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四川省 > 遂寧市 > 射洪縣旅游

射洪縣文物古跡介紹

子昂故里文化旅游區
  子昂故里文化旅游區位于全國文明鎮---射洪縣金華鎮,南起金華電航橋,北至香山鎮交界,東西以涪江兩岸的山脊為界,總面積約30平方公里,正按全縣旅游規劃打造4A級景區。“天下無雙景,人間第一山”的金華山,山上古柏森森,亭臺樓閣鱗次櫛比,巧奪天工。前山有1500年歷史的蜀中四大名觀之一的金華山道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讀書臺是海內文宗初唐杰出詩人陳子昂讀書的地方,臺內匾對甚多,多數為古今名家手跡. 金華有千年古鎮遺跡,水陸碼頭依稀。鎮內及周邊分布有“九宮十八廟”,吸引著無數尋幽仿古的人們。其間西山坪清見產業園是現代農業觀光旅游園區;湖心島金華壩將打造為碧水綠島天堂。景區內有酥而不膩的“椒鹽肘子”、麻辣隨意的“黃辣丁”、“李血花”等金華美味,令四海賓朋為之叫絕。 景區級別:……[詳細]
楞嚴閣
  楞嚴閣是川中著名道教寺觀和旅游勝地,位于四川射洪縣南十五公里的洋溪鎮街后龍背山頭。據清朝光緒年間撰修的《射洪縣志》記載:“明萬歷年間建后山楞嚴閣”。清朝康熙年間始由惠清太和陳清覺來洋溪開山。此后又由李一祥,蕭陽明,何來淮等任楞嚴閣住持。清朝后期,楞嚴閣曾是道教川北會道司所在地。它是成都二仙庵的腳庵,又下轄腳庵十六處。楞嚴閣道觀依龍背山山勢興建,可由洋溪鎮正街道通過一巷道上階梯經石門上山游覽。石門兩側首見對聯有:“欲上青天攬明月;掃盡紅塵閑是非。”再登石級五十余步,登上半山達新中國成立前所建“接引處”寺廟。該廟位于楞山道觀下西側,傍山崖修筑,面臨涪江,鑿崖壁辟地約二畝余。崖壁上方有古榕樹,枝葉繁茂,樹陰遮蔽接引處大半。接引處大門有木刻對聯,文曰:“楞閣俯三江,每望金華依北斗;山門分兩寺,愧無……[詳細]
陳子昂讀書臺
  陳子昂讀書臺坐落在四川省射洪縣城北23公里的金華山上,全山總面積126300平方米,其中林地71500平方米,有喬、灌、草本蕨類植物68科、123屬、164種,百年以上的古柏617株。金華山山勢呈馬鞍形,分前后兩部分,前山為道觀古建筑,后山為陳子昂讀書臺,二者相輔相承,不可分割。陳子昂讀書臺原名讀書堂,或稱陳公學堂,始建于唐,其舊址在今玉虛閣一帶。唐大歷年間,東川節度使鮮于叔明曾為陳子昂立旌德碑于讀書堂前,中唐后,政局混亂,戰爭頻繁,學堂因之衰廢。宋嘉佑年間,邑令龐子明在其遺址建拾遺亭。明初,拾遺亭已毀,廉承務遂于舊基建屋塑像,并立明遠亭于其側。成化時,縣令郭鏜立感遇亭。至清初,上述建筑全毀,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知縣唐麟翔將讀書堂更名為“古讀書臺”,道光八至十一年(公元1828—1……[詳細]
射洪鎮江寺
  射洪鎮江寺,位于川中“觀音文化之鄉”、唐代著名詩人陳子昂故鄉,射洪縣城關太和鎮南片區涪江西岸,始建于唐末天祐年間(公元904年),初名“回黃磉灝寺”或“黃磉灝寺”。千年古寺,幾度興廢。宋元時期曾四次增修擴建,明崇禎六年(1633年)被洪水沖破。清雍正二年(1724年),潼川知府派通判、貢生馬寅來太和,現場考察,與鄉人、寺僧商定,辟地八畝,修復三字形寺廟。興建如鐵錨型的九級奎閣一座,象征上頂天堂、下入地府、威鎮涪江、澤潤內壩、降伏孽龍水怪。歷時兩年半建成,更名為“王爺廟”。更名為“王爺廟”的黃磉灝寺,殿宇輝煌,氣勢雄偉,與登云寺大慈悲殿、廣寒寺老鴉山等古寺遙相對峙,寺內釋迦牟尼佛、觀音大士、文殊、普賢等雕塑,技藝精湛,造型精美,儀態自然,應驗四方。每年六月六日,古寺廟會熱鬧非凡。千年鎮江古寺歷……[詳細]
