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海南省旅游

海南省文物古跡介紹

儋州東坡書院
  位于海南島儋州市中和鎮的東坡書院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時候是儋州府所在地,彎彎曲曲的村街,全用青石板鋪成,古廟古寺石碑隨處可見。古老的東坡書院就在一片椰林之下。東坡書院坐落在宜興市丁蜀鎮東北隅的蜀山山麓,建于北宋年代。東坡書院所處環境十分雅致,樹木蔥蘢,鳥語啁啾,一條小河從院門前靜靜的流過;院內建筑整齊壯觀,古樸典雅,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東坡書院雖歷經千年的風雨滄桑,天災-,但代代鄉黨重文厚教,募資悉心修葺,至今仍保存完好。東坡書院與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文學家蘇東坡有著密切的關系,他才華橫溢,對中國文學藝術的日臻發展有著多方面的貢獻,尤其散文,為世人稱道,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東坡書院位于那大45公里處,占地2500平方米.1996年被授予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海南重要的人文勝跡之一。為……[詳細]
2、五公祠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公祠
  五公祠號稱“海南第一樓”,位于海口市東南方5公里處,占地面積約6.7公頃。清光緒十五年(1889),海南人民為紀念唐宋間被貶謫來海南島的唐朝名臣衛國公李德裕,宋朝名臣忠定公李綱、忠簡公趙鼎、莊簡公李光、忠簡公胡銓而建,遂有“五公祠”之稱。五公祠由主樓以及兩側的蘇公祠、學輔堂、五公精舍、觀稼堂、伏波祠、浮粟泉、cwNB236酌亭和瓊園等亭、臺、樓、閣古建筑群組成。主樓為一座二層木質結構式斗拱的紅樓,高9米,建筑面積450平方米。樓下正門懸掛“五公祠”匾額,樓上掛著“海南第一樓”橫匾,樓下大廳內陳列著五公塑像。樓下大廳楹柱上,清人長聯高度評價了五位名臣,頗為“第一樓”增輝。長聯為:“只知有國不知有身任憑千般折磨益堅其志;先其所憂后其所樂但愿群才奮起莫負斯樓”。“唐嗟末造宋恨偏安天地幾人才置諸海……[詳細]
宋氏祖居及宋慶齡陳列館
  宋氏祖居及宋慶齡陳列館是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于文昌市昌灑鎮古路園村。管理單位是文昌市宋慶齡基金會。宋氏祖居為傳統的海南民宅建筑,磚瓦土木結構,正屋凹廊布局,設有正屋兩間,廚房一間,橫屋三間,圍墻門兩個,建筑面積660平方米,圍墻正門橫楣上方掛鄧小平題寫“宋氏祖居”四個金色大字。宋慶齡陳列館建于1985年,位于宋氏祖居的西北側,祖居和陳列館相距85米,兩者是一個整體,占地面積共93.6畝。陳列館是一座庭院式建筑,屋頂飾有金黃色琉璃,建筑面積420平方米,館前有面積達720平方米的兩級平面的前庭,門口前庭正中豎立宋慶齡半身漢白玉石雕像,雕像高1.2米,基座高1.7米,寬1.5米,陳列館院正中庭院豎立孫中山半身花崗巖石雕像,孫、宋兩座雕像在同一中軸線上,兩個雕像距離40余米,其正門前宋慶……[詳細]
4、秀英炮臺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秀英炮臺
