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四川省 > 成都市 > 都江堰區旅游

都江堰區文物古跡介紹

范家窯包
  名稱:范家窯包年代:唐、宋 類別:古遺址 地址:玉堂鎮鳳岐村8組保護級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范家窯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玉堂鎮鳳岐村8組,淺山丘陵區,分布面積為2021.73平方米,為唐、宋時的青瓷系列窯場。窯包周圍遍地均是廢棄的青瓷片和窯具,小圈足碗具有典型的宋代風格。 器物主要為瓷器和窯具兩類。瓷器有碗、盆、匜等器型,以碗最多。釉色有白、青、綠、淺綠釉和藍綠色色乳濁釉,以淺綠、綠色釉較為多見。窯具主要有支丁和墊板。玉堂窯址對于研究成都平原與川西北高原的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研究四川地區漢民族與藏羌民族的交往,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釉下彩發源地之一,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詳細]
42、楊家窯包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楊家窯包
  名稱:楊家窯包年代:唐、宋 類別:古遺址 地址:玉堂鎮鳳岐村9組保護級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楊家窯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玉堂鎮鳳岐村9組,淺山丘陵區,分布面積為2981.11平方米,為唐、宋時的青瓷系列窯場。窯包周圍遍地均是廢棄的青瓷片和窯具、小圈足碗具有典型的宋代風格。品種主要為瓷器和窯具兩類。瓷器有碗、盆、爐、盤等器型,以碗最多。釉色有白、青釉和綠、藍色乳濁釉,以綠、藍色乳濁釉較為多見。窯具主要有墊圈和支丁。玉堂窯址對于研究成都平原與川西北高原的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研究四川地區漢民族與藏羌民族的交往,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釉下彩發源地之一,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詳細]
天然圖畫坊
  天然圖畫坊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鎮青城村(駐地赤城閣)西1.35千米牌坊崗上,建筑群占地面積110平方米、建筑面積65.8平方米。天然圖畫坐西北向東南,橫跨游山,石道左有寨子山、右為石筍堂,后面則是混元頂、軒轅峰等重重疊疊、青翠欲滴的峰巒,好一幅“天然圖畫”。天然圖畫建筑形式為混合式木梁架、重檐歇山頂,小青瓦屋面,面闊三間8.35、進深一間2.8、通高6.35米。圖畫坊后左有廂房、右是長亭式建筑“駐鶴莊”,穿斗式木梁架、歇山頂,小青瓦屋面,面闊三間6.95、進深一間3.42、高4.3米。天然圖畫坊在選址、平面布局、建筑空間處理和藝術特色及功能使用方面,特別是在與環境協調上,達到了較高成就;對于研究青城山道教的發展、演變,對于研究青城山道教建筑的營建,具有一定意義。地址:成都市都江堰市……[詳細]
44、瓦子凼窯包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瓦子凼窯包
  名稱:瓦子凼窯包年代:唐、宋 類別:古遺址 地址:玉堂鎮鳳岐村8組保護級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瓦子凼窯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玉堂鎮鳳岐村8組,淺山丘陵區,分布面積為1437.78平方米,為唐、宋時的青瓷系列窯場。窯包周圍遍地均是廢棄的青瓷片和窯具,小圈足碗具有典型的宋代風格。器物較少,分為瓷器和窯具兩類。瓷器有碗、碟等器型。釉色主要有淺綠、藍綠色色乳濁釉。窯具主要有支丁、墊圈、墊板、墊筒和泥餅。玉堂窯址對于研究成都平原與川西北高原的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研究四川地區漢民族與藏羌民族的交往,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釉下彩發源地之一,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詳細]
馬祖寺大殿
  馬祖寺大殿位于石羊鎮馬祖社區,又名承天寺三佛殿,始建于唐代,為西川著名叢林寺廟之一,舊有一馬祖、二迎祥、三昭覺、四草堂之說,清康熙八年(1699)重建,現僅存大殿,為清雍正十一年(1672年)所建。坐北向南,建筑形式為穿斗式木梁架、歇山頂,小青瓦屋面,面闊五間24米,進深14米,通高10(檐高6米)米,臺基高0.2米,占地面積504平方米。寺內有嘉慶碑1通,高1.34米,寬1.04米。馬祖寺大殿為研究清代四川地區寺廟建筑風格提供了寶貴的資料。2013年9月公布為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為東、南、西、北四周分別外延10米;保護范圍外四周延伸10米為建設控制地帶![詳細]
