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旅游

廣東省文物古跡介紹

和平縣革命烈士紀念碑
  和平縣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和平縣陽明鎮先烈路城南的小山頂上。該紀念碑是為紀念在革命戰爭時期犧牲的和平籍革命烈士而建造。于1957年2月動工興建,基座六棱體形,每邊長2.5米。碑臺680平方米,紀念碑建在平臺中央,山石砌成,彈頭形尖頂。紀念碑用山石砌筑,表面批蕩石米,平面六棱形,高14.6米,二級高30厘米底座,底座邊長4米,碑體底邊長2.6米,高2.8米處砌出腰檐,檐下鑲嵌碑序與烈士名單碑刻。檐上南北兩面浮塑“和平縣革命烈士紀念碑”,其余四面分別塑“壯志凌云偉大功勛,無產階級的好兒女,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壯烈犧牲千古流芳”。六棱臺形頂,繞紀念碑有六棱形平臺。近年來,烈士紀念碑平臺下新建了4座涼亭,鋪設了四周階梯,進行全面綠化,并對碑身進行了一次大型的維修。2001年興建了南大門,南北兩面山下各有……[詳細]
兆祥黃公祠
  兆祥黃公祠位于祖廟街道轄區兆樣路。建于1920年,是佛山著名中成藥“黃祥華如意油”始創人黃大年的祠堂,由其子黃奕南等為其父按清代祠堂制式興建的大型祠宅組合式建筑群。祠堂氣勢雄偉,設計精巧獨到,裝修豪華考究,是佛山現存祠堂式建筑的代表。主體建筑坐西向東,由縱軸線上排列的頭門、拜亭、二進、三進、后進等建筑組成,為四進院落四合院式平面布局。左右兩側還有由青云巷相間的四進廂房(住宅),左右對稱,整齊劃一。總占地面積3400平方米。頭門上有“兆祥黃公祠”石刻門額,門廊梁架遍布雕縷精致的漆金木雕,前墻的水磨青磚整齊美觀,拜亭利用二進建筑的前檐柱構筑而成。二進、三進的構架沿清制為瓜柱式抬梁結構,室內寬敞明亮,裝飾的各種藝術構件富麗高雅。該祠堂祠宅合一的總體布局形式,為佛山的祠堂式建筑融入了新的環境元素,在……[詳細]
羅定學宮
  羅定學宮位于廣東省云浮市下轄羅定市羅城鎮西區,為清代羅定直隸州的學宮。羅定學宮是廣東西、南二江流域僅存的形制最完整、規模最大、保存古建筑物最多的學宮。學宮俗稱文廟、孔廟,專為祭祀孔夫子而設立。羅定學宮始建于清順治四年(1647年),后代多有修繕,占地面積8300平方米。中軸線主體建筑有欞星門、泮池、戟門、御路、月臺、大成殿、崇圣祠等,兩側配兩廡、鄉賢祠、名宦祠、奎星樓、德義祠、學署和明倫堂等。羅定學宮具有鮮明的嶺南建筑風格:樸素、輕巧、實用。整體布局嚴謹,遵守傳統形制,細部裝修和裝飾又有創新,鋪地、磚柱、斗拱等做法都很有特色。如大成門左側的名宦祠和明倫堂、右側的鄉賢祠都是嶺南硬山頂廳堂式建筑;學宮的磚木結構結合巧妙,簡潔明了,善用當地材料,其中凹心磚的砌筑很獨特。這種磚為南江流域首創,磚體分……[詳細]
184、華峰寺
華峰寺
  華峰寺位于蘿崗區禾豐村,距增城市區41公里的中國名寺--華峰寺,既是佛教圣地,又是革命根據地,也是旅游勝地。華峰寺是中國著名佛教名寺之一。華峰寺始建于公元1682年清朝康熙壬戍之秋,由南樵和尚始創,至今已有323年歷史。據歷史記載,華峰寺建筑宏偉壯麗、構造精巧,史稱“古寺一景別有洞天,老梅百株自成香國”,共有“斷塵石僧歸”、“一葉軒乘涼”、“佛跡巖”、“梅花谷”、“羅漢溪”等名勝古跡27處,占地有4萬多平方米,總建筑面積5600平方米。華峰寺建寺之后,香火鼎盛,香客不斷。據記載,自始祖南樵和尚至光緒年的慧光法師共有12代高僧在華峰寺主持佛事并在此圓寂;到民國時期,尚有僧人主管寺院法堂。在明乘法師編著的100卷《中國佛寺志》中,廣州地區僅收錄了《光孝寺志》和《華峰山志》。可見,華峰寺在中國佛教……[詳細]
羅浮山寶積寺