  “秀英炮臺”門匾發現之地,考古研究者紛紛指認為炮臺大門原址。在通過史料推理和對當地老人佐證的同時,炮臺80載前的景象仿佛浮現眼前。位于海口市海秀路北側秀英村后面。炮臺共有拱北、鎮東、定西、振武、振威五座,在200米長的海岸小山丘上東西直線而筑。炮門朝北,面臨大海。兩排兵房、彈藥庫相對,中間是大操常操場兩邊古木參天,郁郁蔥蔥,富有生機。整個炮臺連同附屬建筑物占地面積約1萬平方米。它始建于清光緒17年(公元1891年),雖歷經百年,但保存基本完好。這一炮臺在當年系國內聞名的海岸炮臺之一,與上海的吳湘口炮臺、天津的大沽炮臺、廣東的虎門炮臺,并稱為全國四大炮臺,是海南人民不畏-、抵御外辱的歷史見證。1985年海口市政府公布此炮臺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被國務院批準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詳細]
澄邁永慶寺(永慶文化旅游景區)
  永慶寺始建于北宋時期,為古代“澄邁八景”之一,是海南歷史上有名的禪林圣地。重建的永慶寺,位于海南老城經濟開發區盈濱半島西側,三面環海,為現今瓊北地區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構建了海南“南有南山寺,北有永慶寺”的佛教格局。度假區內還設有海上摩托艇等海上競技游樂項目,建有多家高級星級酒店。地址:海口市澄邁縣老城區盈濱半島交通1)公交:海口旅游6線;或從海口乘出租車直達。2)自駕:沿海口濱海大道西行到底,即可抵達:或沿海口南海大道西行,在澄邁老城外路口右轉即可。開放時間:全天門票(永慶寺):50/人(優惠期間收25/人)……[詳細]
6、文昌孔廟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昌孔廟
  文昌孔廟也稱文昌學宮,座落在文昌市文城鎮文東里20號。始建于北宋慶歷年間。明洪武八年(1375年)遷于今址重建,后經明清兩代多次重修,是海南省保存得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譽為“海南第一廟”。文昌孔廟、文昌宮和蔚文書院這方古建筑群是文昌古代教育的搖籃,也是文昌近現代教育的發祥地,1994年被省政府確定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昌孔廟文化區的古建筑群是文昌作為文化之鄉的重要歷史見證.位于文昌縣城文東路77號。史建于北宋慶歷年間,明洪武八年(1375年)遷于現址,建筑面積3300平方米。它是海南省保存得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我國南方最具特色的古文化游游點之一.被譽為“海南第一廟”,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昌孔廟已修葺一新。文廟平面布局嚴謹,左右對稱。庭院寬廣,占地面積共3300平方米。前庭中……[詳細]
美榔雙塔
  美榔雙塔系元代古塔,俗稱姐妹塔。位于海南省澄邁縣美亭鄉美榔村東南面。據《正德瓊臺志》載,元代人陳道敘有二女,長女出嫁,次女出家為尼。他為了紀念二女而建此塔。塔高17米,一座為平面呈六角形長層,現存六層,仿木結構式。每層有塔檐上連平座,自一層至三層,每層檐下有圓柱12條,并設有斗拱承托著枋。從第四層起,各層只見外壁隱出半圓倚柱,開尖形券門龕內空無佛像,須弦座正中雕有帶冠坐像一尊。另一座平面呈四角形,分七層,外觀結構與上塔相同,但更為細膩,每層外壁內龕均雕有佛像,姿態各異須弦座上沿為蓮瓣連續紋飾,四面刻有象、獅、獬豸、虎、馬、麒麟等瑞善和佛教圖紋浮雕,四角還雕有力士頂托,剎為相輪圓珠寶頂。雙塔相距20米,均有高大的臺基立于山池水中,臺面四周設有欄桿,階級。美榔雙塔整體造型協調節器美觀,互有變化,……[詳細]
崖城學宮
