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南京市 > 玄武區旅游

玄武區文物古跡介紹

梅園新村44號民國住宅
  梅園新村44號民國住宅位于玄武區梅園新村44號,年代為民國。梅園新村44號民國住宅為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原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舊址
  原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舊址位于玄武區鐘山風景區衛崗,時代為民國。1928年10月,蔣介石向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提議:設立遺族學校籌備委員會,由蔡元培、何應欽、葉楚倫、宋慶齡、宋美齡、何香凝、王文湘、李德全、劉紀文、江恒源、傅煥光擔任委員。籌備委員會在中山陵園及天印庵設立辦事處,負責籌建。學校的校址設在中山陵范圍內,占地130余萬平方米,把追隨孫中山革命的烈士遺孤安排在孫先生長眠地附近生活和學習,象征烈士后代仍在享受著孫先生的關懷。校名確定為“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推薦宋慶齡為校長。全校分為職工、小學、保育三部,后來又辦了中學。校舍由中山陵的設計者呂彥直設計。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的舊址,如今是解放軍前線歌舞團和南京手表廠。1995年12月,有關方面和南京衛崗牛奶廠的職工分別在小紅山官邸舊址和牛奶廠……[詳細]
雍園21號民國住宅
  雍園21號民國住宅位于玄武區雍園21號,年代為民國。雍園21號民國住宅為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原國立編譯館舊址
  原國立編譯館舊址位于玄武區天山路39號,時代為民國。原國立編譯館舊址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公余聯歡社舊址
  公余聯歡社舊址位于玄武區洪武北路129號,時代為民國。公余聯歡社舊址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昆侖路8號民國建筑
  昆侖路8號民國建筑位于玄武區昆侖路8號,時代為民國。昆侖路8號民國建筑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雍園1號民國建筑
  在雍園1號。此處房產原是一頗有財勢的資本家的產業。1947年白崇禧租下此處后,就從原住地藍園9號搬過來,并作為他在南京的主要公館。該處是融中西建筑風格為一體,高2.60米的紅磚圍墻和古銅色木門組成典型的中國式四合院,占地面積388.9平方米,共有房屋三幢16間,建筑面積266.3平方米。大門旁有一可停三輛小車的車庫。院內兩幢二層紅色小洋樓東西錯位,南北相向而立。院子前部和兩幢小樓之間有兩個修整得十分雅致的小花園。白崇禧(1893-1966年),字健生,廣西臨桂人,回族。陸軍一級上將。保定軍官學校畢業。1924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七軍參謀長。國民政府成立后,歷任軍委會常委、第四集團軍副總司令、軍委會副總參謀長、軍訓部部長、國防部部長、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兼華中“剿總”司令等職。白崇禧入住后,將圍……[詳細]
九華山三藏塔
  九華山三藏塔位于玄武區九華山公園內,時代為1943年。九華山在南朝時香火鼎盛,主要寺廟有:龍光寺,“在城北覆舟山下,宋元嘉二年(425)號青園寺,是晉恭思皇后褚氏所立,本種青處,因以為名。史載:宋元嘉中,高僧竺道生來此寺,文帝深加嘆重,旋以忤眾被擯。其年夏雷震寺中佛殿,龍升于天,光照西壁,遂改名為‘龍光’。”0-寺,劉宋時興建,為司徒何尚之所造,寺成,清釋志道居之,是六朝人論佛談玄之處。亦早毀地。目前,僅存玄奘寺及三藏塔一座。入園門拾級而上,繞過九華山茶社和假山,直攀九華山頂,三藏塔矗立頂峰。它為五級方形樓閣式磚塔,是仿唐代長安南郊興教寺玄奘墓塔建造的。塔每層辟有四門,塔下四個拱門,中間的小石碑上刻“玄奘法師靈骨”六字。塔基青石上刻玄奘像和西行路線圖,圓形,直徑1.45米。玄奘法師部分頂風歸……[詳細]
和平公園鐘樓
  和平公園鐘樓位于玄武區和平公園內,時代為民國。和平公園鐘樓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地堡城遺址
