不遠處即為黃海。遺址中心部分明顯高出四周,其東側有季節性河流。遺址周圍的東、西、北三面分別由三條機耕路環繞。1979年文物普查時發現。遺址東西長200米,南北寬180米,總面積約3.6萬平方米。土質松軟,呈灰褐色。文化層厚度在0.5~1.5米之間,地表散布有大量的陶片、紅燒土塊、貝殼等。采集到的遺物主要是陶器、石器。各類陶片中以夾砂紅褐陶為最多,此外還有少量的泥質紅陶,在一些陶胎內有羼和云母片及貝殼粉。陶器以素面為主,紋飾少見,僅有乳釘紋、附加堆紋等。陶器均手制。可辨器形有鼎、罐、支腳等,石器有石磨盤、石磨棒、石斧等。遺址中采集的貝類基本上都是牡蠣,這應……[詳細]
蕭軍、蕭紅、舒群故居
  蕭軍(1907—1988),我國現代作家,原名劉鴻霖。1932年初,蕭軍在哈爾濱正式開始文學生涯,也成為黨組織領導下的革命文藝隊伍中的一員。1935年,蕭軍自費出版了長篇小說《八月的鄉村》,奠定了他在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其代表作還有《五月的礦山》、《吳越春秋史話》、《人與人間》等。蕭紅(1911—1942),現代著名女作家,原名張乃瑩,“蕭紅”是發表《生死場》時使用的筆名。其代表作還有長篇小說《呼蘭河傳》等。蕭軍與蕭紅的青島故居位于觀象一路1號,20世紀30年代中期他們在此同居。故居是一座兩層小樓,主體為花崗巖材質。小樓地勢很高,站在二樓可以看見遠處的海面。1932年冬天,蕭軍與蕭紅在哈爾濱相識,不久兩人出版了第一部合集《跋涉》,1934年6月兩人輾轉來到青島,與作家舒群一家比鄰而居。在這座……[詳細]
平度城隍廟
  平度城隍廟位于平度市李園街道。年代為明、清。 2013年,平度城隍廟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據道光《重修平度州志》記載,城隍廟始建于元代,明初原只有大殿兩座,經明、清兩代數次重修,增筑了山門、兩廂、主持住房等建筑,成為一座占據州城南一隅的大型廟宇,直到民國初仍保留著昔日的盛貌,香火一直很盛。民國期間,當局廢廟宇、毀神像,從此,城隍廟就僅存一座大殿了。目前的城隍廟大殿,仿宋代建筑格式,古樸渾厚,雄偉莊重,單調中顯示出靈動之勢,古樸中透露著精巧之形。大殿屬單檐歇山式,垂脊長,戧脊短,花山大,屋頂重心下移,有泰山壓頂渾然不動之姿,又給人以莊重之感。進入大殿,雕梁畫棟,氣勢森嚴,兩根高大石柱上鐫刻的清康熙四十九年九月平度知州舒士貴所撰書的一幅長達七十四字的楹聯:“神德洋洋……[詳細]
69、明霞洞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霞洞
  導游在嶗山南部昆侖山腰。自山下拾級而上,一路幽篁夾道1公里許即到洞口,也可乘太清索道扶搖直上。看點洞前平崖如臺,由此遙望大海,空蒙浩渺;俯視崖下,溝壑縱橫。嶗山勝景“明霞散綺”即此。該洞開鑿于金大定年間,洞額“明霞洞”三字為清代書法家王序所題。據說原洞高大寬敞,明代道人孫紫陽曾靜修于此。清康熙年間遭雷擊,大半陷入地下。洞東巨石尚存,題刻有“天半朱霞”。交通從太清宮到明霞洞、上清宮可乘索道上山,下山不要乘索道,步行下山可順游龍潭瀑。門票/開放時間4元,索道往返50元地址:山東青島市嶗山區……[詳細]
金口天后宮