  崖城學宮也稱“崖州孔廟”,應是我國祭祀春秋時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學”創始人孔子的最南端的廟宇。史書記載,崖城學宮創建于北宋慶歷年間,近千年來,培養出了不少名滿天下的才子賢能,也算得是崖州文化振興的基地。海南三亞崖城孔廟是我國地理位置上最南端的祭祀孔子的廟宇,也是古崖州的最高學府,始建于北宋慶歷四年(1044年),建于明朝,廟中建有大成殿、文明門、崇圣祠、尊經閣。其時進廟朝拜者絡繹不絕,香火鼎盛,遵圣道而振文教,賢流接踵,善俗日興。尤其是著名的唐高僧鑒真和尚留下了一批準備帶去日本的佛教經典,這是崖州文化史上帶有神奇色彩的寶物。學宮的命運頗多波折,歷經宋代淳佑年間的移建,明成化七年的重建,清康熙六年的捐資擴建,乾隆四十三年的捐資遷建,再經道光年間的倡捐移遷,才落于如今的這個位置。史……[詳細]
金銀島沉船遺址
  金銀島一號沉船遺址位于西沙群島永樂環礁金銀島西南面礁盤所在海域,東北距金銀島約960米,南距礁盤邊緣約190米,靠近礁盤浪花線且水深淺,受水面風浪影響大,水中涌浪較急,水下工作時人員易受涌浪影響而來回漂動,難以固定、有效停留在遺址內的工作區域。南風天氣時由于遺址南部直接面向外海,沒有島礁的遮擋,受風浪影響更甚。北風天氣時遺址東北部的金銀島可以一定程度遮擋風力的影響,工作條件相對較好。金銀島一號沉船遺址所在海域海底大部分區域為殼狀的珊瑚板巖,部分區域的珊瑚板巖上還覆蓋有一層較薄的死鹿角珊瑚殘段堆積。地形有一定起伏,北部較淺,南部略深,高平潮時北部水深1.5米,南部水深2.2米。遺址南部有東北-西南向的四道沖溝,沖溝內堆積有大量松散的死鹿角珊瑚殘段和珊瑚沙,高平潮時溝底最大水深約6米,沖溝內散落……[詳細]
定安縣衙遺址
  定安縣衙博物館位于海南省定安縣定城鎮中南街、東門街和西門街交接的丁字路口北側,是國家2A級景區。定安縣衙遺址位于定安縣定城鎮,時代為明。為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二堂為中心,向北87米,向南90米,向西82米,向東27米,面積25.01畝。……[詳細]
丘浚故居及墓
  丘浚故居及墓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府城鎮金花路和秀英區海秀鎮水頭村丘海大道南段東側。丘浚,字仲深,號深庵、玉峰、瓊山,別號海山老人,瓊山府城鎮下田村(又名“朱桔里”,今名“金花村”)人,是我國明代中葉的理學名臣、15世紀的杰出學者,他同海瑞被稱“海南雙壁”,是海南老少皆曉的著名歷史人物。他生于永樂十八年(1421年),幼年喪父靠母教養,勤奮攻讀,聰明過人,童年時就有詩名。明未清初大詩人錢謙益編《列朝詩集》,曾選入丘浚的詩,并在小傳中說,丘浚“七八歲能詩,敏捷驚人。生平作詩幾萬首,口占信筆,不經持擇,亦多。”丘浚故居位于金花路三巷9號,院門口懸掛著由國家文物局著名古建筑專家、書法家羅哲文題寫的四個大字“丘浚故居”。故居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占地面積約700平方米,為海南現存年代最早的……[詳細]
12、海瑞墓 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海瑞墓
  海瑞墓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海南省海口市西郊濱涯村的海瑞墓,為一長方形陵園。四周為石砌圍墻,園內草木四季長青,環境整潔、寧靜、肅穆。海瑞墓園始建于明萬歷十七年(1589年),是皇帝派許子偉專程到海南監督修建成的。據說,當海瑞靈柩運至現墓地時,抬靈柩的繩子突然斷了,人們以為這是海瑞自選取風水寶地,于是將其就地下葬。海瑞(1514——1587年),字汝賢,一字國開,號剛峰,瓊山市府城鎮金花村人。舉鄉試入都,恩賜進士,初任南平教諭,后升任淳安知縣、興國知縣。在任內推行清丈、均徭,廉潔自恃,人言布袍可脫粟。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任戶部云南司主事,其時世宗寵信方士,專意齋蘸,妄求長生不死之藥,忽朝失政無人敢諫,只有海瑞備死-,犯顏直諫,震驚朝野,被罷官入獄,世宗死后獲釋。隆慶三年(1569年)任……[詳細]
定安張氏宗祠
