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鎮江市 > 丹陽市旅游

丹陽市文物古跡介紹

岳氏宗祠
  岳氏宗祠位于司徒鎮全州培棠行政村培棠自然村北。始建于宋寶慶二年(1226年),清康熙十年(1619年)重建,1992年又修建過,坐北朝南,為一進五間硬山式磚木結構。宋寶慶二年(1226年)岳霖之子岳珂任丹陽知縣,為紀念祖父岳飛精忠報國和貢祖文撫孤之恩,岳珂與長兄岳深在紫陽渡建報本祠,明景泰二年祠規一塊,碑文字跡清晰。……[詳細]
62、訪仙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訪仙橋
  訪仙橋原名博望橋,位于丹陽市訪仙鎮,橫跨老九曲河,南北向,始建于梁景定年間(1260),清代重修,為單孔石拱橋,橋長14米,寬4.5米,橋面由花崗巖條石鋪成,橋面呈梯形,橋欄由長方形青石砌成,橋兩邊有“訪仙橋”三字,現橋仍使用。 該橋對研究訪仙鎮鎮區布局、丹陽地區宋、元、明、清石拱橋的建造形制、工藝有較高的價值。……[詳細]
63、鎖翠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鎖翠橋
  鎖翠橋位于江蘇省丹陽高級中學內,該橋始建于明洪武年間,清道光年間(1846年)重修建過。橋為青石單孔石拱橋,座落在泮池的西面,南北向,連接文廟前泮池通往筆架山,橋長約13米,寬3.6米,橋柱高1.8米,橋面由青石平鋪。鎖翠橋對于丹陽明清時期文廟建筑的研究以及明清石拱橋的建筑形制、工藝有較高的研究價值![詳細]
西門大街胡家住宅
  胡家住宅位于丹陽市西門城腳巷2號,該建筑建于清代中期,坐北朝南,為三進六廂,上下兩層,硬山式磚木結構。所有正房廂房均能互通,二院青石鋪地,有精美磚雕。建筑分布面積為317平方米。每進面闊11.6米,每進進深7.2米。該民居具有典型清代民居風格,對研究丹陽地區清代民居的風格、布局、技藝有較高的價值![詳細]
65、葛城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葛城橋
  葛城橋位于丹陽市珥陵鎮祥里大隊南葛城自然村西北處。建于清代,平板石梁橋,座落于南北向的老丁義河道上。橋梁為花崗巖石立柱。橋柱由6塊花崗巖條石組成。橋面由花崗巖長條石三組九塊鋪成,寬度1.7米,長度13.9米,側有“葛城橋”三字。該橋對研究丹陽清代橋梁建造方法、形制、工藝有一定的價值![詳細]
66、丹陽玉乳泉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丹陽玉乳泉
  玉乳泉位于丹陽市北門磚瓦新村1號后院內,該井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井欄為八角形,石灰巖質地井欄刻有“玉乳泉”三字。由宋陳堯佐書。曾有天下第四泉的傳說,有提水時吊桶繩索磨損凹槽痕跡。井欄高約50厘米,內徑約32厘米,外徑83厘米。井壁由青磚豎砌而成。該井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詳細]
丹陽九女墩
  九女墩位于延陵鎮彪塘自然村東,地處平原田間,封土墩,墩體呈圓形,平頂,底徑約60米,高出地面約13米,斷面土層中可見堆積文化層比較清晰,墩表面生長雜樹,民間相傳為季子的陵墓,地表無遺物。 該墩保存較好,形制巨大,是一處高等級貴族墓葬,對研究寧鎮地區商周歷史有較高的價值。……[詳細]
許杏虎烈士故居
  許杏虎烈士故居位于司徒鎮杏虎行政村杏虎自然村,該建筑建于80年代,占地面積約100平方米,為一進二開間,上下二層。許杏虎生于1968年3月26日,從省丹中考入中國外國語大學,畢業后任《光明日報》社國際部,1998年7月8日凌晨,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悍然用-襲擊中國駐南大使館,同時與夫人壯烈犧牲。1999年12月被公布為丹陽市文物保護單位。許杏虎烈士是新中國杰出的戰地記者,北約轟炸南聯盟期間臨危不懼,高度敬業,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為祖國發回了大量的戰地新聞。許杏虎烈士犧牲后被中宣部、人事部授予“人民的好記者”稱號,也被南聯盟授予“南斯拉夫之星”勛章![詳細]
