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泰州市 > 海陵區旅游

海陵區文物古跡介紹

  原為崔氏所有。占地面積約 1800 平方米。大約分布在東西三條軸線上,雖然有所改動,但基本都保留了照廳、廳屋和堂屋三進式結構,西軸線上 146 號建筑磚雕儀門保存較好,門楣上雕動植物等吉祥紋飾。中軸線上大門儀門皆有一對方形石鼓,體量較小,鼓面上雕三交六椀紋和動物紋。……[詳細]
  該樓原在日涉園外,系國民黨中將譚某所建,該樓為法式磚混二層小洋樓,建于 1935 年左右,樓大門南向,門左側墻面呈圓弧形。樓西有一側門可通向日涉園,樓北有一小的便門,直通紫藤架下的水池。樓內東西兩側砌有壁爐,可供冬季取暖之用。樓南北長 14.8 米,東西寬 11.8 米。……[詳細]
  原為孫氏所有。現存照廳、廳屋和堂屋三進,以及大門、儀門和廂房等,占地面積約 980 平方米。廳屋硬山頂,布瓦屋面,面闊三間 12.7 米,進深七檁 8.4 米,抬梁式梁架,用材粗大,前帶船篷式卷棚,柱下用方形石柱礎。……[詳細]
  原為袁氏所有。現存照廳、廳屋、穿堂和堂屋四進,以及進大門東側照壁、東側廂房、北側古井等,占地面積約 1300 平方米。堂屋硬山頂,布瓦屋面,面闊三間 12 米,進深七檁 8.1 米,穿斗式梁架,隔扇門裙板處陰刻花卉圖案,較為獨特。……[詳細]
  張木卿故居位于關帝廟巷的北端,最明顯的莫過于這棟二層小樓。一直以來文保名和外界的叫法都是張木卿,其實這個人字木卿,名桂森,官方名字應該是張桂森,他弟弟名叫張桂林,這么看張木卿這代家里排行“桂”字輩。?張木卿,名桂森,清末秀才,工詩能文,畢業于神州大學。?抗戰前醫余之暇,兼任《泰報》主筆。嗜鴉片,癮足后,奮筆疾書,每日一篇《社論》立就,無不眼其文思敏捷。除工婦科外,并精方脈,善治溫熱病。就診者甚眾。亦曾在時敏中學任教。民國十年曾任“泰縣中醫研究會”、“泰縣中醫公會”理事長和會長。木卿弟九黃(取九世從事歧黃之意)名桂林,號挹秋,與其兄齊名。每日下午出診,弟兄兩轎并出,人稱羨之。其子式黃(式與十諧音,謂十代業醫之意),名兆熊,號希呂,幼科姜雪舫之四婿 。子述黃,號挹孫,挹秋之孫也,為張氏第11代傳……[詳細]
  始建年代不詳,為明代建筑,歸陳氏所有。現存磚雕儀門、廳屋和堂屋兩進。儀門西向,門樓上刻磚雕,大門連楹上有木雕,門枕石上雕刻“壽”字吉祥圖案。廳屋面闊三間 9.9 米、進深七檁 7.6 米,屋高 5.2 米,為抬梁、穿斗混合架構,屋面有天花,檐柱披麻捉灰,方形石礎上墊有木櫍。建筑面積約 193 平方米,占地面積約 381 平方米。……[詳細]
  始建年代不詳,為清代建筑。大門南向,自大門廳向北有一條長廊將宅院分為東西兩部分,西側主要建筑由照廳、廳屋、堂屋三進組成,東側為花廳和花園。東側花廳與堂屋并列。廳屋面闊三間10.55 米,進深 7.6 米,兩側有耳房,制作考究,木柱下墊覆盆式柱礎。建筑面積約 665 平方米,占地面積約1600 平方米。……[詳細]
  為楊姓家族所有,大門院內有水井一眼,西邊大院有雜傭住房多處,有水井一眼。現大院有花廳、堂屋、正屋三進,主體建筑保存完好。花廳和堂廳皆面闊五間,進深七檁,硬山頂,抬梁式架構,為清代建筑。正屋面闊三間 13.3 米、進深七檁 8.5 米、脊檁高 6.5 米、硬山屋頂、抬梁式架構,明間梁架扁作,柱下墊方形石礎,墻體厚達 1 米,該屋梁架用材粗大,保存完好,為明代建筑。建筑面積約 900 平方米,占地面積約 4100 平方米。……[詳細]
  井欄呈圓鼓形,體量較大,青石質,外壁飾有包袱錦紋和花卉紋,井內壁有因使用形成的凹槽痕,井水清澈,仍惠及于附近居民。……[詳細]
110、泰山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西向,橫跨西玉帶河上,為拱形石橋,橋墩為長條石砌筑而成,中間一弧形橋洞,橋面為麻石鋪筑,欄桿為條石,上有五個刻畫惟妙惟肖的石獅子。是泰州僅存為數不多的石拱橋之一。……[詳細]
  陳厚耀故居位于城中陳家橋西街15號。房屋梁架結構全都是按明式標準建造,用材粗大,卷棚與蜀柱處,多用雕刻構件裝飾。在正屋的西邊還有火巷、花臺、花廳等。歷經200多年的社會變革,陳氏住宅已難見全貌。尚存三門、廳屋、穿堂、花廳等建筑。建筑占地較多,體量較大,氣勢非凡。大門面北,一排5間,從大門向里,有面北的二門和面東的三門依次而建。過三門,進入正屋,從前往后分布著照廳、廳屋、穿堂、后樓前后4進。兩進房屋之間,都有小天井相接。每進房屋不論平房或樓屋,一律全是面闊5間,與泰州大多數明清民居只有3間的面闊相比,多出了2間,顯得特別排場。雖然當時已進入清朝,但房屋梁架結構全都是按明式標準建造,用材粗大,卷棚與蜀柱處,多用雕刻構件裝飾。在正屋的西邊還有火巷、花臺、花廳等。歷經200多年的社會變革,陳氏住宅已……[詳細]