  坐落在金口鎮金口村中的天后宮,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它以巍峨的氣勢、精湛的工藝,聞名于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其規模之宏大,廟產之豐富,為我國北方之最。主體建筑分為“行宮”和“寢宮”兩部分。行宮,是“天后”理事的地方,保存完好。其宮為三進五間的抬梁式建筑,長30米,闊12米,高10米,四角飛檐,宮脊用小瓦構成蓮花圖案,圖案兩邊構成“風調雨順”4個大字。內設暖閣,供“天后”坐像。其左側是二層配殿“火神閣”,右側為二層配殿“財神閣”。行宮前辟有“天后”檢閱臺。寢宮,是“天后”起居的宿舍。里面分寢室、梳妝室等,并塑有睡像。此宮曾被毀,1999年恢復,其建筑風格與行宮基本一致。傳說:“天后”又稱“海神娘娘”和“媽祖”,生于北宋初年,是福建莆田林愿的女兒,叫林默,幼年出家湄州島-,后來“得道升天……[詳細]
南阡遺址
  【南阡遺址】屬大汶口文化遺址,典型的貝丘遺址:位于即墨市金口鎮南阡村西約40米的高臺地上。遺址距現在的海岸線不足3公里。遺址的南部和西部各有―條季節性河流圍繞,一條機耕路從遺址的南部東西向經過。因遺址地面貝殼較多.俗稱“鮮子埠”。1979年考古調查時發現。遺址南北長260米,東西寬160米,面積約為4.2萬平方米。土質較軟,呈灰褐色。由于歷年破壞嚴重,文化層僅存厚約0.5米左右。地表散見有陶片、石器、紅燒土塊、貝殼等。陶片的陶色以紅陶和紅褐陶居多,此外還有一些橙紅陶或橙黃陶。陶質以夾砂陶為主,泥質陶幾乎不見,有羼和貝殼粉及云母片的現象。以素面為主,紋飾少見,主要有附加堆紋,還有按壓紋、刻劃紋等。陶器均為手制。可辨器形有鼎、罐、缽、盆等。石質工具為石磨盤、石斧等。貝殼主要為牡蠣和蜆。遺址中發現……[詳細]
武備鄉校舊址
  武備鄉校舊址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位于萊西市院上鎮武備五村小學內。武備鄉校始建于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是當時萊陽縣20個有名的鄉農學校之一。也是迄今保存較好的一座鄉校。現存建筑前后兩排,共二十余間,建筑面積1000余平方米,總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建筑形式取當地流行的平房式樣,有寬敞明亮的教室和辦公設施。解放后學校作為武備中心小學使用至今。武備鄉校的前院,現籃球場東側有一處地下建筑,上有井口式通道,內設有兩個單間,青磚壘砌,地下建筑長約10米,寬5米左右,高度2.5米,其用途眾說紛紜,或為地下防空之用,尚待進一步的考察。據記載,當時的鄉農學校實行了“管、教、養、衛”四位一體制度,即行政、教育、經濟、武裝統一管理,設校長、副校長、董事長、文牘、教員、軍事教官各一人,正副班長12……[詳細]
青島石門寺
  在大珠山主峰大砦頂北側的一道山澗里有一座古寺,因以兩塊赫然而立的巨石為門而得名,距今1500余年,唐太宗李世民曾下詔重修。當年寺廟有大雄寶殿、天王殿、鐘樓、鼓樓、東西兩廡等建筑。石門右側的巨石下有一清泉,水碧如玉,名玉泉,因此,人們又稱石門寺為玉泉寺。后重修石門寺大雄寶殿和墓塔林。石門寺所處的環境十分優美。寺前溪流潺潺,溪畔有臥象石。稍遠處,數峰亭亭玉立。寺東側的“獅子峰”,西側的山峰上有“倒坐觀音”、“僧道對弈”、“豬八戒背媳婦”等奇石,寺南面的“高僧講經”等等,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寺東側是大珠山水庫。一汪碧水繞古寺,古寺更顯得靈秀。游人在這里執竿垂釣,釣水中游魚,也釣水中的山色云影。地址:青島市黃島區大珠山風景區內類型:古跡寺廟游玩時間:建議1-2小時電話:0532-85131271門票……[詳細]
