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西壯族自治區 > 北海市旅游

北海市文物古跡介紹

廉州武圣宮
  武圣宮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縣廉州鎮奎文路中段,坐北向南,硬山頂磚木結構,灰裹壟瓦面。為中軸對稱庭院式廟宇建筑。面闊三間,三進二天井,由門樓、中殿、后殿,及兩側連廊組成,占地面積586.2平方米。中殿明間置四根粗壯高大的花崗巖內金柱,上置兩榀抬梁式木構架,支承屋頂,用材碩大,浮雕裝飾精致,建筑外墻涂土紅色漿。為清代建筑物,具嶺南風格。2009年5月4日公布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武圣宮主體建筑四周圍墻墻基為基線,向東外延5.5米,向南外延9米,向西至奎文路26號東面墻,向北至大東門1號南面墻。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邊界線為基線,外延16米范圍內。……[詳細]
山口林氏家廟
  山口林氏家廟:山口林氏家廟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縣山口鎮新建街14號,建于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清中期林氏家族遷來山口成為當地望族,始遷祖太興之子發家后創建宗祠祀奉先人,故俗稱“太興祠”。林氏家廟為中軸線對稱的“凸”字形布局,突出居中為宗祠,兩旁為家族書院,共十進,以通廊相連,號稱“十座九通廊”,均為硬山頂磚木結構建筑,以鐵木、花崗石柱支承,鍋耳形山墻高出屋脊,2017年12月8日被公布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下窯村窯址
  下窯村窯址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銀海區福成鎮寧海村委下窯村,為宋代窯址,該窯址是一處窯群,原有12個窯包,現僅3個窯包可見。該窯址分布范圍約為30000平方米,東西寬約100米,南北長約300米。窯址上陶瓷碎片隨處可見,陶瓷碎片豐富,且堆積厚達50厘米,可見的器物有罐、盆、缽等。該窯址為研究北海陶瓷歷史提供重要的實物資料,1962年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1965年劃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北海近代建筑
  北海近代建筑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這些近代建筑舊址,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是中國近現代社會史、經濟史、建筑史、宗教史及對外開放史等領域的歷史見證,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珍貴史料。北海近代建筑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1876年中英《煙臺條約》簽訂后,北海被列為對外通商口岸。2001年06月25日,北海近代建筑作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上窯村窯址
  上窯村窯址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銀海區福成鎮上窯村,該窯為坡度為25°的斜坡式龍窯,長50米,寬約17米,窯膛磚砌。1980年曾發掘過該窯址,出土有甕、煙斗嘴、酒杯、執壺、碗等陶瓷器,器物堅硬,多為素面,也有海鳥、纏枝、蜜蜂、云雷等紋飾及“福、壽”等字飾。1981年公布為合浦縣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轉為北海市文物保護單位。上窯村窯址為第八批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草鞋村遺址
  草鞋村遺址位于北海市合浦縣廉州鎮草鞋村,西臨南流江分支—廉州西門江,20世紀80年代發現。草鞋村遺址考古的重要收獲是城址的確認及大規模、完整的漢代制陶作坊遺跡的發現,在我國南方地區漢--古上較為少見。遺址于20世紀80年代發現。2007年至2008年,廣西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遺址進行考古發掘。遺址分布面積13,310平方米。發現陶窯、磚窯共22座,建筑遺址5處,水井5口及一批作坊遺跡,呈環狀分布于小嶺的坡坎四周。出土云樹紋和獸面紋瓦當、幾何印紋陶片、陶器及大量的筒瓦、板瓦殘片,也有米字紋、方格紋及方格帶戳印紋陶罐,水波紋陶缽,瓦當,陶墊,陶拍、網墜等。初步確定為漢代嶺南地區重要的官營手工業作坊,為集制陶作坊和窯場于一體的漢代遺址。草鞋村遺址考古的一個重要收獲是大規模、完整的漢代制陶作坊遺跡的發現……[詳細]
南康三婆廟
  南康三婆廟三婆廟又稱冼太廟,是北海市南康鎮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康三婆廟位于鐵山港區南康鎮南康街前進路,三婆廟占地680多平方米,始建于清乾隆年間,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廟源淵遠,多次變遷,1993年重建,基本恢復了原來的面貌。1993年5月20日合浦縣人民政府以及2001年5月1日北海市人民政府立“南康三婆廟”為北海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海門書院
  海門書院位于合浦縣廉州中學校園內,建于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5年),后經多次擴建。光緒三十年(1904年)廢科舉創學堂,改為廉州府中學堂,現存僅有奎文閣和講堂。2005年廉中校慶揭頂維修,修復原貌,并綠化周邊環境,成為北海市旅游景點,海門書院于1993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璋嘉陳氏宗祠
