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鹽城市 > 東臺市旅游

東臺市文物古跡介紹

東臺泰山寺
  泰山護國禪寺又稱泰山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位于東臺市西溪風景區,與海春軒塔相毗鄰。建于南宋嘉定年間(1208—1224),迄今已近800年。泰山寺南北長199.9米,東西寬194米,占地38800平方米,殿房99.5間。泰山寺有“一寺五廟”之說。寺內建有天王殿、玉佛閣、大雄寶殿、東岳殿、碧霞宮、四大名山堂、梵韻堂、鐘鼓樓、觀音殿等建筑,兩側還建有關帝(后改為關岳)、太君、華陀、魯班、神農五廟。各殿堂與院落之間布局嚴謹,對稱和諧,莊重美觀。地藏殿后有一座土山,為天妃山。該寺還藏有眾多的文物古跡,如:漢代石刻佛像、隋代大刀、唐代方天畫戟、古石獅、古山門石刻等等。沿著蜿蜒的盤山小路拾階而上,曲徑通幽。山路的兩邊密密麻麻林立著參天大樹,每隔數十米,就有一座長方形的水泥平臺,供人們休息、消遣,進……[詳細]
2、海春軒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海春軒塔
  海春軒塔,東臺市西溪泰山護國禪寺之西海溝河畔此塔全部磚瓦結構,七級八面,高約21米,底層直徑7.2米,每層每面,有神龕供奉神像。中空無梯,無地基,建筑在泥地上,屢遭地震和水災,仍巍然屹立如初。塔的寶頂為銅葫蘆,用“鋒火銅”鑄成,隨著日照光線不同,能變幻成七種色彩。據清嘉慶年間篆修的《東臺縣志》記載:“海春軒塔,在西溪南,廣福寺東側。傳為唐尉遲敬德監造,塔頂有題名。”當時建筑的目的是為了鎮海和導航,故又稱“鎮海塔”。海春軒塔初名為“孝母塔”。相傳唐代開國元勛尉遲敬德幼時隨母逃難曾經過西溪。那時,西溪為海邊漁村,漁民出海捕撈,每遇濃霧或風浪,便有海難發生。每當此時,海灘上老弱婦孺,哭聲一片,十分凄慘。尉遲母是一位心地善良的老人,見此景,總是淚流滿面,但又無力相助,只好囑咐尉遲敬德:“今后如有出頭……[詳細]
馮道立故居
  馮道立故居,位于東臺市時埝鎮北堂巷2號。這是一幢清乾隆年間建造的民居。磚木結構,大門朝南,正廳為三開間,格扇門窗,古樸典雅,占地面積624平方米,建筑面積19.9平方米,為馮氏出生地和長期生活之處。1993年、1995年東臺市人民政府兩次撥專款修復。馮道立,字務堂,號西園,生于清乾隆四十七年 (公元1782年),卒于清咸豐十年 (公元1860年),終年78歲。時埝這地方,地勢特低。洪水驟至。田廬盡沒,人民深受水患之害。因此,馮道立在青年時代,便絕意仕途,發憤專攻水利,立志為桑梓造福。他虛心學習前人的水利專著,同時又講究實際,多次雇船至長江、淮河、廢黃河、白馬湖、高寶湖、洪澤湖以及范公堤東廣大海濱地區進行實地勘察,訪問當地的農夫、漁民,查閱有關水利、水文資料,描繪下數以百計的水利圖。有一次,他……[詳細]
蘇中四分區抗日烈士紀念碑
  蘇中四分區抗日烈士紀念碑位于東臺市三倉鎮新五村境內三倉烈士陵園是在蘇中四分區抗日烈士紀念亭的基礎上,逐漸擴建起來的,粟裕將軍為陵園落款。陵園原占地面積為2.34畝,1980年開端擴建,現已擴大到64.7畝,陵園重要由“抗日烈士”和“粟裕將軍”兩大主題的紀念建造群所組成?谷樟沂考o念亭,建于戰火紛飛的年代,由開明紳士施景程等發起捐資,蘇中四分區黨委、行署積極支持,于1945年2月動工,當年7月竣工。烈士亭坐北朝南,高19.6米(含基座高度),呈五角形,當地人稱為“五角亭”,原為木質結構,建國后,于1958年、1965年、1980年三次進行建筑,現在烈士亭,頂部為琉璃瓦,頂尖為陶瓷葫蘆頂,立柱、欄桿都為鋼筋混凝土構造。亭內上方吊掛蘇中四分區專員梁靈光手書的“烈士亭”橫匾,亭柱楹聯亦為梁靈光所題,……[詳細]
富安明代住宅