  宣統元年(1909)附貢生韓景洙(韓烺父)創辦,韓烺任校長。韓烺(1885 —1958),字亮侯,號亮父,別號萬柳居士,泰州人。光緒三十二年(1906)畢業于日本東京明治大學經緯學堂師范科,南社社員,工詩文,擅鑒賞,兼精德日語,為泰州近代教育的知名人士。現存溫知女校兩進校舍,保存基本完好,李叔同手書的“萬柳”石額也由韓氏后人收藏。……[詳細]
  為漆匠胡桂芝私宅,1929 年 4 月 3 日起,中共泰縣縣委書記曹起縉在此工作,屋南天井中有井一口。該屋坐北朝南,面闊四間 13.9 米,進深五檁 4.5 米,脊檁高 3.8 米,小瓦屋面。最東一間為大門堂,大門朝北,二門朝東,通向天井,最西一間為曹起縉臥室。曹起縉,揚州人,任泰州縣委書記時,化名陳君豪,從事地下活動。同年 8 月 17 日由于奸細告密在住地被捕,英勇就義于北固山。……[詳細]
  1939 年為國民黨魯、蘇、皖邊區游擊副總指揮部總指揮李明揚住宅,時稱“李公館”。新四軍東進抗日前,陳毅、朱克靖來泰在此與李明揚談判。宅南向,硬山頂,面闊五間 16 米,進深七檁 8 米,高 5.8 米,三間小瓦平房,前帶卷棚,另有西廂房 2 間,占地面積約 2400 平方米,保存尚好。……[詳細]
  1940 年 5 月,郭村戰斗前夕,新四軍談判代表惠浴宇、陳同生前往泰城住此宅。宅為普通民居,小瓦屋面,坐北朝南,有廳屋和小樓。廳屋七檁三間 11 米,進深 7.5 米,屋高 5.8 米,小樓二層,面闊兩間,占地面積約 435 平方米。均硬山頂,保存完好。……[詳細]
  市海陵區府前路南側的廣場中心,與區政府隔街相望。原址在海陵區區政府門前,因塔體木質樁基腐朽,塔身傾斜下沉,已成危塔,故于 2002 年 1 月 24 日拆除,同年 10 月 10 日在原址正南 60 米處重建,新塔高 19.11 米。中山紀念塔始建于 1929 年,是紀念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標志性建筑。原塔正方形,五層,底層高 4.45 米,邊長 5.15 米,塔高 14.75 米。……[詳細]
  此宅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1943 年-1948 年)國民黨中央調查統計局(簡稱“中統”)特務機關所在地,對外稱范家花園 5 號,轄區為鹽城、泰州兩專區。主體建筑為三層磚木結構的樓房,樓南向,面闊五間 17.5 米,進深 7.3 米,西有廂樓,東有樓梯間,樓前有廊。……[詳細]
  建于 1951 年 8 月,亭方形,重檐四角攢尖頂,底邊長 6.75 米,高 6.5 米。亭中心立漢白玉巨碑,寬 1.20 米高 2.90 米。碑北立面鐫“泰州專區革命烈士紀念碑記”金色銘文,背面鐫“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八個隸書金字。……[詳細]
  位于蘇陳鎮十三里汪村,清咸豐三年(1853)秋,地主追租,村內紅蓮寺住持僧道正,在此領導農民抗租,殺死催租官差 1 名。泰州知州徐瀛稟請清軍江北大營派兵鎮壓,血洗十三里汪,五、六百人,老幼無一幸免,十三里汪荒蕪達百年之久。時人有詩云:“髑髏滿地膏血涂,十三里汪無青草”。紅蓮寺現已不存,20 世紀 90 年代村民立碑于村首,以昭后世。……[詳細]
  沈毅(1899-1928),泰州人,1925 年 2 月 1 日在廣東韶關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泰州地區第一位中共黨員。1926 年受黨的派遣建立了揚州地區第一個中共黨組織——泰興獨立支部,并任書記。1928 年 4 月 30 日,領導兩泰農民“五·一”暴-動-,失敗后被捕,同年 6 月 28 日下午三時在泰州大校場慷慨就義。1991 年 7 月 1 日,中共泰州市委、泰州市人民政府于體育場烈士就義處立“沈毅烈士就義處”巨石花崗巖紀念碑一座。……[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国产午夜久久久久 | 制服丝袜综合另类中文字幕 | 五月天婷五月天综合网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久 | 亚洲区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网友自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