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四川省旅游

四川省文物古跡介紹

1、樂山大佛 A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位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流處,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和國家5A旅游區。景區周廣17.88平方公里,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獨具特色。山下江河爭流、波光云影、沙鷗翔集、帆影點點;山上繁花似錦、茂林修竹、朱樓畫檐、丹崖峭壁。有世界第一——樂山大佛、自然和人文奇觀——“巨型睡佛”、西部普陀——烏尤寺、東-浩崖墓、佛教藝術薈萃——東方佛都、宋元遺址——三龜九頂城、彌勒經變故事——佛國天堂、水上游江觀佛諸壯景。此外,尚有著名歷史文化景觀和景點:離堆、爾雅臺、海師洞、凌云寺、靈寶塔、龍湫虎穴、九曲棧道、東坡樓、注易洞、下觀音寺、千峰洞、沫若堂、璧津樓、碑林、梅園、漁村等。歷代名士墨跡眾多,佛教文化氛圍深厚。景區依山傍水,風光旖旎,名勝古……[詳細]
廣安鄧小平故居
  廣安鄧小平故居簡介鄧小平故居座落在廣安區協興鎮牌坊村的鄧家老院子,為普通農家三合院,占地800余平方米,有大小房屋17間,穿抖木質結構,青瓦粉壁,古樸典雅,庭院綠樹成蔭,翠竹掩映。故居正房大門上方懸掛著主席題寫的“鄧小平同志故居”金字橫匾,大門兩側為四川著名作家馬識途撰寫的對聯:“扶大廈之將傾,此處地靈生人杰,解危濟困,安邦救國,萬民額手壽巨擘;挽狂瀾于既倒,斯郡天寶蘊物華,治水秀山,興工扶農,千載接踵頌廣安。”故居陳列著大量珍貴的圖片,分“革命年代”、“建國時期”、“-歲月”、“開創新時期”、“外事活動”、“休戚與共”、“’92南巡”、“多彩情趣”八大部分,展現了偉人光輝革命歷程和蓋世功勛。一批珍貴文物分別陳列在“家鄉與家族”、“童年在廣安”欄目內;“情系廣安”展室中有黨和國家領導人、省級……[詳細]
3、閬中古城 AAAAA
閬中古城
    閬中位于四川東北部,嘉陵江中上游,是川北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重鎮。戰國時為巴國國都,秦滅巴置閬中縣迄今2300多年,歷代為郡、州、府、道治所。明末清初為四川臨時省會達17年之久。  閬中素有風水寶地之美譽,三面環山,四面環水,風光鐘靈毓秀,如詩如畫。  閬中是全國保存最好的四座古城之一,是四川省唯一立法保護的古城。  閬中文化底蘊深厚,名勝古跡眾多,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閬中是華夏本源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是巴文化的主要發源地,是漢唐民間天文研究中心,是四川狀元之鄉……全市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多處。  閬中2004年擠身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行列,目前全市有以古城為龍頭的重點景區4處,星級酒店6家,國內旅行社10家,民居客棧100多家。 ……[詳細]
朱德故里景區
  朱德故里景區: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廉政教育基地、全國首批“景區帶村”旅游扶貧示范景區、全國12個重點紅色旅游區、30條紅色精品旅游線路之一,2016年十一假日最佳景區。 朱德故里位于四川省儀隴縣馬鞍鎮琳瑯村朱家大灣,以朱德故居、朱德誕生地、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為主體,融合丁氏莊園、川北大木偶等人文資源,充分利用琳瑯山、四方田等地理標志,融合德文化、紅色文化、客家文化、農耕文化,實現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相融、相通,是集“偉人瞻仰、旅游消費、度假休閑”為一體的全國紅色旅游示范區。朱德故里景區以朱德故居、朱德誕生地、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為主體,融合丁氏莊園、川北大木偶等人文資源,充分利用琳瑯山、四方田等地理標志,融合德文化、紅色文化、客家文化……[詳細]
5、三蘇祠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蘇祠
  三蘇祠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城西,是我國著名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的故居。原為五畝庭院,元代改宅為祠,明末毀于兵火,清康熙四年(1665)在原址摹擬重建。經歷代增修擴建,現占地86畝。三蘇祠既保持了蘇氏故居的風貌,又體現了祠園建筑的古樸幽深。肅穆中有疏朗之氣,典雅中而洋洋大觀。庭園紅墻環抱,綠水縈繞,古木扶疏,翠竹掩映,形成三分水二分竹的島居特色。樓臺亭榭,莊重典雅;匾額對聯,詞意雋永。祠內供奉陳列有三蘇及子孫、女眷塑像,還供奉有眉山始祖蘇味道畫像和列代先祖牌位;有木假山堂、古井、洗硯池、荔枝樹等蘇家遺跡;有三蘇祠沿革展、碑廊蘇軾手跡刻石80多通,宋、明、清、民國碑約30通。除此而外,館內還收藏有上萬件有關三蘇的文獻資料和文物,是蜀中最負盛名的人文景觀。三蘇祠為清代園林式文人祠堂,祠堂由前廳(古祠……[詳細]
