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五華區旅游

五華區文物古跡介紹

登華街青石板路
  登華街是一斜坡街道,東西走向。東起華山西路,西至黃公東街,全長223米,寬4~6米,沿此路可登上五華山,故名。現存登華街青石路長69米,寬5.2米,總面積360平方米左右。路面由60厘米×25厘米和30厘米×12厘米兩種規格的俗稱“小路石”的青石鋪筑而成。清代,昆明城內所有街道路面皆以石砌,甚為堅固。民國初期,當局曾對年久失修凸凹不平的路面進行過維修,但仍以細條石鋪就,因此,青石路面成為老昆明城道路特-一。隨著時代的前進,昆明交通事業的發展和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昆明城內的道路全部改造為水泥或瀝青路面,僅有登華街保留著一段清代鋪就的青石路面。因其記憶著老昆明街道的舊貌,對于研究昆明的城市建設史具有不可多得的實物價值。2014年12月,公布為五華區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石屏會館
  石屏會館始建于清乾隆年間,至今兩百多年歷史。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由當時石屏在昆明的行商者和學生倡議,石屏在昆同鄉會發動社會各界人士集谷捐資,由云南狀元袁嘉谷先生和知名人士張芷江先生直接組織重建,主要目的是照顧石屏在昆明讀書的無住房學生和旅游、行商之人住宿及商貿--。石屏現代很多有影響的專家學者都曾在會館內住過,并留下了珍貴的墨跡,如袁嘉谷先生親筆手書題寫的“石屏會館”四個石刻大字,原清代道光年間云南總督林則徐題寫的“三島淳風”匾。石屏會館整體建筑以傳統民居建構為主,局部融入了西式建筑元素,是目前昆明地區保存最完整的會館建筑。作為近現代典型風格建筑,石屏會館于2003年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所在云南省昆明市五華區中和巷24號……[詳細]
南屏電影院
  南屏電影院位于市中心曉東街,原名“南屏大戲院”。1939年建成。由女企業家劉淑清創辦,著名建筑師趙琛所設計,陸根記營造廠施工。影院由放映大廳和門廳組成,占地面積1820平方米,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門廳外觀為半圓形,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下部為入口,設五道玻璃木框彈簧門,門頂有一米多寬的平臺伸出,從平臺到屋頂是圍成半圓形的八道條形玻璃大窗。放映廳正廳有1400個座位,樓廳有352個座位。座位排列坡度為倒仰式。設計新穎。整個建筑外形,氣勢恢宏,端莊典雅,華麗明快。當時為西南最大的一家電影院。抗日戰爭時期和新中國時期,南屏電影院大量放映國內外優秀電影,豐富了昆明人的文化娛樂生活。2012年12月,公布為五華區第四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李公樸殉難處
  李公樸先生殉難處位于位于昆明市翠湖公園東畔,今圓通街1號附近。現立有李公樸先生殉難處碑。李公樸(1900-1946年)江蘇省鎮江市人,是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和云南省支部執行委員,著名學者、社會活動家、愛國民主戰士,“九一八” 事變后參加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呼吁抗戰,與沈鈞儒、鄒韜奮等一起被捕入獄,是著名的“抗戰七君子” 之一。1940年移居昆明,從事進步文化活動,曾開設“北門書屋”,出版、銷售進步文藝書刊,宣傳抗日救國和民主進步思參加-。1946年7月11日夜晚,被國民黨特務用無聲手槍暗殺,此即震驚中外的李聞慘案。地址:昆明市五華區圓通街類型:紀念碑游玩時間: 建議10分鐘開放時間:全天開放門票信息:無需門票。……[詳細]
妙高寺繼喜亭記碑
