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四川省旅游

四川省文物古跡介紹

紅四方面軍北山寺軍以上干部會議舊址
  紅四方面軍北山寺軍以上干部會議舊址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得勝鎮得勝社區居委會,清初兵燹被毀,康熙元年(1662)修復,立二教寺,道光17年(1837)雷自然和尚從渠縣云游到此掛塔為僧,賣產、化緣擴寺,歷時9年形成建筑群。1933年10月,紅四方面軍在發動宣達戰役之前,其總部在北山寺召開了各軍以上領導干部會議,研究部署作戰方針和計劃,亦為革命舊址。該建筑座南向北,由山門、前殿、正殿、后殿、廂房、禪房組成復式三進四合院。整體建筑占地面寬50米、進深40米,面積2000平方米,建筑面積994平方米。青石天井,泥土屋地面,穿斗臺梁混合結構,板壁花窗,青色板瓦屋面,殿為歇山頂,廂房、禪房為懸山頂。山門前有11級踏道,山門面闊3間14米,進深1間2.4米,通高5.13米,檐高4.85米,廊寬0.96米![詳細]
鹽亭縣嫘祖故里
  嫘(音雷)祖,軒轅黃帝之元妃,中國上古養蠶治絲的偉大發明家,5000多年前誕生于四川省鹽亭縣金雞鎮嫘祖村。嫘祖原名王鳳。她自幼聰穎,采果奉親,發現天蟲吐絲結繭,細心觀察蠶的生長規律,嘔心瀝血,首創野蠶家養。又治絲興衣,使西陵氏人穿綢著帛,而被舉為西陵部落酋長。嫘祖以絲帛為贄進獻軒轅,軒轅慕名前來訪問,實現了嫘軒聯姻,中原與西蜀的聯盟,從而建立起了大統一、大團結、大民族、大文化的東方大國。嫘祖一生輔弼黃帝,選賢用能,協和百族。她未嘗寧居,隨黃帝巡視全國,教民育蠶,歷盡千辛萬苦,為中華民族鞠躬盡瘁,病逝于南巡道上,遵囑歸葬于金雞鎮青龍山之首,祖墓猶存。由于嫘祖開辟絲綢文明,功高日月,自周代起就被天子庶民尊奉為“先蠶”,民間尊稱為“蠶神”,又被尊為“行神”,愛稱為“嫘姑”、“絲姑”、“蠶姑娘”,歷……[詳細]
五糧液老窖池遺址
  宜賓五糧液酒廠現存明代的地穴式曲酒發酵窖(簡稱酒窖),分布在該廠城區車間“順字組”和“東風組”內。“順字組”工場,在宜賓市長春街70號,是原“利川永”糟坊舊址,F有窖27口,按西南——東北走向分左、中、右三行排列,其作列(西北面)順數第7、8、9三窖為明代酒窖,窖號21、22、23。據查此三窖原為“利川永”的前身,創自明初的“溫德豐”糟坊。其原型呈斗形,與明末清初的“張萬和”、“葉德盛”糟坊所開的長方形窖有異。結合歷代祖傳的口碑資料及“雜糧酒”(1929年更名為五糧液)秘方的嫡傳情況考證,這三口窖的年代上限當不晚于明初。1.“長發升”老窖池遺址保護范圍:長發升建筑南側外墻南延4.5米,至鼓樓街北側公路,長發升建筑東側外墻東延7米,至民居建筑東側,長發升建筑北側外墻北延6米,長發升建筑西側外墻……[詳細]
404、蒲江文廟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蒲江文廟
  蒲江縣文廟大成殿建于蒲江縣城東街,毗連東門。據《蒲江縣志》記載:“蒲江縣文廟建于明朝洪武年間,原于縣署之南。又在清朝康熙34年(1695年)遷于東街新建,又于乾隆22年(1757年)及嘉慶25年(1820年)重修完竣!逼鋸R與東街交界處,建有高大的石屏墻一通,全部系青石墩砌成,石墩之間留有空口,石墻上蓋琉璃瓦和寶頂脊梁。長約30多米,厚約80公分,氣勢雄偉,頗稱壯觀。廟的由來其廟兩側,各開一門,門側各建石碑一通,上 書-:“文武官員,至此下馬”八個大字,以示尊崇孔子。其兩門之間,乃一平壩,面積約半畝。向北而行,便是“三橋九洞”。三橋兩側,各砌呈長方形石欄桿。橋下為池,春夏之際,常聞蛙聲四起,此起彼伏,似若仙樂之鳴。其九洞之下,各掘一小凼,小凼積水,稱曰:“泮水”。在清朝年間,每科入學“秀才”……[詳細]
中共知行小學支部活動舊址——石馬壩知行小學
