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青海省旅游

青海省文物古跡介紹

東吉多卡寺
  東吉多卡寺東吉多卡寺,藏語全稱為“東吉多卡旦尼達吉林”。位于甘德縣柯曲鎮的賽日灘,距縣城12公里。1837年,寧瑪派-加布官昂欠·杰熱布多杰初建為帳篷寺院,至今已歷經五代。東吉多卡寺為寧瑪派和格魯派合住寺院,現有兩層的大經堂,一座35間,轉經房5座10間,寺院建筑共占地面積131畝,常住僧侶近百人。大經堂的前庭和里面高大后的墻壁上,都繪有彩色繪畫,這些壁畫造型優美,獨具一格,描繪精制,富有裝飾效果和濃厚的藏傳佛教風味,給觀眾極為深刻的印象。寺院的龐大-幡群和數十萬塊刻有-、佛像的石經墻,構成了高原上一幅別具特色的自然景觀。……[詳細]
互助縣古城
  景區集農業觀光、土族歌舞、土族服飾、土族花兒、輪子秋、土族婚俗等為一體,是土族民俗文化較集中典型的民族文化村。景區主要以土族獨特的文化傳統、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及淳樸、善良、好客聞名遠近,土族民俗風情已成為青海省最有吸引力的民族文化旅游資源。土族有自己的語言、能歌善舞,土族姑娘心靈手巧,擅長刺繡、盤繡工藝舉世獨有。土族有自己的節日—納頓節,每逢節日土族人民身著盛裝,跳“安召舞”、轉“輪子秋”、賽馬、唱花兒等。此外,土族民居、婚喪嫁娶習俗獨具特色,土族婚禮十分有趣,整個婚禮在歌舞中進行。還有土族服飾,配以七彩顏色,艷麗無比。……[詳細]
貢薩寺舊址與宗喀巴大殿
  貢薩寺位于距玉樹州治多縣城西9公里、海拔4300米的嘉吉阿尼噶寶山坡上,是12世紀由拔噶舉派的創始人拔達瑪旺秀的心傳弟子秋杰次成幫巴創建,由此產生秋杰-轉世系統。第二世秋杰索南扎巴擴建寺院并改宗為直貢噶舉派。公元15世紀,五世0昂旺洛楹嘉措又將該寺改宗為格魯派寺院。1981年寺院從治多縣城北面鬧布旺江舊址搬遷到現在的新址,并修建了大經堂、彌勒佛殿、密宗和0神殿及-寢宮等建筑,寺內存有《甘珠爾》、《丹珠爾》等佛經不計其數。貢薩寺宗喀巴大佛為世界最大的室內銅制鍍金佛像,并被授予“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證書。青海玉樹州……[詳細]
峨堡古城
  峨堡古城峨堡古城位于祁連縣峨堡鎮政府所在地,城東西寬200米,南北長300米,城墻殘高6米,寬6米,北城墻正中及城四角各有一個馬面,有東、北、南三門,門寬11米,均有甕城。《西寧府志-古跡》載:(峨堡古城)在衛治西北、永安城西140里,元時筑,今遺亙尚存。峨堡古方城位于祁連縣峨堡至八寶公路18公里處北側,峨堡古方城在其側100米處,城呈梯形東西長150米,中部寬120米,城墻高殘高5米,夯土筑,南北城墻各有5個馬面,西成城墻有2個馬面,馬面寬12米,長7米,城門南向寬5米有甕城,內有建筑基址5處,據考證為宋代所筑。……[詳細]
龍山遺址
  龍山遺址 位于湟源縣申中鄉卡路嘴村北山上,當地將此山叫龍山或丹津嶺,因該地筑有俄博,又俗稱俄博臺,又因在卡路嘴村北申中河入湟水口處,所以叫卡路嘴子。遺址坐落在山嶺尾端,面積約40×150米,黑色土質,土層較薄并夾有碎石片、石塊,文化層裸露,地面到處可見灰層及圓形灰坑遺跡,陶片散布滿地,并有較多的雜骨與零星的石器,但陶片細碎看不出具體器形,從陶質上看有齊家文化泥質紅陶片及卡約文化加砂粗陶片。石器有石斧、石杵、礪石、研磨器等,遺址除文化層已裸露,保存尚好,是湟源縣境內唯一的齊家文化遺址。系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06、珍珠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珍珠寺