  地堡城遺址位于玄武區太平門外,時代為清。地堡城遺址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鐘山定林寺遺址
  鐘山定林寺遺址位于玄武區鐘山風景區,時代為六朝。鐘山定林寺按其所處地勢分,可稱上定林寺和下定林寺,上定林寺因有著名文學家劉勰在此寫就中國第一部文學評論專著《文心雕龍》而名聞天下。南朝時期的齊、梁時代,著名文學家劉勰在當時的首都建康(今南京)東郊的鐘山定林寺生活了20余年,借助定林寺豐富的藏書,潛心學習和研究,最終完成了文學理論巨著《文心雕龍》。數年前,在劉勰祖籍山東莒縣和其出生地江蘇鎮江都建立了相關的紀念機構。2005年,管理局組織了對鐘山定林寺遺址進行考古和論證工作,初步建成“鐘山定林寺劉勰與《文心雕龍》紀念館”,并于近期正式開放。該館以“鐘山與六朝都城”“鐘山定林寺”“劉勰與《文心雕龍》”三個展覽單元,講述了劉勰及《文心雕龍》與六朝古都、鐘山、定林寺的密切關系。鐘山定林寺遺址為南京市文物……[詳細]
南京明岐陽王陵
  南京明岐陽王陵 岐陽王李文忠(1339~1384),字思本,盱眙(今屬江蘇)人。為明孝陵的陪葬墓。曾為太祖養子姓朱。十九歲為將,驍勇善戰,屢立戰功,封曹國公。卒后追封岐陽王,謚武靖,賜葬鐘山之陰。明岐陽王李文忠陵(南京市蔣王廟街6號),岐陽王陵建成于洪武十九年(1386年),明成化和清光緒年間兩次重修神道。現存面積14000平方米,前部為神道石刻,中部為享殿遺跡(臺基已復原),后部為墓冢。神道石刻有石碑一,望柱、石馬及控馬官、石羊、石虎、武將、文臣各二。文物研究所于2001年上半年對明岐陽王李文忠陵園進行了全面的環境整治,同時對享殿臺基進行發掘和復原,恢復了陵園的歷史環境和文化環境。經過整治后的陵園,神道石刻莊嚴肅穆,享殿臺基規模宏大,墓冢高高聳立,樹木蔥郁,綠草如茵。環境整治的效果,先后得……[詳細]
江寧織造府西花園遺址
  江寧織造府是清代官營御用錦緞織造機構。清順治二年(1645)六月設于江寧(今南京)。織造府、織造署與織造局(即生產場地)同址,位于南京城內清兩江總督署前,即今大行宮、利濟巷及漢府街一帶。江寧織造府衙在康熙年間,曾五次作為康熙南巡時的駐蹕處,乾隆十六年(1751)正式改建為行宮。織造由江寧布政使兼任,不另行設置衙署,乾隆三十三年(1768),恢復專人管理織造事務,衙署設在今建康路淮青橋東一帶。光緒三十年(1904)江寧織造府被裁撤。康熙年間,是江寧織造府260余年歷史中的黃金時期。康熙二年(1663),著名文學大家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璽到南京督理江寧織造,其后,曾雪芹的祖父曹寅、父親曹顒、叔父曹頫,先后就任江寧織造,祖孫三代歷任江寧織造達58年之久。特別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深得康熙皇帝的寵信,在南京……[詳細]
中山陵8號孫科公館
  孫科(1891~1973年)是孫中山先生的長子,他在南京的公館至少有4處:一處是中山北路254號,一處是鼓樓新村15號(原13號),一處是原來的武夷路7號,一處位于中山陵8號(原7號)。中山陵8號公館坐落在中山陵西南約600米處,俗稱延暉館,是孫科在出任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期間所建,現為東郊賓館。延暉館建于1948年,由基泰工程司(民國時期著名的設計單位)建筑師、著名建筑學家楊廷寶設計,上海陶馥記營造廠承建。高兩層,混合結構。前后各有一個半圓形涼臺,樓房平面壯如風車。樓房外觀采用西方現代派建筑手法,造型呈簡潔的幾何形組合,配以弧形平臺與花架,形成虛實相間、明暗對比的效果。延暉館占地面積約40余畝(約252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000平方米。入口朝北,前院開闊,設有警衛室、車庫、停車……[詳細]
中國共產黨代表團辦事處原址
  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位于江蘇省南京市城東長江路東端的梅園新村街道兩側,由中共代表團辦事處舊址、國共南京談判史料陳列館、周恩來銅像、周恩來圖書館等組成,屬于近現代歷史遺跡及革命紀念建筑物。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代表團,在這里同國民黨政府進行了10個月零4天的談判。中國共產黨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是中國革命紀念博物館。位于江蘇省南京市長江路東端的梅園新村。1954年籌建,1960年起內部開放。文革-期間,原址封閉。1977年11月,重新對外開放。梅園新村17號、30號、35號是中國共產黨代表團在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間與國民黨政府進行和平談判的機關駐地。30號、35號是當年代表團領導成員周恩來、董必武、李維漢、廖承志、鄧穎超和南京局組織部長錢瑛住處。……[詳細]