6、瀘定橋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瀘定橋
  瀘定橋又名大渡橋,坐落在瀘定縣城大渡河上,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橋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成于45年(1706年)。康熙御筆題定“瀘定橋”,并立御碑于橋頭。瀘定橋橋長103米,寬3米,13根鐵鏈固定在兩岸橋臺落井里,9根作底鏈,4根分兩側作扶手,共有12164個鐵環相扣,全橋鐵件重40余噸。兩岸橋頭堡為木結構古建筑,風貌獨特,為我國國內獨有。自清以來,此橋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軍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經這里飛奪瀘定橋而使該橋聞名中外。瀘定橋參觀游覽點由三部分組成。一是瀘定橋。二是瀘定橋革命文物文物館,館內以照片、資料、實物展出紅軍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等情況,以及當時紅軍領導的題詞,著名書法家、畫家的書法、名畫。三是“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碑”及其公園,聶榮臻撰寫的碑……[詳細]
大邑劉氏莊園
  劉氏莊園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近現代社會的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筑之一,是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農村社會的一個縮影。現有文物,藏品2萬余件,規模寵大,保存完好的莊園建筑群,及莊園遺存的大量實物和文獻資料,加上獨具特色的莊園陳列,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為認識和研究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經濟、文化建筑及中國四川軍閥史、民俗學的重要場所和實物現場,是舊中國農村的一個縮影,是中國社會發展史的一個斷面。1965年,在原莊園主劉文彩的收租現場,雕塑家們將中國的傳統雕塑技法和西方的現代雕塑藝術結合起來,運用典型化的創作手法,創作出了中外聞名,其思想性和藝術性高度統一的超級現實主義雕塑杰作《收租院》,對外展出后,在國內外產生了深遠和廣泛的影響。該館內的川西民俗博物館,新開的“小姐樓”等內容豐富多彩,建筑風格……[詳細]
8、成都武侯祠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成都武侯祠
  武侯祠位于四川成都南郊,占地56畝,是國內紀念蜀漢丞相諸葛亮的主要勝跡,也是成都市個主要的旅游參觀點。初與劉備昭烈廟相鄰,明初武侯祠并入昭烈廟。1672年重建,形成現存武侯祠君臣合廟。武侯祠建于唐,唐朝大詩人杜甫曾有詩寫到它:“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現在的武侯祠是清康熙年間重建的。它同先主廟、劉備莫相毗連。武侯祠主體建筑分大門、二門、劉備殿、過廳、諸葛亮殿五重,嚴格排列在從南到北的一條中軸線上。一進大門,濃蔭叢中,矗立著六通石碑,其中最大的一通唐代“蜀漢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有很高的文物價值,被稱為“三絕碑”。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碑文,書法家柳公綽書寫,名匠魯建刻字。都很精湛,因此被稱為三絕碑。碑文對諸葛亮短暫而悲壯的一生,作了重點褒評;竭力贊頌諸葛亮的高風亮節,文治武功,并以此激……[詳細]
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杜甫,字子美,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出生于河南鞏縣,代宗大歷五年(770年)病死在湘江船上,因其曾任工部之官,所以后世亦稱“杜工部”。杜甫-在唐朝由盛至衰的交替時代,經歷了唐中期的“安史之亂”,他的許多詩篇,真實反映了這一時代的種種社會現象,被譽為“詩史”。杜甫的詩對中國文學的發展也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后世尊他為“詩圣”。唐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流寓成都,在浣花溪畔筑起茅屋,在此居住歷時近四年,在這四年之中,他著作了大量的詩文達240篇,許多膾炙人口的著名詩篇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是在居草堂時作出的。從北宋開始,后人在詩人的故居建園立祠,并多次修葺,現在的建筑規模是在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和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的兩次較大規模的修建……[詳細]
安岳石刻·圓覺洞景區