  妙高寺繼喜亭記碑位于黑林鋪三華山妙高寺龍王廟旁,立于明天順四年(1460),坐西朝東,沙石質地。碑體高1.6米、寬0.76米、厚0.19米,拱券碑頭高0.55米、寬0.93米,共刻523個字。記載了天順元年至天順三年間(1457~1459),滇中干旱,云南官吏多次到妙高寺拜神求雨,終獲降雨之事。久旱逢甘霖,人稱“喜雨”。人們在歡慶之時,捐資建了繼喜亭,并立碑為記。《繼喜亭記碑》由當時承先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嚴貞撰文,中憲大夫提刑案察使副使杜明書丹,奉政大夫提刑案察使司僉事銅梁曹輔篆額。書刻俱佳,保存完好。近代科學普及,如今人們不再“拜神求雨”,但該碑記載了一段歷史,其書法和鐫刻都有較高的藝術價值,2011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大富春街何氏宅院
  何氏宅院位于大富春街,建于1919年,坐北向南,占地450平方米。三坊一照壁式樣,兩層三間六耳,單檐硬山頂,有回廊相通。大門設于東南,其枋額、垂花柱、隔扇門及隔扇門窗等木構件雕刻精美。宅院為原滇軍將領何世雄修建的私人住宅,1945年被旅緬僑商舒子烈收購,后幾易其主。何世雄,字子侯,云南云龍人,云南講武堂畢業,護國戰爭中任護國第二軍第一梯團第四支隊第一營營長。1919年任近衛軍十四團團長,1924年任近衛軍第三旅旅長,在廣西全軍覆沒。1927年重任第四混成旅少將旅長,余不詳。何氏宅院是昆明老城內保存完好的典型傳統民居之一,2002年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文廟直街王氏宅院
  文廟直街王氏宅院位于文廟直街103號,坐北朝南,為土木結構的兩層樓房,單檐歇山頂,山花浮雕“仙鶴白云”圖,三開間,有外回廊。兩側置樓梯間。該樓額枋花板、雀替撐拱、掛落垂花柱、欄桿下掛板等木雕裝飾極為精美,且瀝金箔,甚為奢華。樓下層有石材羅馬柱式,窗框門套亦為石材弧頂,具有西式風格。該樓始建年代不詳,原為昆明士紳孔鑒庵宅第,清光緒年間,由云南清代巨商王熾購下,作為眷屬居住使用。建筑原為三院,占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現僅存一幢。近期維修時,內部有較大改動。文廟直街116號民居建筑為一座坐西面東的二進院合院民居建筑。經多次改建,僅后院正房保存原貌。該房土木結構,懸山式瓦屋頂,梁枋、門窗、柱礎雕刻精美。……[詳細]
仁和祥宅院
  仁和祥宅院位于五華區金碧公園內,建于民國時期,由兩個“四合五天井”建筑對聯組合構成,整個建筑雕刻簡潔明快、做工細致,是昆明地區現存傳統民居代表性之一。院內兩個大天井各坊均為面闊三間的二層“走馬轉角樓”房。其中,北院南樓為頂部設露臺的西式建筑。其檐枋墊板、窗欞隔扇、垂柱抱頭梁及圍欄等裝飾木雕較為精美。東側三道大門均為通天磚石柱拱形門,門楣裝飾有明顯的時代特征,題額“仁和祥”。該宅院建構規整,造型獨特,中西結合,為昆明地區保存完好的近現代典型風格建筑之一,具有一定建筑藝術和歷史價值,2002年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20年2月17日,被公布為昆明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圓通山石牌坊
  圓通山石牌坊包含三座石坊,建于1934年至1937年之間,分別立于圓通山制高點大方亭東南西三面。三座石牌建制相同,均為青石質地,四柱三門,平頂,方柱,長方形額枋,須彌座夾桿石。通高6.5米,寬約9米,中間間距2.47米,邊間間距1.68米,中間兩柱須彌座上為圓雕獅象,邊柱則有抱鼓石。整座建筑造型簡潔,雕飾圓潤精細。石牌坊分別旌表云南近代有“忠”、“義”、“節”操守的三位人物:一位是昭通人龍志楨、一位是彌勒人王熾、另一位是大姚人李玉堂。牌坊由其親屬出資建構,現枋柱有錯亂現象,原因待考。圓通山石牌坊作為近現代典型風格建筑,2002年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50、藜光廬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藜光廬
