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貴州省旅游

貴州省文物古跡介紹

織金壽佛寺
  壽佛寺又名“三楚宮”,位于城關鎮支前路中段東側。始建于清初,乾隆五十六年(1791),由城南移建現址。道光二十一年(1841)至二十五年(1845)重修。坐西向東。由大殿、戲樓、廂房及牌坊組成。占地面積約9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610平方米。大殿面闊五間,通面闊21.28米,進深六間,通進深16.2米,抬梁穿斗混合結構硬山青瓦頂。前后帶雙步廊,深1.84米。山墻嵌“重修三楚會館序”碑,青石方首,高2.25米,寬0.9米,厚0.24米。碑座高0.3米,寬1米許,厚0.4米。額題“廟貌常新”4字,每字0.1米見方。首題“重修三楚會館序”。碑文記重修事。立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詳細]
242、禪陽寺
禪陽寺
  禪陽寺  位于馬店鄉沈營村,南依阜蚌公路,北鄰黑土溝,遺址現狀為一處中間略高、四周低緩的坡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采集有鴨嘴形、扁鑿形(表面有凹槽)、圓錐形鼎足。器形有夾砂紅陶藍紋罐形鼎,腹飾寬凹藍紋的夾砂厚壁缸等。時代稍晚的陶片,其紋飾有大方格紋、方格填線紋、小方格紋、藍紋和繩紋等。陶色以紅陶為主,黑陶較少。距地表10厘米以下,有大量紅燒土,可能是陶窯或房屋遺跡。從采集標本分析,禪陽寺新石器時代文化可以分為早晚二期,其早期屬大汶口文化,晚期屬河南龍山文化。在遺址中曾采集到銅箭鏃、蟻鼻錢、楚國貨幣等東周文化遺物,說明該遺址亦有東周文化層存在。已列入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大洞遺址
  大洞遺址位于中國西南部貴州省盤縣珠東鄉十里坪村,距縣城約49公里,是一處舊石器時代中期遺址。大洞遺址屬于石灰巖洞穴遺址,洞口寬55米,高約40米,主洞長1600米。1992年考古工作者在此進行了首次發掘,已揭露面積為80平方米。遺址內出土有石制品1300余件,部分石器的特征可與西方同期文化相比較。此外,遺址中還出土有屬于中更新世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的動物化石40余種。大洞遺址是目前貴州省發現的最早的文化遺址,其文化遺物和原始生活遺跡保存了棄置時的狀態,洞內的第四紀堆積豐厚且保存完好,為建立華南地區第四紀洞穴堆積的標準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國家文物局)……[詳細]
王若飛故居
  王若飛故居位于安順市西秀區北街174號,故居座東向南,由門樓、過道、朝門、正房、對廳房、西廂、影壁…王若飛,貴州安順人。中國0早期革命家、著名“四.八”烈士,1896年10月11日生于貴州安順城北。中國0早期革命家、著名“四。八”烈士。1896年10月11日生于貴州安順城北。1922年加入中國0,先后任豫陜區-,0中央秘書長,江蘇黨委省農委書記。1927年5月當選為0中央委員。1931年任0西北特區委書記,在延安時期歷任0陜甘寧邊區黨委-部長、宣傳部長、十八集團軍延安總部副總參謀長,0中央華北華中工作委員會秘書長,中央黨務研究室主任,0中央秘書長等職。1945年8月王若飛作為0代表團代表之一,與毛澤東、-赴重慶談判,同-政府簽訂了著名的《雙十協定》。1946年4月8日,王若飛乘飛機回延安請示……[詳細]
金鳳山寺
  金鳳山寺金鳳山寺位于縣城東北,距縣城10公里,山頂海拔907.5米,勢雄奇峻秀。該山因明代初年一位云南官佐到此棄官修行而出名,曾建有48座庵院。從東、西、南三面上山,都修有大道,千級石階蜿蜒曲折,繞山而上,附近鄰縣及縣內到此朝山拜佛的人成千累萬,香火鼎盛。游人立于山頂,四面群山低俯,陣陣清風送爽,歷代均列此為登臨游覽勝地。游客既可觀賞山景,又可瞻仰觀音殿、南岳廟、寶鼎庵等寺廟,還可訪古探奇,找到當年開山的和尚“坐化成仙”的石棺材及歷代官宦、名人游山留下的詩文,縣人民政府將此列為縣內佛教活動場所。1984年被縣人民政府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包樹紅軍井