白流寺
  白流寺,位于四川省遂寧市射洪縣洋溪鎮涪江河畔的玉川山上,與蓬溪縣天福鎮接壤,距縣城約18公里。為遂寧市文物保護單位。據當地村民及原寺金學煥言傳,白流寺原名廣福寺,為唐代勤安和尚所建,后遷至玉川山頂,更名為金禪寺。據清光緒10年《射洪縣志》記載,明天順4年(1460年)重建白流寺。明正德9年(1514年),寶靈農民起義軍蘭達順進入射洪,大部分廟宇在戰亂中被燒毀。1460年,白流寺達到鼎盛時期,占地約20畝,殿宇分四進;入大門的第一進為伽蘭、五瘟殿;沿此而進,相繼為觀音殿、大雄殿、玉皇殿;玉皇殿兩側分別為太陽樓和月亮樓;西北兩廂為文昌、六祖、三仙、斗母等偏小殿宇;北側整齊地排著兩進近20間平房和大小客堂;南側有石砌浮雕俑壁及內-墻。清乾隆4年(1739年)又復建白流寺。又后蘇伊和尚再盡其力,建成……[詳細]
饒益寺
  由射洪縣城南下20公里,便是中國名酒沱牌曲酒的總部所在地柳樹鎮。鎮南通濟山半山腰上,綠蔭掩映中,一大片殿、閣、樓、坊等古建筑若隱若現,朝暉夕陰,紅墻碧瓦,古意盎然,這便是川中著名的開放寺廟,禪林勝地饒益寺。出柳樹鎮,從通濟山麓沿數百級石階而上,有高六米的四層青石字庫,有龍紋磚砌牌坊,牌坊兩側有對聯:“彼岸向北流,有白鶴玉珠,左輝右映;斯山即西土,共青堤榆柳,日異月新”。西邊側門上有“龍盤”、“虎踞”二字,字體遒勁,為宋代名人手書,牌坊圖案文飾皆極精美,特別是龍形花紋,云霧纏繞,曲繞盤桓,飛動流暢,堪稱絕品。可惜此難得之物竟在文中毀于傖夫俗子之手。從牌坊上行20米,為一石砌月臺,月臺前圍以青石雕花欄桿,左右各一株榕樹,蔭翳蔽日,夏日涼爽異常。榕樹后面便是大山門,門前原有乾隆年間雕刻的古石獅……[詳細]
泰安酢坊遺址
  “泰安作坊”位于唐代大詩人陳子昂故里四川省遂寧市射洪縣,作坊始建于唐代,建筑面積為929m2,現存古窖池兩處,古井一口,作坊內設施齊全、歷史傳承真實完整,保存完好,至今仍在正常生產。經古窖釀制而成的曲酒,具有中國濃香型白酒寒綠、醇甘、清洌之獨特風味,被中國白酒界泰斗周恒剛、沈怡方稱贊為“中國白酒之典范”。作坊已先后被射洪縣和遂寧市人民政府認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泰安作坊”由清末柳樹鎮開明酒商李明方從古酒坊易名而來,有“舉酒恭祝國泰民安”之意。早在唐代,陳子昂攜古窖釀出的春酒遠赴長安應試,醉倒八方才子,詩圣杜甫為此揮毫寫下“射洪春酒寒仍綠”的千古絕唱。作坊一直傳承唐代“春酒”、明代“謝酒”生產工藝釀制白酒,聞名川中。民國初年,作坊主人李吉安進行工藝改革,聘請成都釀酒……[詳細]
于淵烈士墓
  于淵烈士墓年代:1949 類別: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公布時間:2012年8月15日地址:射洪縣金華鎮金華村簡介:于淵烈士墓傾位于金華鎮金華村1組金華山西坡,于淵(1895-1949) 四川射洪人,又名光藻,號邦齊。1914年后入瀘州講武堂第一期學習,1925年任萬縣城防兼憲兵司令,1926年率部抗擊企圖武力搶奪被扣英輪的英國軍艦。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后任川軍第二十一軍劉湘部二師六旅旅長、教導師二旅旅長、少將參議,曾幫助紅軍通過川軍的防線。抗日戰爭爆發后出川抗日,任新十六師副師長兼第七戰區游擊司令。1938年劉湘病死后棄職回川從事-工作。1944年當選為民盟四川支部執行委員。1947年6月被捕,1949年12月在成都外西十二橋就義。于淵烈士墓1984年重建,位于金華鎮金華山西……[詳細]
