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四川省旅游

四川省文物古跡介紹

蒲江大佛寺摩崖造像
  大佛寺摩崖造像,位于蒲江縣鶴山街道梨山村之長秋山南麓。據其造像風格,斷代為唐代至清代摩崖造像,大多造像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清代《蒲江縣志卷二·方外·寺觀》記載:“大佛寺,縣東十里,石崖上大佛一尊,高丈余,前有石池,終歲不竭。”大佛寺摩崖造像1-22號龕,系一環首方碑,高1.27米、寬0.43米,文字漫沒。這通龕碑應該是記述大佛寺歷史的最確切材料,可惜文字不存。故而,大佛寺營建于何時,今已不可考。以摩崖造像時代推之,當于唐代興建。大佛寺摩崖造像,現存17龕,303尊。該造像主要分布于大佛寺后南北走向長100米、寬5米、距地高10米的白砂石山崖上,可分為兩個區域,一為崖壁東部的大佛區,另一處為崖壁西部的千佛崖。大佛區造像4龕,均坐南向北,1、2號龕的時代大約在唐,3號龕未刻成,4號龕為清代造……[詳細]
平昌小寧城
  此城位于平昌縣荔枝鄉楊柳村。東西長1000米,南北寬800米,城址高出河面300米,四周絕壁,三面環水,東有小徑通山頂,平昌縣城至邱家鄉公路經城東山腳而過,城東有北埡巖,西有羅城巖。從東向西是石鑄固城,從南向北是天生屏障,巖高十余丈,向上不可攀登,向下令人不寒而栗。東北面設有渡口,可通報敵情;西南面停泊船只,負責漕運。北埡口興有小場,營有棧房和商店。南宋戰亂時期,入城要經店主通報或響箭發出信號,得到州官允許方可進城。四周城門雙層,戒備森嚴。只有東門沿石級而上,一路可通。但鎮守更嚴,必經三關,層層盤查。城上筑子午兩城,內為子城,巖高約五丈,城高約二丈,環圍約三里。外有午城,巖高十余丈,環圍約六里。子午兩城均為方石所壘。東西南北,內外四門,城樓高懸,威嚴壯觀。城中央建有三進口衙門,并有廟宇、寺院……[詳細]
三臺云臺觀
  云臺觀為四川省第二大道觀,僅次于青城山位于三臺縣南百里的安居境內,據<<云臺觀碑記>>:云臺觀為趙肖庵開創。原名佑圣觀。南宋嘉定七年(1214)九月九日,趙肖庵于此升隱(去世),后欽封“妙濟真人”。明朝正德八年(1513),欽差太監錦興、錦衣衛千戶龔清到云臺修醮。十年,遣內宦造金玉帝像、帳幕紋爐、府花爵盞恭詣云臺朝謁。先建拱宸樓,階下一臺名曰“玉璽”,命工于璽上建八角樓,題額“天乙閣”。十一年又遣官修治。十五年(1520),欽賜綠幡二首,-“大明皇帝喜舍玉幡”張掛觀中。肅王命鑄滲金帝像一尊,執旗旅行袋、捧劍、靈童、玉女、溫、關、馬、趙、靈官10像,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遣官送觀安放。明清兩朝曾培修十余次。清光緒十二年(1886)失火將前殿及拱宸樓燒毀,是年附近紳耆捐金培修,歷五年竣工。……[詳細]
瑞峰崖墓群
  瑞峰崖墓群位于眉山市青神縣岷江西岸的瑞峰鎮黃角村丘陵地帶,是一處數量眾多、分布密集、保存較為完好的古墓葬群。2006年5月,瑞峰崖墓群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全國第六批文物重點保護單位。秦并巴蜀后,四川盆地依托都江堰水利工程一躍成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至兩漢時期,隨著社會穩定和生產力的提高,出現了一批擁有大量土地和佃戶的富裕莊園主,人們的生活水平得以改善,民眾的意識形態和喪葬制度開始轉變,厚葬和家族葬風開始盛行。縱貫眉山的岷江,遠在秦漢,就是四川的“黃金水道”,沿途經濟發達,人口稠密。當時沿江的眉山人,不僅生在岷江邊,死后也安息在岷江兩岸,這就是岷江兩岸面水背山的峭壁和山坡上分布著大量崖墓的原因所在。地處岷江古航道中游的瑞峰鎮,原是青衣縣治所,是古代進出川的水陸交通要道,人口稠密,經濟繁榮,加……[詳細]
