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湖北省 > 宜昌市旅游

宜昌市文物古跡介紹

資丘七十七烈士紀念碑
  資丘七十七烈士紀念碑位于宜昌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資丘鎮資丘村5組。1929年5月至7月,在湘鄂西前委書記賀龍指示下,李勛、陳壽山、陳澤南、李步云等帶領長陽各族人民組建武裝,攻占縣城,舉行西灣起義,創建了工農革命軍第6軍。紅6軍建立以后,在長陽全境開展了打擊土豪劣紳開倉濟貧,改造舊政權建立蘇維埃政府的革命武裝斗爭。南京國民黨反動政府為之震驚,急令宜昌駐軍張發奎部的旅長黃鎮球、團長陳鳳詔出重兵“圍剿”。7月底,紅6軍為避敵鋒芒,軍部決定移師桑植,與湘鄂西前委領導的紅4軍會師。8月5日,紅6軍開到長陽縣資丘鎮時,遭遇敵陳鳳詔團三路包圍。紅6軍三面受敵,一面臨水,經過激戰,紅6軍犧牲慘重。參謀長李子駿率百余名勇士浴血奮戰,掩護主力部隊突圍時壯烈犧牲。前敵指揮兼軍法處長陳澤南、師長向泉山等80余人終因寡……[詳細]
賀學文烈士墓
  賀學文烈士墓位于松木坪鎮江家灣村一組。該墓地現為宜都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圓形墓冢,9層條石砌冢壁,遞減至尾端呈兩排,正后部以水泥漿砌單圓形,冢北、西面以水泥漿砌石塊以為圍欄,冢徑6米,高2.1米,圍欄徑7.9米。冢壁正前下端立一正方形香爐,小條石檔門,內鋪細沙以插香之用。冢正前1米處立碑兩通,仿門樓式單檐結構,正脊鴟吻,中火炬狀寶剎,正視面飾浮雕畫龍鳳圖案,檐部四面水,四角飛檐,整石雕刻筒瓦狀,碑一為賀學文烈士墓,兩側陰刻孝子賢孫名錄,兩側墻內飾淺浮雕盤龍紋,外側飾花卉紋,碑前檔板飾菱形內卷云紋。一通為向母晏孺人墓,頂飾浮雕狀人物圖案,側墻內衛浮雕龍紋,外飾花卉紋,碑前為青條石砌為拜臺,拜臺前踏步一級,拜臺長7.86米,寬2.6米,踏步前栽種棕樹三棵,外欄以青石質材砌為圍欄,圍欄內小塊青石板……[詳細]
長陽人遺址
  長陽人遺址位于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大堰鄉鐘家灣村,距長陽龍舟坪縣城45公里,距今19萬年前的古人類化石就出土于這里,“長陽人”的發現,證明在遠古時期,長陽境內就已有人類生存活動。遺址為一海拔約1300米的洞穴。洞口高約2米,闊約6米,平面呈不規則狀。化石洞呈兩邊分布之勢,一左一右,一個傾斜,一個稍平直。1956年以來先后在這里發現了人類上頜骨和牙齒及共存的古脊椎動物等化石,其中“長陽人”化石是在較傾斜的洞中發現的。知識鏈接:“長陽人”是我國長江以南最早發現的遠古人類之一。賈蘭坡教授在《長陽人化石及共生的哺乳動物群》一文中說:“‘長陽人’的發現,不僅給江南動物群增加了新的種屬,并為地層的劃分提出了新的證據,同時給人類本身的分布與演化提供了新的資料”。“長陽人”的問世,說明了長江流域以南的廣闊地帶……[詳細]
24、法泉寺
法泉寺
  法泉寺位于湖北省宜都市宋山森林公園山頂,是三峽地區的一大名剎。  寺院簡介  有資料載,早在東漢時期,佛教就傳入了宋山,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唐代,宋山稱為嵩山,有“臨濟宗”僧人在此建廟傳經,現尚存有“傳臨濟正宗四十二世比丘僧情源號洪海”碑刻為證。明嘉靖年間,因宋山香火日盛,僧人月堂籌資修建了三重大殿,將寺廟更名為法泉寺。來自湖南、湖北的香客絡繹不絕,燒香許愿,祈福祈壽者大有人在。宋太祖趙匡胤為宋山寺廟賜“圣”字匾,使宋山聲名大振,不僅圣氣“靈”人,更有皇恩浩蕩。  寺院歷史  清乾隆時,法泉寺更名為龍泉寺。直到一九四八年,歷經戰亂的法泉寺,仍保持完好風光,當時還有僧眾四百四十九人,其中方丈十一人。解放后,第四十八世和尚“果云”、“果祥”,第四十九世“祖善”相繼還俗。文革時期,寺廟被毀。……[詳細]