  張氏宗祠位于海南定安縣城定城鎮東南20多公里處永豐鄉高樹林村,是一座有正屋和橫主席臺的院子。張氏宗祠那里陳列的主要是清代探花張岳崧的著作、書畫、對聯、碑帖匾額、印章等遺物和晚清名人關于記述張岳崧生平事跡的文章著作,對了解和研究張岳崧及晚清海南的歷史、文化具有較重要價值的張氏宗祠。張氏宗祠的張岳崧,字子駿,又字翰山、瀚山,號覺庵,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出生于海南省定安縣永豐鄉高林村,上祖籍福建莆田縣,宋嘉定年間遷瓊,其祖為瓊山尹,張氏宗祠故落籍瓊山。張氏宗祠后遷定安。張氏宗祠張岳崧自小聰明好學,《翰山公行述》中記述:七八歲時,或偕童稚釣游,每挾書與俱。十歲時,負芨瓊山縣蔡南昭為師,學業進步很快。十二歲應童子試,十六歲補弟子員,嘉慶辛西(1801年)優引舉質。嘉慶甲子(1804年)科中廣東……[詳細]
海口鐘樓
  海口鐘樓被列為海口八景之一,它歷史悠久,最早是為適應對外通商而建立,已成為海口的最重要的標志性與象征性建筑物之一。如今的海口鐘樓是1987年海口市人民政府根據城市建設的需要,依照舊鐘樓原貌撥款改建。建成后成為海口一大景致,命名為“古鐘新聲”。鐘樓位于海口市區北部長堤路海口兒童公園內,面向入海口,南面中山橫街與中山路相對,北臨海甸溪,依街傍水,姿影綽約,景致十分幽雅。用地面積110.25平方米,建筑占地27.56平方米,樓高27.3米,6層鋼筋混凝結構建筑,外貌雄偉壯觀。大鐘選用上海555版電子鐘,四邊鐘面由直徑2米塑料塊構成,時針長0.53米,分針長1米,30分鐘報時一次,由擴音器從4個大喇叭播出電子音樂,音樂清晰、宏亮、悠揚。舊鐘樓介紹:康熙二十四年(1686年)海口設立統管本島沿海十處的……[詳細]
海瑞故居
  在府城朱云路的紅城湖釁,一座莊嚴肅穆的“南海青天”牌坊聳立于紅城湖路邊。牌坊后,有一仿古建筑群,這里就是新修的海瑞故居。海瑞(公元1514年~1587年),字汝賢,號剛峰,府城鎮朱桔里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以剛直不阿,清正廉明著稱于世,被世人譽為“海青天”。海瑞自幼喪父,在母親的教導下,樹立了“讀圣賢書、干國家事”的大志。36歲舉鄉試為舉人后,便被吏部謁選派官,初為福建南平縣學教諭,后升任淳安、興國知縣,嘉靖三年(1564)升任戶部云南司主事,深為嘉靖皇帝忽朝失政寵信方士所擔憂,嘉靖四十四年(1565),備死上《治安疏》指斥朝政得失,言天下人所不敢言,因而得罪皇帝被罷官入獄,嘉靖死后獲釋復職。隆慶三年(1569)升任應天巡撫,任內除利弊,整吏治,平冤獄,治理吳松江、白茆河。深受老百0戴。隆慶……[詳細]
石石矍村
  石石矍(què))村,位于瓊州海峽澄邁灣南岸,老城鎮開發區境內,可耕地面積4000畝,其中天然泉灌水1200畝,海岸線曲折連綿約5公里,涂灘1000畝,盛產甘蔗、魚蝦,主要經濟來源于打漁、種植和第三產業,人均收入4000元。西南方向是海南第一港—馬村港(古稱石矍港)。石石矍古村始建于唐代,歷史已超過1400年,村內現存傳統建筑大多修建于明清年代,距今已有近300年歷史;其中保存較好的將軍第(馮氏大宗祠)始建于隋唐年代,距今超過1400年。矍村地勢后高前低,村前有一形似梳子的小湖——飲馬湖,全村各院落沿著小湖依勢排列,連成一體。且這里是南朝高州太守馮寶、冼夫人渡瓊置州登岸之地,也是馮氏先祖最早居住之村,同時也是冼夫人最后的留芳之地,被稱為“冼夫人村”。全村現有300多戶,1500多人,全部姓馮……[詳細]
解放海南烈士陵墓
