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重慶市旅游

重慶市文物古跡介紹

巫溪西門車站
  巫溪西門車站位于巫溪縣城廂鎮人民社區,時代為1960—1969年。含人民旅社。2019年,巫溪西門車站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重慶長江大橋春夏秋冬雕塑
  重慶長江大橋春夏秋冬雕塑位于渝中區、南岸區石板坡長江大橋橋頭兩側,時代為1984年。含春、夏、秋、冬雕塑。2019年,重慶長江大橋春夏秋冬雕塑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中壩遺址
  中壩遺址,位于重慶市于忠縣境內,被譽為三峽庫區最具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即使在全世界,也難找一個古遺址能連續不斷地反映5000年古代文明的發展史,而中壩正是這樣一個遺址,這里的文化堆積層厚達12.5米,歷經了新石器時代、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漢、南朝、唐、宋、元、明、清,完整地展現了五千年中華文明史,位列199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并被譽為三峽庫區最具價值的古文化遺址。……[詳細]
塔坪寺塔
  塔坪寺塔位于北碚區靜觀鎮塔坪村。包括石塔、鐵塔及塔坪寺,時代為宋、清。寺建于宋,原名小昆侖古藏寺,明代萬歷年重建后更名塔坪寺,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重修。木結構四合院布局,存正殿、藏經樓、后殿、左右廂房。石塔建于宋紹興十六年(1146),七級樓閣空心方塔。通高十四點四米,底邊長六點二米。底層門上有浮雕造像五尊,以上各層均存造像、窗龕。塔內有石梯供人上下,并有浮雕造像七尊。鐵塔鑄于清嘉慶年間(1796-1820),六角七級密檐式鐵塔。高六點三八米,底層邊長零點八七米。每層鑄佛像若干尊。塔坪寺始建于宋代(1146),耗時二十二年,于一一六八年終告完成。塔坪寺原名小昆侖古藏寺,在明代萬歷年時重建后更名為塔坪寺,一九八六年被列入為四川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寺廟占地五千平方米,為整體四合院建筑,是集寺……[詳細]
石坎崖墓群
  石坎崖墓群位于重慶城南90公里處江津市鳳場鄉石坎村南。1987年文物普查時發現。墓共5座,分布于南北長100米,高5~10米的砂巖壁上,坐東向西。從左至右依次編號為M1~M5。均為單室墓,孤形頂。M1、M2為單門楣,M4為三層門楣。墓群有線刻和浮雕圖案。M1外壁右側有一長0.2米的線刻魚,M2外壁右側有一高0.6米的人物。M3室內有石函一口,長1.6米,寬0.4米,高0.6米;室內左壁有兩個浮雕人物,前者頭戴官帽,著寬袖長袍,右手執杖,腰佩長劍,后者首戴梁冠,雙手執印,均為向前行走的側身像。M4左門枋上有浮雕人首蛇身女媧像,高0.6米,女媧雙手托月。在M4與M5之間的外壁有線刻巖畫兩組。第一組在門楣上方,共刻5人,均為女性,高0.23米,頭挽丫髻,著寬袖長裙,束腰,雙手外伸提圓形物,似為舞蹈……[詳細]
佑溪無銘闕
  佑溪無銘闕位于忠縣井鎮佑溪村,時代為漢。無銘闕,俗稱寶塔子,原是墓前闕,位于重慶市忠縣城北8千米處的涂井鄉佑溪村,2003年已搬遷到忠縣白公祠內。無銘闕始建于東漢,已有1800余年歷史,至今保存完好,是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僅存的重檐式仿木結構石闕。闕身高5.44米,共有九層,四方闊8米,是一座由九墩不同形狀的石料相互攀附、疊砌而成的奇特建筑物。基礎粗壯而穩重,正面雕一只似龍非龍,似虎非虎的怪獸,其上有掛、方、欄額、斗拱匹配成闕身、闕檐、闕蓋。第三層和第六層角上分別鏤刻著男女裸體力士,形態勇猛健美,彎腰屈膝,全身用勁,好似整個碑闕由他們抬著。在力士上下左右雕滿了各種飛禽走獸。闕蓋以一個象征吉祥長壽的龜形怪物作為瓦楞。2000年,佑溪無銘闕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重慶市文物保護……[詳細]
