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上海市 > 金山區旅游

金山區文物古跡介紹

筱官墩遺址
  筱官墩遺址位于石化街道衛一路金零路交界處,俗稱烽火臺。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筑城置金山衛,同時修筑供軍事警戒使用的烽煙墩46座,筱官墩即為其中之一。明正統五年(1440年),修建兩層磚墻,上建烽火樓,圍以矮墻。明正統七年(1442年),易名筱官瞭望臺。至明末,已坍廢。民國年間,僅存土墩。現土墩殘高6.5米,分布面積約1520平方米。2011年公布為金山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招賢浜古文化遺址
  招賢浜古文化遺址位于亭林鎮東新村9組招賢浜口新開河兩岸。遺址發現于1975年,分布面積約1萬平方米,主要遺物有良渚文化黑衣灰陶片、夾砂紅陶T字型鼎足,馬橋文化籃紋、葉脈紋、繩紋印紋陶片,吳越文化灰陶豆把、回字紋、米篩紋、米字紋等印紋硬陶陶片。2003年為建A7高速公路,上海博物館考古部對遺址進行了再次調查和試探性挖掘,發掘面積共200平方米,出土少量西周至唐宋時期的文化遺物。招賢浜遺址的發掘,豐富了馬橋文化的內涵,為了解上海地區馬橋文化的分布提供了新的資料。招賢浜遺址中心區域主要分布于現在招賢浜的兩側,面積大約在1萬平方米左右,遺址的堆積以馬橋文化為主。值得注意的是,1975年的考古調查采集文物中,曾發現有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的陶片,但是本次野外工作,在已發掘的范圍內未見新石器時代遺存。招賢浜……[詳細]
岡身遺址
  岡身遺址位于漕涇鎮沙積村7組。岡身是由死亡的海生貝類生物殼體和沙積聚而成的沙脊,南宋紹熙《云間志》即有記載。岡身遺址為南北走向,長約40米,寬約20米,面積約800平方米,經C14同位素測定,形成時間距今6400年。該遺址是本區現存的唯一一處古生物、沙岡遺址,同時也是上海地區古海岸變遷的重要物證之一。2005年10月26日公布為金山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4、翔龍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翔龍橋
  翔龍橋位于漕涇鎮蔣莊村11組,又名環龍橋,系單孔石拱橋,清雍正年間潘龍初建。東西走向,跨蔣莊塘,全長19.5米,寬2.3米,橋高3.2米,拱高2.55米,拱直徑4.8米。素方望柱,橋面兩側為石欄板,東西端各有15級階石。橋身兩側刻有正楷陽文字“翔龍橋”。2003年公布為金山區登記不可移動文物。2011年公布為金山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南陽港古文化遺址
  南陽港古文化遺址位于山陽鎮大興村11組。1960年疏浚老紅旗港時在南陽港與青龍港匯合處的河岸上發現有灰色文化堆積,分布面積約500平方米。經考古勘探證實,文化層距地表深約1.5米,長約50米,采集遺物有春秋戰國時代吳越文化的回字紋、米字紋、網格紋等印紋硬陶片以及夾砂繩紋陶釜、扁足鼎等殘陶器。2005年公布為金山區級文物保護地點。……[詳細]
查山古文化遺址
  查山古文化遺址(ZhashanGuwenhuaYizhi)位于金山縣金衛鎮查山山麓。1977年發現。東南山坡上,第一層出土物為西周和商代遺存,第二層為馬家浜文化堆積層。坡下耕地上,第一層出土物為唐宋陶瓷片,第二層為南北朝到唐宋時期遺存,第三層為春秋戰國時期遺物和早期印紋陶文化馬橋類型遺存。1977年被列為市級保護地點。位于金山衛鎮長春村1組查山東側。發現于1972年,同年考古清理163平方米,出土大量馬家浜文化、馬橋文化、吳越文化及南北朝、唐宋等不同時期的文化遺物。2008年,上海文管委考古部對查山古文化遺址進行第二次考古發掘,確認遺址分布面積為3萬平方米。該遺址是上海迄今發現的三處年代最為久遠的古文化遺址之一。明代《頤清府志》載:“錢野人兗定名為查,今山臨海,上有浴丹井、煉丹室,山下鄉又名……[詳細]
27、貞節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貞節橋