  紅軍井在望謨縣樂元鎮包樹村。此井原名冒沙井,年久失修,泥沙淤積,泉水干枯,群眾用水十分困難。1935年4月,中央紅軍長征宿營包樹村時,為解決群眾用水困難,紅軍指戰員淘沙修井,將廢井掘修一新,并在井旁栽下兩棵柳樹。井深3米,長1米,寬0.5米,四周用卵石砌成。至今泉水長年不竭,柳樹長大成蔭。前人有詩贊云:“水自清涼沙自沉,資源豐富利民生。紅軍到此重修掘,飲水不忘掘井人。”此后,人們稱此井為“紅軍井”,此樹稱為“紅軍樹”。望謨縣人民政府1987年12月公布其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望謨縣——樂元鎮,途徑X658縣道,駕車約行駛1小時30分鐘,無門票。……[詳細]
紅七軍“五一”集會舊址
  紅七軍“五一”--舊址位于榕江縣古州鎮古州中路,面積800余平方米,場內有古榕樹五株。原為前清道臺衙門所在地,與紅七軍軍部舊址(清代總兵署)隔街相望。1982年2月,被貴州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30年4月30日,紅七軍攻克榕江縣城。第二天即5月1日,正逢“五一”國際勞動節,紅七軍政治部在廣場召開了慶祝戰斗勝利和國際勞動節的群眾大會,宣傳中共和紅軍的方針政策,發動群眾參加革命。此次--,是貴州有史以來勞動人民慶祝自己節日的首次--,也是貴州歷史上由紅軍組織召開的第一次群眾--,擴大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在全省特別是黔東南周邊地區的影響。……[詳細]
鎮遠天后宮
  •為紀念海神媽祖和作為福建同鄉會館而建,背依石屏山,前臨㵲陽河。鎮遠天后宮又稱福建會館,始建于清代,是為紀念海神媽祖和作為福建同鄉會館而建。天后宮位于鎮遠縣㵲陽鎮新中街,坐北朝南,背依石屏山,前臨㵲陽河,由山門、正殿、戲樓、東西兩廂、西院、東院(膳房)、梳妝樓等建筑組成,各單體建筑均為小青瓦頂穿斗式木結構。占地面積2372平方米,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現存的天后宮,是經過咸同年間的戰火之后,鎮遠知縣林品南率福建籍商人捐資于同治至光緒年間重建。2019年10月7日,鎮遠天后宮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地址:貴州省鎮遠縣新中街開放時間:全天開放……[詳細]
萬華禪寺
  萬華禪寺位于貴州省平壩縣境內的高峰山上。高峰山是西南旅游勝地,奇峰聳立,怪石嵯峨。中央峰高約1000米,自北面登上山腰,進入一個小山口,中間有一塊五畝大上的盆地,萬華禪院便坐落其中。禪院周圍群峰環繞,左邊山嶺突起三峰,為面壁峰、玉異峰、寶塔峰、右邊山嶺也有三峰,為福壽峰、天門峰、蓮花峰。此地層巒疊翠,古木參天,景致十分優美。其中有號稱“高峰八景”的“獨印把關”、“烏鴉早朝”、“平地煙霞”、“怪石蟋龍”、“玉屏夾道”、“羅漢撞鐘”、“南天門”、“金滿斗”等。另有明初建文皇帝“西來面壁”石刻遺跡。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臨游覽后,曾于他的《游記》中贊嘆此處“得天獨厚”。……[詳細]
盤關紅軍橋
  1935年4月紅一方面軍紅九軍團經過的盤江鎮“紅軍橋”。盤江鎮“紅軍橋”位于盤州市盤江鎮機關居委會。1935年4月19日,紅一方面軍第九軍團奉軍委電令,完成掩護中央紅軍主力南渡烏江的任務后,在何長工、羅炳輝、王首道等同志率領下,于20日經金沙、畢節、納雍、水城等縣,從虎跳石、竹竿橋勝利渡過北盤江,進入盤縣(現盤州市)境內,經普古、雞場坪、關口等地,于1935年4月23日,從此橋經過進入云南富源,甩掉了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保存了有生力量。后來,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當地人民將此橋稱做“紅軍橋”。2004年11月,盤江鎮“紅軍橋”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紅軍遺址