雙墻崖墓群
  雙墻崖墓群位于大足縣郵亭鎮雙墻村,時代為東漢。雙墻崖墓群為第一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石油溝氣田巴一號井舊址
  石油溝氣田巴一號井舊址位于巴南區安瀾鎮石油溝村,時代為1937年。2019年,石油溝氣田巴一號井舊址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七拱嘴崖墓群
  七拱嘴崖墓群位于綦江縣文龍鄉亭和村,年代為東漢。崖墓周邊包括墓內還雕刻有線描壁畫。“巖畫是先民刻在石壁上的史記”。七拱嘴崖墓群為重慶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沙壩子墓
  沙壩子墓年代為宋,位于榮昌縣許溪鄉沙壩子村。沙壩子墓為重慶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高洞子墓群
  高洞子墓群年代為南宋,位于永川市板橋鎮高洞子村位于重慶市永川區板橋鎮高洞子村高洞子社一山坡上,共分布有3座墓葬,均坐北朝南,為南宋晚期較為罕見的仿木結構單室崖墓,由東向西依次編號為M1-M3。M1形制較為特殊,墓室為八邊形仿木結構,穹窿頂,高2.6米。柱頭均有斗拱和龍頭雕刻,共設有7龕,后龕右柱中部刻有大宋開禧春造記匠,左柱中部刻有南陽口天鳳郎壽堂。龕下部刻有迦陵頻伽、白虎、玄武、朱雀、青龍等高洞子墓群為重慶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江津中學
  重慶市江津中學校(JiangjinMiddleSchoolofChongqingCity)位于長江之濱,鼎山之麓,是重慶市首批重點中學。學校創建于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共招初中3屆,高小5屆,速成師范1班,課程融西學、重體藝;江津知縣蔡承云率先捐廉銀三百兩,籌集白銀二萬余兩興學,同年8月,立案批準辦中學堂,定名“官立江津中學堂”。宣統元年(1909年),學校有教師9人。宣統二年(1910年),四川省提學使司改校名為“江津縣立中學堂”,頒校印一枚,4月22日啟用,校慶日據此確定。民國時期民國14年秋(1925年),學校改行新學制,即“六三三”制。民國27年(1938年),學校師生為避空襲,舉校遷江津油溪,1945年遷回。民國30年(1941年),學校開辦高中,學制三年。民國31年(19……[詳細]
云陽李家壩遺址
  重慶三峽庫區云陽李家壩遺址內涵豐富,時段長、規模大且保存完好。發掘清理的46座戰國至西漢時期土坑墓是本次發掘的重要收獲。墓葬均為豎穴土坑墓,分布密集,排列大致有序。時代:戰國發掘地點:重慶市云陽縣高陽鎮青樹村發掘單位:四川大學三峽考古隊葬式具一定特色,部分墓葬有殉人、殉頭現象,為戰國時期巴人實行人牲人殉制度提供了重要實證。墓葬隨葬品豐富,出土了大批精美的戰國時期巴蜀文化青銅兵器,其中龍蛇紋矛、通體飾云雷紋矛、通體線刻浮雕虎紋等,均為巴文化精品,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同時隨葬器物文化面貌豐富多彩,顯示出多種文化交流融合的獨特文化特征和時代特征,為研究巴文化的發展、繁榮和融合消失提供了新的極具價值的資料。該遺址作為巴人分布在澎溪河流域的一個區域性中心,是繼涪陵小田溪遺址之后,巴文化研究領域的又一重要……[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久久成人免费视频这里都有 | 婷婷丁香五月深爱憿情网 | 在线免费AV观看大全 | 久久综合五月丁香久久激情 | 色妺妺在线视频 | 亚洲精品福利在线观看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