  安岳石刻具有“古、多、精、美”的特點:一是“古”,安岳石刻始鑿于南北朝,興于唐朝、五代、北宋,在中國石刻史上具有“上承云岡、龍門石窟,下啟大足石刻”的特殊地位。二是“多”,現存摩巖石刻造像230余處、10萬余尊、石刻--40余萬字,分布在全縣69個鄉鎮,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毗盧洞“東方維納斯”紫竹觀音、臥佛院世界最長左側全身臥佛等是其中杰出代表。三是“精”,安岳石刻具有“創新性”,既有被譽為“中國最美觀音”的毗盧洞紫竹觀音,也有打破了“北首右脅臥,枕手壘雙足”造像原則的釋迦牟尼涅槃造像……同時安岳石刻又具有“交融性”,儒、釋、道共享一龕。四是“美”,安岳石刻獨特的“單元式”造像、寫實與夸張結合的造像風格、精湛細膩的石刻技藝,留下了許多充滿人體美、人性美的藝術品,極具藝術欣賞價值、歷……[詳細]
觀音故里旅游區
  遂寧市中國觀音故里旅游區簡介“觀音菩薩三姊妹,同鍋吃飯-行。大姐修在靈泉寺,二姐修在廣德寺,唯有三姐修得遠,修在南海普陀山。”遂寧遙遙相對的靈泉、廣德兩寺,就與這一首千年民謠息息相關。從而構成了遂寧三大文化品牌之一———觀音文化。廣德寺則是遂寧觀音文化不可或缺的另一重要部分。它靜靜地聳立在臥龍山上,以2萬多平方米的宏偉建筑群在西部梵宇中首屈一指,先后受到唐、宋、明11個皇帝的敕封。前山門的牌匾上,由中國佛協主席趙樸初的手筆“西來第一禪林”六個大字金光閃閃。廣德寺留下了5件鎮寺之寶,分別是緬甸玉佛、明代圣旨坊、開山祖師克幽的肉身塔濟善塔、記載是唐宋9個皇帝敕封廣德寺的九龍碑以及兩顆皇帝御賜玉印。……[詳細]
12、燊海井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燊海井
  最令鹽都人引以自豪的,是這口被稱作世界上第一口最早由人工鉆鑿的超千米深井。它在鉆井技術之上,堪稱世界之最。這口井座落在大安區阮家壩山下,占地面積3畝,井位海撥341.4米,處在一口叫做長堰塘的堰塘旁邊。該井開鉆于清代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歷時3年,方始鑿成。井深1001.42米,既產鹵,又產氣。當時,鹵水自噴量每日約14立方米,并且能日產4800-8000立方米天然氣,可供14噸鹽的燃燒。據有關資料記載,當海井鉆成11年后,俄國的謝苗諾夫都于1846年鉆成了口淺井,采出少量井油。再過13年之后,美國的狄拉克才于1859年8月,鉆成一口21.69米深的井,而且只從井里采出1.8噸多的井油。由此看來,中華民族不僅是一個勤勞勇敢的民族,而且具有昭著于世界的聰明才智。燊海井的開鑿,不僅揭開了……[詳細]
飛仙關旅游景區
  飛仙關旅游景區位于雅安市東北部,東距雅安市區約11公里,北距蘆山縣城約17公里,西距天全縣城約21公里,是G318川藏線第一關和川西旅游環線必經之地,史上是“川藏文化走廊”、“茶馬古道”、“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被譽為川藏線陸地“第一咽喉”。“4•20”蘆山強烈地震發生后,飛仙關旅游景區啟動了災后重建規劃,按照“文旅結合、鎮村一體、產城相融”的思路,突出景區整體提升戰略部署,以南北場鎮建設為基礎,結合茶馬官道、二郎古廟、南天新鎮的建設,打造為集生態觀光、鄉村游憩、古鎮休閑、文化體驗、養生度假等功能于一體的國家生態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和川藏線上精品旅游目的地。……[詳細]
14、遂寧靈泉寺 AA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遂寧靈泉寺
  靈泉寺位于遂寧城東4公里,始建于隋朝開皇初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山頂觀音殿內有一泉,泉中之水人們稱做“觀音圣水”,千百年來始終不溢不涸、紺碧甘美。民間傳說此水可祛病延年,慕名前來飲之者絡繹不絕,宋代蘇東坡曾題“七泉”二字于巖壁,林則徐贈“香林德水”匾額懸于觀音殿并流芳于世。梵音亭一側有三口相距不到1米的古井,水至井口的深度竟各不相同,其中最深的井終年泉水滴答,聲音清脆而悠遠,其余二井靜默寂然,人們說,那是妙善公主在給兩位姐姐娓娓講著佛法。連根樹是三枝主干根部緊緊相連的古樹,人們說它象征著本是同根生并于靈泉、廣德修行的大姐、二姐與遠在南海普陀山的三妹遙相呼應、息息相通。觀音柏在離地面2米左右,分成了三枝,在人們心目中,她早已成為觀音三姐妹形神不離、齊心向佛的形象化身。氣勢恢宏的觀音閣……[詳細]
天宮院風水文化景區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天宮院,位于閬中城南20公里的天宮鄉。因閬中天文文化深厚,唐代天文學家袁天罡、李淳風晚年先后來閬定居,在這里擇地觀天,著書立說,死后也都埋葬在這里,天宮院為紀念他們而建。天宮院原有萬年臺、牛王亭、正殿、觀音殿等建筑,始建于唐,明天順三年(1459)重建,清雍正四年書“光澄慧鏡”匾額。正殿為雙重檐歇山式屋頂,臺梁式屋架,用料粗大,面闊五間19.4米,進深五間19.3米。觀音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為疊梁式和穿逗式結構相結合的建筑。現兩殿保存完好,占地6畝,建筑面積684平方米。天宮鄉即因天宮院而得名。袁、李二人是天文學術上的好朋友,死后兩人的墓葬也相居為鄰。李淳風墓在五里臺山上,墓前有“唐太史令李淳風之墓”碑及淳風觀。袁天罡墓在觀稼山半腰,坐北朝南,前臨天宮院,與李淳風墓遙遙相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一级a性色生活片久久无 | 亚洲人成中文电影 | 五月天天爽天天狠久久久综合 | 婷婷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 又黄又爽又色无遮挡国产 | 亚洲人成综合网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