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云南省 > 曲靖市 > 會澤縣旅游

會澤縣文物古跡介紹

鐘屏街土主寺
  蔣開榜開展活動舊址位于云南省曲靖市會澤縣金鐘鎮縣城西郊。西土主寺位于縣城西南金鐘山北麓,南臨靈壁路,北界鐘屏街,今縣汽車運輸公司院內,系彝族宗廟,始建于清朝初期,現存戲臺、過廳(又稱享堂)、大殿及兩廂。1928年1月~1933年11月,中共東川(會澤)特別支部書記蔣開榜積極開展革命活動,創建革命武裝“云南反日義勇民軍第一師”,籌劃組織推翻反動當局的武裝-。西土主寺是蔣開榜、劉文明等領導人積極籌劃、秘密聯絡的主要地點,也是早期中共會澤地方組織的地下交通站。山門,硬山頂磚混結構,通面闊3.49米、進深3米。戲臺,單檐歇山頂穿斗式與抬梁式混合土木結構。3開間,通面闊13.25米、進深9.95米。底樓明間設通道。一樓設戲臺。東西廂房,單檐懸山頂穿斗式土木結構。各3開間,通面闊12.37米、進深7米。……[詳細]
會澤湖廣會館(壽佛寺)
  湖廣會館,又名壽佛寺,位于云南省會澤縣城寶善直街11號,始建于公元1700年,由湖廣籍同鄉集資建造。會館坐南朝北,占地8474.4平方米,建筑面積3127.6平方米,由前殿、中殿、后殿及東西偏殿、廂房、韋陀亭等組成,是會澤會館古建群中現存占地面積最大的一座會館。保護范圍:以保護圍墻外延3米為界。建設控制地帶:東至發儒直街,西至翠屏小學,南至老街,北至東土主寺。……[詳細]
二道巷張氏住宅
  地點:會澤縣金鐘街道保護單位級別: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現有圍墻為界。建設控制地帶:東至北內街,西至孫家巷,南至頭道巷,北至二道巷。……[詳細]
二道巷張子嘉住宅
  二道巷張子嘉住宅年代為1944年。二道巷張子嘉住宅為曲靖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白霧陳炳住宅
  白霧陳炳住宅年代為1945年。白霧陳炳住宅為曲靖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發儒街劉家祠堂
  發儒街劉家祠堂年代為民國。發儒街劉家祠堂為曲靖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拖落觀音廟
  位于會澤縣古城街道華泥村委會拖落村南約100米的觀音山山腰峭壁上。建筑坐西北向東南,由山門、觀音殿、地母殿、廂房及碑刻組成,占地面積278.76平方米。觀音殿,單檐懸山頂穿斗式磚木結構。4開間,通面闊13.5米、進深6.5米。地母殿,懸山頂穿斗式土木結構。3開間,通面闊9.6米、進深6.57米。山門、廂房為現代仿古建筑,磚木結構。觀音廟始建年代不詳。據碑刻記載,觀音廟于清咸豐年間被毀,光緒二十九年(1903)重修。20世紀90年代,當地村民捐資重修山門及廚房,現保存較好。2011年12月,會澤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文物保單位。……[詳細]
會澤萬壽宮
  位于縣城北部江西街中段南側。亦稱江西廟、江西同鄉會館、豫章會館等。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毀于戰火,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經東川、南昌、臨江、瑞川、建昌等五府公議,并由參加公議的五府及九江、南安等共14府捐銀重建。清道光、咸豐及民國年間均作過多次修茸。萬壽宮是會澤縣規模較大、保存較為完整的會館建筑之一,總占地面積7545.92平方米,建筑面積2594.74平方米。建筑坐北朝南,沿中軸線作縱深布局,為三進兩跨院。建有門樓兼戲臺、正殿、后殿。門樓戲臺為穿斗抬梁混合式歇山頂建筑,前檐開山門,樓層作戲臺,前檐三重,后檐五重,檐下有裝飾性的密集型斗拱挑檐,屋頂前后共32支翼角,如仙鶴展翅凌空,傲游藍天,十分別致。戲臺面闊16米,高13.6米,戲臺除舞臺外……[詳細]
盈倉街關帝廟