  東方市“解放海南烈士陵墓”,是為紀念一九五零年在小嶺、皇寧、北黎、八所戰斗中犧牲的烈士而修建的紀念建筑物。位于東方市八所鎮新北村以東的北黎河南岸。一九五零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遵照中共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主席關于“準備攻瓊崖”和“爭取于春夏兩季內解決海南島問題”的指示,以第四十三軍、第四十軍及炮兵、工兵各一部共十萬余人組成渡海作戰兵團,由第+五兵團司令員鄧華、政治委員賴傳珠指揮,執行渡海作戰、解放海南島任務。渡海作戰兵團先后組織兩個加強營和兩個加強團,分兩批四次潛渡瓊州海峽成功。四月十六日,兵團主力組成兩個集團,分乘大帆船,正面強渡瓊州海峽。在瓊崖縱隊和先遣登陸部隊接應下,于十七日在海口市以至臨高角一線突破國民黨軍防線,大舉登陸。繼而向縱深發展,在黃竹、美亭與敵軍決戰,打垮敵軍主力。二十三……[詳細]
18、丘濬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丘濬墓
  丘濬墓 明弘治八年(1495),丘濬病逝于京師官邸,終年75歲。次年,朝廷為丘濬舉行葬禮,墓地選定在瓊山水頭村五龍池之源。據說,丘濬墓地是他生前特意托人回到家鄉選定的。在去世前3年,丘濬托風水師尋訪墓地,擔此重任的是安徽人徐豹。徐豹到達瓊州后,直接找到丘濬的學生,著名詩人王佐,二人一起為丘濬在家鄉選擇了一處最后的歸宿地。 丘濬墓建于明孝宗弘治八年(1495),修建花費工時將近4個月。墓庭占地0.25公頃,主墓用花崗巖砌成,圓頂,高約6米,坐南朝北偏東5°。原墓基分為6層,墓道計有16級臺階。墓前立有墓碑,高4.4米,底座寬2米,碑身寬1米,上方刻有對舞雙龍,中間刻有“皇明敕葬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特贈左柱國太傅謚文莊丘公誥封正一品夫人吳氏之墓”,左右邊沿刻有青松、仙鶴……[詳細]
馮白駒將軍抗日駐地遺址
  馮白駒將軍抗日駐地遺址位于定安縣雷鳴鎮南曲村之西北的居祿山坡上,占地17畝,由馮白駒將軍抗日駐地遺址展覽室、紅色墻、將軍井、馮白駒將軍抗日駐地遺址紀念碑、雷鳴鄉抗倭殉國忠烈官兵紀念碑、停車場、月塘、圍墻8個項目組成。這一遺址景區自2007年初,由村民集資和政府投資共同建設。2015年4月4日第一期8個項目工程竣工。該遺址離雷鳴鎮主干道定雷路僅1.5公里,東南距雷鳴墟僅1.8公里,北距定安縣縣城14公里,東北距海南東線高速公里約7公里,東距道教文化圣地——文筆峰道教文化苑6公里,距南麗湖景區7公里,交通極為方便。南曲村8個經濟社橫跨3.4公里,有200多戶,2000多人,周邊有三香、奇昌坡、美弄坡、南九店、白馬、紅岸等村莊,人氣很旺。這是一個瓊崖國共聯合抗日的重要遺址。1941年4月上旬的一天……[詳細]
趙鼎衣冠墓
  趙鼎衣冠墓趙鼎衣冠墓是海南的重要文物古跡,屬宋代墓葬。它位于昌江縣昌城鄉舊縣村北面坡地,離該村約300米遠。趙鼎,字元鎮,號得全居士,1085年(宋徽宗元豐八年)生,宋代解州聞喜人(今山西省聞喜縣)。宋徽宗崇五年(1106年)舉進士。宋紹興四年(1134年)任尚書右仆射兼知樞密院事(即副宰相),1135年為宰相,有《忠正德文集》傳世。宋紹興八年(1138年)因力主抗金與0臣秦檜不和,被貶到海南島吉陽軍。他途經雷州時,知州王惕“假肩與以送”,秦檜聞知,謫王惕金州。趙鼎在崖州寓宿裴聞義家給宋高宗的上表中,表達了他抗金救國的思想永遠不改變:“白首何歸,帳余生之無幾;丹心未泯,摯九死而不移。”堅強的意志使秦檜感到膽寒:“此老倔強猶者。”同時更加緊對趙鼎的逼害。趙鼎在吉陽“深居簡出,杜門謝訪”。“海南……[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高清揄拍国产 | 久久综合激情视频 | 日韩欧美中文久久精品人人爽 |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一二区 | 一级a做视频免费观看日本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9人热 | 亚洲人成7777香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