  正義路文廟東巷5號藜光廬是一座套院建筑。約建于民國初期。土木結構、二層、單檐硬山頂。占地面積約800平方米,建筑面積達1100平方米,體量較大。北院為宅院的主體,系“四合五天井”布局,坐北朝南,正房“明三暗五”,耳房和前廳為三間,設“走馬轉角”樓道相通,裝修精美。南院為宅院大門內的附屬院落,靠西建有獨棟二層樓房。宅院大門采用中西結合手法建構。門套為水洗石平直線條組合。額曰:“藜光廬“,藜光,意為“燭光”。表達了原房主鬧市求靜、習讀詩書的心境。另:光緒二年(1876)恩科進士劉藜光系昆明人,此宅院是否與他有關,待考。因其建筑藝術價值,2002年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沙朗古道
  沙朗古道位于沙朗壩子大村東面山坡上,隸屬于西翥街道辦事處。現存古道遺址長約兩公里,寬1.5米至2米,青石鋪墊。沙朗壩子群山環繞,沙朗河由北自南流過,自古有白族、彝族人居住。為了加強與外界的交通,修筑了由東通往普吉達昆明城,由西北通往富民的道路。明代徐霞客游記中記述為“沙朗道”。沙朗道翻越兩側高山,甚為險陡,不僅是進出沙朗壩子的主要通道,也是昆明經由富民、武定通往四川的間道。民國時期,由于公路的修通,此道逐漸廢棄。凸凹不平的青石上馬蹄留下的深坑,見證了古道悠久的歲月和艱難的行程,是研究昆明山區古代交通的實物依據。2012年6月25日公布為五華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頭村龍泉寺
  頭村龍泉寺位于西翥街道辦事處頭村西北面的半山坡上。綠樹掩映,環境清幽。寺院坐西朝東,平面布局為四進三院式,沿中軸線依次為山門、放生池、彌勒殿、觀音殿和大雄寶殿,兩側有配殿及廂房。該寺始建于清初,現存大雄寶殿系同治年間重建,觀音殿為光緒八年(1882)重建。大殿為單檐歇山頂,面闊三間。前設廊廈,卷棚天花,其額枋、雀替等均有精美的龍鳳透雕,抱頭梁、穿插枋龍頭圓雕和八仙等浮雕工藝亦為精湛,彩繪圖案生動逼真。1947年寺院被改為學校,1987年學校搬遷后,至1992年維修并重塑佛像。2012年6月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云南藝術劇院
  云南藝術劇院位于昆明市東風西路,坐北向南,建于1957年。1958年正式投入使用,是昆明市建國十周年國慶的十大建筑之一。劇院平面布局為“凸”形,由前樓、觀眾廳、后樓與側樓組成,鋼混結構,建筑面積3803平方米。前樓正立面門廳設四根圓形石柱,觀眾廳能容納1100余名觀眾,側樓兩層,通廊連接,造型莊重典雅。建筑內用孔雀、茶花、月琴民族圖案裝飾,具有濃郁的民族韻味。云南藝術劇院是云南高水平文藝演出場所,在全省乃至全國都享有盛名。2006年被列為“昆明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建筑”。2012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崇仁街4號民居
  建筑位于崇仁街,建于1920年,坐北朝南,平面布局為合院式。正房明三暗五,東西耳房面闊三間,前廳面闊五間,均為單檐兩層樓。空間組合上采用“走馬轉角樓”的手法。小木作雕刻精美,室外地面為青石地墁,臺明階條石及柱礎均為青石。建筑外立面采用西式弧頂窗,大門為歐式做法,石材立柱拱頂,外加羅馬柱抬半圓拱頂門套。原是皮貨商張子玉的私宅。1922年至1928年為美國駐昆領事館租用,后為楚雄商幫馬超群兄弟購下。新中國時期曾作為五華區武裝部和崇仁派出所的辦公場所。2003年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稅務告示碑