長寧苦竹寺
  長寧縣佛教苦竹寺,位于長寧縣境西部10公里的三元鄉紫竹山上,海拔572.2米。苦竹寺現有大殿、觀音殿和東、西廂房、大雄寶殿等占地1340平方米的古建筑,能住100居士,可供1000善男信女豆花飯和佛事活動。寺內現有2名僧尼、6名居士負責日常事務,每年上苦竹寺朝山拜佛、許愿求簽、盞燈了愿,問財運、盼安康的各界人士、各地信眾上萬人次。整個寺廟有面積約10畝,建筑1470平方米。  苦竹寺始建于公元十三世紀末的我國元朝成宗皇帝鐵穆爾大德年間,以前叫龍泉寺。辦過學堂,周洪漠在這里讀過書。明朝永樂帝(1404年)到弘治帝(1505年)的100年間,有8人中進士,有一家三兄弟中解元而得名“三元”。清朝大火后,更名為苦竹寺。1950年,解放軍剿滅土匪,進入太平盛世。1951年龍泉鄉人民政府駐苦竹寺。195……[詳細]
瓦切塔林
  瓦切塔林位于四川省紅原縣瓦切鎮,此地是一丁字路口,北距黃河第一灣60公里,南距紅原縣城40公里,往東150公里可去松潘縣的川主寺。瓦切塔林藏語意為“大帳篷”,這里有紀念第十世班禪大師頌經祈福之地瓦切塔林,塔林周圍是一片連綿的經幡,甚為壯觀。108座白塔整齊而莊嚴地佇立在一起,照亮人們尋佛求經的道路。經幡是藏區普遍存在的一種圖騰,它是在布、麻織品上 書寫-,然后將其插在山巔、路口、河邊等地,其意義為用自然之力來誦經,以保平安吉祥。地理位置:位于四川省紅原縣瓦切鄉,此地是一丁字路口,北距黃河第一灣60公里,南距紅原縣城40公里。氣候特點:屬高原寒溫帶濕潤季風氣候,地貌呈現高山地貌和高平原地貌,為高山峽谷型草地。聯系方式:0837-2662163官方網站:www.hongyuan.gov.cn(紅……[詳細]
朱德故居紀念館
  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座落于朱德出生地、客家古鎮、川北大木偶發源地——南充市儀隴縣馬鞍鎮,于1979年經國務院批準修建,1982年8月1日落成開館。2004年8月14日,時任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胡錦濤同志視察儀隴后,作出“一定要把朱德故居保護好,一定要把朱德故里建設好”的重要指示后,紀念館進行了改擴建,并于2006年12月1日重新對外開放。2016年紀念館陳列改展,于12月1日重新對外開放。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國國防教育基地、全國廉政教育基地、國家國防教育基地、全國青年文明號、全國文明單位、全國紅色精品線路之一。紀念館占地面積27畝,建筑面積近5600平方米,展廳面積近4600平方米,分為三大展區:朱德……[詳細]
三星堆遺址
  四川廣漢南興鎮北,古老的馬牧河蜿蜒淌過,在三星堆村形成一月牙般彎道———月亮灣,河南岸是三個起伏相連的黃土堆與之相望,此即清《嘉慶漢州志》記載的“三星伴月堆”。這里就是古蜀先民生息繁衍之地———聞名中外的三星堆遺址。三星堆遺址面積達12平方公里廣闊,是四川境內目前所知一處范圍最廣、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為豐富的古蜀文化遺址。1988年1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星堆遺址的發現純屬偶然,但對三星堆遺址的發掘研究卻數十年持續不斷。1929年的一個春天,當地農民燕道誠在宅旁掏水溝時發現一坑精美的玉石器,因其濃厚的古蜀地域特色引起世人廣泛關注。1933年,前華西大學美籍教授葛維漢及其助手林名均首次對三星堆進行發掘,其發掘成果得到當時旅居日本的郭沫若先生的高度評價。由此拉開了對三星堆半……[詳細]