  羅浮山寶積寺,是禪修的道場,在宋朝已經聲名遠播,祖師曾經開示:“金馬銀鳥自由飛,五色經幡寶積回。”意思為:1000年后,汽車飛機世界各地奔飛,寶積寺五色的吉祥經幡飄揚廣度有緣眾生。曹洞宗為禪宗南宗五家之一,其理論源自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法系,于良價禪師和他的徒弟本寂禪師發揚光大。寶積寺據《博羅縣志》記載:當年古寺設有御書閣、藏太宗、真宗、仁宗御書及景德賜佛衣、嘉估藏經等。因歷史變遷,寶積寺早已被毀,只留古跡。據史料介紹,羅浮山“寶積寺”創建于公元357年,因其位于羅浮山山峰“九觀十八寺”之一的軫星座之翼,形如“變應璣積、銓德鈞物、猶如宣寶器”,故名“寶積寺”。晉朝以后成為嶺南佛教傳播中心,隋唐進入鼎盛時代。公元502年,天竺三藏智藥禪師在廣州光教寺元年(公元705年)印度高僧般刺密諦與懷迪大師合……[詳細]
榕城進賢門城樓
  進賢門城樓位于古榕城東隅(今市區新興路口)。建于明天啟元年(1621),正面朝東。因通抵學宮,取增進賢士之意,故名“進賢門”。城樓建筑分三層,下層為甕城門,中層為城樓,上層為琉璃亭閣,花窗活牖,飛檐翹角,朱欄雕棟,雅致堂皇。明清時為擊柝施更場所,每當晨曦初現,報曉號聲隨風悠蕩,驅散朝霧,迎來朝暉,聲聞全城,自有一股韻昧,即古八景之“譙樓曉角”。景點位置廣東揭陽榕城區進賢門大道……[詳細]
何如璋故居—人境廬建筑群
  何如璋故居—人境廬建筑群位于大埔縣,年代為清,屬于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人境廬位于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湖寮鎮雙坑村,是晚清維新思想家、外交家何如璋的故居,始建于清嘉慶十年(1805年)。何如璋故居為世人了解和研究大埔文化史、客家人物史乃至中國近代史提供了一個不可多得的史料標本。2005年4月,何如璋故居被大埔縣政府列為大埔縣文物保護單位,并被梅州市文化旅游部門推選為市主線旅游點。2007年被廣東和浙江兩省數家大型旅游公司評定為廣東省四十大旅游點。人境廬建筑群依山傍水,坐西向東,恰處于大埔縣雙坑村田心之中。舊為私塾書齋的“日新書屋”和“耕經別墅”,與祖居“太史第”(茂塘公祠)和故居“人境廬”“通奉第”“宮詹第”呈“器”字形有序排列。其中“人境廬”為土木結構,建筑面積280多平方米。這幾棟建……[詳細]
陳心陶紀念碑
  陳心陶紀念碑位于佛山市三水區南山鎮九龍山,是佛山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佛山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陳心陶1925年在福建協和大學生物系畢業后,在廣州嶺南大學任教。1928年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攻讀寄生蟲學,1929年取得了碩士學位。爾后,又在美國著名的哈佛大學醫學院進修“比較病理學”,193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學成以后,他拒絕了學校的極力挽留,回到嶺南大學任教,擔任生物系主任、理科研究所所長。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后,黨和國家對血吸蟲病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視,毛澤東主席提出了一定要消滅血吸蟲病的號召。1950年,陳心陶積極響應號召,來到廣東三水、新會血吸蟲疫區工作,是我國最早從事血防工作最有成就的血防科學家之一。幾經艱辛,終于第一次在廣東所屬地區檢獲釘螺,后來經過動物感染試驗,證實了廣東血吸蟲病流行區……[詳細]
潮陽蓮花峰摩崖石刻
