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東省 > 青島市旅游

青島市文物古跡介紹

21、花石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花石樓
  第二海水浴場東端有一處伸入海中的呷角,“花石樓”就座落于此處。花石樓是八大關中最著名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棟別墅。它融合了西方多種建筑藝術風格的歐洲古堡式建筑,既有希臘和羅馬式風格,又有哥特式建筑特色。樓門臺階下為花崗巖石尊,可用于晚間燃火照明,也可用于栽花,正面為圓形和多角形組合而成的建筑造型,十分別致。主體共5層,頂層為觀海臺,側有鐵尖頂。由于是用花崗巖和鵝卵石建成,故得名花石樓。樓下石階分為2層,上層6級,下層9級,有石徑通往鐵欄大門,庭園內廣植花木,是青島頗具特色的著名建筑。花石樓與影視藝術也結下了許多不解之緣,電影《神圣的使命》、《白霧街兇殺案》、《總統行動》等都是在這里拍攝的內景和外景。交通26、31、206、223、304、311、312、316、317、321、501、604、8……[詳細]
即墨縣衙
  即墨城的古建筑,論“古”當數即墨古縣衙。它坐落在即墨市博物館內,確切地說,是博物館建在縣衙建筑群的遺址上。即墨古城位于淮河、北大河與遠西河等幾條河流環繞而成的“鰲蓋”狀地形上,即墨縣衙就建在“鰲蓋”的最高處,人稱之“鰲頭”上。由此可見,在隋開皇十六年(即公元596年)建城時,古人是很講究風水的,而且勘察地也很到位,以至使縣衙這處古建筑延存到今天。同時,也使即墨的政治中心由平度朱毛古城南移后,又演繹了1400余年的歷史。縣衙起始于秦代設立郡縣制,稱“縣治”,到明代稱“公署”,清代稱“衙署”,是分布于全國的地方行政管理機構。星轉斗移,滄海桑田,到現今能見到的比較完整的縣衙建筑群,除了河南的內鄉、葉縣和江西的平遙以外,別無覓處。即墨縣衙建筑群的配套建筑雖已蕩然無存,但其一堂、二堂、三堂的建筑都有幸……[詳細]
前保駕山黨支部舊址紀念館
  在姜山鎮前保駕山村,坐落著一幢青磚小瓦、古樸典雅的傳統民居建筑,這就是膠東農村第一個黨支部——中共前保駕山村支部委員會舊址所在地。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相繼背叛革命后,黨的組織和活動被迫轉入地下。在這種形勢下,中共中央召開了八七會議,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總方針,會后派出許多干部到各地指導工作和傳達八七會議決議。根據黨中央指示,在上海暨南大學上學的萊陽籍共產黨員李伯顏于1927年11月30日啟程返回山東。李伯顏,原名李樹信,山東萊陽(現萊西)東雙山村人,1905年出生,1925年考入上海暨南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學。當時的上海工人運動非常活躍,李伯顏受到革命氣氛影響,參加了進步師生組織的革命活動。在1925年5月發生的五卅運動中,他積極響應黨組織號召參加-斗爭,黨組織認為他思……[詳細]
嶗山太清宮
  神秘色彩濃重,地理位置極佳,堪稱一塊風水寶地。這里背山面海,且三面都是巍峨的高山,觀內榆柏蒼翠,殿宇肅清,景致優雅、別致,隨處可見有著成百上千年歷史的奇花異樹。太清宮居嶗山東南端,由寶珠山的7座山峰三面環抱。老君峰居中,左為桃園峰、望海峰、東華峰依次而東;右為重陽峰、蟠桃峰、王母峰依次而西。宮在峰下,大海當前。太清宮占地3萬余平方米,建筑面積2500余平方米。以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為主殿,以附屬設施關岳祠、東西客堂、坤道院等構成的房舍共150余間。每個大殿都立有山門,并有便門甬道相通,房舍簡樸、古拙,基本上承襲著宋代的建筑規模和特色。太清宮院內有銀杏、紫薇、牡丹、耐冬等古樹名花,特別是三官殿前兩側的白茶花和紅耐冬最為有名。太清宮之夜景尤為出色。當萬籟俱寂之時,海上一輪明月高掛,傾灑柔和清輝……[詳細]