  俗稱“土地廟”,位于會澤縣古城街道盈倉社區第五村民小組義通河西北側村內。建筑坐南向北,由山門、兩廂、過廳及正殿組成,占地面積為700平方米。山門,單檐硬山頂土木結構。通面闊3.38米、進深3.95米。過廳,單檐硬山頂抬梁式土木結構。3開間,通面闊10.6米、進深5.35米。東西廂房,單檐硬山頂抬梁式土木結構。3開間,通面闊10.2米、進深5.5米。正殿,單檐硬山頂抬梁式土木結構。3開間,通面闊11.3米、進深7.7米。關帝廟始建于清代初期。除正殿石欄的飾物被毀外,其余建筑保存基本完好。廟宇建筑舉架高大,氣勢恢宏,用料考究,是清代東川府寺廟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1995年7月,會澤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東直街城隍廟
  位于會澤縣古城街道東直街西側縣糧油公司院內。建筑坐南向北,由過廳、東廂房及正殿組成,占地面積1111.43平方米。過廳,單檐硬山頂穿斗式土木結構。2開間,通面闊6.4米、進深3.95米。東廂房,單檐硬山頂抬梁式土木結構。5開間,通面闊17.6米、進深7.85米。正殿,單檐歇山頂抬梁式土木結構。3開間,通面闊15.8米、進深6.5米。據清乾隆《東川府志》記載:城隍廟,清雍正四年(1726)至六年(1728)移建,未完工。雍正十年(1732),知府崔乃鏞移建,十一年(1733)四月竣工。之后,城隍廟曾多次進行過小規模維修。現保存狀況一般。1999年11月,會澤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西內街武廟
  位于會澤縣古城街道豐樂社區西內街西段北側,與藥王廟相鄰。建筑坐南向北,占地面積407.93平方米。建筑現僅存大殿,單檐歇山頂抬梁式土木結構。5開間,通面闊23.58米、進深17.3米。兩面山墻為“金包銀”,前檐墻面置磚斗拱。武廟始建于清雍正年間(1723~1735),為官方專門祭祀“武圣”關羽的重要廟宇。20世紀80年代,武廟大殿被用作招待所,對門窗做了改換。2016年5月進行整體維修,恢復原貌,保存完好。1999年11月,會澤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馬武安家公館
  地點:會澤縣金鐘街道保護單位級別: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西、北以圍墻為界,南以繡樓-5米為界。建設控制地帶:以現有圍墻外延50米為界。……[詳細]
西內街土地廟
  位于會澤縣古城街道堂瑯社區西內街會澤縣中醫院南側100米處。建筑坐南向北,由山門、前殿、廂房、正殿、耳房組成典型的四合五天井合院建筑群,占地面積856.14平方米。山門,開于前殿明間外側。通面闊3.55米、進深1.3米。前殿,單檐硬山頂穿斗式土木結構,兩山墻為風火墻(俗稱“貓弓墻”)。3開間,通面闊12.15米、進深6.19米。東西廂房,單檐硬山頂穿斗式土木結構。3開間,通面闊12.4米、進深6.25米。正殿,單檐歇山頂穿斗式土木結構。3開間,通面闊13.5米、進深7.5米。東西耳房,單檐硬山頂土木結構。1開間,通面闊4.55米、進深5.65米。土地廟始建于清代中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由會澤縣郵電部門管理使用。20世紀90年代賣給私人趙德軍。2001年由陽光幼兒園租用至今。建筑保存較好,……[詳細]
水城古墓群
  水城古墓群位于會澤縣城北約 4000米處水城村大樹山東坡和公雞梁子南坡兩山之間山腰以下的緩坡地帶。墓群西至紅九軍團水城擴紅遺址,東至水城小學,北至公雞山采石場,南至水城村 5、6、7組村落北部。東西長約1200米、南北寬300~500米,面積約50萬平方米。其中,在墓地西部分布有零星的墓葬,而在中、東部墓葬分布相對集中,為墓地的主要埋葬區。出土器物以陶器為主,另有部分青銅器、鐵器、銀器、鎏金飾品及瑪瑙飾品等。陶器主要有罐、釜、盆、甑、豆、碗、壺、倉、灶、井及房屋模型等,其中寬帶形單耳或雙耳的陶罐、敞口深腹罐、卷沿大平底罐、曲腹碗是地方文化的代表,也是出土陶器的代表;銅器主要有洗、釜、壺、甑、碗、鏡、燈、帶鉤及錢幣等;鐵器主要有劍、削、釜、三腳架等;鎏金銅飾品有銅泡、泡釘、尊等;銀器主要有銀手……[詳細]
重修溫泉浴亭記碑
