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甘肅省 > 臨夏州 > 康樂縣旅游

康樂縣文物古跡介紹

西蜂窩寺
  西蜂窩寺,又名“大圣寺”、“寶積寺”、“正覺寺”,位于臨夏康樂縣境內的鳴鹿鄉。寺院高墻聳立,飛檐流丹。它背依桑咀梁,面朝石墩山,南有小馬家灘關,北有蘇土司城。登寺一望,鳴鹿山川盡收眼底。據考證它修建于漢章帝建初九年(公元83年),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只比公認的中國第一座佛教寺院洛陽白馬寺晚16年,是古代隴右著名古剎之一。該寺位于康樂縣鳴鹿鄉上洼地村的塔墩梁,距縣城西南20公里。藏名“郭摩且噶丹卻料林”。始建于東漢章帝建初九年(公元83年),名“大佛寺”,有1900多年的歷史。唐貞觀23年(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敕改“大圣奪寶積寺”;明成祖賜名正覺寺。永樂鼎盛時,其廟宇宏偉、殿堂壯觀,僧人眾多。住持僧班丹札釋曾“永樂間使鳥斯國”,因得永樂帝賜號,頒發《皇帝敕諭》,賜香巴金佛一尊,普賢……[詳細]
亥姆寺
  亥姆寺位于康樂縣虎關鄉夏牟山,距縣城8公里。亥姆寺古稱云界寺,建于唐、興于宋、盛于明、毀于清。1958年時被辟為畜牧場,其林地面積由解放初的一千多畝縮減到200多畝,喬木類被砍伐盡。1962年后復有僧人釋諦覺守寺,當地群眾以護林為名,對寺廟進行了維修保護。1978年后,寺內佛事活動逐漸恢復,并增建了6間北殿,6間南殿,重修了鋼筋水泥仿古山門,山腳下新修接引殿一院。退耕還林200多畝,綠化荒山300多畝,新植松柏10000余株,新修上山車道3華里。亥姆寺山有三大奇觀。一為滿山的毛桃。毛桃為野生仁用桃,果肉成熟后干澀無味,不能食。其核大仁圓,味苦質優,年產數萬斤,是藥用、食用之上品。毛桃著花繁密,清明時開放,朱蕾粉瓣,花團垂枝,香飄數里,惹得蜂舞蝶飛,踏青賞花者絡繹不絕。二為三樣柳。三樣柳是夏牟……[詳細]
邊家林遺址
  時代:新石器時代至商邊家林遺址位于康樂縣關豐村邊家林社西60多米處的三岔河第一臺地上,面積約24萬平方米。屬馬家窯文化和齊家文化。1976年發現。1981年,臨夏州博物館會同康樂縣文化館等進行了搶救性發掘。發掘面積425平方米。發掘墓葬17座,灰坑1處。墓葬葬式分為撿骨葬和側身屈肢葬。出土了弧線紋、大三角紋、葫蘆網格紋、平行線等彩陶41件,石器26件,骨器(骨刀、骨珠)800多件,其中飾有大三角紋和葫蘆網格紋的彩陶器是該遺址的典型器物。遺址上還有齊家文化遺存,有白灰居住面和較多灰坑。遺物有泥質素陶片、籃紋陶片及灰素陶片等。鑒于該遺址墓葬葬式及其器物組合特征明顯,且在康樂、廣河、永靖和蘭州等地都有分布,具有典型意義,曾一度被命名為“邊家林類型”。這一考古學文化類型填補了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至半……[詳細]
景古城缐家樓紅軍長征遺址
  景古城缐家樓紅軍長征遺址,位于康樂縣景古鎮景古村36號。1936年8月24日,中國工農紅軍紅二、四方面軍西北先遣軍長征抵達景古城時,在此設立先遣軍司令部。缐家樓紅軍長征遺址現保存有紅軍用過的煤油燈、方桌等,遺址保護面積396平方米,占地面積192平方米。1996年4月,被臨夏州委、州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詳細]
蘇土司城址
  蘇土司城址位于臨夏回族自治州康樂縣蘇集鎮豐臺村大河沿村西南,城址呈長方形,地勢南低北高,南北長200米,東西長100米,面積2萬平方米。城墻頂寬3.5米,基寬5米,高12米,城墻四角處各有一個半徑為3米的半圓形角墩,整個城墻系夯土版筑而成。東南城墻和西南城墻正中有6米寬的城門,該城是明代沙馬族蘇土司所筑。……[詳細]
王家遺址
  王家遺址位于康樂縣虎關鄉下王家村東北400米。屬齊家文化。面積約6000平方米,文化層厚0.5--3米。采集有泥質和夾砂紅陶片,器表素面或飾籃紋、繩紋、劃紋,可辨器形有鬲、盆和單、雙耳罐等。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齊家文化的內涵有重要價值。……[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亚洲无线码字幕乱码 | 亚洲成a人在线电影 | 亚洲特黄在线免费视频播放 | 一级国产交换配乱婬视频 | 天堂网亚洲综合在线中文字幕 | 先锋影音ⅴa中文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