賀甲戰斗舊址
  賀甲戰斗舊址位于丹陽市延陵鎮行宮五星行政村賀甲自然村。舊址原為賀甲祠堂,始建于民國初年。兩進一院三開間,進深8.1米,面闊11.5米,進深8.1米。建筑分布面積約234.6平方米。硬山式磚木結構。1939年11月8日,新四軍一支隊0-團,新六團和丹陽獨立支隊,在賀甲村附近,與日軍激戰二天一夜,殲滅日寇168名,粉碎了敵人的掃蕩,取得重大勝利。新四軍新六團政治處主任劉震英、三營營長劉五村等英雄健兒犧牲。該舊址于2003年進行過修繕工程。賀甲戰斗是新四軍在蘇南抗日戰爭中,殺敵較多,規模較大的一次戰斗,賀甲戰斗舊址有著重要的歷史紀念價值。……[詳細]
總前委、三野司令部舊址
  總前委舊址原為民國時期戴則均私人住宅,俗稱“戴家花園”建于1934年。1949年2月24日,總前委遷至丹陽,駐進“戴家花園”?偳拔侵泄仓醒朐诨春鹨矍熬的代表機關,于1948年11月成立,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組成,劉、陳、鄧為常委,鄧任書記?偳拔撠燁I導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的行動,統籌淮海前線一切事宜;春鹨劢Y束后,奉中央軍委1949年2月指示,繼續行使領導中原和華北地區的軍事和作戰職權,率領第二、第三和第四野戰軍先遣兵團進行渡江戰役。1949年5月3日、6日,總前委主要領導人陳毅、鄧小平分別從南京到丹陽,在“戴家花園”辦公和居住,指揮“京、滬、杭”戰役。5月26日上海攻克后,陳、鄧等領導人去上海,總前委亦撤離丹陽?偳拔x開丹陽后,“戴家花園”由丹陽縣人們廣播站管……[詳細]
云陽驛季子碑
  云陽驛季子碑位于市區云陽鎮喬家巷老中醫院內,該碑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青石制成,碑正面朝西,碑高2.40米,寬1.03米,厚0.22米,碑文為篆書體?逃小傍Q呼有吳延陵君子之墓”原置于明代云陽驛,云陽驛為七省要決,郵傳往來繁忙,重刻季子碑主要供過客觀賞。民間1915年移至丹陽公園內,解放后丹陽公園改建成中醫院。……[詳細]
72、神河頭遺址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神河頭遺址
  該遺址位于珥陵鎮祥里行政村神河頭自然村西北50米處,為一大土墩,近長方形,南北長80米,東西寬70米,高出地面5米,四面環水。2008年3月由南京博物院對其考古發掘,在墩體面及坡面發現大量灰坑,出土大量陶器、石器。根據出土物器初步分析,分西周前期、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春秋中晚期、戰國早期四個時期。基本與南面相距1000米的周代早期的葛城遺址的三期城墻對應。初步判斷,神河頭遺址是一處由西周早中期延續至戰國時期的祭祀遺址,是吳文化考古工作中首次發現的大型祭祀遺址。神河頭遺址是吳文化遺址中唯一發現并確認的祭祀遺址,對吳文化早期政治中心的確認、吳國城市的形制布局等諸多吳文化課題的研究有重要價值![詳細]
丹陽市玉乳泉
  玉乳泉位于丹陽市北門磚瓦新村1號后院內,該井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井欄為八角形,石灰巖質地井欄刻有“玉乳泉”三字。由宋陳堯佐書。曾有天下第四泉的傳說,有提水時吊桶繩索磨損凹槽痕跡。井欄高約50厘米,內徑約32厘米,外徑83厘米。井壁由青磚豎砌而成。該井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詳細]
石曼卿神道碑