  南宋潮陽蓮花峰摩崖石刻位于潮陽市海門鎮西南海陲的蓮花峰,史稱“蓮峰海色”,為潮陽八景之一。石刻范圍包括蓮花峰、尖山、疊石等3處,從宋代至現代共93題。《光緒潮陽縣志》記載:“宋文丞相登此石以望帝舟,命題‘蓮花峰’三字書其上,”自此之后,歷代宦仕到此憑吊忠賢或吟哦山水,留下了內容豐富,書體多樣的題刻,是研究潮陽歷史文化的珍貴遺產。其中較具代表性的題刻有:宋代文天祥題刻“蓮花峰”,行書,刻石為6×1.5米,“終南”,楷書,刻石為0.68×0.28米。潮陽知縣臧憲祖題詩:“丞相勤王到海崖,精忠踏碎石蓮花;思扶弱主回天顧,致使孤臣痛日斜。浩氣一腔吞巨浪,丹心萬古照寒沙;成仁取義酬君父,讀史誰能不嘆嗟。”刻面為2.3×2.5米。現代劉海粟題“海天砥柱”、“云龍風虎”和1962年詩人老舍的游海門題蓮花峰……[詳細]
190、都爺祠
都爺祠
  “都爺祠”——該祠位于峽山鎮舊城區內。因峽山鎮桃溪村人、大理寺卿周光鎬勤政愛民、平定叛亂有功,當他于明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告老還鄉之際,由皇帝賜建。潮汕人稱周光鎬為周都爺,其祠稱“都爺祠”。該祠占地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800多平方米,坐西向東,為三廳兩天井土木結構。其飛檐照壁雕刻精美。1992年,由海外華僑和周氏后代集資200多萬元,照原樣進行修葺。由潮安工藝美術廠制作、內用玻璃鋼外用古工藝涂漆貼金、高2.6米的周光鎬塑像代替了原來的神龕,置于第三進大廳中。……[詳細]
蓮開凈寺
  蓮開凈寺,位于南雄市南郊一公里處,是粵北較大的尼眾叢林之一。蓮開凈寺,原名蓮社庵,由念純大師創建于明朝,據《直隸南雄州志》載:蓮社庵,青蓮寺,興隆庵,渡山寺均在水南村,在這幾座寺院中,以蓮社庵為最。興建于清道光年間,曾有住眾百余,香火甚旺,時為郡內著名之佛教圣地,亦是嶺南之名庵。隨著歷史的變遷,該寺院衰于民末,抗戰時期,僧人離散,至五十年代,殿堂只剩殘垣斷壁,伴隨幾株挺拔古樹,佛像蕩然無存。逐漸成為苗圃場用地。改革開放以來,落實宗教政策,一九九四年由南雄市政府禮請當代禪宗大師本煥老和尚發起重建,并委派其徒印先、徒孫頓勇等人籌建,得到了政府及十方善信的大力支持,至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全面落成,建筑面積達八千多平方米,建筑造價兩千五百多萬元.按照虛實相稱,多重對稱和方便活動有利修持的原則。其建筑風格……[詳細]
白沙龍母廟
  白沙龍母廟在端州區西郊龜頂山東側,南臨西江,因廟址面臨西江北岸的白沙灘,故名白沙龍母廟。白沙龍母廟始建于南宋咸淳年(1265-1274年),后歷代有修葺,是眾多的龍母行宮中,規模最大,也是唯一一間皇帝賜封的行宮。該廟現僅存牌坊、龍母亭及大殿的一部分,肇慶八景中的“龜頂松蔭”和“白沙夜月”離廟不遠。龍母亭建筑面積28平方米,藍色琉璃瓦歇山頂,柱上刻有“書賜龍章恩承上國;碑銘母德澤沛神州”的對聯;大殿僅存東廂,殘存面積56平方米。該廟1984年被列為肇慶市文物保護單位。建筑格局白沙龍母廟坐北向南,整個建筑群采用磚木結構,按帝皇“九五之尊”的建筑格局,大殿、后殿、五龍子殿、七姐妹殿一起,共為九開間,以中軸線貫穿整個建筑群,正門石碑坊建筑成五開間,從石牌坊進入,空地通道之旁,東有龍母亭,西有戲臺,通……[詳細]
劉氏家塾
  劉氏家塾,坐落在廣東粵西陽春市三甲鎮,始祖念三郎【巨漢公之三子】從閩入粵于陽春開居,系開七公派下廣傳公的宗裔,屬十二房巨漢公的支脈世系。該宗祠始建于公元1689年至1693年歷經五年竣工。位于陽春市三甲鎮中心小學內。建于清康熙年間,清光緒九年(1883年)改為劉氏義學,光緒三十四年改為劉氏學堂。1983年改為三甲中心小學。學堂占地面積6354平方米,建筑面積1826.6平方米。包括講堂、教務處、禮堂、會客室、師生宿舍等建筑。自民國15年(1926年)以后,增設了圖書館、儀器室等。學堂懸山頂,脊、梁、檐、屏等精雕細刻人物花卉,壁畫彩繪栩栩如生。現學堂建筑仍為學校所用,由于年久失修,部分雕刻、屏風、匾額已遭破壞。走近莊嚴雄偉的家塾,抬頭可見屋檐上有栩栩如生的灰雕,屋檐下有精美細致的木雕,紋理清晰……[詳細]
西樵黃大仙祠