  貞節橋位于張堰鎮秦望村2組6190號西10米。單跨梁橋,民國十五年(1926年)由高雅言堂為族中陳姓貞節女子而建。花崗石質,南北走向,全長13米,寬1.66米,凈跨5.18米。橋面由三塊條石拼建,橋兩端各有6級臺階,橋面兩側刻正楷陽文字“貞節橋”。南側橋墩東側嵌有“貞節橋記”石碑一塊。2011年公布為金山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金山衛城日軍殺人塘
  金山衛城日軍殺人塘位于金山衛鎮衛城村4組。1937年11月侵華日軍從金山衛偷襲登陸,沿途燒殺擄掠。日軍侵占金山衛后,三天內,金山縣就被屠殺2933人,焚燒房屋2.6萬間,奸污婦女無數。1966年,金山衛設立了“十月初三慘案碑”、“殺人刑場碑”、“殺人塘碑”。1985年縣政府在金山衛城南門侵華日軍登陸處建亭立碑,以志紀念。2005.8.30,金山衛城南門侵華日軍登陸處遺址修繕1期完成,遺址總面積1500平米,以大型紀念浮雕和雕塑為主要內容,記錄當年侵華日軍的殘酷暴行,以及金山衛軍民奮勇抵抗侵略的史實。衛城村原黨支部書記、現正在負責編寫村志的陳寶龍和今年80多歲的朱春生介紹說:日寇從裴家弄海灘上岸后,他們向北蜂擁而來,進入金山衛城后,沿著穿心河,經過西磚橋,再出北門。十月初三那天8時許,從裴家弄……[詳細]
顧水如故居
  顧水如故居位于楓涇鎮友好街228號。顧水如(1890—1971年),楓涇鎮人。9歲學奕,16歲時棋藝在鄉里已無敵手。1917年因擊敗武漢棋王、北京名手而被譽為“圍棋圣手”。建國后,任上海市文史館館員、上海圍棋學校校長等職。故居建筑坐南朝北,磚木結構二層樓。2005年10月26日公布為金山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楓涇消防紀念塔及東區火政會
  1926年,救火聯合會為紀念義務救火亡故人員,特建立紀念塔。塔高7米,上 書-“松善楓涇救火聯合會歷屆故亡同志紀念塔”,塔首呈鼓形,上飾四環,下為救火聯合會徽標。這是上海郊區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消防歷史紀念塔。2000年5月11日公布為金山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與東區火政會一同公布為上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消防紀念塔2002年列為金山區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火政會原址建筑是由一幢普通民宅改建而成的。受當時上海租界救火會建筑風格的影響,門面墻被改建成了西洋式。推開紅色的大門,映入眼簾的是大廳里擺放著的幾大件舊時救火設備。有20世紀初出現的稱作“洋龍”的手壓式撳龍,有1937年抗戰前的機械“泵浦”,還有1950年后一度使用的輪式救火車等。當時稱“龍王堂”(亦叫救火會),……[詳細]
孫旭初宅
  孫旭初宅位于朱涇鎮新匯居委會東風街與倉橋街交匯口。始建于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為中西合璧式建筑風格。其北臨朱涇市河,坐北朝南,鋼混結構三層,共9間,南北長15.26米,東西寬12.15米,占地面積185平方米。2012至2013年金山區人民政府出資予以修繕。2007年2月8日公布為金山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32、山塘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塘橋
  山塘橋位于廊下鎮山塘村1009號。初建于清代,1954年由金山、平湖兩地合資修繕。系三跨墩式梁橋,花崗石質,南北走向,跨西山塘河。全長23.70米,寬2.13米,凈跨14.6米。現為上海市金山區與浙江省平湖市的分界橋。2007年2月8日公布為金山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東區火政會