25、太平宮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太平宮
  太平宮位于嶗山縣王哥應鎮仰口村南,始建于北宋,歷代均曾重修。太平宮是宋太祖趙匡胤為華蓋真人劉若拙敕建的道場。因落成于宋太平興國年間,故初名“太平興國院”,后改名為太平宮。傘、明、清各代重修。青島解放后亦曾重修。有三清殿、三官殿、真武殿等殿堂十多間。此處景觀很多,宮西有“猶龍洞”、宮北有“白龍洞”、宮東有“綿羊石”、東北有“獅子峰”等勝景。在嶗山太平宮內沿太平宮后墻上山走不多遠,有一塊碩大的圓形巨石。由另外兩塊巨石支撐著。其中一塊極像一只巨鰲。3塊巨石組成一個天然的石洞。洞外石壁上鐫有凸刻雙勾的4個大字“鰲老龍蒼”。洞深闊寬敞,可以容二三十個人,里面供有道教全真派首領王重陽及他的7位弟子邱處機、劉處玄、譚處端、馬丹陽、郝太古、王處一、孫不二的塑像。此洞在明代以前供奉老子,稱為“老君洞”。太平宮……[詳細]
26、明道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道觀
  明道觀位于嶗山東麓招風嶺前,在華嚴寺西2.5公里,海拔600多米,為嶗山廟宇居地最高者。廟分兩院,東院建玉皇殿,西院建三清殿,共有房舍32間,院庭寬闊,竹松清深,占地面積1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380平方米。山門外的峭壁上有清宣統二年(1910年)題刻“明道觀”3字,山門外有道光年間立廟產碑一通。觀內藏有木板《金剛經》、《道德經》、《功課經》各1部,明宣德年間鑄造的香爐2只,道光年間即墨文人題寫的六扇屏。清光緒年間是該觀鼎盛時期,有道士18人,房屋32間,土地160畝。1939年該觀被日軍燒毀,后逐步修復。1949年青島解放前夕,僅有道士5人。1956年,青島市人民政府曾撥款修繕。“0”中,該觀之塑像、經卷、字畫等全被破壞無遺,房屋由嶗山林場使用。該觀四周青山環繞,地勢崇高,下有高臺,巨松……[詳細]
三里河遺址
  三里河遺址位于山東省膠州市南關街道辦事處北三里河村神仙溝西。遺址面積約為5萬平方米。60年代初,山東大學歷史系劉敦愿從一件題有高風翰詩序,畫有插蓮花三足陶器的繪畫條幅中發現線索,按圖索驥,找到這處古遺址。1974年秋和1975年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隊對遺址進行兩次考古發掘,共出土文物2000余件。遺址的地層堆集分為上、下兩層,上層屬龍山文化層,下層為大汶口文化層,經兩次發掘,出土文物達2000余件,是一處內涵極為豐富的古遺址。出土文物中最珍貴的是蛋殼黑陶,經修復完整的有25件,其中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展出的黑陶高柄杯,高20厘米,重量只有39克,口沿部分厚度僅有0.3毫米,在制陶史上,堪稱絕代佳作。另有3件獸形陶,一為豬形,一為狗形,另一件形狀奇特,莫可名狀。同時,還發現兩件錐形……[詳細]
天柱山摩崖刻石
  【天柱山摩崖刻石】天柱山,古稱高寶山,位于平度市北25公里,屬葡萄之鄉的大澤山脈,海拔280米。天柱山名,為北魏光州刺史鄭道昭所稱:“以其孤上千云,傍無溪鹿,因以名之”。但天柱山之所以顯名,還因為有著名的北魏刻石,這些刻石都是我國稀有的書法石刻藝術的瑰寶。山中除有鄭文公碑外,還有東漢、東魏、北齊以及金、元等歷代刻石。鄭文公碑,在天柱山之陽亦稱鄭文公之碑,稱其為上碑,是因鄭道昭此后在萊州市云峰山覓得佳石又刻鄭文公碑,稱做下碑。兩碑文字大體相同,但下碑結銜下刻有“草”字,字數也少有出人,故又有草稿之說。上碑全稱《魏故中書令秘書監鄭文公之碑》,鄭文公乃鄭羲之謚號,故或稱《鄭羲碑》,系程天賜等60人為其舊時同僚兗州刺史鄭羲所立。傳為鄭羲季子北魏光州(州治設掖縣)刺史鄭道昭于永平四年(511年)所書鐫……[詳細]
