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貴州省旅游

貴州省文物古跡介紹

綏陽臥龍寺
  臥龍寺臥龍寺位于綏陽南部的鄭場境內,北靠臥龍山,緊連萬里水庫,距縣城14公里。始建于公元766~767年間,至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貴州省至今發現的建立時間最早的寺廟。臥龍寺房基為木結構,隨山勢上升,戲樓、前后殿沿中軸線展開,面積7280平方米,為典型的四合院結構。戲樓橫梁和橫檐上有唐朝遺留的龍、鳳、獅、鹿、金雞等木刻,十分珍貴。目前,以臥龍寺為中心,龍山、龍寺、龍湖、龍洞“四龍合一”的臥龍山休閑度假景區已具雛形。臥龍山林木蒼翠,數千株紅豆杉、楠木、香樟盤根錯節在石鱗甲片上,年-多在500年以上。古木枝葉繁茂,挺拔參天,四季常青。林中涼爽幽靜,空氣鮮潤清新。游者入山觀寺廟,吃齋飯,避暑納涼,甚是悠閑。1923年春,賀龍率部經過鄭場,在鄭場區長劉鐵珊的陪同下,曾專程上山……[詳細]
122、畢節烈士陵園
畢節烈士陵園
  畢節烈士陵園畢節烈士陵園座落在倚山傍水的畢節城西北鳳凰山,占地面積87畝,面臨倒天河,背靠文筆山,山青水秀、鳥語花香,森林覆蓋率達95%,既是畢節市城區的風景名勝,更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烈士陵園始建于1956年,1958年建成。近年來,國家民政部、省民政廳、地區民政局和畢節市委、市政府多次撥款對畢節烈士陵園進行大規模擴建和修繕,使之更加莊嚴肅穆。目前,陵園內安息著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團政治部主任夏曦和中國工農紅軍川滇黔邊區抗日先遣隊司令員阮俊臣以及趙文海、歐陽崇庭、陶樹清、席大明、范建章等137位烈士。陵園內的“夏曦同志之墓”為肖克將軍親筆書寫,夏曦墓左右兩邊還立有謝光中、夏震雷(夏曦之子)、繆正元等同志題寫的碑刻。從陵園門口經中心道至革命烈士紀念碑兩旁,立有由原畢節地下黨和紅二、六軍團領導人……[詳細]
123、惠水孔廟
惠水孔廟
  孔廟惠水孔廟位于縣城風景秀麗的鳳山腳下,該廟始建于清康熙年間,1937年續修,由本縣留學日本回國的方錫久先生監督施工,縣長竇覺蒼主持竣工典禮?讖R建在條石砌成的高臺上,為磚木結構,整個建筑氣勢古樸而雄偉,廟宇空跨三間,高約10余米,長40米,寬20米。走廊上的十多根柱子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百年杉木,至今仍完好無損。廟頂飛檐翹角,雕梁畫棟,原塑有雄獅一對,似仰天長嘯,栩栩如生。遠看氣勢宏偉,莊嚴肅穆。左右兩側各三間,為“啟圣堂”,形成一個三合院,占地600平方米,門前原豎有一個高大石坊,雕刻精美,金碧輝煌?讖R為歷代尊孔和祭孔的圣地,過去,每年官方均在此舉行祭祀慶典。文人學子亦常聚會于此,或焚香化燭瞻仰孔子,或在此談古論今,吟詩作賦。1838年5月,抗日戰爭時期,由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協和醫院、……[詳細]
紅二、六軍團政治部舊址
  紅二、六軍團政治部舊址1936年2月,紅二、六軍團長征到達畢節,創建了黔、大、畢革0據地,開展了一系列革命實踐活動。紅六軍團政治部就設于畢節城區中山路12號原安息會會址內,政治部主任夏曦和政治委員-等領導同志在此辦公。黔、大、畢蘇區的開辟,使得紅二、六軍團贏得了時間,使長途轉戰的部隊得到休養生息,補充給養。軍團領導在此抓緊提高部隊軍事素質訓練,同時大力宣傳紅軍是為“干人”打天下的隊伍,積極開展“擴紅”工作。畢節的尹煥成、陶青龍,大方的張海青等人就是在紅軍宣傳中領悟到革命的道理,毅然參加紅軍的。此間,畢節5000多名優秀兒女參加紅軍北上抗日,這是紅二、六軍團長征過程中“擴紅”成績最為輝煌的階段。紅軍在畢節期間,帶領廣大窮苦人民開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工作。把當地土豪的姓名、占有土地和財產、壓迫剝削……[詳細]