  東區火政會,建于1937年,是上海地區僅存的較為完整的近代消防舊址。該址現陳列有:楓涇消防史圖片史料以及20世紀初至50年代間的部分消防設備實物。2005年10月26日公布為金山區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與消防紀念塔一同公布為上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34、壽帶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壽帶橋
  壽帶橋(Shoudai Qiao)俗稱油車橋。位于金山縣呂巷鎮,跨呂巷塘。建于宋代,單孔拱形石橋,長22.7米,寬3.2米,孔徑7.5米,南北堍各有26級階石,橋欄上有石獅8只、石墩4個。1992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金山衛古城
  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安慶侯仇成召湖州、蘇州、松江、嘉興等府、衛軍民共建。初系土方城,高2.8丈,周長12里75丈,護城河寬9丈(永樂年拓寬至11丈)。永樂十五年(1417年),城墻改磚甃結構,有城門樓4座、水門1座、角樓4座、敵樓8座、雉堞3678個。成化三年(1467年),又改石砌結構。建衛伊始,即設衛治于城正中。洪武二十年,在東門外2里置演武場、演武廳,左、右、前、后4個千戶所治事廳亦設于演武廳周圍。永樂年間設兵馬司于衛城。正統年間又建帥府、察院。清順治二年(1645年),建金山營。設參將署于衛城北門。雍正四年(1726年),金山建縣,縣署建于衛城正中。乾隆年間,又建海防同知署、中軍守備署、軍裝局、火藥局,并重建演武廳。嘉慶元年(1796年),縣署遷朱涇后,衛城日衰,城池逐漸殘破……[詳細]
張堰錢家祠堂
  錢家祠堂位于張堰鎮東河沿路15號。該祠堂所屬張堰錢家,系錢圩錢氏一脈。祠堂坐東朝西,磚木結構,四合院式格局。現存后廳及兩側廂房,共17間,建筑面積約352平方米。2007年公布為金山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金山衛日軍登陸處
  1937年8月13日,日軍在上海發動淞滬戰役。1937年11月5日(農歷十月初三),侵華日軍以10萬之眾,在金山衛沿海地區登陸,我沿海守軍在力量對比極其懸殊的狀況下,殊死抵抗,奮勇殺敵,終因寡不敵眾,僅40余人突圍,其余全都壯烈殉國。日軍登陸后對城內手無寸鐵的老百姓大肆-,實行“三光”政策,制造了駭人聽聞的“十月初三”慘案。1984年3月,金山衛城日軍登陸地點由上海市政府公布為“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上海遺址紀念地”。1985年9月,金山縣政府在此建亭立碑。為更好地發掘和整合金山歷史文化資源,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歷史,金山對紀念地進行了修繕、擴建。目前主要有抗日主題石雕壁畫、中心雕塑、“十月初三慘案”記事碑墻、抗日故事紫砂浮雕壁畫、被害鄉民紀念墻、古城墻遺址和日軍碉堡、警世鐘亭、金山衛城南門……[詳細]
金山衛城南門侵華日軍登陸地點
  金山衛城南門侵華日軍登陸地點1937年8月13日,日軍在上海發動淞滬戰役,經過三個的激戰,國軍雖然付出巨大的犧牲,但兵力源源不斷從全國各地趕來,日軍難以正面突擊。1937年11月5日(農歷十月初三),侵華日軍以10萬之眾,在金山衛沿海地區登陸,包抄國軍,目標直接進攻南京。我沿海守軍在力量對比極其懸殊的狀況下,殊死抵抗,奮勇殺敵,終因寡不敵眾,僅40余人突圍,其余全都壯烈殉國。日軍登陸后對城內手無寸鐵的老百姓大肆屠殺,實行“三光”政策,制造了駭人聽聞的“十月初三”慘案。1984年市府公布金山衛城南門侵華日軍登陸地為上海市抗日戰爭紀念地點。2014年市人民政府公布金山衛城南門侵華日軍登陸地點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午夜性色福利在线视频网站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91 | 一级特黄录像免费播放中文 | 天天爽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 | 五月丁香色综合久久44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