龍洞子摩崖石刻
  龍洞子摩崖石刻(原名:龍洞子石刻) 年代:清 類別:石窟寺及石刻公布時間:2012年8月15日地址:射洪縣明星鎮龍潭村簡介:龍洞子摩崖造像及石刻位于明星鎮龍潭村6組村東300米,西距村委會800米。造像石刻鑿于龍洞河右岸高4米,寬50米的龍洞山黃砂巖壁上。龕高1.3米,寬0.7米,深0.02米。坐西向東,造像4龕。K1龕高1.2米,寬0.6米,深0.01米,楷書陽刻題記,局部模糊不清。K2龕高1.2米,寬0.6米,深0.01米,楷書豎排陽刻題記,18行,398字,字徑0.04米,記述增修事宜。K3為石龍,長2.4米,寬1.3米,深0.01米,作龍珠行戲圖。K4龕高2.4米,寬1.3米,深0.1米,龕內佛像3尊,中間一尊頭殘,高1.1米,善跏趺坐蓮臺上,左1尊高1.1米,右1尊無頭,俊善……[詳細]
通家山寺
  通家山寺 (原名:通家山大雄寶殿)年代:清 類別:古建筑公布時間:2012年8月15日地址:射洪縣青崗鎮通家山村通家山坡簡介:通家山寺位于青崗鎮通家山村通家山坡,北20米為青崗至里仁公路。通家山解放前夕為佛教圣地,解放后改為學校,上世紀九十年代學校遷至涌灘學校,該地恢復為寺廟,現保存古建筑有大雄寶殿,其余均解放后改建及重建,整座寺廟呈院落式布局,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建筑面積500平方米。其中山門坐南朝北,重檐歇山式頂,素面臺基,基高1.1米,前施垂帶踏道11級,磚混結構。大雄寶殿始建于清嘉慶元年,坐南向北,素面臺基,前施如意階梯3級,面闊四柱三間13.5米,進深三間7.3米,脊高6米,檐高4米,木結構穿斗式梁架,單檐懸山式頂,灰色琉璃瓦覆面。現存清代《陳烈女記》、《陳滿姑遇難記》碑2……[詳細]
雙溪何氏家族墓
  雙溪何氏家族墓年代:清代類型:古墓葬所在地:四川省遂寧市射洪縣簡介:雙溪何氏家族墓位于四川省遂寧市射洪縣雙溪鄉鶴橋村2組何家山半坡,是何氏后人為其先祖何連攀夫婦修建的墓宅,坐南朝北,占地面積約500平方米。長方形土冢四周用條石層層圍砌,冢長7米,寬4米,高2.2米。冢前四方形碑樓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仿木石質結構,方形臺基,滾龍抱柱,重檐攢尖頂,頂尖作葫蘆形,四角有抱鼓,寬2.3米,高5米。碑樓四面有精美的浮雕花卉、鳥獸、人物、戲劇、龍鳳圖案共32幅,兩側還保存有圓雕石獅一對。雙溪何氏家族墓造型獨特,雕刻精美,對于研究清代墓葬和“湖廣填四川”移民史、四川人口發展史有重要價值。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新發現。保護范圍:以四方碑為中心,向東、西、北各外延10米,向南外延15米。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詳細]
12、長勝寺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長勝寺