萬里茶道五峰段
  萬里茶道五峰段。(1)五峰精制茶廠(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漁洋關鎮鐘嶺路3號)。保護范圍:自五峰精制茶廠文物本體墻基向外延伸,北抵鐘嶺路公路,東抵古潭路,南抵原漁洋關鎮小學,西抵王青俊民居墻腳。建設控制地帶:自保護范圍向北延伸20米,向東延伸20米,向西延伸10米,向南延伸至下街街道。(2)漢陽橋(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漁洋關鎮曹家坪村八組)。保護范圍:自橋墩基向北河道上30米,向東南河道下30米,西距橋頭20米,東距橋頭10米。建設控制地帶:北南上下河道自保護范圍向外各延伸100米,橋頭東自保護范圍向外延伸50米,橋頭西自保護范圍向外延伸50米。(3)漢陽橋段古茶道(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漁洋關鎮曹家坪村八組)。保護范圍:自橋頭西70米處起,向西4000米至茶店子,古茶道兩邊各向外20米。……[詳細]
南安縣蘇維埃政府舊址
  南安縣蘇維埃政府舊址位于宜昌市遠安縣茅坪場鎮白云村黃茶院。1932~1933年間南安縣蘇維埃政府設于此。舊址原為曾積寨老屋,始建于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坐西南朝東北,磚土木結構,占地面積295平方米,建筑面積282.99平方米。1932年7月,紅三軍獨立師一部由政委盧冬生率領進入遠安黃茶院一帶駐扎。同年10月,師黨委決定以原荊當遠獨立團活動地區為基礎,實行跨地區聯合,在南(漳)(遠)安邊界的黃茶院組建“中共南安縣委”和“南安縣蘇維埃工農政府”及其相應的群團組織,縣政府機關設在黃茶院的曾積寨老屋中。在紅三軍獨立師的支持下,縣政府領導蘇區人民進行反“圍剿”斗爭,在南漳、遠安、當陽邊界縱橫出擊,打擊了反動勢力和土豪劣紳,形成了總面積1500平方公里,總人口約12萬的革命根據地,為湘鄂西革命根……[詳細]
李來亨抗清遺址
  李來亨抗清遺址主要分布于興山縣黃糧鎮、南陽鎮、古夫鎮、峽口鎮一帶。李來亨部在此駐軍屯田與清軍對抗,留下的遺跡遺物主要有17個城寨(黑虎觀、棋盤埡、寨嶺、張家灣、觀尖山、燕子寨、楊家寨、界牌埡寨、胡家灣寨、長坪鳳凰寨、老寨子、楊家嶺寨、將軍寨、城墻包、百城遺址的一道城、二道城和新城)和7個洞寨(寨子洞、仙龍洞、青龍寨、干龍洞、滴水巖、深渡河洞、昆元山洞),以及百羊寨戰壕、落步河壕溝、七步半古道遺址、炸子嶺橋、百羊橋、百城張家灣橋、圣帝行宮遺址、圣帝行宮之碑、炮臺、瞭望臺、點燈臺、茅麓山井、茅麓山堰窩池、石碓窩等遺址。順治二年(1645年),李自成戰死后,李來亨跟隨李過、高一功等大順軍主將聯明抗清,李、高殉難后,李來亨率數萬部眾入川、鄂邊緣,與郝搖旗、劉體純會師,組成了夔東十三家,于順治八年(1……[詳細]
季家湖城址
  東周古城址。位于湖北省沮漳河流域西側,宜昌、當陽、枝江、荊州交界處的沖擊平原地帶。中心地理坐標:東經110�56′,北緯30�41′。面積約2200平方米。是東周時期楚文化及鄂西地區原始文化發展的重要城址。1973年以后,季家湖西岸相繼出土一批重要銅器,1979年,北京大學等單位在此試掘。季家湖城址以季家湖古城垣和楊家山子遺址、魯家墳墓群為中心,周圍分布眾多的臺基和古墓葬。城址南北長約1600米,東西寬約1400米,呈不規則長方形,疊壓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之上。現存夯土南城垣長約86米,底寬約13.4米,殘高約1.4米。南城垣外有護城河遺跡,寬約9.8米,深約1米,底部較平緩,有四層較明顯的淤土堆積。城內北部一號臺基,曾出土“秦王卑命竟坪王之定救秦戎”銅鐘和大型青……[詳細]