  紅軍遺址紅軍遺址,這里原是江西會館,1936年1月8日,紅二六軍團從湘鄂邊至康東北長征經過這里,二軍團直屬隊和五師就駐扎在朱家場街上,六師駐扎在一山之隔的前光屯,當時叫覃王屯,賀龍、任弼時等軍團-就住在這座會館里,這座會館就成了當時的臨時指揮中心。紅軍在這里沒有發生激烈的戰斗,只是懲斃了大地主鄭爾昌和他的任朱家場偽區長的兒子鄭道生。紅軍走后留下了少數傷員,其中兩位不幸遇害。現改為朱家場中心小學,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內還有頗為壯觀的樟樹群,共有高大的古香樟十五株,而且排列整齊,樹齡在百年以上,大家試試,要幾個人牽起手才能抱住,另外還有近二十株較小的香樟樹。……[詳細]
252、洞佛寺
洞佛寺
  洞佛寺洞佛寺,于1985年12月,被縣政府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49年-行將失敗之際,以曾廣愛為首的200余名土匪四處搶劫,游擊隊解放德江后,繼續為非作歹與人民為敵。1950年3月,解放軍經過三天三夜激戰,才全部殲滅了匪徒活捉了匪首曾廣愛。1984年,德江縣委、政府為紀念犧牲的烈士,在洞佛寺洞口崖壁上勒石銘記,以垂千古。洞佛寺洞陵園,總面積1500平方米,陵園內有五位剿匪英雄的墳墓。陵園后面是當年匪首曾廣愛的居住地——洞佛寺山洞,山頂有青石紀念碑一個,高6.2米,寬1.98米,碑座為6面2級石臺,正面陰刻“青山埋忠骨,英雄垂千古”,南面有剿匪簡介。……[詳細]
劉元晃宅
  劉元晃宅位于位于瓦屋鄉克蘭寨西,始建于清道光年間,坐西向東,原建筑面積600平凡余米,現存建筑面積300平凡余米。整個建筑由過廳,南、北廂房,正屋組成四合院落。四周有封火山墻圍砌,在東側和南側各開有一八字門。正屋面闊三間,通面闊11米,進深四間,通進深7.8米。穿斗式懸山青瓦頂。廂房三間,通面闊11米,進深三間,通進深11米,穿斗式懸山青瓦頂。八字門為雙坡穿斗式木結構。劉元晃宅是克蘭寨古建筑群中體量最大的建筑院落,特別是其院內天井和建筑中木雕極具特色。同時外墻飾以白石灰粉刷。劉元晃宅是黔東地區民族文化與漢族文化融合的代表,是典型鄉土建筑在黔東地區的集中反映。……[詳細]
高阡鼓樓
  高阡鼓樓位于從江縣下江鎮高阡村,始建于雍正年間,具體年代不詳。坐西向東。占地面積110平方米。密檐式十七重檐六角攢尖頂木結構,通高25米。設十八根落地柱,其中主承柱六根,檐 柱十二根,底層平面呈正六邊形,邊長4.2米。樓身十五級,雙樓冠;屋檐平面為正六邊形。各層封檐板彩繪風情圖案,頂層檐下均置如意斗拱,斗拱下裝漏窗。翼角起翹,彩塑鳥獸等,各級封檐板彩繪侗族風情畫。鼓樓二層和頂層分別置有牛皮木質鼓。地面石板鋪墁,有火塘四個,其中大火塘直徑1.5米。設護欄、坐凳,以供對歌、休憩。正北設一出入門,門額上泥塑雙龍搶寶,門邊置混凝土塑獅子各一頭。鼓樓現主體結構保存較好。……[詳細]
茶馬古道-大方甘棠古道
  大方甘棠古道,位于大方縣黃泥塘鎮甘棠村西南3公里處,建于明代,青石鋪墁,現存古道長約2公里,寬1-2米,南與西河古道相接。,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驛道上殘存有李太英伯母節孝坊,石刻工藝精湛,始建余1918年,占地面積10平方米,原牌坊為三門四柱,后于文革期間遭破壞,現存一門四柱,門寬1.27米,門高2.3米,通高5.8米。位于大方縣雙山鎮與竹園鄉交界之落腳河西岸。系攝貴州宣慰使奢香所建“龍場九驛”中的歸化驛之一段。東連金雞驛,西接歸化驛,建于洪武十七年(1384)。毛石砌筑,全長15公里,寬2.5米。現存小閣雅至雙山鄉一段長約5公里,保存基本完好。……[詳細]
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舊址之大方縣部分