  璋嘉陳氏宗祠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縣曲樟鄉璋嘉村委岐山背村。已有300多年歷史,是北海、合浦境內規模較大、保存最完整、文物最多、內涵最豐富的一間祠堂,合浦縣文物保護單位。宗祠四周群山疊翠,風景秀麗,陳氏宗祠整個建筑布局適度,雄壯古雅,為典型的客家民間宗祠建筑,集中體現了“姓各有宗祠統之”的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觀念和客家文化。……[詳細]
乾江傳統民居建筑群
  乾江傳統民居建筑群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合浦縣廉州鎮乾江街區大街、小新街、十字街、木欄街、文山里街、坊菲塘街,時代為民國。2018年6月7日,乾江傳統民居建筑群被公布為合浦縣第六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民國合浦縣政府舊址
  民國合浦縣政府舊址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合浦縣廉州鎮中山路社區中山路40號,時代為民國。2018年6月7日,民國合浦縣政府舊址被公布為合浦縣第六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志德書院
  志德書院年代為清,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縣廉州鎮舊城區學前街一巷中段,坐東北向西南。2018年6月7日,志德書院被公布為合浦縣第六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總江羅氏宗祠
  總--氏宗祠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合浦縣星島湖鎮總江村委羅屋村,時代為民國。2018年6月7日,總--氏宗祠被公布為合浦縣第六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興寧古社壇
  興寧古社壇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合浦縣廉州鎮廉南社區草鞋村南面田間空地上,時代為清。2018年6月7日,興寧古社壇被公布為合浦縣第六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英羅圍城水井
  英羅圍城水井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合浦縣山口鎮英羅村委英羅村中,時代為清。2018年6月7日,英羅圍城水井被公布為合浦縣第六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王氏佳城牌坊
  王氏佳城牌坊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合浦縣星島湖鎮彩木村委板橋村外山坡上,時代為清。2018年6月7日,王氏佳城牌坊被公布為合浦縣第六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英顯殿水井
  英顯殿水井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合浦縣山口鎮英羅村委英羅村,英顯殿南20米坡腳,時代為明。2018年6月7日,英顯殿水井被公布為合浦縣第六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古梁村東井
  古梁村東井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合浦縣山口鎮英羅村委田頭村,孝子祠遺址東約350米,時代為明。2018年6月7日,古梁村東井被公布為合浦縣第六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39、海角池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海角池
  海角池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縣廉州鎮廉州中學校園內海角亭西側約十米,時代為清。2018年6月7日,海角池被公布為合浦縣第六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石康城址
  石康城址位于北海市合浦縣石康順塔村委覃屋村,北部灣第一大河南流江岸,建于南漢,是合浦縣現存最早的古代城址。原為南漢常樂州治所,北宋以后為廉州石康縣治,沿用至明天順年間,因匪患城破,知縣羅紳父子率城中軍民力抗,以身殉職。城毀后,明成化間裁革該縣。城址東、南、西三面城基現保存基本完整,城址呈長方形長約389米,寬203米,北面城墻已被南流江淹沒,現為河道。東面城墻地表采集到筒瓦、刻花青瓷片、平底碗底殘片以及大城墻磚(17.5×14.5×3cm)等文物。1962年公布為合浦縣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公布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石康城址城基為基線,向東、向南、向西各外延10米,向北外延30米。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邊界線為基線,外延100米范圍內。……[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性爱之国产精品 | 碰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 亚洲欧美综合少妇 | 亚洲国产成在人网站天堂网 | 日韩亚洲经典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