  長勝寺年代:清 地址:射洪縣青崗鎮竹筠村公布時間:2012年8月15日類別:古建筑簡介:長勝寺位于青崗鎮竹筠村4組,南500米為射洪至西充公路。該寺始建于清代,坐北朝南,呈院落式布局,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解放后為青崗鎮糧食儲備倉庫,1961年改為竹筠山小學校,1990年恢復為寺廟。現保存古建有正殿、東岳殿、南岳殿、食殿,其余房屋均為仿古磚混結構。其中正殿素面臺基,高0.5米,前施石階4級,面闊3間寬11.4米,進深11米,脊高6米,檐高3.3米,木結構抬梁式梁架,11架梁用6柱,單檐歇山式頂,小青瓦覆面。長勝寺對研究該區域清代時期建筑結構及建筑形制具有重要的作用。……[詳細]
陳子昂墓
  陳子昂墓(原名:陳子昂陵園) 年代:唐 類別:古墓葬公布時間:2012年8月15日地址:射洪縣廣興鎮龍寶村簡介:陳子昂墓位于廣興鎮龍寶山村5組,東為農機站、耕地,南為龍寶小學校、獨坐山。該墓原位于獨坐山,為土塚墓,坐西向東,墓前原有石碑3塊,1958年毀。1988年、1992年縣人民政府撥專款在原墓址上進行了修復,冢呈長方形,冢四周用條石層層圍砌,中間泥土堆實,高4.2米,寬5米,深8米;冢前立石質長方形碑一通,碑楷書豎刻“陳子昂***墓”。墓園徑桿長200米,墓前坦道全長118米,寬14米。該墓對了解唐代詩人陳子昂生平及歷史等情況具有一定的作用。……[詳細]
劉四娘墓地
  劉四娘墓地,傳說是唐代圣僧目連母親之墓。目連的母親青提夫人,家中甚富,然而吝嗇貪婪,從不修善,由于生前的罪孽,死后被打入陰曹地府,受盡苦刑的懲處。兒子目連卻極為善良且孝道,為了營救母親出苦海而出家修行,他費盡心力,最終使母親得以轉世。這樣一個佛教故事能從西晉流傳到現在,而且是口口相傳,關鍵在于故事勸人向善,勸子行孝,更有“天下無不是之父母”的隱喻。 墓地封土呈圓丘形,直徑約2米,高1.5米,四周用條石壘砌,墓向北。石碑正面刻“唐圣僧目連之母,劉氏青堤之墓,歲次丙寅年”,墓聯石刻“一門三代慈善,兩朝五受皇封”,額刻“忠孝善全”,碑文共406字。1987年升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甕城李家祠
  甕城李家祠年代:清 類別:古建筑公布時間:2012年8月15日地址:射洪縣沱牌鎮甕城村簡介:甕城李家祠位于沱牌鎮甕城村,李家祠小學校內,坐南朝北,原為四合院布局,現僅存戲樓及兩側門房,占地面積200平方米。戲樓及兩側門房一樓一底,面闊5間27米,進深11米。戲樓面闊7米,為木結構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六架椽袱前后乳袱搭牽用5柱。單檐歇山式屋頂,小青瓦屋面。戲臺三面臺沿均有精美戲劇、人物、故事等題材木刻,鏤空雕刻,造型唯美,工藝精湛,極具藝術價值。該祠堂對研究該地區建筑結構、雕刻藝術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詳細]
金華火神廟
  火神廟位于四川省遂寧市射洪縣金華鎮金華村3組,北約5公里是金華山。該建筑始建于清光緒一十二年,占地面積約2200平方米,坐北朝南;院內有古黃桷樹兩顆。火神殿泥墻內夾有木刻功德碑,刻于光緒13年,現已顯露于外,火神殿面闊3間22米,進深10.4米,明間寬15米,10架梁用6柱;次間寬3.8米,深5米,木結構穿斗架,懸山式屋頂,小青瓦屋面。保護范圍:東、西至圍墻外1米,南至戲樓前檐滴水外1米,北至火神殿后檐滴水外1米。建設控制地帶:東至保護范圍外2米,西至保護范圍外5米,南至保護范圍外1米,北至保護范圍外1米。……[詳細]
