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泰州市 > 海陵區旅游

海陵區文物古跡介紹

老通揚運河泰州段
  通揚運河,貫通江蘇省南通、泰州、揚州3市的人工河道。古稱邗溝。為南通、泰州、揚州3市及其沿岸各市、縣的主要航道。延伸于江蘇省長江北側。始建于西漢文景年間(公元前179~前141),由吳王劉濞主持開鑿。用以運鹽,亦稱運鹽河、鹽河。經歷代改建和延伸而達南通。清宣統元年(1909)改稱通揚運河。……[詳細]
22、華佗廟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華佗廟
  位于泰州市江蘇省泰州中學附屬初中校園內,祀漢末醫學家華佗,又稱藥王廟。始建于清代中期,民國時重修,原有華王殿及后樓,現僅存華王殿。殿南向,硬山屋面,面闊三間 9.7 米,進深九檁 9.65 米,檁高 6.31 米,梁架系用苗木制作,材徑細小,材質精良,占地面積約 400 平方米。……[詳細]
涵西街戈氏宅
  涵西街戈氏宅大門東向,兩側有八字墻,前臨草河。儀門一間,將軍門式,有內外門樓,設垂蓮柱,下置石鼓。主體建筑兩條軸線,東邊有照廳、廳屋、堂屋。西邊為兩進堂屋,最西邊還有花園、水池及廊屋,2012年進行全面修繕。2019年3月,涵西街戈氏宅入選第八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泰來面粉廠
  泰來面粉廠建于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占地面積約 16000 平方米,是泰州最早興建的民族資本工廠,當年它所產“綠山羊”牌面粉除銷售蘇北外,還遠銷東南亞各國,抗戰期間為新四軍提供過軍需。現存原建四層樓制粉車間、辦公樓、倉庫等,保存完好。……[詳細]
泰州城遺址
  泰州城遺址位于泰州市海陵區環城河,為宋—清古遺址。泰州城遺址包括望海樓公園內的城池土基、南宋水關遺址和鳳城國際東邊的南門水關遺址。泰州,古稱海陵,漢武帝元狩六年(前117)置縣,南唐升元元年(937)在此間設置泰州。泰州城河自后周顯德五年(958)起算,迄今已有一千零五十一年歷史。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拓至深約4米,寬約15米。理宗寶慶二年(1226),將城河四角的月河擴寬加深,使其達到原有的兩倍。歷代多次疏浚,成為鹽運和南北貨運的必經之地。城墻遺址殘長81米,上寬約12米,下寬約25米,高約6.3米。據史書記載,泰州城墻始筑于南唐昇元元年(公元937年),后屢有修圯,明洪武三年(1370)重建。剖面上有十多層碎磚與泥土分層夯筑的堆積,在夯土堆積中,3.5米以下未見南唐以后的器物殘片……[詳細]
關帝廟巷64—3號宅
  關帝廟巷64—3號宅位于海陵區城中街道鐘樓社區,年代為民國。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關帝廟巷64—3號宅為第二批泰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北山寺大殿及卓錫泉
  北山寺,又叫北山開化禪寺,坐落在市區城北,揚州路北側,北山寺為唐朝寶歷元年(825)王屋禪師所建,歷經千年風霜,至民國初,北山寺仍有頭殿、二殿、大雄寶殿及大悲樓四進順序聳立。如今以其重修的大雄寶殿獨攬寺譽,莊嚴壯觀里透顯出北山寺曾經的輝煌。經過歷代擴建,寺廟規模宏大,佛殿高聳,據傳寺內有百尺高塔及百口水井。1940年初,二殿被日軍飛機炸毀,1960年拆除大悲樓,1984年后陸續拆除頭殿和大部分寮屋,現僅存大雄寶殿。北山寺曾位列泰州九大叢林之一,2002年與寺內古井“卓錫泉”合并公布為江蘇省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泰州明代住宅
  宮氏住宅位于泰州公園路104號。宮氏為明末至清代泰州望族。宅南向,今存東西兩條軸線各4進,占地約1500平方米,是保存較完好的進士宅第。東部主體建筑有廳、堂屋.均為硬山屋面,青磚小瓦。廳屋為明代建筑,面闊3間12.25米,進深7檁8.5米,脊檁高6.35米,抬梁式屋面,圓作,用料粗大,瓜柱處用荷葉墩、護斗、抱梁云、山霧云等雕刻構件,柱頭有卷殺,柱下墊白色大理石覆盆石礎。室內斜鋪方磚地坪,裝有屏門。明間隔扇門,隔扇上夾堂板刻成透空海棠形。廳前天井方形塊石鋪地,偏西有古蠟梅一株。堂屋3進用材較小,面闊3間,前檐下設廊,柱下墊木板,穿斗式梁架,均為清式建筑。西部4進,體量較小,均3間硬山頂。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汪氏住宅位于泰州季家院25號。宅始建年代無考,后歸汪姓。廳屋硬山屋面,面闊3間12米,……[詳細]
林則徐稅務告示碑