三線航天066導彈基地舊址
  三線航天066-基地舊址總占地面積13131畝,總建筑面積90.2萬平方米,1980年5月27日,中央第八機械工業部組織驗收并正式投產,至1985年,累計完成基建投資3.7億元。該廠除生產軍用品外,先后開發生產的民用輕型客車系列產品和機電產品等。​1993年4月10日,以066基地為主組建的中國三江航天集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九研究院)在武漢市成立。按照國家調遷計劃,自1994年開始,三江集團部分企業陸續外遷至孝感市。至此,形成總部在武漢市,主體集中在孝感市,后方基地在遠安縣的格局。依托原先生產戰術-的技術,這里研發出了可以像-一樣靈活發射的固體運載火箭,投入到最新的商業航天發射中。2006年,為充分發揮三江航天集團整體調遷后移交的閑置資產,遠安縣在三線航天066-基地舊址上興建……[詳細]
古夫甘氏老屋
  古夫甘氏老屋位于興山縣古夫鎮平水村三組板舍。該建筑當地稱為“星屋”,位于大嶺山腳下,周圍良田環繞,坐北朝南,該建筑面闊三間12.8米,進深三間,16.3米,占地面積220平方米,中為天井。磚木結構,屋面為小青瓦,兩側檐上有鴟吻,主體外墻為小青磚,內為板壁穿架梁。該建筑為自然條石、方石砌成的基礎,正面石基高1.6米,大門上有檐,兩側為格字窗,窗上也有白灰制作的檐,大門上檐下有兩方孔,孔中用磚制有“大吉”二字,窗門檐及老屋正檐及脊緣均繪有花草,且整個建筑用白灰粉刷。有七級打制條石壘砌的臺階進入大門,大門及兩邊門礅用石打制石礅,上有魚、馬、仙廟紋飾。大門正上有“舊學澤長”四字。穿過前廳進入天井,天井兩側廂房用板壁,木柱隔開,有五步打制條石臺階進入后堂,后堂大門為木門,門兩側有格字窗,大門上有大匾,……[詳細]
宜都紅茶廠舊址
  宜都紅茶廠是宜都市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宜都市陸城街道辦事處東風社區濱江大道47號,地處長江南岸。本體建筑由生產車間1棟、倉庫3棟、橋河碼頭集散倉庫2棟構成。總占地面積3436平方米,總建筑面積5385平方米。生產車間及3棟倉庫建于1951年,均為紅(青)磚砌筑機瓦覆頂。1950年,中國茶葉公司在宜紅茶區設立“宜紅區收購處”,征用橋河巷9號、11號為毛紅茶碼頭集散倉庫。1951年,“中國茶葉公司宜都紅茶廠”成立,由國家貿易部基建處中南分處主持設計,建設生產車間及倉庫,并繼續征用橋河碼頭集散倉庫。宜都紅茶廠生產車間內到目前還保留著始建于上世紀50年代的宜紅茶精制設備生產線,形制完整,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鄂西地區的重要茶葉工業遺存,宜都紅茶廠現存廠房、設備、檔案都保存完好,是研究茶葉工業生……[詳細]
赫家洼遺址
  赫家洼遺址地處長江南岸,位于枝江縣百里洲鄉白馬寺村北的長江邊上,系百里洲枝江縣故城,老百姓叫“丹陽城”。因此處防洪大堤向垸內彎曲的幅度特別大,住戶又多為姓赫的人家,故俗稱此地為“赫家洼子”,遺址也因此而得名。據清康熙九年《枝江縣志》記載:“東晉太元年間(376—396),因秦人苻堅南侵,縣治移至百里洲首。”從東晉到宋末,枝江縣治所在此800多年。該遺址面積為2平方公里,文化堆積厚達2米多,石器、陶器、瓷器標本露于此表,遍地皆是。1984年,湖北省博物館的考古工作者們對其進行過試掘,出土了不少文物。有屬于新石器時代大溪文化類型的石斧、石錛、石杵、陶器有罐、盤、釜等;有屬于西周、春秋戰國時期的牛肩夾卜骨、青銅禮器、兵器等;有自秦漢以來各朝代各窯口瓷器。這些出土文物,可以清楚地看出枝江故城從原始社……[詳細]
宜昌黃陵廟