125、成氏墓群
成氏墓群
  成氏墓群成氏墓群為清代兩廣總督成世宣家族墓葬,葬于石阡城北10千米的大沙壩鄉。墓計11所,分葬4個地點,風洞坡為成世宣墓地,坐西向東,依山勢以細石精工雕刻花鳥人物圖案,三進門牌坊,高4.5米;第二臺即為細條石圈圍成世宣墓,墓前一對石雕麒麟栩栩如生。牌頭為成世宣父、母、弟、兄葬地,墓四所占地1000平方米,以細石鋪地,石墩鑲砌高約2.0米高的圍墻,墓碑文或陰或陽鐫刻,做工精細。該墓區尤以牌頭三進門雕坊高大雄偉,雙面對稱雕刻著八仙人物、龍、鳳、花卉等圖案,通高4.8米。煙崗嶺墓群,坐東向西,與成世宣墓遙遙相對,是成世宣妻妾墓地。共六所墓地分三臺:一臺墓院,二臺墓群,三臺為成之正配二品誥命夫人,每臺均以細條石鋪墊,附設拜臺,以石墩壘砌圍墻,占地4000多平方米,蔚為壯觀的莫過于那對高12米、直徑3……[詳細]
重安江水碾群
  水碾群始建于明代,據《明史·卷三百一十二·四川土司二》記載:“洪武四年平蜀,遣使諭之。五年,領安撫司二,曰草塘,曰黃平;長官司六,曰真州,曰播州,曰余慶,曰白泥,曰容山,曰重安”。永樂四年(1406)設重安長官司,弘治元年(1488)設重安守御千戶所,并屯兵于重安江堡上。大量屯軍的涌入,帶來中原各地先進的文化和生產方式,他們利用重安江上隆起的沙洲大規模建造水碾,取替土著居民仍用石碓舂米的原始勞作。建造重安江水碾群選址考究。此段江水被沙洲從中剖開,形成南高北低兩支河道,高差為1.12米。水碾水輪深藏沙洲腹部,每個碾房從開入水孔兩眼引江水沖擊水輪,南北江面高差產生的水力足以使水輪旋轉并帶動滾輪工作。余水匯入北支河道。重安江水碾群規模宏大,明末為其鼎盛時期,共有40余座。水碾群現存碾房19座,沿沙……[詳細]
斗蓬沖戰斗遺址
  斗蓬沖戰斗遺址斗蓬沖座落在長順縣睦化鄉北境,距縣城30多公里,地處東經106°25′15〃,北緯25°51′,海拔1100米。地處鼓揚、睦化兩鄉交界。置于群巒迭峰之中,山上林木幽深,中間低凹,型始倒置鍋底,整個地形為300余米長的山溝,南北環山,東西走向,南面山有一條險峻的山凹口。進出僅有三個山埡口能通行。1950年10月3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貴州軍區下達了合圍長(順)紫(云)惠(水)的剿匪命令,調集中國人民解放軍一三八團、一四0團、一五一團、十七軍隨校、十六軍偵察營、貴陽軍分區部分部隊等三個整團及五個營的兵力,還有2000多農民自衛隊員配合。斗蓬沖戰斗卻只有78名武工隊員,總計殲匪337名(以曹紹華為首),繳獲輕重機槍1挺,輕機槍3挺,沖鋒槍1支,七九步槍168支,短槍8支,各種子彈9000……[詳細]
水城鋼鐵廠一號高爐
  貴州六盤水,因三線建設而生、因三線建設而興。位于其城中心的貴州水城鋼鐵廠,高22米的“母親爐”——一號高爐,至今仍為三線文化保留了一份“獨家記憶”。20世紀60年代初,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從備戰的角度出發,黨中央決定將處于一線的國防科技工業、機械與能源工業及原材料工業,逐步轉移遷至長城以南、廣東韶關以北、京廣鐵路以西、甘肅烏鞘嶺以東的三線地區,規模浩大的三線建設也由此拉開帷幕。貴州六盤水煤炭資源豐富,有“西南煤!钡拿雷u。1966年,國家批準貴州水城鋼鐵廠籌建。根據“靠山、分散、隱蔽”的建設方針,選址于貴州水城青杠林,代號603工程。隨著三線建設全面鋪開,為把水城建成有鋼有鐵、打不垮、拖不爛的“硬三線”,作為“新中國鋼鐵工業的搖籃”的鞍鋼,派出了平均年紀僅35歲的5000多名骨干同赴六盤水。……[詳細]
青巖古鎮萬壽宮