青島城陽區老母廟景區
  青島城陽區老母廟景區初建于1915——1916年間,供奉“老母娘娘”,原廟共占地3平方米,廟內無神像,只供一磚刻“龍山老母之神位”的牌位,“文革”時期被毀。舊社會,古歷四月十九為廟會,會期三天,人們抬轎-,民樂齊奏,異常興隆。1994年,村民自發,籌集資金2000余元在原地修復,新建“老母廟”,占地約6平方米,廟分兩殿,東殿供“觀音老母”、“三老母”,西殿供“天皇姑”,神像皆為瓷制。2009年以來,為繼承和發揚城陽的歷史文化,開發地區旅游事業,霞溝社區在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原地對老母廟及其山門進行了重新修復。新修復的老母殿建筑占地面積23平方米,殿座北朝南,背靠臺滿石峭壁,面臨神泉,青磚瓦,抽屜巖,鞍瓦四翹。殿內供奉石雕“老母”神像,神像高2.1米,寬1.1米,厚0.8米,神像兩側為石……[詳細]
天井山龍王廟
  天井山龍王廟位于即墨市龍山街道。年代為清至中華民國。2013年,天井山龍王廟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山東即墨天井山龍王廟位于即墨城區東5公里的龍山街道留村鎮大村南的天井山山頂,天井山因山頂有一深井,據傳井中棲龍,故名龍山。海拔81米,系嶗山余脈。北宋樂史編著的《太平環宇記》記載:“天井山在縣東十三里,周回二里,頂上有井,水味甘美,因名天井”。明代學者周如錦就曾感嘆過:“凡天下名山五千三百七十計,不及于天井,天井者山巔有井,以棲小龍。”《嶗山續志》載:“四隅廉峻方似削,若人工修剔而無斧鑿痕,故曰天井”。天井深14.8米,是遠古年代火山爆發導致地殼變動而形成的自然景觀,井內常年水旺不涸,清澈甘潤。天井山是一座充滿神話色彩的名山。它的出名要歸功于一條名為禿尾巴老李的黑龍……[詳細]
店上遺址
  店上遺址自古至今流傳為“四十里長沙店”故址,店上村由此而來。遺址西瀕小沽河,東有峴沽河,南隔店上村與小沽河村為鄰,并有小河子遺址發現,兩遺址僅有一村之距,應為一處古文化遺址無疑。因店上遺址發現早,又有傳說流行,故以店上遺址命名。一、店上遺址南部被現代村落遺址疊壓一部分,殘存面積為東西300米,南北300米,總面積9萬平方米。因尚未鉆探,從斷崖處可見有一至二米不等的文化層。普查隊臨時開一2×2米的探方一個,可見清晰的地層關系,早期地層有布紋、板瓦、磚和鐵霄鍛壓痕跡,晚期地層包含大量瓷片,以碗、盤為主,其特征明顯,南北窯廠均有燒制。由此可知,店上遺址是一處漢至宋元時期的古文化遺址。二、小河子遺址保護完好,大致范圍為東西200米,南北150米,總面積4萬平方米。采集到的陶片多為漢代,據了解,曾有陶……[詳細]
東岳石遺址
  東岳石遺址位于大澤山鎮東岳石村南100米處,淄陽水庫內東北部。該遺址東依大澤山,南依高望山和明堂山,西和膠萊平原相接,西北與東岳石村有一壩之隔。1959年,修筑淄陽水庫時發現的。東西長約200米,南北寬約70米,地勢較高。由于多年被水沖刷,遺物暴露地表甚多。1960年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山東隊進行發掘。東岳石遺址發掘報告《山東平度東岳石村新石器時代遺址與戰國墓》發表于《考古》1962年第10期。出土陶器多為泥質灰陶和黑陶,少量為黃褐陶,皆輪制,胎質較厚。器形有罐、尊、器蓋、簋、盂、豆、甗、鼎、杯等10余種。一般為直口,尖唇。通體可見一至數圈突棱,有的還有陰弦紋。多數系子母口,有蓋。-底,假圈足或短舌狀足。陶質粗糙笨拙,制作細致精巧的少見。出土石器有斧、錛、刀、鑿、鏟、紡綸、鏃、礪石、網墜、敲砸器……[詳細]