74、湛山寺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湛山寺
  在青島市東部湛山西南、太平山東麓。為市區唯一的佛寺。1933年籌建,1945年落成。面積23畝。山門有兩石獅,傳為明代遺物。寺前石砌蓮花池,為放生處。院內有大雄寶殿、三圣殿、天王殿及客舍,殿后為藏經樓,舊藏佛經6000余冊及古代佛像。寺后東側小山有八角七級磚塔,聳立云表。寺院南對黃海,東、西、北三面,浮山、湛山、太平山屏列,煙嵐變幻,海闊天空。“青島十景”之一“湛山清梵”即此。湛山寺籌建于1931年夏,南京國民政府交通部長葉恭綽(建國后任全國政協委員)、中東鐵路稽查局長陳飛青和佛學家周叔迦等倡議,得到當時的青島市長胡若愚、沈鴻烈及膠濟鐵路委員長葛光庭、青島市佛學會會長王湘汀的支持和贊助,委托時任哈爾濱極樂寺住持倓虛法師于1932年來青島主持興建的。第一期工程1934年4月開工,興建了三圣殿、……[詳細]
75、于姑庵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于姑庵
  【于姑庵】舊名“黃德庵”,位于青島市四方區錯埠嶺村東南半里許的山坡上。據《即墨縣志》載,清同治年間,錯埠嶺一帶名“嶺上”,至光緒初年,又改稱“環埠嶺”,以后,又因其嶺埠高矮相錯,群眾又俗稱“錯埠嶺”。于姑庵相傳始建于唐代,明、清、民國均有重修、擴建。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現存殿宇、堂舍25間,整個建筑坐北朝南,中軸線上自南而北依次為山門、大殿,另外有東、西配殿及東、西廂房,大殿面闊3間,均硬山式青磚灰瓦。山門南土丘之上有殿堂3間,原有吊橋與山門相聯,現吊橋已毀。明代初年,錯埠嶺村有一于姓女出家為道姑;并在原黃德庵廢圯處,重新修建了一座道庵,改名于姑庵,初為于姓之家廟,屬道教臨濟派。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于姑庵曾進行了一次重修和擴建。以后,曾有僧道交替,于姑庵由道教的道姑庵改為佛教的……[詳細]
青島玉皇大帝廟
  玉皇廟位于膠州市膠北鎮玉皇廟村東,因殿內供奉玉皇大帝而得名。 該廟始建于唐朝初年。廟宇自修建以后,香火旺盛。《膠州史志》上有“自廟宇建成,香火殊盛,求簽上香者絡繹不絕”的記載。后由于戰亂等原因,大廟幾經風雨,常年失修,廟堂里的神像遭到破壞。 玉皇廟于2009年4月重建。新建廟宇的規模較前有較大擴展,占地26667平方米,建筑面積1500多平方米,總投資2000萬元。廟之正面建有山門,山門內之主殿依次為玉皇殿、三教堂和法堂,東廂依次為財神殿、念佛堂和藥師殿,西廂依次為送子殿、觀音殿、娘娘殿和居士房。地址:膠州市膠北鎮玉皇村營業時間:9:00-17:00交通指南公交車:乘坐膠州212到玉皇廟下車即是。自駕車指南:1濟青高速馬店鎮下高速,南行至馬店鎮,沿大楊路西行,至北都路交叉口,北行2公里即可到……[詳細]
板橋鎮遺址
  時代:宋至清膠州板橋鎮遺址位于山東省膠州市常州路與蘭州東路交匯處。經前期考古發掘,考古人員在距地表深約3米的宋代文化層發現多組建筑基址,規模宏大,并有磚砌排水溝、庭院、水井、灶址、東西大道等與之相聯系。布局相對完整的北宋時期公共建筑群在山東省尚屬首次發現,全國罕見。此外,有大量鐵錢以及北宋時期陶瓷和多種建筑構件等文物出土。經過專家認定,出土陶瓷應為貿易品,且匯聚了當時大江南北不同區域的著名窯系,能夠反映當時膠州板橋鎮發展繁榮的歷史,說明古板橋鎮是中國北方重要的商貿港口。專家通過現場遺跡、遺物情況分析和文獻考證,推測發現遺址應是北宋板橋鎮某官署遺跡。此次考古發現,特別是一些珍貴文物的出土,對研究膠州古板橋鎮輝煌歷史,提供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截至目前,這一遺址共出土10余噸宋代鐵錢和大量門類較多……[詳細]
