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漢寺,始建于公元709年(唐中宗景龍三年),此時正是玄奘圓寂后,佛都法相宗大行,邑人馬道一(即馬祖,什邡兩路口人)在這里出家修行。該寺毀于元末(1368年),明洪武四年(1371年)重建,邑人曹楷植柏三千株;舉人徐應聘捐修大悲閣,鑄馬祖銅像建馬祖殿,明末(1644年),復毀于兵火。到清朝,經禪師暖、月容、禮汀等主持再建,幾經修繕、完備如今。寺前照壁有“西川佛都”四個大字。寺門高大莊嚴,金碧輝煌。山門正懸“羅漢寺”三個金光閃耀的大字為清康熙年前成都知府冀應熊所書。進山門為天王殿,然后是一青石鑲成的廣場,彌勒佛(高五米,石雕)獨坐中央。向前進是彌勒殿,旁有一聯曰:“開口便笑,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于人何所不容”。其兩廊是五百羅漢殿。再前進是大佛殿。正中懸有“大雄寶殿”匾額,大佛釋迦牟居兩旁有……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