大英高觀寺
  大英高觀寺,座落于大英縣北通仙鄉高山村境內之高觀山上,與射洪縣西南相鄰。是大英縣建廟歷史最悠久,歷朝歷代最聞名,自然生態環境最優美,信奉區域最廣泛,信眾最多的古寺。相傳高觀寺始建于北宋時期,但據清初《蓬溪縣志》記載,高觀寺始有寺院應源于漢代時期,距今已有二千多年。《蓬溪縣志》記載:蓬溪有八景:高觀有其二,一曰“高觀鼓響,”二曰“佛巖夜燈。”據《清初康熙志》載:“縣之東門外,高觀山,夜至五更,鼓聲大震”。“高觀鼓響”因此而被譽為蓬溪縣八景之一。高觀境域歷為妻縣、巴興、長江、蓬溪縣治之西,大英縣之北而非“東門外。”妻縣縣治在今三臺縣妻江鎮,高觀寺正處其“東門外,”直線距離僅十多公里。高觀寺,大英及周邊區域內的海拔最高點,夜深人靜,音傳甚遠,十多公里外的妻縣縣治“東門外”可聞也并不神秘。妻縣立于漢……[詳細]
南部永安廟大殿
  永安廟,位于四川省南部縣桐坪鄉衛星村六組境內,占地約1200平方米。據留下的石碑記載,該廟始建于唐永徽二年(651年),距今1300多年;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當地族人進行過一次維護,是我縣最為古老的建筑之一。傳說北宋時宋徽宗為太子時游過此廟。2002年公布為南充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該廟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古名山僧占多”,永安廟卻座落于一平曠處,周圍群山環繞,一條小河呈玉帶般繞過其左右。從樓房街(4組)、天井壩(5組)、棗子林(3組)等地出土了大量的瓦礫和陶瓷(其中有漢代陶瓷)、器具等來判斷,在環永安廟一帶,歷史上曾有過相當的繁榮,永安廟的選址也正充分體現了永安廟的人文親和力。永安廟為一座北向南的單間歇山式廟堂,三開間8.2米,進深6.2米,付階長8.2米,寬2.……[詳細]
171、賽格寺
賽格寺
  賽格寺是全藏區規模最大的藏傳佛教覺囊派寺廟,位于縣城東測。自從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對覺囊派實行改宗后各地寺廟逐漸消亡,唯有這里不僅沒有消亡,反而十分興盛,寺內有許多藏密氣功等神秘宗教現象,該寺燃燈節酥油花會十分著名,是研究、旅游覺囊派藏傳佛教的最佳去處。該寺距成都504km,距馬爾康245km。    賽格寺院位于阿壩縣城以東一公里成(都)阿(壩)公路南側的哇爾瑪鄉鐵窮村,是阿壩縣和整個川西北藏區規模最大的覺囊派寺院。賽格寺的藏戲表演和燃燈節早已享譽四方。 明朝萬歷年間(公元16世紀末)哇爾瑪洞溝村賽桑家族的賽翁波和更尕云丹勒珠遠涉西藏拜請覺囊派第五世祖師達饒那它為師,虛心修學覺囊佛法,并受到大師多次灌頂,學成返家后,遵照師傅囑咐在阿壩廣傳佛法,于明萬歷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在哇爾瑪鄉……[詳細]
中江壽寧寺
  壽寧寺位于四川省中江縣城西側,北靠蔥籠陡峭的樓妙山,而監清澈明凈的凱江河,與縣城南北二塔爭輝,同城東魁山相映。寺后樓妙山北有古跡“玉局洞”,寺前有中江八景之一的“樓妙飛韋”,吸引著拜佛參觀的群眾來此登高眺望。清代邑訓導左凝登樓妙山有詩云:“尋常極目嘆崔嵬,此曰登監實異哉。四面群峰呈畫譜,一灣流水倒瑤臺。燕隨春風高低舞,風送松聲遠近來。看看煙霞從地起,不知身在彩云堆。”寥寥數語,色畫出樓妙山秀麗風光。名字由來壽寧寺原名“圣壽寺”,建于隋朝皇泰二年(619年)。該寺現所在地原為樓妙山古剎舊址。前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正果法師,青年時期出家于圣壽寺。法師圓寂以前曾說:“四川省中江縣壽寧寺是我出家寺廟,希望能回去看一看。”后因事務繁忙,未能如愿,不幸于1987年11月20日在北京廣濟寺圓寂。同年12月,……[詳細]
