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西藏自治區旅游

西藏自治區文物古跡介紹

杰頓珠宗遺址
  杰頓珠宗遺址坐落于邊巴鄉杰麥村西南側懸崖上,距今有600多年的歷史,海拔3300米,占地面積1130平方米,東、南兩面為懸崖峽谷,西面為陡坡,北面山勢較為平緩,宗大門位于北面。杰頓珠宗建筑略呈橢圓形,大門向外凸出,形成狹長通道,穿過通道可進入一間圓形的碉樓,碉樓的西側有3間住房,再往西依圍墻建有1間長弧形住房。主體建筑位于宗南部,臨懸崖。遺址底層為4間長方形房間。主體建筑前有一長石階,石階西側有房2間。主體建筑后有取水暗道,暗道沿懸崖絕壁垂直下降長達60米。宗周圍建有石墻,墻厚1米。杰頓珠宗于2007被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杰頓珠宗遺址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亞東海關遺址
  清朝亞東海關遺址位于日喀則市亞東縣下亞東鄉,海關建筑群總面積約6.5萬平方米。清朝亞東海關遺址由6座建筑廢址與穿越遺址的驛道組成。整個建筑廢址殘存大量倒塌堆積,大量殘留的瓷器、鐵器、銅器等物件被發掘。依據布局、規模、室內結構等分析,初步推測建筑功能屬性分別為海關官署、關帝廟、海關工作人員及駐軍宿舍、海關辦理通關手續場所、海關日常用品交易場所。此外,在遺址周邊調查發現了一批與海關有關聯的建筑遺址群,經初步考證,認定其中包括關墻及哨卡遺址、馬廄遺址、英國商務代理處等。陳祖軍認為,它們與海關遺址構成了不可或缺的整體,這對全面了解海關提供了資料。……[詳細]
仁達摩崖造像
  仁達摩崖造像位于察雅縣旺布鄉境內丹瑪山崖,造于公元804年。造像的主要部分位于仁達殿內,正中是近2米高的大日如來佛,左右分別有8個隨行弟子和2個飛天神女。在佛像左邊和下部共有31行吐蕃時期古藏文,在佛像左下方約有60多個漢字,其內容涉及吐蕃時期的歷史、政治、經濟、法律、文化、文字等諸多方面,還有線刻的護貝龍王。整組造像依山雕鑿、比例均勻、布局合理、造型大方,是極為珍貴的吐蕃時期石刻藝術品。察雅仁達摩崖造像是目前康區一帶發現的最早、最為完整的吐蕃時期的摩崖造像。2019年10月7日,仁達摩崖造像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嘎瑪夏寺
  嘎瑪夏寺,藏語稱“嘎瑪夏參康”(Karma-shaTsen-khang),位于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城關區,是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從帕拉府邸東面的側門出來,便是鐵崩崗社區內唯一的寺廟嘎瑪夏寺。嘎瑪夏寺是色拉寺的屬寺。據說當年大昭寺發生大火,乃瓊寺念經作法無果,最終嘎瑪夏寺舉辦法事活動才熄滅了大火,由此坊間有了嘎瑪夏寺是“西藏消防大隊”的談資。嘎瑪夏寺北面的街巷,是翁堆興卡市場的所在地。如今已該鋪石板,城關區幼兒園坐落在此。翁堆興卡曾經是拉薩知名的大市場,為騾馬、毛驢的主要交易地。景點位置拉薩市城關區東孜蘇二巷旁邊……[詳細]
藏卡爾俠戌堡遺址