  西樵黃大仙祠依山而筑,集西樵山之毓秀于一身,終年云靄繚繞,靈氣十足。黃大仙祠朱墻金瓦,映著青山凝翠,莊嚴而不失明艷。祠內彩繪構圖天馬行空,筆觸細膩,各種神獸、人物、花鳥栩栩如生,為黃大仙祠增色不少。鎮祠之寶黃大仙金像含千足金52.1公斤,為世界上含金量最多的神像;財神殿的純銀聚寶盆重達100公斤,同樣是世界之最的還有15公斤黃大仙金磚和700公斤紫銅藥葫蘆供游客觀賞。祠內有黃大仙金像和純銀聚寶盆兩個世界之最的特色。黃大仙圣像供奉于赤松黃大仙祠正殿。黃大仙金像高1.5米,寬1.2米,含52.1公斤純黃金,為世界最重的純黃金神像,已獲得健力士世界記錄認證。黃大仙原名黃初平,生于西元328年,擅長煉丹和醫術,贈醫施藥、普濟勸善,為世人敬仰,因此民間素有祀奉黃大仙的習俗。黃大仙金像左邊是王重陽金像,……[詳細]
康樂園早期建筑群
  中山大學康樂園是晉朝時期著名詩人康樂公謝靈運被貶后的居住之地。鐘靈毓秀,物華天寶。康樂園早期建筑即嶺南大學舊址,在廣州市新港西路康樂村。該大學前身是創辦于清朝光緒十四年(1888)的格致書院,是美國基督教人士掌控的教會學校,校址在今沙基(今六二三路)。后來此校兩度遷址,遷到澳門后改名嶺南學堂。光緒二十九年,美國博士尹士嘉和香山舉人鐘榮光,把嶺南學堂自澳門遷到康樂村。鐘榮光到處奔走,募捐了120余萬元建校,占地面積約115萬平方米。民國16年(1927),分設文理科學院、農科學院、蠶絲科學院、商科學院;另附設高中學校、初中學校、小學校、華僑學校、幼稚園、圖書館、博物館、教員住宅、學生宿舍,共60余所。其中,圖書館始建于1905年(稱“馬丁堂”),所藏中西書籍20余萬冊。除此之外,今天的康樂園建……[詳細]
196、熙春塔
熙春塔
  熙春塔屹立在恩城東側的錦江河拌,姿勢雄偉,有如一支倒立吶文筆,筆鋒直指蒼天。熙春塔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為七層實心塔。鄉人祈禱通過此塔能促成恩平地萬文運亨通,英才輩出,到了道光元年(1821年),鄉人又認為實心塔有礙于人才的產生,于是又于原塔頂端增建了兩層空心塔,成為九層寶塔。當時該塔取義“熙春曉雨”被列為恩平八景之一。可惜舊塔于1958年被廢。1986年,在海內外恩平鄉親的倡議下重建熙存塔。新塔為平面八角形樓閣式結構,塔高九層,高51米,占地面積144平方米。塔身多層挑出腰檐平座,平座置白石欄桿,襯以黃墻碧瓦,斗檐飛拱,檐角系有風鈴。塔內每層對開四門,有盤旋樓梯上至頂層。現在,以熙春塔為中心新建成了古塔公園,園內廣種多款名花異卉,成為市民們休閑的絕佳去處。……[詳細]
茶東陳氏宗祠建筑群
  茶東陳氏宗祠群位于中山市南朗鎮茶東村。據《陳氏族譜》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手抄本記載:茶東陳氏始祖玄保,名尚志,號貞六里。元代至治二年(1322年)出生,明洪武十年(1377年)卒。北宋從閩南遷徙至文順鄉香山(當時香山尚未開縣,屬東莞文順鄉)茶園之東定居。明初建有“里仁祖家廟”。明代中期始建陳氏宗祠。清順治九年(1652年)海盜進村搶掠,燒毀宗祠。至康熙七年(1668年)重建。之后陸續在其側建有貢三陳公祠、凈溪陳公祠、筠溪陳公祠等宗祠。陳氏宗祠歷經雍正、乾隆、嘉慶年間多次重修。現為道光年間重修后的祠院,保留著明末清初的建筑藝術。該宗祠與貢三陳公祠、凈溪陳公祠等聯成一片,連片三座,均為硬山式龍船脊磚木結構,成為一個陳氏宗祠群。陳氏宗祠建筑群占地面積約25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500平方……[詳細]
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