46、玉壘關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玉壘關
  玉壘關又名“其盤關”,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區管理局內,城區西玉壘山虎頭崖上,唐貞觀初年為防止吐蕃入侵而建。唐大中十年(856),鎮靜軍守將白敏中帥蜀時主持重建,F存建筑為明代所建(關樓為近代重建),面積為660平方米。上層建筑為抬梁式木架結構,歇山頂,翹檐,青瓦屋面,為條石和泥漿砌成;下層建筑全為條石筑成。關門聯書 “玉壘峙雄關,山色平分江左右;金川流遠派,水光清繞岸東西”。這里危崖壁立,下臨岷江,地勢十分險要,溝通川西平原與川西北高原少數民族地區的松茂古道由此處通過。歷史上素有“川西鎖鑰”之稱。玉壘關為研究古代的社會、歷史具有一定的價值![詳細]
青城山五洞天及接仙橋
  五洞天及接仙橋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鎮青城村五洞天,上依巖嶺、下臨深谷,四周古木參天,為四川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橋始建不詳,清代重建。橋為條石砌筑單拱橋,南北走向,南端與五洞天門坊相接。橋長14.1米,寬3.5米,跨長5.25米,距谷底高4.7米,面積49.35平方米;兩側橋欄高0.8米,內嵌石刻浮雕圖案,各9幅。兩端分置垂帶踏道,北14級、南13階。該橋在選址、藝術特色及功能使用方面達到了很高成就;對于研究青城山道教的發展過程和道教建筑,特別是道路、橋梁的營建,具有重要意義。地址: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前山景區內(天然圖畫坊與天師洞之間)類型:古跡游玩時間:建議10-15分鐘電話:400-115-1222開放時間:冬季(12月1日-次年3月1日)8:30-17:00;其它季節(3月……[詳細]
劉家窯包
  名稱:劉家窯包年代:唐、宋 類別:古遺址 地址:玉堂鎮鳳岐村8組保護級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劉家窯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玉堂鎮鳳岐村8組,淺山丘陵區,分布面積為2644.35有典型的宋代風格。器物主要為瓷器和窯具兩類。瓷器的可辨器型主要是碗。釉色有白、醬釉和淺綠、綠色乳濁釉,以淺綠、綠色釉較為多見。窯具主要有支丁、墊條、泥餅和墊板。玉堂窯址對于研究成都平原與川西北高原的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研究四川地區漢民族與藏羌民族的交往,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釉下彩發源地之一,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詳細]
青城山摩崖石刻
  青城山摩崖石刻年代:清光緒、民國十四年類別:石窟寺及石刻地址:青城山鎮青城村保護級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青城山摩崖石刻有4處,最早的有唐初的“大字巖”摩崖石刻,也有清朝和民國時期名人留書,分別為“云巢”、“云根”、觀日亭石刻,各石刻分別位于青城山山腳、山腰和山峰處。“大字巖”摩崖石刻因年代久遠現無存。其余石刻雖已歷經數年,但仍然字跡清晰,保存完整。青城山摩崖石刻數量雖不多,但同青城山古建筑群相互輝映,對于提升青城山整體文化品位,有著點睛之用。保護范圍:石刻分布范圍外延2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30米![詳細]
玉堂窯址
  時代:唐、北宋玉堂窯址,是一處唐至北宋時期的瓷窯群遺址,位于中國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玉堂鎮鳳鳴村、岐山村以及中興鎮橫山村,面積約2.5平方公里。玉堂窯是四川邛窯系的重要成員,其胎質與釉色跟邛崍十方堂窯十分相似。玉堂窯胎色有灰白、灰、深灰、褐、紅等。釉色有青、灰、綠、黃、月白、醬、褐、白、黑、白釉黑花、彩繪等。窯址堆積物中還可以看到一些碗、盞等殘片,有的內有6-7個支釘痕,餅足外側明顯下凹,壁厚,飾青灰釉或黃釉。以上這些表明玉堂窯的創燒年代不晚于隋末至唐初。2013年被國務院正式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玉堂窯址1號-14號、17號窯包以現有各窯包邊緣外延80米為界;15號、16號窯包以現有窯包邊緣外延50米為界。建設控制地帶:東界北起廟子山山坳,向南延灌溉渠伸至與環山堰交界……[詳細]
灌口城隍廟