  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舊址之大方縣部分位于紅旗街道文星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貴州省大方縣城關鎮今文星街福音堂,大方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舊址為一中西合璧建筑,占地92平方米,建筑面積276平方米。1985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旋即撥款維修。舊址內舉辦相關的革命文物展覽,展出各種文物100余件。中華蘇維埃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遺址1936年2月紅二、六軍團到達畢節,先在大方縣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賀龍任主席,陳希云任代主席,朱長清任副主席。后革命委員會和紅二、六軍團總指揮部遷到畢節縣城百花路12號四合院內。……[詳細]
織金縣關帝廟
  織金縣關帝廟位于城關鎮城南路南段北側。始建于清初,原址在州署(今縣人民政府駐地)側,康熙四年(1665)知府劉勇移建于南關外。康熙二十八年(1689)、乾隆五十八年(1793)、道光二十一年(1841)重修。坐東向西。由前殿、月臺、后殿、左右廂房組成。占地面積約98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650平方米。前殿面闊五間,通面闊21.15米,進深六間,通進深11.61米。抬梁穿斗混合結構懸山頂。前后帶廊,深1.98米。隔扇門窗。月臺長13.85米,寬6.92米,高0.65米,正中用正方形石塊斜鋪,左右鋪方形,前、左、右用大理石鑲邊。臺前左右兩旁透雕雙獅。……[詳細]
壩梅寺遺址
  壩梅寺遺址壩梅寺遺址原名承恩堂,位于梵凈山西麓,因在壩溪、梅溪之間,故俗名壩梅寺,為明建4大腳庵之一,正殿7間,偏殿及僧房數十間,畫棟雕梁,規模宏大,占地4畝,寺產遍及周圍二三十里。1958年學生勤工儉學寄住寺內,不慎燒毀。現僅存圍墻、屋基及山門外合抱古樹數十株。清康熙后,歷年所刻石碑及寺附近的和尚墓群尚殘存。遺址附近有碑數塊,其中康熙十五年(1676)因垣重建承恩堂常住碑,記廟產甚詳;嘉慶十年(1805)的重修扷垣碑,記載了該寺擴建始末;光緒二十三年(1879)碑,記載清理廟產經過。1982年9月,與壩梅寺和尚墓群一并公布為縣級重點保護文物。……[詳細]
259、迎祥寺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迎祥寺
  迎祥寺位于貴陽青巖鎮南街,是明末清初貴州的重要寺院之一,寺名為迎接吉祥之意。迎祥寺始建于明天啟元年(1621年),由智安法師修建,前后歷時七載,于天啟七年(1627年)竣工。寺院建有閣式山門、大殿、后殿及兩側配殿。1990年,在社會各界大力支持捐助下,由通修法師主持,再次照明代建筑樣式進行維修,并從貴陽黔靈山弘福寺迎入釋迦牟尼、阿南尊者、十八羅漢等佛像21尊,供奉于大雄寶殿。1997年9月,經貴陽市人民政府公布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地址:貴陽市花溪區青巖鎮青巖古鎮內類型:寺廟游玩時間:建議1小時門票信息:免費開放。……[詳細]
西佛崖石刻
  西佛崖石刻西佛崖石刻位于貴州黎平縣城西隅的西佛崖,西佛崖是明末抗清英雄何騰蛟墓地,歷來為游覽勝地。民國十六年(1927年),湘軍上校周曰癢率部進駐黎平,瞻仰何騰蛟墓。對何公民族氣節高度贊頌,即題“浩氣常存”四字,并具禮物,親登黎平書法家李伯先生宅,拜請代書。由周出資雇匠,摩刻于西佛崖。四大字為橫行楷書,筆力遒勁灑脫,陰刻于石壁上,每字見方60厘米,兩側直行小楷陰刻,上首“民國丁卯冬月立”,下首落款:“陸軍上校湘西周曰癢”。整個摩崖題刻長2.75米。“浩氣常存”摩崖至今完好,屬于何騰蛟墓地的附屬文物之一,被列為貴州省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正在播放麻豆专区 | 日本精品二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高清中文字幕在线观 | 午夜在线观看的那种网站 | 五月丁香六月婷婷网线视频 | 无遮挡粉嫩小泬久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