  石馬壩知行小學(現犍為縣石溪鎮石馬村小學)位于犍為縣石溪鎮石馬壩村4組。1940年2月,中共樂山中心縣委將眉山縣委負責人李公表調離眉山,經康煤廠會計股長吳昌位介紹,到石溪鄉石馬壩私立知行小學任教,任教務主任,黨內關系直接與梁華接頭。1940年下學期開學時,知行中學附屬小學與知行小學合并,改為石溪第二小學。由于學生人數增多,教師缺額大,共產黨員帥德昌調到該校任高年級三班班主任。1941年春,共產黨員李銀輝、帥世祺到石溪第二小學任教后,隨即建立中共知行小學支部,李公表任書記,隸屬樂山中心縣委領導。中共知行小學支部成立后,根據上級指示積極開展工作。按照“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總要求,以抗日為中心,學校為陣地,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首先在學校中開展勤儉建設,利用校前10余畝……[詳細]
水寧寺石窟
  水寧寺石窟位于巴中市城東37公里的水寧寺鎮,是古代巴蜀通往漢中的古道,即“米倉道”的必經之處,F處于巴中至通江、達川公路的三岔口上,有巴中至達川、通江的公路橫穿鎮前。在北宋乾德四年(公元966年)以前此地稱始寧縣,因位于南北交通的要道上,當時是這一區域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水寧寺舊稱“始寧寺”,古寺今已無存,而寺前沿水寧河兩岸約500米的石巖上至今仍有盛唐造像38龕316軀。其中最精彩的當數位于原寺后山崖上的1-9號龕,此九龕均鑿于盛唐,堪稱巴中現存窟龕中雕刻最精美、最具藝術價值者。1號龕為雙重龕,外方內圓。龕內東方三圣立于正壁,藥師佛居中,左手托藥缽,右手執錫杖,額上有毫光,面相豐圓,日光菩薩和月光菩薩侍立左右,體態婀娜。內龕外側二力士形象勇猛,作搏斗狀。龕楣兩角各雕一身飛天飄舞于朵朵祥……[詳細]
407、鷲峰寺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鷲峰寺塔
  鷲峰寺塔,全稱“鷲峰寺禪院佛頂舍利寶塔”,建于南宋嘉泰四年(1204年),位于四川省蓬溪縣赤城鎮白塔街所倚鷲峰山,平面呈四方形,為樓閣式磚石塔!吨袊ㄖ贰罚核汲芍┯袑N挠涊d。據《蓬溪縣志》記載:鷲峰寺塔由南宋蓬溪縣彥李氏白琳創修于南宋嘉泰年間。該處原有鷲峰寺,寺肇建早于塔,其中殿堂后因兵災漸毀,至明正統年間得以重建。二十世紀八十至九十年代間,寺內戲樓、天王殿、大雄殿、毗盧殿陸續遷建,今原址僅存此塔。1962年,鷲峰寺被蓬溪縣人民委員會核定為蓬溪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被遂寧市人民政府核定為遂寧市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12月,以“蓬溪白塔”之名被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塔座西向東,由塔基、塔身、塔剎組成,總高36米。塔基為四方形,束腰須彌座,高0.85米……[詳細]
408、八邦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八邦寺
  公元1181~1189年間,止貢巴·仁欽貝造其弟子巴登向秋能巴由西藏止貢替寺赴八邦傳演止貢噶舉教義,并主持修建了八邦寺的前身一二兄里寺大殿上座,在太殿鄰近的兩個山頭分別建起“著郎干”講學院和“五且”坐經院。寺廟舉行法會,則集合僧侶在曲池西(今鄉政府駐地)講經授法。16世紀中葉,兄里寺被一名叫“阿熱”的炊事僧人失火焚毀。清初,從西藏阿里云游至德格的薩迦高僧赤稱俄熱看中了八邦“三象戲水”的奇麗地形,在荒蕪的兄里寺原址建起一薩迦寺廟,但因規模不大,僧侶不多未獲發展。清雍正六年(1728),出生于德格龔埡阿洛定日崗的噶舉名僧,被嘎瑪第十世-蓋西多吉認定為昌都嘎瑪寺第八世司徒-的司徒·曲吉龔勒于28歲時征得土司登巴澤仁允準,以龔埡班黨寺為母寺,在原兄里寺地址親自主持修建起噶瑪噶舉派的八邦寺;并在法王登……[詳細]