  距三峽大壩幾公里處,位于廟南寬谷中黃牛峽南岸的黃牛山腳下,臨江聳立著一座紅墻黃瓦和金碧輝煌的古建筑,這就是三峽中年代最久遠的古建筑黃陵廟。黃陵廟,原名黃牛祠、黃牛廟。相傳此廟是春秋時代為了紀念神女助禹開峽的功績而修建。宋朝文學家歐陽修任夷陵(今宜昌)縣令時,只信禹王開山之功,認為神牛助禹開峽的傳說純屬無稽之談,故將黃牛廟改名為黃陵廟。黃陵廟初建時,氣勢十分的宏偉。廟前游客拜且舞,擊鼓吹笙屠白羊。香火極旺,后因屢遭戰爭毀壞,幾經重建,雖不如初建,卻仍然是三峽中規模最大的古建筑,現僅存明歷四十六年(公元1618)重修的禹王殿、武候祠等。禹王殿富麗堂皇,斗拱飛檐,陶瓦獸脊,由36根大楠木立柱支撐,殿前高懸著兩塊木匾。其中有清慈禧太后所書的砥定江瀾和署名惠王所書玄功萬古。殿外立有《黃牛廟記》石碑、相……[詳細]
舊縣巖屋群
  舊縣巖屋群位于遠安縣境內沮河流域兩岸丹霞地貌的懸崖峭壁上,上游北起南襄城,下游南止石頭店,綿延63公里的陸相紅層陡壁上散布著眾多規模宏大的人工開鑿洞穴和巖屋,主要由遠安縣舊縣鎮觀東巖屋、泥水巖屋、洪家巖屋、董家巖屋、鹿苑寺巖屋、紅巖村巖屋、鳴鳳鎮九子溪巖屋、花林寺鎮片石山巖屋、三孔村三孔巖屋等9處巖屋群和一些零散巖屋共同組成,已探明188間。合稱為舊縣巖屋群。該巖屋群始鑿于明末清初,為先民避難棲身和疏財屯糧之所。清嘉慶、道光、咸豐年間,為避白蓮教滋擾,曾擴建增修達今規模。巖屋外壁現存1通“咸豐四年修”碑刻,4處巖刻銘文和內壁2處“咸豐二年”、“光緒買據”白灰題記等銘文題記為研究巖屋歷史沿革、功能用途提供了珍貴的實物佐證。該巖屋群開鑿在臨沮河兩岸懸崖峭壁山腰,其驚險陡峻為世罕見,空間布局1~4……[詳細]
中共當陽小組誕生地舊址
  位于當陽市子龍路28號東門小學。(原為當陽縣立第一高等小學,新中國成立后改為城關小學、城關鎮第一小學,1988年3月改為實驗小學。2000年實驗小學遷走,玉陽辦事處東門小學遷入。)當陽人民在中國0的直接領導下鬧革命,是從1924年開始的,最早在當陽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是李超然(1924年在武漢經-介紹加入0),羅國璽(1924年在省立第二師范經蕭楚女介紹加入0)、李萬英(1924年在武昌共進中學由校長-介紹加入0)等人。1924年秋,-親自到當陽與李超然、羅國璽、李萬英等分析當陽政治形勢,確定以鄉俗改良會為基礎組織民眾、開展革命運動、發展黨員、創建當陽地方組織。至1925年夏,王懷之、金仙樵、皮元良,李煉青、蕭立卿等先后入黨。當陽0員增至8人,具備建立0組織的條件,于是這8名0員于1925年……[詳細]
玉泉寺鐵塔
  玉泉寺鐵塔位于湖北省當陽縣城西15公里的覆船山東麓玉泉寺門前,全稱“如來舍利寶塔”,又稱當陽鐵塔。始建于北宋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由玉泉寺僧務本禪師領工鑄建,它是我國目前最高(七丈十三層)、最重(十萬六千六百斤)和保存最完整的鐵塔。工藝精湛,造型挺秀典雅。鐵塔建在磚石基臺上。八角、十三層,仿木構樓閣式,總高17.9米。做法是基座、塔身、檐部和平坐等部位分段用生鐵澆鑄,依次疊放而成的。鐵塔基座滿鐫海波紋,上為須彌座,各角有金剛力士一尊,體態矯健。鐵塔每層每邊鑄有“八仙過海”、“二龍戲珠”和海山、海藻、水波等文飾,線條清晰、流暢,臺座八面,各鑄托塔力士一尊,全身甲胄,腳踏仙山,頭頂塔座,體態剛健,狀極威猛;塔角飛檐,凌空龍頭,懸掛風鐸;逐層迭裝,不加焊接,穩健玲瓏;日照塔身,紫氣金棱,交相……[詳細]
楊家灣老屋
  楊家灣老屋位于宜昌市夷陵區三斗坪鎮東岳廟村一組,三峽壩區內。楊家灣老屋始建于清干隆五十二年(1787年),道光年間(1820~1850年)擴建。老屋為磚木結構,長方形平面布局。縱深兩進,橫連十一屋,共有七個天井。明間及主要廳堂為穿斗式木構架,其它房屋則為硬山擱檁式。青瓦屋面,屋面組合錯落有致,封火墻及前后檐風格獨特。明間大門上有披檐,門框為青石打磨拼接而成,門柱飾淺浮雕鹿鶴逢春圖案,進大門依次為木隔墻、左右兩門、前廳、天井、正堂、后屋,左右次間、稍間的天井間隔布置,天井周邊有回廊,兩旁用青磚漿砌坎墻,上為槅扇檻窗,雕刻精細。建筑具有良好的排水、防潮及采光等功能。1939~1945年,抗戰時期這里曾作為三十軍江防總指揮部。楊家灣老屋空間布置講究,屋面、封火墻錯落有致,大小天井有序設置,裝修部分……[詳細]