  富安明代住宅位于東臺市富安鎮。霞外閣巷2號董氏住宅,坐北朝南,扁作分心3檁,木質柱礎,面闊3間l3.8米,進深7檁6.7米,檐高3.6米,面積約95平方米;鎮北街l05號王氏住宅,坐北朝南,扁作抬梁式,磕頭軒,硬山造,木質柱礎,檐柱平面呈八角形,為宋代遺風,面積94.4平方米;板橋北巷17號賁氏住宅,坐北朝南,5界梁前后廊,硬山造,木質柱礎,面闊3間10.5米,進深7檁7米,檐高2.9米,面積約80平方米;蘆家巷14號和22號的蘆氏住宅,前后兩進,均坐北朝南,硬山造,木質柱礎,前廳磕頭軒,面闊3間12.3米,進深8檁7.4米,面積91平方米,后廳有前廊,面闊2間9.25米,進深7檁8.55米,面積約80平方米。近年該鎮又陸續發現了5處明代和清初住宅。這批明清時代住宅用料講究,風格多樣,工藝精……[詳細]
董永祠墓
  董永祠墓,在東臺市臺南鎮興圩村,原祠分南、北二殿,北殿神龕內供奉董永泥塑像,兩殿之間有東西廂房。祠后為花墻圍成的墓園,園內蒼松翠柏、綠草紅花,中間土墓,石碑上刻有漢董孝子諱永墓。明萬歷四年,水利道僉事黃猷吉在董孝子祠南殿內,供奉北宋范文正公仲淹 (西溪鹽倉監),胡文定公令儀 (江淮轉運使),張文靖公綸 (江淮發運副使)三賢塑像,北殿重塑董永像,改名忠孝祠,忠褒三賢,孝揚董永。 其實,董永確有其人。據劉積蘭《彭城堂筆記》所載:董永,乃西漢時人,家境貧寒,為雇傭糊口。山東青州貧女七妹,隨父逃荒至西溪,見董永賣身葬父,身受苦辛,很為同情,便以身相許。成婚后,董永仍為傭工,七妹將自己從故鄉帶來的蠶子孵化,采桑養蠶織絹,為董永償債,后勞累去世,遺有一子,鄉人附會董永賣身葬父,孝感上天,派七仙女下凡,讓……[詳細]
戈公振故居
  戈公振故居位于東臺市城內蘭香巷9號,是一座典型的清代民居,磚木結構,3進12間,“壽”字圖案花墻,六面壁板,格扇門窗,占地面積247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190平方米。由周巍峙題匾的“戈公振紀念館”即設立在故居內。戈公振是我國三十年代著名的新聞記者、中國新聞史研究的開拓者和我國早期的新聞教育家,名紹發,字春霆,清光緒十六年(1890)生于東臺臺城一“世代書香”之家,幼年聰慧,好學上進,1912年在《東臺日報》擔任工作,1913年冬,進入上海有正書局圖畫部當學徒。第二年被調到《時報》部工作,初任校對、助編,后升任直至總編,在《時報》前后工作十五年。為紀念戈公振先生,江蘇省新聞學會設立了“戈公振新聞獎”,為我省新聞界最高獎。還拍制了《戈公振》電視劇,公映后受到社會的好評并獲獎。戈公振故居已列為江蘇……[詳細]
8、盧氏故居
盧氏故居
  為盧基成祖傳私宅,建于明代,F存前屋、正廳、后堂三進。前屋三開間,進深五檁,內四界大梁圓作,山界梁扁作,兩山穿斗式,前后雙步,柱礎無木櫍,地面鋪斗紋式條磚,圓椽上蓋望板望磚小瓦。正廳三間,進深七檁,明間抬梁式內四界,前軒后廊。兩山穿斗式梁架,山界梁前后雙步,均圓作,金柱下腰鼓形石礅上木質柱礎,圓椽上蓋望板望磚小瓦,地面正鋪方磚。后堂現存二開間,進深七檁,穿斗式梁架,前后雙步前后廊,明間槅扇為六抹![詳細]
吳嘉紀祠堂
  吳嘉紀祠堂,坐落于東臺市安豐鎮南石大街8號,祠堂為磚木結構,前后兩進平房,建筑面積120平方米,進大門另有兩間-房,建筑面積18平方米,前門臨街,后門通海河邊.吳嘉紀,泰州安豐場(今東臺市安豐鎮)人,字賓賢,號野人,明末清初聞名的布衣詩人。他的詩作,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一定的聲譽。其詩詞以“鹽場今樂府”詩聞名于世,風格遒勁,語言樸素,運思深刻,著有《陋軒詩集》。吳嘉紀的妻子王睿是清初詩壇上一位富有才華、志趣高潔、能與丈夫唱和的女詞人,一生留下了許多富有現實主義精神的詞作,她的詞集取名為《陋軒詞》,夫婦二人,一詩一詞,珠聯璧合,被傳為文壇佳話.紀念明末清初的愛國詩人吳嘉紀。現列為鹽城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盧秉樞烈士故居