  1984年泰州市文物普查時,在南門高橋外滕壩街居民王兆祥老人的房屋南墻壁上發現了林則徐在清道光十五年七月二十八日立下的《揚關奉憲永禁滕鮑各壩越漏南北貨稅告示碑》,據專家鑒定,此碑系林則徐1835年任江蘇巡撫時所立。林則徐在清朝道光十二年至十七年任江蘇巡撫時,曾兩度親臨泰州巡查稅賦情況,當時的州府違反朝廷規定,在滕壩、鮑壩等地濫征貨物稅,一些商民為了反抗苛捐雜稅,盤越滕壩、鮑壩進行避稅,令巡撫大人傷透腦筋。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林則徐飭令在揚關的各關卡口書寫張貼告示,嚴查重處偷漏關稅,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滕、鮑各壩稅收秩序有了明顯好轉,為了永遠禁止在滕壩、鮑壩繞越偷漏稅收,林則徐在泰州滕壩前立下了這塊稅務告示碑。碑為白礬石質,長方形,上下高147厘米,左右寬70厘米,碑文22行,共12……[詳細]
石淑仙宅
  石淑仙宅位于海陵區城中街道八字社區,年代為民國。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石淑仙宅為第二批泰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新華巷14弄周宅
  新華巷14弄周宅位于海陵區城北街道大浦社區,年代為清、民國。類別為古建筑。新華巷14弄周宅為第二批泰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葉大根宅
  葉大根宅位于海陵區城北街道大浦社區,年代為民國。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葉大根宅為第二批泰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漁行大街陳宅
  漁行大街陳宅位于海陵區城北街道漁行社區,年代為清、民國。類別為古建筑。漁行大街陳宅為第二批泰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大林橋南小街崔宅
  大林橋南小街崔宅位于海陵區城中街道稅務社區,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大林橋南小街崔宅為第二批泰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漁行大街張宅
  漁行大街張宅位于海陵區城北街道漁行社區,年代為清、民國。類別為古建筑。漁行大街張宅為第二批泰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祠山庵(普照庵)
  祠山庵(普照庵)位于海陵區城中街道鐘樓社區,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祠山庵(普照庵)為第二批泰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稅東街明清住宅
  稅東街明清住宅又名蔣科宅第,位于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稅東街112號,建于明萬歷年間,為隆慶進士、監察御史蔣科舊宅。建筑以火巷分隔為東西兩路,西路為明代所建,原有大門、楠木廳、穿堂和柏木樓四進,現存后三進,均為面闊三間的硬山頂建筑,東路為清代所建,存大門、方閣、堂屋和花園等。現存蔣科宅第由東西兩部分組成,中間以長火巷相隔,原建筑的大門在西側的楠木廳之前。西宅舊為四進,每進三間,同在一個中軸線上,旁有廂房,均為明式建筑。?東部為清代建筑,系屬花園。園之西南有方閣兩層,歇山頂,飛檐翹角,底層南東兩邊設廊,樓層東南北三面皆窗,登臨可觀全園景物。……[詳細]
蘇陳老街石板路
  蘇陳老街石板路位于海陵區蘇陳鎮蘇陳村,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蘇陳老街石板路為第二批泰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繆家巷方宅
  繆家巷方宅位于海陵區城北街道彩衣社區,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繆家巷方宅為第二批泰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新華巷卞宅
  新華巷卞宅位于海陵區城北街道大浦社區,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新華巷卞宅為第二批泰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性爱免费观看视频 |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 |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看AV永久免费 | 亚洲蜜芽AV中文在线 | 最新欧美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