當陽磨盤山遺址
  東周遺址。位于湖北省當陽市河溶鎮前進村東200米,屬鄂西山地向江漢平原的過渡地段,文化遺存集中分布在山崗和臺地上。面積約6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1~1.5米。是一處楚文化內涵非常豐富的重要遺址。1979年冬,為配合趙家湖水渠的修建,在沮漳河東岸進行文物調查時發現。1982年試掘。出土陶器以紅陶為主,尤以下層紅陶最多。紅褐陶、灰褐陶、黑灰陶、橙黃陶四種陶系由早到晚逐漸增多。紅陶和橙紅陶多為鬲,紅褐陶多為甗,灰褐陶多為甗和罐,灰白陶多為盂,黑皮陶多為盆和豆以及直領鼓腹罐。紋飾以粗繩紋為主,次為弦紋、圓窩紋、棱形暗劃紋、三角鏤孔。器形有鬲、甗、豆、盂、罐等。炊器以鬲、甗為代表,鬲有大口、小口之別,均為尖沿、尖唇,足內空圓錐狀、襠部較平,是“楚式鬲”的初形;盂、盆為寬沿深腹;豆作折盤或淺盤,粗、細把共……[詳細]
樂園公社舊址
  樂園公社舊址位于宜昌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榔坪鎮樂園村三組。該舊址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覃祥官被譽為“中國農村合作醫療之父”。1966年,村醫覃祥官依托集體經濟的力量和毛澤東時代強大的合作文化氛圍,積極響應毛澤東同志“把醫療衛生工作重點放到農村去”的號召,率先在長陽樂園公社三大隊實行合作醫療,《人民時報》頭版報道,得到毛主席親筆批示,“樂園經驗”迅即在全國推廣。此后,長陽堅持多種層次,多種形式的合作醫療制度,從未間斷。這種由農民自己創造的互助共濟的醫療保障制度,不僅是偉大的創舉,而且對構筑農村衛生防御體系發揮保障作用,對于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鑒和指導價值。現存建筑為干打壘式兩層土木結構,在解放初期民間房屋建設上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反映出村鎮的歷史原貌,作為留存較為完……[詳細]
麻池蘇區革命舊址群
  麻池革命舊址位于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都鎮灣鎮麻池村,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湘鄂邊根據地之一。1931年2月24日,中共長陽縣委根據湘鄂西特委的指示,成立“長陽縣蘇維埃政府”,地點設麻池,主席李金畬。長陽縣蘇維埃政府下設軍事、肅反、土地、財糧、經濟等辦事機構,現存中共長陽縣委舊址、長陽縣蘇維埃政府舊址、長陽縣軍事委員會舊址、長陽縣婦女協會舊址。中共長陽縣委會舊址,坐北朝南,占地面積197.8平方米,為兩層土木結構建筑,面闊三間,進深四間,硬山頂。長陽縣蘇維埃政府舊址,坐南朝北,磚木結構,占地面積366平方米,面闊三間,進深二間,硬山頂。長陽縣軍事委員會舊址,為兩層土木結構建筑,占地面積約150平方米,樓房,面闊五間,進深一間,硬山頂。長陽縣婦女協會舊址,坐北朝南,為兩層土木結構建筑,占地面積13……[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成a人片77777在线播放 |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精品72 | 最新久久免费网址 | 在线视频欧美一二 |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