  盧秉樞烈士故居,在東臺市梁垛鎮公館巷內,F存正屋三間,東廂三間、西廂三間和套房,保存較好,為東臺市文物保護單位。盧秉樞,字玉衡,1902年出生。其父盧少薌,晚清秀才,主編過《東臺縣志》。盧秉樞自幼聰明好學,努力上進,畢業于張謇創辦的南通中醫專科學校,在上海遠東醫院當過醫生。他與戈公振交往甚密,在戈的《時報》館做過特約記者,并主辦過《老百姓》、《漫畫》等進步刊物。1934年秋任中國駐菲律賓馬尼拉總領事館主事。他熱愛華僑,樂于為僑胞辦事,深受僑胞愛戴。地址:東臺市梁垛鎮公館巷內類型:名人故居游玩時間:建議1小時……[詳細]
東臺新街九蓮寺
  國家AA級旅游景區,位于新街鎮東北九島連環的本島之上,與富有靈氣的“新八島”隔河相望,西與江蘇226省道、鹽通高速、204國道、新長鐵路相通。蓮寺內建有古樸典雅的大雄寶殿、山門殿、天王殿、臥佛殿、觀音殿、靜心樓、明心樓、講堂、齋等殿宇,建筑面積5500平方米,總資產4500多萬元。九蓮寺又以“玉佛寺”享譽海內外。寺內供奉玉佛123尊,均為選自緬甸的優質漢白玉精工雕琢而成。九蓮寺與“竹!眱H一水之隔。寺內晨鐘暮鼓,念佛誦經。寺外竹影婆娑,鳥語花香,流水潺潺,通江達海,是為佛家寶地。2007年成功創建為國家AA級旅游景區![詳細]
東臺黃逸峰故居
  國家AA級旅游景區,位于東臺市明清街8號,始建于清末民初,由黃逸峰父親黃仰塘所建。故居坐北朝南,原有48間,現存兩進10間,磚木結構。整個院落結構緊湊,用料考究,樸實無華而又古色古香。1999年,東臺市舊城改造三期工程期間,東臺市人民政府修葺了“黃逸峰故居”,并在故居周邊近170平方米的空地上,興建了具有江南園林風格的“逸峰園”,園前建有“將軍門”,黃逸峰將軍的青銅像安放在流芳亭中供人瞻仰,內有《文武將軍黃逸峰生平業績展》詳細介紹黃逸峰革命的一生。2003年12月,黃逸峰故居正式對外開放。……[詳細]
東臺龍王古寺
  國家AA級旅游景區。20世紀30年代初,周邊地區漁民為了祈求平安出海捕撈自發修建,在出海前漁民們都要到此拜奉龍王菩薩。漸漸發展成當地民俗,龍王菩薩也成為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的護法神。建成后常年香煙繚繞,朝拜者絡繹不絕。后幾經摧殘和修復,于2006年再現輝煌,以古樸、典雅、別致、雄偉為基調,既體現歷史面貌,又顯示現代風格。建成的寺宇殿堂樓閣,盤桓交錯。殿內新塑的佛像法像莊嚴,栩栩如生,十分壯觀。古寺擁有亞州木雕臥佛之最——38米的海邊臥佛![詳細]
西溪泰山護國禪寺
  西溪泰山護國禪寺護國禪寺,位于東臺市西郊晏溪河南,通圣橋下,與海春軒塔比鄰.嘉定年間(1208~1224)建寺,明萬歷時重修.清乾隆年間曾毀于火災,后由分司楊廷俊倡捐再建.寺院建筑宏偉,居中有天王,東岳,地藏三座正殿,兩廂有十殿閻王,關岳,華佗,神農,魯班諸廟,故有“一寺五廟”之說。……[詳細]
東明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東明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東臺市區玉帶橋南。東明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老電廠),位于東臺市區玉帶橋南,1917年由清末狀元、著名實業家張謇先生親手創辦,是蘇北地區最早的發電廠之一,也是我市最早的工廠之一。1995年4月19日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開莊遺址