  貴州四大古鎮之一的青巖古鎮,位于貴陽市的南部郊區,距離市區29公里,它歷史悠久,古老質樸,設計精巧,是著名的旅游景點。青巖古鎮距今已有620多年的歷史,曾是軍事重鎮,內有明清建筑交錯而建,擁有各種寺廟、樓閣和雕梁等,包括懸山式的民居房、腰門、窗雕、石碑坊、背街、狀元府、慈云寺、文昌閣、萬壽宮等,人文氣息濃厚。青巖古鎮的獨特還在于它的喀斯特地貌,很多城墻層層堆高,氣勢宏偉。萬壽宮位于青巖古鎮的西街3號,靠近慈云寺。它原本是青巖的移民集資而成的八家祠,到了清朝康熙年,成為了江西會館,后又在嘉慶時期被人改造為道觀。萬壽宮總占地1000多平方米,有正殿、配殿、西廂、戲樓和生活區。正殿大門上是彩色浮雕,共有九個道家神仙像,其中一個是太上老君,其他是八仙,色彩鮮明,人物栩栩如生。周圍有磚雕和其他浮雕。還……[詳細]
寨英村古建筑群
  寨英村古建筑群位于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寨英鎮寨英村的梵凈山山腳。整個古鎮占地約11公頃,現存四合院式、三合院式、苗族吊腳樓等古民居建筑85棟,會館類建筑2處,5街6巷,消防池8個,古井2口,各種商鋪50余處,手工作坊30處,城門4個,卡子門1個,城墻673米,碼頭4處。其中:城墻,環繞古鎮周圍,連接四城門,二水門,一卡子門。以粗料石砌成,全長約673米,高3—10米不,基寬在0.5—0.8米。現東北段、東南段、西南段保存完好。四個城門亦基本完好,F存建筑有民居、商鋪、會館、城墻、碼頭等。融居住、經商、防御為一體。城墻環護,在險要處設城門四座,在河水緩處建碼頭四座。居住多為前鋪后宅的四合院,內有隔墻、暗道、射擊孔等設施。民居大門連楹多做成牛角形。會館用鵝卵石砌墻群,多做成魚骨形,具有鮮明的民族……[詳細]
四渡赤水戰役舊址
  四渡赤水戰役,發生在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5月9日。貴州省和四川省交界地區。這次戰役徹底擺脫了-的圍追,扭轉了長征的局面。也是毛澤東的軍事戰略開始震驚世界的開始。地址:貴州習水縣土城鎮赤水河出行:可以到貴陽金陽汽車站,有車直達習水,七個多小時,再轉車到土城鎮。四渡赤水紀念館位于土城鎮團結街,原稱花園,長征時紅三軍團司令部在土城駐地,為中西合璧兩層磚房,由原-副主席張震將軍題寫館名。紀念館突出介紹四渡赤水戰役的全過程,以土城戰斗、一渡赤水河為重點,真實再現歷史,突出表現毛澤東等軍事指揮家軍事指揮藝術上的“神”,凸顯四渡赤水在中國革命史上的歷史地位。四渡赤水紀念館采用圖片、文字、實物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布展。比較全面、客觀地反映了紅軍四次渡過赤水河的戰斗經歷,并突出了“土城戰役”在“四渡赤……[詳細]
紅軍遵義警備司令部舊址
  在遵義會議召開70周年紀念日之際,紅軍遵義警備司令部舊址修復并對外開放。這一革命歷史遺跡坐落在遵義會議紀念館后面,占地面積860多平方米,室內按原樣陳列。1935年1月8日,中央紅軍智取遵義后,為確保即將進入遵義城的中央領導機關的安全,下令成立紅軍遵義警備司令部,任命縱隊司令員兼任司令員,縱隊政治委員兼任政治委員。紅軍遵義警備司令部的成立,對確保遵義會議的順利召開,對以遵義為中心的蘇區根據地的建立,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地址:遵義老城楊柳街中段(遵義會議紀念館后面)門票:免費交通:公交:18路,21路,25路,2路內環,2路外環,4路,6路環線,7路,9路聯系方式:0851-28222785……[詳細]
“仁學會“會址——文昌宮
  文昌宮位于貞豐縣城東門內,建于清乾隆年間,建筑平面布局應用均衡對稱的手法,沿縱軸線建前殿及左右配殿、正殿。在整個建筑群的前面,有長方形的荷花池,池中建木橋為出入道,似一個“中”字。整體建筑由高到低,錯落有致。正殿外觀似“高”字形,與城外文筆塔相映,人稱“文筆高中”。前殿和正殿均為木結構歇山式屋面,九架梁,三開間。翼角為仔角梁起翹,但舉架合度,房頂曲面柔和,出檐不顯硬直。正殿為重檐歇山式,雙步回廊,自腰檐起,第二層的檐外裝修退至金柱之間,使正殿建筑風格較為活潑。此殿通面闊6米,進深9米,基高0.4米,整個建筑高13米。清光緒二十二年(1897),文昌宮正殿被清翰林吳嘉瑞(廂丹)辟為“仁學會”會址,吸收貞豐有志青年為會員,傳播維新、變法等思想,講授數、理、化知識,“創我縣新學之漸”,遂“開盤江風……[詳細]