409、寂光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寂光寺
  寂光寺,又名古井寺,位于大英縣蓬萊鎮古柏辦事處境龍歸山下。始建于隋朝大業二十三年(617年),后因遭兵火而毀。明洪武三十二年、正統八年、弘治十三年,住持原義先后重修寺廟。明末清初,因戰火寺廟再度化為灰燼。清康熙五十五年、道光二十三年,再度對寺廟進行了重修擴建,留下如今宏偉壯觀的四重堂寺廟。寂光寺由山門(魁星樓)、鐘樓、鼓樓、牛王殿、大雄寶殿、金輪殿、念佛堂、齋堂、儲經樓組成,是明清兩代的古建筑群?菢枪矁蓪印6䴓巧瞎┯锌c斗和靈官菩薩。山門兩邊是廂房,門前石拱橋橫跨古井小溪,橋的另端是一座高約兩丈,寬一丈三尺的石制花牌坊,牌坊之下是一洞橋,石刻花草鳥獸、人物石鼓。牌坊兩邊是一對遙遙相望、威武雄壯的在石獅。山門內、兩邊各有清代道光二十三年(1844年)的栽的古樹、古柏,高二十四米,-二點四……[詳細]
410、鄧公館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鄧公館
  鄧公館建于民國時期(1931年),屬土木結構的四合院建筑,共有上、下兩層樓,內有一個大天井,占地面積1664平方米,建筑的裝飾為雕梁畫棟,飛檐亦壁。該建筑歷史悠久,建筑獨特,是古代建筑類型的典范,它的建筑布局和藝術風格各具特色,是歷史文化藝術的實物例證。2006年我縣已經將鄧公館申報為州級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縣委、縣政府投入資金維修,納入創辦“彝族母語文化節”硬件總體工程實施重要項目之一。竣工后,將投入“母語文化節”主題博物館的布展使用,陳設,民歌、民樂、克哲爾比等音像制品,彝族傳統的生產、生活用品、服飾、漆器、羊毛制品、小手工制品等,小相嶺風光圖片、溫泉大酒店開發圖片、豐谷火把液(物展)、母語教學成果、書畫展等。將古代建筑和展覽館融合為一體,打造成一座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彝族文化主體博物……[詳細]
回龍灣洞穴遺址
  回龍灣洞穴遺址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布德鎮,舊石器時代晚期洞穴遺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遺址距今已1.8-1萬年。出土了大量的細石器、礫石石器以及骨化石等等。其中細石器具有類似北方草原文化的特征,礫石石器具有典型南方舊石器晚期器物特征。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洞穴遺址位于金沙江北岸的“火石崗”山上,為石灰巖和膠結巖構成的溶洞。座東向西,東西背靠山嶺,西向面臨把關河水系的一條氣名溪溝旁,地理坐標為東經101035’,北緯26038’。遺址高出現把關河水面約300公尺,海拔1550米。遺址位于東西方向,洞深12米,南北最寬處在洞口為4.6米,洞口高11.9米,內高平均3米。堆積面積約35平方米。地層堆積平均厚度在2米以上?煞秩髮悠邅唽。以五花、灰色和山地紅壤三種土層堆積為主。文化包涵物有打制的小型石……[詳細]
木門軍事會議會址
  “木門軍事會議會址”位于旺蒼縣木門鎮南面半山腰的木門寺,距縣城38公里。木門寺古名老顴寺,建于南梁,隋毀,唐代重修,四周大樹參天、翠竹蔥蘢、青幽深邃,青龍寨雄踞其后,金魚河蜿蜒于下,寺內僧眾虔誠誦佛念經,晨鐘暮鼓,香火十分興旺,F存寺廟為四合院建筑,占地面積3375平方米,建筑面積1190平方米,寺院依山而建,坐南朝北,大殿為清康熙年間建筑,兩邊廂房為解放后建筑。大門上有徐向前元帥親筆題寫的“木門會議會址”六個大字。正殿五間,陳列有當年紅軍留下的革命文物,正殿大門上掛有徐向前、李先念同志的題詞。李先念1985年5月的題詞是:“繼承和發揚紅軍光榮傳統,把革命老根據地建設好;”徐向前的題詞是:“繼承革命先烈們艱苦奮斗、克服困難的精神和英勇犧牲獻出自己寶貴生命的大無畏氣概。兩邊廂房為“紅四方面軍木……[詳細]