  珍珠寺藏語稱“覺覺拉康”。位于縣城東之公里處,在今河東鄉政府所在地。《安多政教史》中載,“覺覺”系漢語“珍珠”“的變音,薩班蠢噶堅貿應闊端之請來安多;)途經青海,曾去貴德朝拜包納塔,以闊端所贈珍珠一馱為資建寺,是為珍珠寺。按此,該寺當初建于南宋淳磁年間。歷史上,珍珠寺無僧侶、寺主,歷來由貢巴寺代管。寺內有正殿(二層6間)、觀音殿(12間)各1座,廂房32間。正殿殿脊復以琉璃瓦,飾以餾金寶塔,內供三世佛巨型塑像,用料金貴,造型優美。該寺于·1985年拆毀,1987年群眾自行重建佛堂1座3間,現有1名寺僧住寺。……[詳細]
阿河灘清真寺
  阿河灘清真寺位于黃河北岸化隆回族自治縣甘都鎮阿河灘村,始建于元至治三年(1323)。撒拉族先民由黃河南岸遷駐于此所建,明萬歷年間進行了擴建,至今保留了元明時期的建筑風格。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由禮拜殿、學房樓、宣禮樓、牌坊、照壁組成長方形四合院。照壁正對牌坊式寺門,木結構的牌坊高6米,風格獨特,氣勢輝宏。寺門上方橫書有“念、禮、齋、課、朝”5字。進入寺門,為3層塔亭式宣禮樓高9米;院內正中央為禮拜殿,大殿為宮殿式,分前三間后三間,共540平方米。大殿和宣禮樓兩側為學房樓和平房。寺內所有建筑都保持了古樸的原始風。……[詳細]
張卡山遺址
  張卡山遺址 位于互助土族自治縣松多鄉張卡山村西。張卡山屬腦山區,地勢較高,遺址西北接連山地,東靠村莊、南為緩坡,面積約120×100米。遺址西北有條大水渠穿過,水渠對遺址北部有所破壞。斷崖處暴露有灰層、灰坑及殘墓葬。地面散布有陶片,灰層及灰坑中夾有較多的雜骨、陶片及碎石。所見陶片皆為“唐汪式”陶器,計有加砂素陶及飾有繩紋、附加堆紋的雙耳罐、無耳罐、甕、壺和彩繪旋渦紋、回紋、變形S紋的雙耳罐、豆等殘片。1958年,在建水渠時曾征集完整的彩繪旋渦紋雙耳罐及素面回紋雙耳罐各1件。此遺址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09、德千寺
德千寺
  德千寺德千寺位于尖扎縣能科鄉西一華里,離縣城馬克唐鎮15公里,建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862年),是尖扎地區最大的格魯派寺院。1958年前寺僧達522人。寺主-稱“白佛”藏語為“夏茸尕布”,七世夏茸尕布在民國初年-為“廣大明智汗王”,八世夏茸尕布曾擔任青海省人大副主任。1980年后,該寺重建,現大經堂一座,-昂欠九座及僧舍136座,寺內有赤金度母、檀香木度母、金燈及歷代-靈塔等文物。歷史上德千寺屬寺從多且轉世-多而出名,傳說-最多時達到51人。現有屬寺31座,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舉行跳欠活動。……[詳細]
七里寺藥水泉
  七里寺藥水泉七里寺藥水泉位于縣境中部古鄯鎮西南七里寺峽口,流量50噸/日,經國家礦泉水權威機構鑒定,該水為含鍶、偏硅酸及碳酸的復合型飲用天然礦泉水,內含4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對腸胃、心血管、皮膚等多種疾病療效顯著。該泉水歷史悠久,老百姓敬為神水,慕名前來飲用者絡繹不絕。藥水泉周圍峰巒疊嶂、樹木蔥籠、奇勢突兀、空氣清新,身臨其境,使人心曠神怡,實為避暑度假旅游療養之勝地。每年農歷“六月六”,是七里寺傳統的“花兒”盛會。盛會之時,游人如潮,各族歌手踏歌而來,“花兒”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 | 亚洲国产美国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 亚洲青青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国产欧美在线视频 | 亚洲国产色福利网 | 亚洲国产高清不卡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