  稅務告示碑位于盤龍江敷潤橋至米廠心橋中段,盤龍江旁,立于清光緒十五年(1889)。青石質地,通高0.98米,寬0.43米。該碑是當年云南府昆明縣正堂關于整頓生豬屠宰行業稅厘行規的告示。文中規定生豬屠宰要報公“驗明蓋用圖記,按名取結注冊并錄名發給牌示各肉案備查”,所有屠宰戶均要“遵公會立定條規辦理,不得隱瞞稅課功德,倘有私宰亂行規,定予查究不貸。”碑文對研究昆明的稅務史有重要的價值。2002年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20年2月17日,被公布為昆明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崇仁街馬氏宅院
  崇仁街馬氏宅院位于崇仁街3號,建于1948年,原為“原信昌”商號老板馬澤如私宅。宅院總占地近兩畝,有東西兩幢建筑,建筑面積1248平方米。兩幢建筑大同小異,均坐北朝南,磚混結構三層建筑。建筑外墻為水洗石、豆沙石,色灰白淡雅,上有棕色線條裝飾,使建筑外部色彩豐富而美觀。二樓的長條形陽臺和三樓的半圓形陽臺一上一下相互錯落,使建筑立面獨特且富于變化。整個建筑由幾何圖形元素設計而成,富有韻律變化。內部裝飾華麗精細,目前為省工商聯管理使用,局部有所改動。2016年公布為區級文物。……[詳細]
云南省博物館大樓
  位于五一路118號,是一座仿蘇式建筑。1958年始建,于1962年6月完工,建筑面積6400平方米。建筑立面總體為“凸”字形,下部大廳舒展,呈弧形,前廊設12根圓形石柱。中部凸起二臺方形塔樓,上立俄羅斯式尖塔,頂部置紅星,通高達65米,整座建筑氣勢雄偉,造型別致。云南省博物館大樓是上世紀50年代末修建的重要公共建筑,是云南省為國慶10周年獻禮的10大建筑之一,也是昆明市最重要的標志性建筑之一。2011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東方紅水庫碑
  東方紅水庫碑位于普吉辦事處聯家社區范家營村東方紅水庫西北角,立于一九六八年國慶節。東方紅水庫屬于小II型水庫,是昆明小路溝(匯入老運糧河)起源地。碑身為沙石質地,陰刻有圖形和文字,碑首是一個五角星浮雕,接著刻有“毛主席語錄”、“備戰、備荒、為人民”兩行字。碑中部刻有“東方紅”三個毛體大字和“水庫”兩個小楷字,字下雕有初升的太陽圖案浮雕。碑底刻有“金馬綜合加工廠支農建”,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2012年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59、古路燈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路燈
  古路燈位于正義路五華坊巷與如意巷交匯處,坐東朝西。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所立。“古路燈”用整體石灰巖材打造而成,形如一根四方立柱,整體高約2.50米。柱頂鏤空,三面鑿成窗形,內雕有圓形燈盞,在油盞中盛香油后點燃燈芯,即可通過三面窗口透出光來照明。這座古路燈是昆明市現僅存的清代唯一的一盞路燈,對研究清代昆明市政公共建設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1986年公布為區級文保單位。……[詳細]
西卷洞巷1號民居
  甬道街西卷洞巷1號系“三坊一照壁”布局,建于民國中期。該宅院坐南向北,正房三間,耳房兩間,土木結構,單檐懸山頂。二樓有回廊連通。由于耳房的位置在正房邊間至北,天井顯得狹小。宅院小巧玲瓏,小木作裝飾極為精美。特別是正房挑檁和檐檁下的兩幅罩式“二龍戲珠”和人物花卉透雕,繁復細膩,生動活潑,工藝精湛,為建筑裝飾木雕的珍品。該宅院2002年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正在播放酒店精品少妇约 | 亚洲中文字幕久在线 | 在线观看播放国产一区播放 | 自拍偷拍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 在线观看不卡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