  遺址位于日土縣多瑪鄉多瑪村內,“俠”意為沼澤地。戌堡背靠高聳入云的藏卡爾大石山,坐落于西邊伸出的灰白色巖崖嘴頂上。石山相對高度約20——30米,遺址由防御墻、石砌碉樓等組成,用塊石拌泥砌筑石墻,約長200米,墻高1——1.5米左右;當中有南向北的一條長約50多米通道,最窄處寬約2.5米;戌堡東西兩頭工事成環形,寬約40——70米,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占據阿里通向新疆和日土東北部地區的咽喉,工藝粗糙。在戌堡背面有一條通向山頂的通道入口處,依山修建了1座碉堡,高約4米,存有許多堆積雷石。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在戌堡內外存有鐵質箭頭![詳細]
186、策門林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策門林寺
  •一座藏傳佛教寺院,策門林寺是拉薩四大林之一。策門林坐北朝南,占地面積6240平方米。建筑平面布局基本呈方形院落狀。進寺院大門是一寬敞的庭院,院西側和前部環繞兩層藏式樓房,上層為住房,下層為回廊,建筑占地面積1725平方米,庭院后部是主體建筑。主體建筑為兩個時期所建。東半部稱為“白宮”,是第一世策默-阿旺楚臣于1777年擔任攝政時主持興建的;西半部稱“紅宮”,屬第二世策默-阿旺江貝主持興建的。類型:寺廟歷史建筑游玩時間:建議20-30分鐘門票信息:免費開放。……[詳細]
187、夏格巴林寺
夏格巴林寺
  夏格巴林寺位于阿里噶爾縣境內。“夏格巴”藏語意為“贖罪”。據說夏格巴林寺是甘丹策旺結束戎馬生涯的時候,為自己修的懺悔寺。因拉達克人入侵,阿里古格王國逐漸消亡。后五世0-請蒙古僧將甘丹策旺率領500名蒙古騎兵、2000名三大寺僧兵赴阿里作戰,將拉達克人全部逐出,甘丹策旺遂成為第一任噶爾本(總督)。成為第一任阿里噶爾本(總督)。阿里首府過去就在噶爾縣。該寺曾為阿里地區最大的寺院,有僧侶300多人,房屋250間,最大的祖拉康(即大經堂)有315根柱子。歸拉薩哲蚌寺管轄,屬格魯派寺院。同時該寺還是以前普蘭宗政府的冬季駐地![詳細]
188、扎加寺
扎加寺
  扎加寺位于阿里地區革吉縣革吉鎮,創建于1797年,距縣城95千米,拉康建筑面積425平方米,占地面積3600萬平方米,海拔4770米,方位:北緯31°53.292‘,東經81°13.355’,僧尼編制8人,現有僧尼8人。扎加寺全稱“扎加傳承丹杰林”。-第十四甲子初,因邦巴本多吉占堆和妻子索南措姆家庭不和。后索南措姆一心向佛,決心在邦巴部落建一座寺廟。經西藏地方政府同意,1797年,在第十四世噶瑪巴提確多杰主持下,修建扎加寺。扎加寺的歷代住持均由楚布寺派遣,任期3~4年,新住持上任時,楚布寺隨同住持派一名僧官、管家及4名僧人![詳細]
189、噶丹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噶丹寺
  噶丹寺:在拉薩達孜縣境內的旺古爾山上。始建于明永樂七年(1409年),由西藏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興建,是格魯派第一座寺廟。寺建在山頂及山坳處,殿宇高低錯落,樓群重疊,外觀巍峨,其規模相當于三個布達拉宮。拉基大殿規模宏大,可同時容納3000余-誦經,殿中有彌勒像與宗喀巴等銅造像,高大精美。另陳列有宗喀巴生前法座椅子,后堅錦緞傘蓋。左側0神殿藏有珍貴文物多件,有清乾隆所贈嵌有金銀寶珠的盔甲一套。寺內原有壁畫中,有《釋迦牟尼講經圖》,是黃教早期壁畫的代表作,十分著名。寺中有靈塔90余座,內藏宗喀巴和甘丹赤巴等的遺體![詳細]
190、扎西堅白寺
扎西堅白寺
