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有“貴州高原之花”美稱的花溪,史稱“花仡佬”。其名源于自古繁衍生息在這里的古老民族“花仡佬”,他們是仡佬族古代先民的一支。仡佬族與古代居住在貴州的僚人有密切的淵源關系,換句話說,仡佬族就是由古僚人發展演變而來。而古僚人則是西漢時期夜郎古國的主體民族之一。久而久之,民族名稱形成了地名,因此流經其地的南明河上游河段也稱“花仡佬河”,就連河流上架設的橋梁,也稱“花仡佬橋”。由于地處省會貴陽市南郊,且為“八番之路所經”之要津,“花仡佬橋”又名“濟番橋”,河也因名“濟番河”。到元、明時期,包括“花仡佬”在內,仡佬族居住的大部分地區為他族土司所統治。明代又在仡佬族世居地上建立了衛、所、屯、堡等軍事機構(“花仡佬”就設有花仡佬堡,又稱橋頭堡)。明末以后實行改土歸流,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將撤消的……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