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云南省 > 大理州 > 巍山縣旅游

巍山縣文物古跡介紹

蒙化靈泉水利設施
  蒙化靈泉水利設施位于南詔鎮自由村委會小塘子村東搗衣山,始建于清光緒十一年(1885),由蒙化直隸廳知事卞庶凝依天然泉眼而籌建,由石亭和月池組成,同時保存有3通碑刻。石亭為單檐懸山頂全石結構建筑,月池狀如半月形,以五面石壘砌,池內深1.85米,壁上有長方形進水口2個,下設出水口及暗溝,匯入自然山箐中。蒙化靈泉是古代集天然水源保護設施與祭龍、引水工程為一體的文化遺存,反映出古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系,并將這一理念融合在民俗活動中,代代傳承,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蒙化靈泉水利設施為大理州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2、慧明寺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慧明寺
  慧明寺位于廟街鎮張官廠村村東山麓,明萬歷年間(1573—1619)建,歷代均有復修擴建,為巍山名剎。慧明寺坐東向西,占地5418平方米,前為照壁,左右開側門,門內有新月形池塘,上架單孔石拱橋,橋后自西向東依次為山門,前殿、中殿、后殿及兩廂、花園等。現存前殿、中殿、后殿、兩廂及花園等。慧明寺格局保留完整,主體建筑屋架留存明末及清早期建筑特征,具有地方特征,是研究當地明清建筑藝術的較好案例。云南著名詩人擔當和尚曾棲居寺中,為寺題對聯一副:“明鏡無分圓缺相,孤云不系來去心。”慧明寺為大理州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劉家宅院
  劉家宅院位于巍山古城南街8號,始建于民國初,房主劉介先是一個馬鍋頭,其建筑布局前店后院,宜商宜居。宅座西向東,一進三院,臨街為鋪面,后由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的兩個院落組成。劉介先的弟弟劉介眉和朱德是云南陸軍講武堂的同班學員,早年和朱德參加過護國運動。劉家宅院布局精巧,雖南北地狹,但通過巧妙地限制房屋的進深,留出足夠的院落空間,使得宅院寬敞明亮,其建筑雕刻精美,為民國時期的傳統民居代表之一。2005年11月,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巍山清真寺群
  巍山的22座清真寺以自己的建筑風格和建筑特色在鄉村或城鎮的幢幢民居中,簇擁著望月樓的高聳入云,成為巍山回族聚居的典型景觀。朝真大殿是整個清真寺建筑群中最宏偉的部分,大多是磚木結構的,一次可以容納千人以上禮拜。無論外形、裝飾和色彩等,都是超群獨一的。在裝飾藝術上,清真寺融合了中亞、西亞、阿拉伯、突厥等多種建筑藝術。無論從整體布局、裝飾藝術,還是色彩的利用上,都集中體現了回族文化的內涵特點,外表隨俗與深層堅守的和諧統一。……[詳細]
柯家宅院
  柯家宅院位于巍山古城東街64號,建于民國初年,占地835平方米。宅院座北向南,由兩個三方一照壁的院落和一個后花園組成。宅院雖臨東街,但建筑由南向北縱深發展,使得宅院漸離城市喧囂,曲折幽深,引人入勝,有回歸自然之感,加之建筑雕飾甚多,做工精美,兩座照壁及墻上均繪各種書畫,藝術性高,足可發人之幽思遐想,為巍山民國時期民居建筑之精品。2005年11月,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6、北社學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社學
  北社學又名育英社學,占地面積1800平方米,文物建筑面積659.12平方米,始建于明崇禎(1628—1644)年間,同知朱統鐩及紳士籌建,后有修,由大門、中廳、廂房及場院組成。大門為大門一高兩低單檐懸山頂牌樓式建筑,面闊三間,梁架為全穿逗結構,且用材為櫟木,本地區少見,前檐下設斗拱,明間為七踩,次間為五踩,錯落有致,皆保留原狀彩畫。中廳為單檐硬山頂建筑,面寬三間12.7米,進深四間13.5米,前后設廊,檐下均設飛椽,梁架為七架抬梁,保留了原狀彩畫和精美雕刻,基礎部分的石雕簡潔生動。中廳舉架較高,起山較大,屋脊高聳,使得建筑古樸渾厚。東西為廂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因教學使用改建為兩層,但梁架仍為清代原構,保留有乾隆、道光、光緒的中梁題記。    ……[詳細]
27、望鶴軒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望鶴軒
  望鶴軒位于巍寶山鄉玉碗水村,望鶴軒始建年代不詳,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重建。寺座東向西,為一進一院,由山門及南北耳房、大殿及南北耳房、南北廂房組成。望鶴軒布局整飭,建筑工藝精湛,保留有部分原狀彩畫,是巍寶山道教名山的組成部分,是研究道教建筑和鄉土建筑的實證,具有建筑保護價值和文化價值。望鶴軒為大理州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封川橋及封川塔