犍為文峰塔
  文峰塔是位于四川省樂山市犍為縣龍孔鎮文峰村文峰山,始建于明代萬歷三十六年,塔高9層30余米。據史載,文峰塔始建于明代萬歷三十六年,塔高9層30余米。,也就是公元1608年,有著400年的歷史,犍為人習慣地把它俗稱為白塔寺。文峰塔巍峨屹立于文峰山的最高處,它在青山綠樹的映襯下、在蟲吟鳥鳴的伴奏中,默默地展示著自己的英姿、自己的歷史、自己的悠遠。遠眺文峰塔,拔天擎地,猶似一支飽蘸文墨的如椽巨筆,書寫于藍天青山之間。塔內有螺旋形石梯拾階盤旋而上,直通塔頂,中間塔層每層皆有窗,透過塔窗可了望遠山近水。每個窗眼后面都有神龕,塑有神態各異的神像、菩薩。塔頂為八角形,每角掛一銅鈴,風刮之,物擊之,鈴聲悠揚于十里之外。塔尖有一寶頂,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塔身造型優美,潔白無瑕,若是傍晚時分,被夕陽點染得會……[詳細]
414、南溪觀音寺
南溪觀音寺
  觀音寺:位于江南鎮紅聯村,是南溪區佛教活動場所之一。主要殿堂面積402平方米,附屬房屋面積626平方米,常住僧人4人。該寺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間,距今有150年歷史。每月農歷初一、十五和每年的農歷2月19日、6月19日、9月19日全區及附近區縣有數千名居士和其他信教群眾到寺廟參加佛事活動。觀音寺原名飛來寺,始建于何時,由于年代久遠,無法考證。石碑顯示,寺院重建于清乾隆丙二年間。坐落于萬里長江第一城宜賓市。是宜賓市南溪區三大佛教活動場所最早的寺院。相傳一位老和尚受菩薩點化,跋山涉水,沿江而來。到前一看,這里依山傍水,綠油油蘆葦如波浪般隨風起伏,是個修行圣地,于是開始搭棚駐地。清理中發現一座古墓,而后周圍怪事連連。某日,天降洪鐘一口,罩住古墓,據師父說,洪鐘上的鐘扣就138斤,故名飛來寺。時光流轉,……[詳細]
415、劉湘陵園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劉湘陵園
  劉湘陵園即今南郊公園,建于1942年,占地115畝,總工程師為時任南京工學院建筑系主任的楊廷寶教授。陵園仿北京清陵建筑風格,線條對稱。當時以牌坊門為正門,門前為小橋流水,綠野平疇。橋為石質,欄桿上雕有云紋,與北京頤和園長廊云柱相似。橋前,原有一尊高10米的漢白玉石刻——“劉故上將神道碑”。字為龔澤溥書,碑文為楊庶堪撰,碑在1965年被毀。牌坊門上刻“劉故上將墓園”六個大字,石質堅固,雄偉壯觀。從牌坊至闕坊(俗稱三洞)的大道兩旁的翠柏,均為當時四川軍政界的風云人物張群、張瀾、呂超、鄧漢祥、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唐式遵、熊克武等手植。闕坊為牌樓式建筑,紅墻綠瓦,正中懸有“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題匾——“永念忠勛”,背面正中懸有蔣介石題匾——“英姿颯爽”。闕坊左右為兩座碑亭,一座是四方形,立余中英所……[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宅男666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 日本全部一级视频 | 亚洲成a人片77777国产 | 思思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高清 | 中国精品国产yw在线观看 |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