134、弘福寺
弘福寺
  弘福寺景區:弘福寺為貴州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列為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開放寺廟之一。弘福寺坐落于黔靈山杖缽峰、寶塔峰、象王峰相擁的山窩間,寺院殿堂結構典雅,莊嚴、古樸,曲欄長廊,廊廡廣闊,布局精嚴,古雅清幽。主要建筑有法華塔、九龍浴佛石壁、大山門、鐘鼓樓、天王殿、觀音殿、大雄寶殿、玉佛殿、藏經樓、說法堂、客堂、雙桂樓、方丈苑、碑廊、五觀堂、五百羅漢堂、素香齋等,大小建筑72座,加上放生池,茶樓等處,占地11433平方米。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赤松和尚云游來筑,結茅于山中,繼而募化四方,建成此寺。民國初年,曾為貴州佛教會所在地。弘福寺保存有一批珍貴古跡文物:其一、赤松開辟的九曲徑(俗稱24道文扣);其二、徐霞客游過的古佛洞;其三、矗立于山門外右前方的法華塔;其四、開山祖師赤松和尚紀念塔及歷……[詳細]
三門塘村古建筑群
  三門塘村古建筑群 三門塘村位于天柱縣坌處鎮,距縣城40公里。南臨清水江,明代被開辟為水上運輸碼頭,專事木材營銷。明朝末年,靠水上運輸富裕起來的三門塘人便捐資創建義學,普及漢文化,教化鄉民,興修庵院宗祠,民居亭榭,修路架橋,開創渡口,并開場期趕集,設木行、肉攤布店、米鋪百貨、飯館旅店。三門塘最盛時期形成了由五條主街巷和眾多民居、商號、店鋪、廟宇、橋梁、碼頭等組成的建筑群,包括了民間典型的水運商貿集鎮的大部分類型。三門塘古建筑群包括宗祠兩座,碑刻300余通,古樹68株,印子屋28棟,水井20眼,魚塘17口,石拱橋6座,石板橋10座,石板路12條,卵石路30多條。這些建筑風格獨特,空間布局靈活多變,立體感極強,工藝十分講究,風格粗獷而不失精致。民居建筑為穿斗式懸山頂小青瓦結構,橫向三開間或五開間……[詳細]
魯班場紅軍戰斗遺址
  仁懷市魯班場紅軍戰斗遺址位于貴州省仁懷市魯班鎮黃家田村白家坳村民組,距仁懷四中、魯班二小約400米。1935年3月15日,中央紅軍為了粉碎敵人的圍攻,實現戰略轉移的目標,紅一、紅三、紅五軍團與盤踞在魯班場的國民黨中央軍周渾元所率的第二縱隊,在白家坳、團標寺、涼水井、老坑嘴、白果寺、丁家山、羊角嶺一帶,展開了激烈搏斗。戰斗從3月15日清晨7時開始,持續到當晚10時結束。紅軍在槍林彈雨中沖鋒陷陣,奮勇殺敵,共殲敵400多人,擊落敵機一架,摧毀和占領敵軍碉堡、戰壕、掩體、障礙物等不計其數,史稱“魯班場戰斗”。此次戰斗,極大地震懾了敵人,為紅軍第三次渡過赤水河,擺脫敵人的圍追堵截鋪平了勝利的道路。2000年9月,魯班鎮人民政府籌資10萬元,在鎮南街口東端的小山上,修建魯班場紅軍戰斗遺址雕塑,并建紀念……[詳細]
鮑家屯水利工程
  安順市西秀區大西橋鎮鮑家屯村(俗稱“鮑屯”)距安順市區東22公里,始建于大明洪武二年,被譽為“大明屯堡第一屯”,位于滇黔古道的鮑屯因其良好的地理位置,四面環山、水源充沛、易于屯田墾荒,從而造就了經歷600多年風雨,目前仍還發揮作用的鮑家屯古水利工程。在鮑屯村民的自覺保護以及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鮑家屯水碾房獲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亞太遺產保護最高“卓越獎”。 鮑家屯古水利工程位于邢江河上游,600多年前,鮑屯先祖為使鮑屯村寨周邊農田達到旱澇保收的目的,結合河道與村寨農田的地形地貌,著手修建這一泄洪抗旱工程,工程分為:水倉大壩、魚嘴分流大壩、回龍壩、水碾壩等,共有11道壩,總長730米,溝渠長3.2公里。經過六百多年的歷史,該水利工程目前仍發揮作用,正因有該水利工程,鮑屯及周邊村1……[詳細]