  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是廣東省東莞市大嶺山鎮一處原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第三大隊機關所在地的建筑群體,屬于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該舊址包括9處文物點。其中第三大隊大隊部、會議室、大家團結報社、交通站、糧食加工場、操場6處抗日舊址位于大王嶺村,醫務所、中山書院、連平聯鄉辦事處3處舊址分別位于甕窯村、油古嶺村和連平髻嶺村。1940年秋,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三大隊根據中共前線東江特委的指示,挺進東莞大嶺山地區,開辟了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該舊址是東江縱隊主要領導人指揮東寶地區的抗日游擊戰爭的機關所在地,在中國華南地區的抗戰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舊址于1978年5月被列為東莞市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7月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05月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詳細]
金海灣植物園
  金海灣植物園位于惠來縣仙庵鎮,是粵東大地上一顆璀璨的明珠,中國唯一一個建在沙灘上的高爾夫球場,蔚藍的海水,金色的沙灘,奔騰的白浪,翠綠的草坪--你可以一邊享受著陽光、海灘,一邊悠閑地揮動著高爾夫球桿,那種感覺真是太奇妙了。海灘上還建有植物園,里邊的植物達4000余種,乃奇花異草及珍稀植物的天堂。度假村倚著長達7公里的金海灣海灘而建,陽光、海浪、沙灘、草地、熱帶雨林、度假休閑小木屋,使游客盡享天倫之樂。聯合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示范基地,園區規劃面積11000畝,這里原是一片不宜農林的荒沙灘,現已建成大型的生態環境旅游區,金灣綠灘,綠草茵茵,沙灘潔凈,海水碧藍,空氣清新,令人心曠神怡。歐式、美式、澳式、日式高爾夫球場,迎風斗艷的植物園,壯闊怡人的海濱俱樂部,是休閑度假之理想去處。金海灣植物園俱樂部位……[詳細]
200、得道庵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得道庵
  得道庵位于捷勝鎮郊區“海岸第一山”的山腰,面積600平方米,距離鎮中心0.5公里,景區隔壁為道教場所云山觀。得道庵始建于明崇禎年間,原叫“云山寺”。清代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住持僧遇緣禪師擴建這座庵寺時,易名為“得道庵”,大門匾額“得道庵”三字,長1.8米,寬0.66米。有“地拓三弓,卻萃西山之秀,天開八景,洵增南國之光”之雅頌。得道庵歷來名聞遐邇,“勝地靈巖”即是指得道庵。得道庵背山面海,山勢高聳,怪石嵯峨,山色秀麗,庵內有虹橋捷步、曲徑通幽、蓮池印月、勝地靈巖、碧澗流泉、古壁蒼松、石船泛陸、仙井盤空等八景。歷來題寫的詩詞不少,可以感受到“有聽濤聲奏梵樂,遠觀海天共一色”的美好意境。得道庵的和尚常以茶待客,相傳飲了這里的山泉所泡之茶,可益壽延年。……[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六月丁香六月婷婷 | 日韩亚州欧美中文字幕 | 亚洲图片另类在线日韩 | 性做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欧美 | 日韩欧美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动漫传媒国产日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