射洪革命烈士紀念地
  射洪革命烈士紀念地(原名:烈士陵園)年代:1952類別: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公布時間:2012年8月15日地址:射洪縣大榆鎮東山村5組簡介: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射洪縣大榆鎮東山公墓內,距村委會辦公室200米。坐北向南,占地700平方米。安葬18位在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征糧剿匪中英勇犧牲的烈士。紀念碑通高約9米,基座高1.5米,長8米,寬8米,南北均有垂帶踏道。墓均用青磚圍砌,長2.5米,寬1.5米,高1米。……[詳細]
金華文廟
  金華文廟 (原名:文廟)年代:清 類別:古建筑公布時間:2012年8月15日地址:射洪縣金華鎮河邊街簡介:金華文廟位于金華鎮中學內,現僅存尊經閣,坐西向東,建筑面積200平方米。素面臺基四周用條石圍砌,高1.2米。木構梁架抬梁式,重檐歇山式頂,灰色琉璃瓦屋面。面闊三間14.8米,進深5.1米,通高8米。前施8級垂帶式踏道。金華文廟經射洪縣人民政府批準,1987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射洪玉京觀
  金華山道觀與都江堰的青城山道觀、大邑的鶴鳴山道觀,三臺的云臺觀并稱四川四大名觀,與四川眾多道觀同屬于道教全真派。位于金華山前山,道觀坐北面南,依山取景,層疊而上,有六殿、五樓、三洞、二院、二門,結構謹嚴,布局合理,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監年間(公元502年)。東晉時,有方士陳勛來此結茅為庵,修道學仙,南朝梁武帝天監年間(502~519),敕令在該山修建規模宏大的金華觀,距今近1500年。唐代重建時,更名為九華觀。宋英宗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又改名玉京觀。金華山祖師殿內供奉的是真武祖師的彩色座像。真武祖師是金華山奉祀的正神,他出道飛升的日子為農歷三月初三,因此就有了“三月三”金華山廟會的來歷。每年農歷“三月三”,頂禮朝拜的香客,觀光旅游的客人絡繹不絕,一天達5~7萬人。盛況空前,熱鬧非凡。保……[詳細]
射洪雙龍橋
  雙龍橋位于射洪縣青崗鎮三溪口村。始建于清代,為三孔平梁式石橋,南北走向,橫跨于三溪河上,占地面積約200平方米。橋長10米,寬2.5米。橋墩二座,用條石層層壘砌。橋墩迎水面上端飾石雕龍首二個,東西朝向,龍頭出露長1米。雙龍橋對研究該區域清代時期橋梁建筑結構及當地交通情況具有一定的價值。2012年10月新增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屬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新發現。……[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中文 | 婷婷中文字幕视频在线 | 中文字幕第二页在线天堂中文 | 台湾AV国片精品福利 | 性国产区在线视频 |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