  封川橋位于巍寶山鄉封川山腳,始建于萬歷二十三年(1595),清康熙年間重建。封川橋以磚石砌筑,設三孔行水,長58米,寬5.75米,如長虹臥波,蔚為壯觀。此橋通往景東、云縣、緬寧大道,為古代南路要津,為當地物產交流、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保存較好,具有文物價值和社會研究價值。封川塔位于巍寶山鄉建設村委會洗澡塘村封川山頂,始建于清咸豐四年(1854),占地面積為127.69平方米,周圍無建筑物,四周山巒起伏,綠樹蔥蘢。塔為七級截角八方形密檐式空心磚塔,高33.75米,由塔基、塔身、塔剎組成,塔平面呈方形截角,大四邊和小四邊交錯構成規整的八方形,層層規整而上,大方簡約中又透著些許玲瓏。封川塔為截角八方形,形制特別,本縣內為孤例,材料和建筑工藝特點等諸多方面保留了歷史原狀,保存完整,體現了古代匠人……[詳細]
29、長春洞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長春洞
  長春洞位于巍寶山西麓,始建于清代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由道人李法紀、楊法蔭創建。清代嘉慶、道光、咸豐、光緒年間又增其規制,始成現今之規模,為國內全真教純陽派著名宮觀。長春洞呈坐東向西,依山而建,占地1656平方米。平面布局按道家“八卦”形制排列組合而成,依次由山門、前殿、大殿、廂房、道舍、花園等組成。大殿建在1.85米的石砌須彌座上,為重檐歇山頂建筑,抬梁與穿斗式結構,上、下檐皆施斗拱。內塑玉皇,兩側塑起、問二帝。大殿藻井為八卦圖,內雕蟠龍,四周天棚板滿繪“天宮諸神”,四周裙板繪“二十四孝”以及山水、花鳥等道教壁畫,是我國道教建筑的代表作。長春洞為巍寶山勝景之一,被稱為“古洞藏春”。2006年5月2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境內的巍寶……[詳細]
30、雙堆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雙堆墓
  雙堆墓位于巍山縣廟街鎮,年代為漢,類別為古遺址。為大理州州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巍山西竺庵
  西竺庵位于巍山古城西門內,始建年代無考,清康熙年間陳鞠增建,咸豐年間兵燹毀,光緒初重修。庵座北向南,建筑布局一反傳統中軸線布局,由東、西兩條平行錯落的軸線上的四進三院組成,東軸線為山門和三官殿,西軸線為前殿和觀音殿,觀音殿為單檐歇山頂建筑,面闊三間,舉架較高,屋面四角及兩山弧度較大,整個建筑外觀舒展,秀麗飄逸,正面檐下以本地木工稱作“吊斗”的結構裝飾,結構變化多姿,富于層次感。西竺庵不但布局精妙,梁、枋、雀替等構件雕刻極佳,為巍山地區同類建筑中較精美的一處。2013年10月,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西竺庵為第五批州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西街民居,南至西街,西至蒙化南路,北至城隍廟商業區。建設控制地帶:執行古城規劃的規定。……[詳細]
圓覺寺及雙塔
  圓覺寺俗名大寺,位于巍山縣城東靈應山,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間(1465-1487年),萬歷年間重修,后焚毀。天啟二年(1622年)重建,清代康熙重修。寺座東向西,依山而建,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后殿,南北為觀音、文昌、地藏、伽蘭等殿。共有十個院落,其布局巧妙而引人入勝,把寺廟建筑與園林融為一體,層層升高,步隨景移,且在有限的山坡上,向中軸線兩側發展,體現出小中見大的建筑格局。雙塔分列于寺門南北二側,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為方形九級密檐式實心磚塔,高17.8米,大小結構相同,塔基石砌,設二層磚砌須彌座,上建塔身,第一級四面各設塔龕一個,置大理石佛像各一尊,塔身密檐以菱角牙子與疊澀向外挑出,使雙塔秀頎厚重,高聳壯觀。2003年12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圓覺寺及雙塔為第六批……[詳細]
利克村傳統民居建筑群
  利克村傳統民居建筑群位于廟街鎮營盤村委會利克村,壩子和山地交界處,背靠青山,前面臨箐,布局井然有序,民居依山勢遞升,分上、中、下三排,共30余院,東南西北各建有一個柵門,所有民居既為一個整體又相對獨立,頗有營寨之感,體現出當時規劃建設村落時,明顯受到規劃人軍事思想的影響。民居院落布局或三方一照壁或四合五天井,細致精巧,工藝精湛,且多有主人書畫于照壁及門窗,散發出濃厚的書卷氣息。原數戶大門門額上曾懸有古匾,現僅存清道光二十七年“盛世耆英”匾一塊。與民居群相對的小山包上,建有鄭氏宗祠和土主廟,鄭氏宗祠保存了清代所制的祖宗牌位三個,土主廟現存明代觀音老祖和土主石像各一尊。民居群整體風貌保存完好,格局完整,建筑工藝精湛,是研究本地區鄉土建筑村落不可多得的實物例證,并集中了農耕文化、軍事文化、山地民族……[詳細]