  扎西堅白寺在日喀則謝通門縣境內,位于謝通門鄉吉村。系珠妥貢培創建于14世紀,始奉噶舉派教法,為尼姑廟遂變為僧尼各半的寺廟,15世紀改宗格魯派。1613年,四世班禪羅桑卻吉堅贊對該寺進行了全面整頓,將其編入哲蚌寺阿巴扎倉的分寺。1933年,第九世班禪曲吉尼瑪把該寺交給羅桑丹增旺吉住持。建筑規模宏大,面積為1200平方米。主體建筑有大殿、夏大殿、次尼拉康、甘丹拉康、能怖金剛0神殿、牛頭金剛0神殿和次尼、格茹、仆珠0神殿,主供三世佛、無量壽佛、釋迦牟尼佛、強巴佛、藥師佛、空行佛母、宗喀巴師徒三尊等塑像![詳細]
查嘎卓德寺
  查嘎卓德寺在日喀則市謝通門縣境內,位于那普鄉東北的查嘎村,海拔4300米。系嘎瑪單增創建,始奉寧瑪派,第五世0時期改宗格魯派。主要建筑由大殿、-拉康、巴康殿、0神殿等組成。大殿主供蓮花生大師及嘎瑪丹增、羅欽•仁那巴札泥塑像,供奉釋迦牟尼、觀音、度母等32尊鎏金銅像。-拉康主供觀音菩薩、嘎瑪單增、仁那巴札等身泥塑像。巴康殿主供能怖金剛、財神等,殿內珍藏有跳神服裝、面具、法器等,為-十一月二十九日至十二月三十日跳神時用。0神殿主供六臂依估、吉祥天女像,殿內懸掛弓、箭、刀、槍、劍等兵器。……[詳細]
192、剛欽寺
剛欽寺
  在日喀則薩迦縣查速鄉境內,距日喀則市45公里,海拔3800米。始建于1447年,由桑布扎西(一世0-弟子)主持修建。該寺信奉格魯派,曾有8個殿堂(度母殿、道路次第殿、0神殿等)和1個大經堂、2個扎倉、5個彌村。大經堂內有桑布扎西的靈塔,主供佛為宗喀巴師徒三尊和桑布扎西.距寺50米處有一“觀相湖”,相傳是桑布扎西用手杖挖出的,觀湖可以看到未來。地址:日喀則市薩迦縣查速鄉類型:寺廟游玩時間:建議1小時開放時間:9:00-17:00門票信息:門市價:20.0元……[詳細]
東嘎尼姑廟
  東嘎尼姑廟始建于18世紀,創建人為貢欽·晉美林巴。時奉紅教(寧瑪派)。東嘎尼姑廟建時規模不大,僅有一座殿堂,主要供奉無量壽佛、強巴佛、蓮花生泥塑像。 隨著黃教(格魯派)的發展。尼姑廟不但陳破,而且其規模日漸縮小,后來在晉美·曲結思格(第三代-)的主持下,進行了修葺和擴建,主供佛像增添了格夏日和寧瑪派著名人物隆欽饒絳·次臣羅哲(著名佛學家)塑像; 該廟建有第一至三代-的靈塔,還有蓮花生鎏金銅像(胸部飾物系純金鑄造)。由于該廟在區內外聲譽較高,前往朝佛觀光的信徒絡繹不絕![詳細]
194、扎耶巴寺
扎耶巴寺
  扎耶巴是吐蕃時期西藏四大靜修地之一,地處拉薩東北20公里左右的拉日寧布山間。這是一處由奇峰、怪石、溪澗、草地、洞窟和寺廟組成的藏傳佛教圣地,不僅歷史悠久,靈地眾多,而且風景奇絕,使人流連忘返。扎耶巴以修禪的洞窟聞名全藏,據說有一百零八座。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法王洞,這是藏王松贊干布靜修處;月亮洞,傳說蓮花生大師在此進行過雙修;祖師洞,是藏傳佛教后弘期祖師阿底峽住過的洞穴;拉隆洞,相傳是公元9世紀中期密咒僧人拉隆貝多藏身處,他只身在拉薩刺殺了反佛滅法的藏王朗達瑪,從而成了歷史上的著名人物。 ……[詳細]
嘎沖村遺址
  嘎沖村遺址 嘎沖村遺址位于拉薩市堆龍德慶縣嘎沖村,海拔3632米,面積約為1萬平方米,由于近年來人們將這里作為取土場,遺址近一半面積遭到破壞?脊艑<也粌H在遺址地層斷面周圍發現了金屬冶煉時使用的陶制器具,殘鐵塊、鐵渣子、獸骨、木炭、灰燼、房屋遺址等遺物,同時還發現了各種原始陶片,打制石器,這是西藏首次發現的金石器并用時代文化遺址。從遺址中采集的實物內容十分豐富,其中打制石器、陶片中的直線刻劃紋和加錐刺紋、磨光黑皮陶等文化內涵與早前發現的距今3700年的拉薩曲貢遺址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詳細]
次巴拉康寺