梁實秋故居
  梁實秋故居,位于俊愛方市南魚山路33號,梁實秋是著名學者涉挪臨、文學家。1930年,他走賢與聞一多一道催詠橡應宮零乎青島大學校長楊結張振聲芽喉之聘,到這所奔麥襪新建大學,任外文系主任迄蒂兼圖書館館長。此間他翻譯了數卷《織工馬筆適無南傳》和《西塞羅文集爺貶》貓補,館醇并出版兩本文集。同時他開設了目爬《歐洲麻頗文學史》等課程。他喜愛英國瀑餓福大蓋只戲劇家莎士比亞究信的作品執遵,致力收藏宮廚莎翁揮點作品,這成了學校始導墅圖書館的端熏特色。在青大,梁實秋開始蟲琴了漫長斌擬的翻譯《榻傭莎士比亞全集》爬購的工作,啤瀑租至1967年,方告乙絢辯完工。如今院內疾鋪保留有梁實秋當年栽植的樹木。30年代初,梁實秋在青島大學任外文系主任兼圖書館館長期間曾在此居住,并創作出版了《文藝批評集》,開始翻譯《莎士比亞全集……[詳細]
西朱毛遺址
  西朱毛遺址位于日莊鎮西朱毛村,這里屬河岸沖積平原地帶,遺址位于河流拐彎處,土質肥沃、物產富饒,適宜人類發展。據文物管理部門工作人員介紹,西朱毛一帶自古就是小沽河流域的繁華地帶,往北還有唐代的“報國寺”遺址,西南又有店上、小河子、山口、仙家莊和孫賈城等遺址,而西朱毛遺址是這一帶文化群體中較早的一處。這里自古有“十里長亭”的傳說,遺址整個范圍就是“十里長亭”的所在地。就其文化內涵來看,主要為戰國至漢代時期。遺址隨地形繞河而建,整體呈半弧狀長方形布局,東西略長約400米,南北略短約200米,總面積8萬平方米。在整個范圍內遍地可見瓦礫、碎磚和石條等遺物。磚的特征比較明顯,有菱形子母口長條磚和方形花紋鋪地磚,瓦礫多為灰陶,也有少量的紅褐陶布紋板瓦發現,陶圈井為繩紋灰陶內夾黑色粗沙等。西朱毛遺址為河邊臺……[詳細]
80、蔚竹庵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蔚竹庵
  自內九水的雙石屋村外,沿山路東行去潮音瀑,向東北行,翻過山頭,行程約兩公里,即達蔚竹庵。蔚竹庵座落于嶗山北麓鳳崮之下,東通滑溜口,西通雙石屋,據稱在蔚竹庵建庵之前,管山人曾在此搭窩鋪居住。明代萬歷十七年(公元1598年)宋沖儒真人云游嶗山時,見這山巒疊翠,澗水鳴琴,實乃世外仙境,遂不畏艱辛,建一道觀,并移竹環栽,取名蔚竹庵。蔚竹庵占地二畝六分,建筑面積達150余平方米,計有房舍20余間,是一處精玲瓏的小院落。有正殿三間,原祀檀木精雕真武和銅鑄三官神像,均屬珍貴文物,可惜在十年浩劫中被毀。殿后峭壁料巖,蒼松吐翠;門前溪澗流水,叮咚悅耳;周圍蔚竹環抱,曲徑通幽。蔚竹庵現保存碑記三通:1.《蔚竹庵碑記》,在正殿東壁,碑身50公分見方,記載該庵占地四畝,系明萬歷二十一年三月立。2.清嘉慶二十一年(公……[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午夜三级A三级三点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国产激情免费 |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亚洲人人夜夜澡人人爽 | 一本一级特黄大片中文字幕 | 亚洲视频在线青青 | 天堂网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