  開莊遺址位于溱東鎮西北的開莊村面積3萬多平方米,2002年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當地村民挖河時偶然發現部分石器和陶片。經報請省文化廳同意后,由鹽城市和東臺市組織文物專家進行搶救性挖掘。挖掘中,不僅發現新石器時代人類生活的水井、柱洞和灰溝等遺跡,而且出土石斧、玉鑿、骨鏃和數百件陶器,完整器物有陶鼎、豆、罐、盤等40余件。開莊遺址對研究我市新石器時代的社會形態、經濟結構和文化發展提供了新的標尺,并將東臺歷史沿革向前推進2000余年。該遺址現為鹽城地區唯一一處“江蘇大遺址名錄”申報項目;誓飶R古井遺址是2010年在溱東鎮政府西北泰東河邊發現的,現場有古井一處和大量的瓦片、碗、盤、鼎等碎片,經鹽城市和東臺市文物專家鑒定為唐宋遺址。2002年10月22日,開莊遺址被公布為……[詳細]
鮑氏大樓
  鮑氏大樓由當地清末秀才鮑蘊皋先祖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營造,時作錢莊之用。外觀高墻四圍,設內外墻門二重,外墻門南向位于東首,門墻門東向,與外墻門成直角。門內共南北2進,第一進大廳,對面為雜屋;第二進樓廳,中間有墻門相隔,天井狹長。兩廳均為抬梁式結構,用料碩大,樓廳用月梁。在第二進西側上下廂房的磚墻處,辟有暗門可通向隔壁花廳。花廳西側原有更大規模樓房,已毀。三進十八間,整個面積414.5平方米。裝修精致,磚雕、木飾尤為精美,具有明顯的徽式建筑特色;既反映出清末當地商品經濟較發達的歷史,又給人以美的享受,具有重要價值![詳細]
18、宋曹故居
宋曹故居
  位于市區儒學街。宋曹故居庭院奇石抱水擁竹,屋宇亭廊古樸典雅,更有書碑墨跡之古今大觀,是別具明清風貌的人文景觀。宋曹(1620-1701),字臣,號射陵,明朝崇禎時官至中書,后辭官隱居,蔬秤養母。宋曹居山林隱逸,博學鴻詞,屢招不就;性好游,善書法,工詩文,有真草書石刻、書法約言、會秋堂詩集等作于世,是古鹽城唯見史冊的著名書法家。地址: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儒學街29號類型:名人故居游玩時間:建議1小時……[詳細]
19、朱華故居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朱華故居
  朱華故居位于江蘇省鹽城市東臺市富安鎮古雙巷8號,年代為清、中華民國,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F存四進35間,建筑面積740平方米,原為朱家產業,愛國名將朱華誕于此宅。朱華(1893-1954),東臺人,曾任江蘇省議會副議長、國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員,中將軍銜。建國后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參事、華東水利部參事,為治淮作出一定貢獻。……[詳細]
東臺東岳宮
  東岳宮是古鎮安豐三大道觀之一,始建于明成祖永樂年間,清末由梁垛七大戶捐資重建。東岳宮現存大殿一座,大殿中央供奉東岳大帝,左側供奉觀世音菩薩,右側供奉財神菩薩。大殿面闊三間10.2米,進深七檁8.8米,高6.4米,有軒柱礎和梁架,建筑面積86.2平方米。……[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字幕亚州综合 | 久久久亚洲综合最大 | 亚洲综合免费的视频 | 在线观看午夜福利院视频 | 午夜天堂AV免费在线观看 | 综合福利久久一级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