資中永慶寺
  永慶寺位于四川省資中縣城東北隅重龍山上。地處成渝高速公路中段,距成都142公里,辟為宗教活動及游覽場所。永慶寺始建于唐,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續建,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重修,乾隆、嘉慶時多次培修。寺前有石牌坊,上為“重龍古跡”,兩旁有聯曰:“雙鶴橫江,緬仙吏遺蹤,百尺樓頭尋鶴架;重龍繞郭,踵名賢舊址,三臺渡口望龍門。”牌坊背面上 書-“西蜀名剎”。兩旁有聯曰:“倚漢凌云,洵是西方法界;聞掬水,分明勝地曹溪。”牌坊后是“文命誕敷”牌樓,其后是永慶寺天王殿,殿后有重檐八角亭樓。傳為宋代修的“來鶴亭”,亭后建有普陀殿。殿后有大旱不竭的“天池”。天池后是大雄寶殿,右側有月池。典故萬丈青山插太空,樓臺妝點梵王宮。昂霄鴛嶺徜徉處,如帶珠江指顧中。這是明四川按察使楊舜原題的一首詠資中重龍山詩。……[詳細]
174、雄登寺
雄登寺
  雄登寺別名洋登寺。位于縣城10公里處的茹布鄉境內,海子山東南面,坐落在冷巴村后的山上,海拔4105米。“洋登”意為比原翁更寺(系白教寺廟)更山一層樓、更開闊的草原上修建的寺廟。后來由于漢語音譯的關系,變成了“雄登寺”。雄登寺建立以前,這里以有兩個寺廟殿堂,一個叫翁更打麻,一個叫翁更下麻,都是白教小寺廟。創寺人洛珍郎吉(原系白教徒)為求學深造,步行西藏,欲渴拜白教祖師噶瑪巴,被其徒拒之門外,未能得見,轉而求拜黃教大師宗咯巴為師,攻讀經書八年,獲得高深學識,回到稻城后,創立黃教,擴建雄登寺,為該寺第一代黃教活彿。時教盛興旺僧眾達730人。據考核:該寺建于明永樂十三年(1415年),距今已有570多年的歷史,寺廟占地1100余畝。建寺伊始,有僧侶7人。建立了“密集金剛”為主要的內容“夏令按居儀規”……[詳細]
175、牛仙寺
牛仙寺
  牛仙寺摩崖造像集中在白龍村四組的山嶺間,范圍南北長約150米,寬約100米,山崖高約20米。據夾江縣八十年代文物古跡普查時統計,整個摩崖造像的佛像群落共計有254龕,刻像達3400余尊,其數量現在成為了夾江縣境內造像龕數最多、佛像尊數最多的石雕刻佛像藝術群落。牛仙寺摩崖造像的總體造像規模比千佛巖小,造像的年代、場景、人物、內容基本與千佛巖相同。全部龕形以正方形、長方形平頂為主,個別為塔亭形。位于北面崖壁的造像與千佛巖差異的是多數人物造像略小些,另外使人注目的是許多龕框上刻有花邊浮雕裝飾,雕刻的線條流暢、顯得十分優美。位于南面另一山崖的造像,較為宏觀,有一窟當地人稱呼為“大堂屋”的造像,鑿刻在高約十多米的懸崖上,龕形略顯長方形,高約2米多,寬約2米,深度約1。5米。雕刻的佛像排列有序、層次分明……[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最新国产视频自拍2021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久直播 | 在线观看国产日韩亚洲中 | 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 | 亚洲国产99在线精品一区欲臀 | 亚洲欧美无线码中文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