馬山石林
  位于即墨城西4公里的馬山,又稱“馬鞍山”,主峰海拔211米。山體以安山玢巖為主,呈灰綠、灰褐色,為優質建筑雕飾石料。山之西南為四方柱狀節理,單株截面約1米,高約30米,排列緊湊,筆直挺拔,恰似一片密林,蔚為壯觀,故名“馬山石林”。就其地質學價值而言,其規模較之南京六臺石柱更大,并堪與美國“魔鬼之塔”的玄武巖柱狀節理玄武巖體相媲美。馬出周圍還埋藏著豐富的木化石“硅化木”,此類木化石國內以馬川地區埋藏量最多,保護最完好,數量、規模均在國內罕見,具有重要印科研和觀賞價值。此外,馬山廟還是古即墨境內著名的宗教圣地,有道教殿堂10余處,藏經1500多卷,道士140多人,是膠東地區大型道觀之一。另有佛教自云庵最負盛名,明代萬歷皇帝御賜其第一代住持劉仙姑為“慧覺禪師”,以上還有被皇帝征g批的“紅點狐仙”狐……[詳細]
德華銀行舊址
  德華銀行青島分行舊址位于市南區廣西路14號。建于1899~1901年,為典型的意大利文藝復興式宮殿風格,其設計者為海因里希·錫樂巴和路易斯·魏爾勒,建筑面積1562平方米,平面為矩形,采取獨立式布局手法。占地8306.71平方米,建筑面積562平方米,建筑高約15米,連地下室三層,室內層高約4.5米。磚木結構。二層并設有半地下室,屋頂為青黑色、留有很小圓形老虎窗的蒙莎頂。西面和南面設兩層通風的券柱式外廊(后改造封閉)。外墻為多孔式沙漿抹面,建筑四角鑲有隅石。室內木地板、挾梯,樓梯間頂有―巨大的玻璃窗。房間高大敞亮,采光通風極佳。兩面的入口均呈不對稱狀(這種非對稱性也通過其屋頂邊緣口欄桿的短分格予以強調),其大坡度的蒙莎屋頂在青島的建筑中尤為獨特。其結構為磚石與鋼木的混合體系,支柱、券拱、墻基……[詳細]
35、海云庵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海云庵
  海云庵又稱大士庵,坐落在四方區海云街1號。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500余年的歷史。清同治《即墨縣志》記載:“海云庵在縣西南九十里。”海云庵是嶗山神清宮的下院,屬地方性會首廟宇。興建海云庵,與當時青島地區漁航業的發展息息相關。那時這一帶只有東四方村、西四方村、小村莊和湖島村,人們以下海捕魚和耕種農田為生,建廟是為祈求神靈,保佑平安與豐收。海云庵初建時北廟屋3間為正殿,稱“大士庵”,供奉觀世音菩薩銅像(當地民眾稱“老姆”);南廟屋2間,稱“關帝廟”,供奉關羽、周倉、關平神像。自此,海霧像云一樣經常飄落在廟屋上空和附近。人們根據“海為魚天地,云是鶴故鄉”的詩句,給這座廟起名為“海云庵”。海云庵建成后,香火興旺,有眾多的善男信女進廟燒香磕頭,祈福求子。廟外海云街上,買賣逐漸興隆,其盛況一直延續了數百年……[詳細]
中間埠雙塔
  中間埠雙塔位于即墨市七級鎮。年代為清。 2013年,中間埠雙塔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雙塔位于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市七級鎮中間埠村(民間傳稱神仙莊)南,兩塔東西相距約二十米,均為密檐式墓葬塔。雙塔之大塔為陳處女塔,建設于清同治五年(1866),塔高十五點四米,八角七級密檐,塔基周長十七米,高二米,磚石結構,平臺八邊均略伸出如檐狀的石板,正面嵌“大清圓寂陳處女塔銘”石碑。臺四周密閉,內葬陳處女轎式坐棺。自第二層以上都是八角錐體,每層高度與周長依次遞減。第二層高二點五米,正面嵌有篆書“法傳圣山”矩形石額,左右兩邊各嵌一石碑,上鐫捐資修塔者名錄,其余五面均嵌有花卉鳥獸形浮雕。正面石額下有一拱券門,內有空心精舍,設有神龕供桌,曾塑有陳處女坐像。自第三層以上均有筒狀空心,上下相……[詳細]
青島啤酒廠早期建筑