  重修溫泉浴亭記碑位于會澤縣金鐘鎮溫泉村委會熱水塘村溫泉浴池旁。碑坐東向西,青石質地,半圓--方形。高1.41米、寬0.72米、厚0.13米。碑額高0.38米,兩側刻有高浮雕龍形圖案,中間直書陰刻“滇南第二泉”5字。碑身碑文陰刻,左行直書,凡20行,每行4~36字,共計583字。內容主要記載了溫泉的自然風光及水質情況。清雍正年間東川知府崔乃鏞建造溫泉浴亭,清光緒壬午年(1882)繼任知府蔡元燮捐資重修兩浴塘,各建亭一座。碑立于清光緒九年(1883),為記事碑,書法為正書小楷,結構嚴謹,刊刻工藝精細。碑除左下角局部殘損外,其余完好。對研究會澤溫泉歷史變遷、水質狀況以及書法具有一定的歷史、藝術價值。1986年12月,會澤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卡龍護林碑
  卡龍護林碑位于會澤縣老廠鄉卡龍村委會東南約300米處的耕地旁。碑坐南向北,砂石質地,長方形。高1.45米、寬0.73米、厚0.13米。碑上端切去左右兩角。碑座為長方形。長0.87米、寬0.6米、厚0.3米。碑文為云南巡撫部院下發的通知。碑文左行直書,楷體陰刻,凡16行,每行4~33字不等,共計420字。內容為清同治六年(1867)云南巡撫岑毓英統兵到豬拱箐,途經會澤老廠黑露甲梁子,目睹各山樹木稀少,便訪問村民,得知因銅廠冶煉大量砍伐樹木所致,知非長久之計,于是用本人養廉銀200兩交與當地官府購買松子,令四鄉承領種植。由于當時地方不靖,官府未能遵照落實。清光緒二年(1876),云南省巡撫部院得知此事,便催令紳民分種四山。考慮到當地因采辦京銅,擔心再次砍伐林木,便嚴令封山護林事宜。碑立于清光緒四……[詳細]
捐資新修蒙姑坡橋路碑
  捐資新修蒙姑坡橋路碑位于會澤縣娜姑鎮蒙姑坡石匠房處。碑為青石質地,有碑額。額長1.18米、寬0.41米、高0.31米。浮雕陽刻雙獅滾繡球圖案,碑額正中用線勾勒陰刻楷書“有志竟成”4字。碑身為長方形,有座,碑高1.51米、寬0.75米、厚0.22米。碑文楷書、陰刻,直書左行,凡20行,每行11~37字不等,共665字。內容主要記述蒙姑坡古道是會澤通往川、滇的交通要道,為清代東川府(今會澤縣)通往各礦以及發運滇銅入京的重要交通道路。當時“歲賦京銅,不下數百萬”。蒙姑坡古道地處金沙江大峽谷東岸,“地多崇崖峻嶺”,為除道成梁,方便銅運,劉漢鼎慷慨捐資,新修蒙姑坡古道事宜。碑座長1.02米、寬0.42米、寬0.43米,正面中部浮雕陽刻雙獅滾繡球圖案。橋路碑立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是見證和研究清……[詳細]
中和街劉氏大夫第
  中和街劉氏大夫第位于會澤縣古城街道豐樂社區十六組(中和街 21 號)內。建筑坐南向北,由大門、二門、廂房、正廳組成四合院, 占地面積為 509.7 平方米。大門,仿牌樓式土木結構,與圍墻相連。通面闊 3.6 米、進深 4.2 米。二門,仿牌樓式土 木結構,墻體為須彌座金包銀形制,掛落雕工精美。通面闊 3.5 米、進深 1.25 米。東西廂房, 單檐硬山頂穿斗式土木結構。各 3 開間,通面闊 9 米、進深 3.8 米。正廳,單檐硬山頂穿斗式 土木結構。3 開間,通面闊 12.25 米、進深 7.62 米。劉氏大夫第始建于清代中期,后曾經過多次維修,保存一般,是研究清代東川府會澤縣 地方官制建筑的重要實物資料。1999 年 11 月,會澤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西內街藥王廟
  位于會澤縣古城街道豐樂社區西內街西段北側,與武廟相鄰。建筑坐南向北,現僅存大殿,占地面積500平方米。大殿為單檐歇山頂抬梁式土木結構。3開間,通面闊13.74米、進深12.17米。藥王廟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為江西臨江府到會澤從醫商人所建。20世紀50年代,劃歸會澤縣中醫院管理使用,除大殿外其余建筑已拆毀。2016年5月進行整體維修,恢復原貌,因大殿前面受現代建筑的影響,無法通行,為合理利用,現從大殿后墻開門進入。大殿內重塑藥王孫思邈塑像,建筑現保存狀況良好。藥王廟是研究行業寺廟的重要實物資料。1999年11月,會澤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Aⅴ狠狠爱一区二区三区 | 五月天久久久天堂网 | 永久三级网站在线观看 | 午夜性色福利视频久久久久 |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色精品vr一区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