萬福寺遺址(名僧塔林)
  萬福寺遺址,今位于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衛崗街道鐘山風景名勝區小茅峰,中山陵寶頂東北側,藏經樓西北側,中馬腰東南側,永慕廬西側。該寺原有山門、三茅殿、觀音殿及吳帝殿,寺院旁邊還設有名僧塔林。1929年,在孫中山先生奉安大典后,奉安委員會曾將萬福寺進行修善,辟為孫中山紀念館,陳列奉安大典時的各種紀念品。抗戰期間,萬福寺被毀,名僧舍利塔構件亦散落林間。1993年7月,中山陵園管理處將散落的舍利塔構件收集、整修、復原,重新豎好四座舍利塔與萬福寺遺址旁。2012年3月20日,“萬福寺遺址(名僧塔林)”被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原中央通訊社舊址
  中央通訊社舊址在南京市玄武區新街口街道長江路社區中山東路75號,該樓由楊廷寶先生于1948年設計,作為中央通訊社辦公樓使用。中央通訊社舊址是20世紀50年代前南京最高的建筑,也是南京乃至江蘇境內較早的鋼混結構多層框架現代建筑,對研究南京城市變遷和民國時期至解放初的建筑風格、技術發展有重要價值。該建筑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平面為工字形,立面采用對稱構圖,造形簡潔大方。兩邊外側向內分為五、六、七層階梯狀,地下一層。兩側端部設有樓梯兼作太平樓梯之用。大樓入口由室外大樓梯進入第二層。底層有弧形車道,汽車可以從底部入口停靠。門廳靠北側有電梯和樓梯。底層為數據庫、圖書庫、保險庫、排字和印刷室、職員餐廳、小賣部等;二層多為對外行政辦公用房;主要辦公室設在三樓;五樓為攝影、暗室和報務用房;六層有外國記者招待……[詳細]
98、郭璞墩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郭璞墩
  郭璞墩位于南京市玄武區玄武湖公園環洲內,是郭璞的衣冠冢,又稱郭仙墩。公元322年,東晉大將軍王敦謀反,郭璞直言不諱道“無成”王敦惱羞成怒,將其殺害。明嘉靖皇帝欽仰他一身正氣,下旨在此墩上設圣諭亭,供人憑吊。1992年被列為南京市級文保單位。郭璞墩是東晉著名文學家、科學家郭璞的衣冠冢,位于玄武湖環洲西北部,位于假山瀑布與芳橋之間。郭璞墩為一隆起的小山,為其衣冠冢,故稱。墩上原有碑亭一,謂之“郭亭”。山上曾有淞滬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山腳下有拱形角鐵門,門上 書-“浩氣長存”額。……[詳細]
南京地質調查所陳列室舊址
  南京地質調查所陳列室舊址位于江蘇省南京市珠江路700號的南京地質博物館。該館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地質陳列館之一。1913年,在章鴻釗的倡議下,章與丁文江、翁文灝等人在北京創辦了地質研究所,并招收學員,著意培養地質學科的新人。鑒于當時日寇步步緊逼的兇焰,翁文灝又積極奔波籌劃調查所及陳列館的南遷。1933年,由翁文灝出面籌劃、募捐,購買了當時稱作水晶臺的地皮(即今南京地質博物館至南京熊貓電子集團的范圍),建造陳列館大樓及圖書館等房舍。1935年8月竣工后,北平地質調查所遷來南京,并易名為中央地質調查所,在新建的展覽大樓建立了地質礦產陳列館。該館主樓是一座具有德國風格的四層大樓,由我國著名建筑大師童寯設計,建筑面積二千多平方米。鋼筋混凝土結構,采用對稱式構圖,紅磚飾面,并呈現有規律的圖案。主樓內除底……[詳細]
大悲巷9、11號民國住宅
  大悲巷9、11號民國住宅位于玄武區大悲巷9、11號,年代為民國。大悲巷9、11號民國住宅為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乱中文字幕在线系列 | 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 | 日韩国产欧美亚洲 | 在线精品亚洲国产 | 五月天婷婷缴情五月欧美激情 | 在线观看视频人成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