  山東省青島市臺東區登州路。1903年英、德、商人合資開辦“英德啤酒釀酒股份有限公司”,1916年轉賣給“日本麥酒株式會社”經營,1945年我國收復。廠址早期建筑尚大部保存,具西式建筑風格。其前身為國營青島啤酒廠,始建于1903年。青島啤酒是享譽中外的國際知名品牌,從建廠至今囊活了無數國際、國內大獎,現已行銷世界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青島啤酒廠設立了專門的旅游接待室,主要面對歐美、日本、東南亞等外國參觀者和旅游團。每年除正規團體外,青島啤酒廠的接待室還要接待慕名而來的外國留學生、自助旅游人員及過站外國來賓等。很多外國游客手持地圖,歷經多方打聽詢問,來到青島啤酒廠,就為親眼目睹一下這個百年企業的風采,親口品嘗一下剛剛走下生產線的青島啤酒,由此可見青島啤酒的國際影響力。青島啤酒集團公司在百年華誕之際……[詳細]
平度韓村遺址
  【韓村遺址】屬大汶口――商周時期文化遺址。位于平度市明村鎮韓村村南100米處的高臺地上。遺址西臨膠萊河,中部有一條被河水常年沖刷而成的大溝,將遺址分成了東西兩部分。遺址南北長700米,東西寬400米,總面積約28萬平方米。1988年文物普查時發現。1992年5~6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隊、青島市文物局、平度市博物館聯合對韓村遺址進行了第一次發掘,發掘面職256平方米。發掘結果表明該遺址文化內涵豐富。文化層厚l.5~3米。上層為商周時期遺存,下層為大汶口早期文化遺存。大汶口文化早期的遺跡有灰坑、房基殘跡,遺物有石器、陶器、骨器等。石器有石刀、石斧、石錛、石鏟等,大多為磨制,使用痕跡明顯;骨器有制作精致的骨錐、骨針;陶器中發現最多的是陶片,完整器很少。陶片以紅褐色為主,其次為灰色,黑色……[詳細]
牧馬城遺址
  【牧馬城遺址】位于膠州市里岔鎮政府駐地西北1.5公里處,是青島地區保存比較完整的一座漢代古城遺址。城郭呈正方形,總面積為48萬平方米,城周四華里,每面一里,每面中間有一城門。東、北、西三面的城門已不見痕跡,南門遺址仍然可尋。圍繞在南城門外的小城,又叫甕城,保留有10米長的城墻遺址。其高度平均在2米以上,有的地方高達3米左右。從城墻被沖刷的坡度來看,原來城墻的高度應在7~8米間,寬約6米。城墻為夯土筑成,至今土層堅實,當年夯筑的柱洞仍清晰可辨。現城墻內外地面上仍殘存漢代的磚瓦、陶片,還曾出土過銅箭頭和銅洗,當地群眾也經常發現有“貨泉”與“五銖”字樣的銅幣。漢代,膠州灣一帶是經濟文化發展較快的地區,牧馬城就是其中之一。這座故城在漢代稱“東黔陬城”。據《膠州志》載“東黔陬蚊在治西城八十里,膠水之東……[詳細]
觀象二路基督教堂
  山東省青島市觀象二路教堂,原名圣保羅教堂,地處青島市南區觀象二路一號,始建于1938年,1939年圣誕節完工,1940年復活節舉行獻堂典禮。由俄國建筑師弗拉基米爾·喬治·尤力甫設計,是一座羅馬式建筑風格教堂。觀象二路教堂由美國信義會在原德國俱樂部舊址建造,擁有方形鐘樓,沿內部60級臺階可達鐘樓,鐘樓高24米。教堂總占面積3.38畝,教堂建筑占地面積695.5㎡;結構宏偉,內部寬敞明亮,可容納700禮拜。該堂原屬美國魯東信義會青島區會,解放后教產歸于我國教會。1958年秋與其它多個教派聯合于該堂,實行聯合禮拜。這期間該堂負責人是王樹芳牧師。教堂于1966年7月文革期間停止使用。該堂由青島市房產局代管。改革開放之后,1981年8月該堂產權發還教會,1993年該堂收回使用權,于1995年5月26日……[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 香蕉久久高清国产精品观看 | 亚洲人在线观看影院 |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亚洲国产成久久综合片 | 中文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