  石曼卿神道碑位于丹陽市云陽鎮喬家巷東端老中醫院內。該碑刻于明萬歷四十年(1612年)。碑正面朝西。青石制成,碑高1.98米,寬1.03米,厚約0.15米,碑刻“先賢石曼卿神道”下款“明萬歷王子歲蘇州曠鳴鸞立足”石曼鯽為北宋著名詩人,性滑稽,善戲謔,館職為直學士,客居丹陽,后病死京都,丹陽知縣曠鳴鸞立此碑以示紀念,F石質風化。碑面已部分剝落![詳細]
束氏節孝坊
  束氏節孝坊位于丹陽市訪仙鎮訪南行政村大園村。始建于清乾隆甲寅年間(1738年)。為戎正麒之妻束氏而立,南北向,單門式,砂石質,面寬3.7米,高5米,梁上刻有“旌表故儒束正麒之妻束氏”。梁上刻有雙獅戲球圖案,F保存較好。該牌坊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詳細]
76、孫方墓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孫方墓
  孫方墓座落于西山東側俗稱后巷灣土山上,依山而筑,在小山最高處。墓高約3米,直徑5米,墓前神隨地勢漸升。墓本體向東約100余米依次有神道柱1只,石牌坊1座, 石馬、石虎、石羊各一對,頭部已殘,南北排列,墓近處有龜趺1只,另一只已毀,孫方丹陽建山人。明弘治年間舉人,正德初年進士,官居監察御史。孫方是明代高等級官員,該墓葬以及相關石刻對于研究明代喪葬制度、規模、布局有較高的價值![詳細]
云陽鎮西門大街
  西門大街位于丹陽市云陽鎮老西門,老街始建于明清時期,曾為古城丹陽的繁華鬧市區,縣衙在該大街的東首,進入縣衙必經“三思橋”。文廟大街在大街的北側,現縣衙、文廟都已毀,但大街兩側仍有明清古建筑群,其中有文物保護單位“林家大院”、“胡家住宅”,建筑規模較大,風格獨特,具有典型的江南古建筑特色。位于大街東首的“警鐘樓”原為城市救火會,“正儀坊”、“老西門橋”同在西門大街上,增添了歷史文化的內涵,現西門大街為目前市區現存古民居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條歷史文化古街區。……[詳細]
延陵鎮無字碑
  無字碑位于丹陽市延陵鎮九里行政村季子廟內。碑青石質地,碑高2.67米,寬1.2米,厚0.22米。碑無文字,高大厚實,光滑照人,似鏡子一般。民間文稱“陰陽碑”。無字碑由來亦說季札從小聰明才智,知禮講德,一生的功過由青石無字碑留給后人去評說,無字碑勝于有字碑![詳細]
79、新河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河橋
  新河橋位于丹陽市云陽鎮城河路東側,該橋始建于清代,南北向,為單孔石拱橋,橋長約29.5米,寬約6.9米,高約1.5米,橋基座由花崗巖面砌成。橋兩邊刻有“新河橋”三字。橋面呈等腰梯形,橋欄為花崗石塊單砌成約1米高,橋原跨越東西向的護城河上。九十年代初河道被廢棄堵塞,今橋座落于平地之上。新河橋對研究丹陽清代城市布局以及清代拱橋的建筑工藝具有較高的價值![詳細]
80、丹陽永濟泉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丹陽永濟泉
  永濟泉位于丹陽市西門小學內。該井建于明萬歷(1615年)年六月,井欄為八角瓜棱形,石灰巖質地,井欄高0.5米,外徑0.6米,內經0.33米,井欄刻有“喜舍信士張大年,同妻殷妙忽,長男張學忠,次男張學孝,萬歷四十三年六月 日建”,井壁用青磚圈砌。從井欄文字分析,該井為明代佛教信徒捐建的廟產。該井是丹陽地區極少數刻有名稱、記事、時間款識的明代古井,該井是丹陽老西門大街明代人民生活狀況、習俗的直接見證,具有較高的價值。……[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 |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亚洲欧美 | 制服丝袜在线视频 | 香港三日木三级少妇三级99 | 在线白嫩萝福利莉视频动漫 | 午夜福利视频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