鳥道雄關古驛道
  鳥道雄關古驛道位于巍山縣廟街鎮,年代為明-清,類別為古遺址。為大理州州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大理靈官殿
  靈官殿又名主君閣。靈官是道教的0神,一般布局在較大的道觀兩側。但巍寶山前山的靈官殿卻是獨立的單一殿宇,與玉皇閣在同一軸線上,靈官殿成了玉皇閣的山門。靈官殿始建于明末清初,清咸同年間被毀,光緒年間進行過復修。正殿內曾祀有一座青銅鑄造的王靈官像,重達200余公斤,靈官手執的金鞭為鐵鑄,整座神像十分壯觀,可惜1958年-時被毀。殿內現在的靈官像為泥塑,赤面,三只眼。殿內供奉的炳靈太子,又稱華光大帝,是南方道教特有的神人,民間稱之為“火神”。靈官殿內有明代晚期種植的“桂葉銀紅”山茶花樹兩棵,今僅存一棵。古山茶樹高十六七米,直徑約15厘米,是世界上現存最高的大理山茶花。每到春季,山茶花開數百朵,大花如碗,紅似胭脂,異常艷麗,遠遠看去好像一片云霞依半空,近看像燦爛的紅日光彩照人,古人譽其為“山茶流紅”的……[詳細]
巍山官署
  官署位于巍山古城大水溝街,建于明正統年間(1436—1449),清代康熙、乾隆數次增修擴建,形成較大規模,清代咸豐、同治年間兵燹,部分被毀,民國時期沿作蒙化縣衙,現為巍山縣人民政府所在地。官署座北向南,占地約8000平方米,現存大門、過廳和照壁,大門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改建,過廳單檐硬山頂、面寬五間,照壁位于大門正南,民國時期改建為蒙陽公園大門。官署自明代設立至今,一直是巍山地區的政治中心,見證著巍山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歷程,同時作為古城的組成部分,對保持古城格局的完整性有重要意義,具有較高的文物保護價值。2005年11月,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公布官署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巍山縣人民政府東圍墻,南至大水溝街,西至巍山縣人民政府西圍墻,北至關圣街。建設控制地帶:執行……[詳細]
雙圈河大理國建筑遺址
  雙圈河大理國建筑遺址位于巍山縣大倉鎮,類別為古遺址。為大理州州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38、斗母閣
斗母閣
  斗母閣是巍寶山上最高的殿宇,海撥為2569米,也是巍寶山前、后山的分界標志建筑物,人們習慣將斗母閣正前方的北部山林稱為前山,背部南方山地稱為后山。斗母閣的樓閣建筑在高聳的石崖上,氣勢雄偉壯觀。由西廂房北斗殿、東廂房南斗殿、過廳和斗母大殿組成。斗母閣始建于清初,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重建。今天見到的殿宇就是清乾隆年間的建筑物,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巍寶山古建筑群的組成部分之一。斗母閣大殿內供奉斗母。斗母又稱為斗姥或斗姆,是道教星宿神中的北斗眾星之母,是掌管天文星象的女神,也就是掌握農業節令的神。斗母像雕有三眼四頭六臂,顯示她神通不凡的本領,兩旁立月金童玉女。斗母大殿的東西兩側分別為南斗殿和北斗殿。東廂房南斗殿供祀南斗眾星宿神,分別為福、壽、祿三星和監簿大王星、文昌煉魂、保生大道、保……[詳細]
東蓮花村傳統建筑群
  東蓮花傳統建筑位于巍山縣永建鎮永和村委會東蓮花村,包括清真寺和馬如驥大院兩處。清真寺始建于清初,經光緒、民國及1987年重修并擴建,形成今日之規模。清真寺座西向東,占地5866平方米,主中軸線上依次為大門、宣禮樓、朝真大殿,兩邊為管理用房。宣禮樓為四重檐歇山頂建筑,檐下飾五踩如意斗拱,翼角飛翹,巍峨秀麗。朝真大殿為重檐歇山頂建筑,面闊十一間,前設廊道和月臺,后設窯殿,檐下飾五踩斗拱,內墻均書有--,寶頂為星月圖案,古樸雄偉,氣勢非凡。馬如驥大院建于民國三十年(1941年),為大馬鍋頭馬如驥所建。大院座北向南,占地約1280平方米,建筑面積2600平方米,由北院、南院和西院三個院落組成,既相互聯通,又可獨立成院。北院和南院為馬如驥住宅,為四合五天井和三方一照壁的兩個院落組成六合同春格局。西院在……[詳細]
40、迦葉寺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迦葉寺
  迦葉寺位于巍山縣五印鄉,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在线欧美日韩国产 | 亚洲区一区二区三区四 |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一线久久 | 日本强奷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日本一道久久高清国产 | 午夜免费啪视频日本美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