冷少農烈士故居
  冷少農烈士故居位于甕安縣城南,為全木結構,正房四立三間,廂房各三立兩間。青瓦屋面,石鋪天井,青磚院墻,故居保存完好,1985年11月,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3月命名為州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0年3月,批準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冷少農為我省十個重要革命烈士之一。生于1900年1月,畢業于貴州省立法政專科學校。1925年赴廣州黃埔參加革命,被安排在周恩來辦公室工作,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冷少農隨國民革命軍北伐轉戰武漢,受黨組織派遣,打入國民黨南京政府訓練總監部搜集情報。秘密參與組織抗日反帝大同盟和革命互濟會,策動國民黨軍隊-,秘密發展共產黨組織,是南京地下黨的主要負責人之一。國民黨圍剿蘇區的一、二、三次圍剿部署情報均為冷少農獲取,由錢壯飛轉達中央。1932年3月不……[詳細]
139、念佛寺
念佛寺
  念佛寺位于貴州省鎮寧縣環翠山上。環翠山坐落在鎮寧縣城北門外,山上林木蓊郁,風景清幽。明初,邑人建玄天宮于其上,為鎮寧寺城外八景之一。曾有詩紀之云:“高嶺疊翠草菲菲,中有幽亭繞翠微。煙火萬家青嶂合,寒林幾處白云飛。探奇繞徑粘濃蘚,攬月臨流浸綠漪。還共僧侶分榻坐,城頭芳景正依依!毕特S年四年至十一年,該山數遭兵焚,林木被伐盡。山僧重新培植,數年后仍復舊觀。民國三十一年,軍政部一二四師后方醫院遷住縣城,林木復被該院士兵砍作柴燒,不逾旬已根株無存。經過長期培植,近年來環翠山又林木覆蓋,景致宜人。環翠山寺院原屬真武廟,始建于明嘉靖年間,清康熙、咸豐、光緒年間曾予重修。民國二十年(1931年)由鎮寧縣縣長李項翔主持對殿宇做了一次大規模重修。1986年,有緣法師到環翠山開創念佛寺,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環翠山……[詳細]
140、燕樓營盤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燕樓營盤
  位于貴陽市花溪區南21公里燕樓鄉北隅,地處燕樓壩子正中,青巖至燕樓公路旁七公里處。其西1公里為燕樓場壩,西北500米為燕樓中學,南1公里處為金山洞。燕樓營盤始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同治五年(1866年)建成,歷時3年之久,為燕樓附近周氏等姓農民所建,因營盤所在山形似一頭公牛,故俗稱公牛屯。此山為東西走向,東低西高,東山頭海拔1250米,西山頭海拔為1350米,整個山坡以南天竹、茅草為主要植被,營盤依山就勢建在山頂,由巨石砌成,南面筑有兩道城墻,十分堅固。今部分城墻已毀,營盤內房屋及其他建筑全無,僅存146間屋基及其他遺址和建營盤時的3通石碑,記載了營盤修建的時間:一為“天地生成”四字。字經50余厘米,右側刻有“同治八年”,左下方刻有“公立”二字,字徑5厘米;二為“中和營”,字徑39厘……[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精品精品第一区 | 日本歪歪大片在线观看网站 | 夜鲁夜鲁夜鲁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字AV字幕在线观看老师 | 在线视频国产亚洲欧美一区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