  •次巴拉康寺供奉著拉薩最大的一尊無量佛,寺廟香火鼎盛。景點介紹次巴拉康寺距離小昭寺不遠,是座簡樸的寺廟,從門口開始有轉經筒,長長的一圈。這里是免費參觀的,別看寺廟不大,香火卻很旺盛。寺院里面供奉的是無量壽佛,不少人來此祈求健康平安長壽。跟著人群,先進大殿叩拜,然后圍著殿堂順時針轉。偏殿里也有點酥油燈的地方,成排的酥油燈看上去很壯觀。地址: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城關區小昭寺路29號類型:寺廟游玩時間: 建議0.5小時門票信息:免費開放![詳細]
197、納窟寺
納窟寺
  介 紹 西藏黃教噶當派著名寺院,位于市西南20公里處,為藏族地區三大印經院之一。公元1033年,由噶當派高僧冬頓洛佳札興建。納窟寺雖不大,然而歷史悠久,比札寺早400多年。八思巴大師的主師欽木·朗噶札曾在此長;一世0根敦朱巴曾在此受戒學法。納窟寺印經院在印經事業上,比德格和布達拉宮印經院的貢獻都大.寺內珍藏有納唐版大藏經一套和豐富的藏文印版。印有大藏經《甘珠爾》108部,佛經疏注《丹珠爾》1215部,還有《釋迦百行傳》等巨著。納窟寺被譽為“西藏文庫”。西藏日喀則……[詳細]
198、魯普巖寺
魯普巖寺
  •傳說殿內供奉主尊釋迦摩尼及其弟子佛像為天然生成。景點介紹魯普巖寺是法王松贊干布所建,坐落在布達拉宮所在的紅山對面的藥王山山腰上。傳說殿內供奉主尊釋迦摩尼及其弟子佛像為天然生成,后由尼泊爾工匠刻成浮雕。王子共日共贊即誕生在扎拉扎西無量宮——尼泊爾赤尊公主所建的九層宮殿里。法王松贊干布父子三人曾在此居住,距今約1300年歷史。地址:中國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城關區北京中路藥王山東麓陡峭的山腰上。類型:寺廟游玩時間: 建議0.5小時……[詳細]
199、色吾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色吾寺
  色吾寺在日喀則南木林縣境內,距縣城70公里,海拔4700米。該寺已有千年歷史,信奉寧瑪派,曾有1個大經堂、11個殿堂,主供佛為蓮花生大師。1984年,在原寺的廢墟上修復了大經堂和9個殿堂,供有蓮花生師徒三尊佛。寺內藏有16件珍品,有證士曲尼囊單從伏藏谷挖掘出的蓮花生主尊三像、噶瑪巴的鞋子、空行母益希嘉措的金剛杵、黑石、右旋的海螺、蓮花生大師在石頭上留下的右手指印等。寺廟北面的棕山上有三處禪房和修行洞。每年-12月22日至30日,該寺舉行跳神和驅鬼儀式。……[詳細]
郭孜康瑪爾土堡遺址
  在多瑪鄉多瑪村境內,位于著名的繞協圣洞東南5公里。座落在北靠郭孜紅山,朝南面對郭孜草壩,其西200米處是郭孜溫泉。土堡占地面積約60平方米,與現代土坯建筑結構有些相似。其底層為石砌墻作基礎,大小不等的方形或長方形土塊筑其墻,墻寬約0.5米,其土質與當地草壩上的土質相同。據當地長者講,此土堡的真名叫巴姆卡爾,是《格薩爾王傳》中的著名女將巴姆所建。他們記事時(即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有四間沒有頂棚的房屋,墻高約兩根帳篷桿(即3米左右),現只剩南墻殘跡,高約1.4米![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69影院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强奷乱码中文字幕熟无 | 色88久久久久高潮综合影院 | 亚洲日韩国产综合一区 | 日本中文字幕免费高清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