  城隍廟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管理局玉屏山南麓、幸福路盡頭,據清乾隆《灌縣志•祠廟》言:清順治年間(1644~1661)厲壇,雍正三年(1726)“添設飯米”,可見其廟建于明代。《重修城隍廟碑》載,乾隆四十七年(1782)住持道士張來翕“庀材鳩工,大興土木,重建殿宇”,并“廣栽繁茂,力謹護持”。至此,城隍廟山林、廟宇一片興旺。光緒三年(1877)廟遭火災,次年由知縣陸葆德主持重建,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374平方米。城隍廟整體坐西北向東南、背山面城,均為穿斗抬梁混合式結構梁架,歇山頂。建筑群依山勢分上下兩區,上區龍王殿、城隍殿、娘娘殿等,建于山窩臺地上,依等高線向東西兩面橫向展開;下區十殿、戲臺等建于山腳松茂古道旁,沿踏道方向縱向延伸。城隍殿面闊五間……[詳細]
青城山圓明宮
  青城山圓明宮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鎮青城村青城山東北區,丈人峰北木魚山的坡地。始建不詳,重建于明萬歷間(1573—1620),稱清虛觀。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重建,改稱圓明宮。圓明宮占地面積3971.5平方米,建筑面積1800.3平方米。建筑群依山勢和使用功能從縱橫兩個方向展開,分為三個區85間房舍。中央一組是殿堂區,依次為靈官殿、斗姆殿、三官殿及左右廂房。左邊一組是大片客房及后勤用房,右邊一組是貴賓用房。建筑均坐南向北,建筑形式為混合木梁架、歇山頂。入口坐東向西,順應地形與山道位置,偏于左前部,構思奇巧,協調自然。山間小道從宮北面由東而西穿過。主殿三官殿,面闊五間22.6、進深三間11米。因其常年難有灰塵,故又被稱為“無塵殿”。斗姆殿,面闊三間13.22、進深五間10.97、高……[詳細]
橫山子古窯址
  橫山子古窯址分布于天馬鎮、聚源鎮和郫都區唐昌鎮。1964年,川大歷史系考古專業實習調查中發現22個窯址,南北長約5公里。都江堰市境內有橫山子、羅家窯、周家窯等,F存范圍南北長約80米,東西寬約50米,面積約4000平方米,地面可見兩處窯址推積,為青釉窯系,堆積層厚2.2米,出土有南齊永元、隋、初唐各種器物,其中窯具四類8式,器皿造型8類25式,計320余件。窯址為研究南齊、隋、唐時期陶瓷器制造業在該區域的發展提供了實物資料。1997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54、奎光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奎光塔
  奎光塔位于奎光塔街道奎光社區,古為石塔,為邑人所建,明末毀于洪水,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縣令周因培主持重建。塔坐南向北,為六角十七層磚砌密檐式空心塔,高52.67米?馑庥^分為基座、塔身和塔剎三部分。塔基東西長11.8米、南北寬11.3米、高1.8米,北面設九階垂帶踏道。塔身底層十分高大,塔檐和塔身往上逐層梯次內收,遞收率逐層略有加大,使塔的外廓呈緩和的卷殺形狀。塔內1~5層,相當于塔外1~9層,設磚砌馬蹄形塔心柱,置穹隆頂的塔心室和券拱頂的觀景回廊,2~5層每層高度相當于塔外部兩層,有寬0.8米的螺旋石梯可登。10~17層中空、無梯。塔各層六面均設壸門式小窗,以采光和通風。塔頂為六角攢尖頂,上置塔剎。奎光塔屬于明清時期逐漸演變形成的文峰塔類型,是研究地方文化歷史和建筑工藝的重要實物……[詳細]
55、天國寺
天國寺
  天國寺位于都江堰市大觀鎮麻巖村,始建于1996年,占地250畝,風景秀麗,落實宗教政策后,于1995年10月登記為合法的宗教場所對外開放。寺內現有佛教建筑天王殿、觀音殿、僧人住宿樓等,是一個休閑、養生的好地方。地址:成都市都江堰市大觀鎮麻巖村類型:寺廟游玩時間: 建議0.5-1小時開放時間:6:00-21:00門票信息:免費開放![詳細]
成都平原史前城址·芒城遺址
  芒城遺址位于青城山鎮芒城社區。遺址內外雙重城墻,寬5~20米,高1~3米,內外城墻間有寬約20米的壕溝。城址南北長約350米,東西寬約310米,面積約11萬平方米。1996~1999年進行四次發掘,表明這是一處距今4500~4300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城址。這一發現將都江堰市文明史往前推進2000多年。出土有大量石器和陶制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殘片。修復代表性器物有喇叭口高領罐、繩紋花邊罐和寬沿平底尊等。1996年,該發現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01年6月25日,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址: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鎮芒城村類型:古跡游玩時間:建議1-2小時開放時間:全天開放門票信息:無需門票。……[詳細]
茶馬古道-都江堰段
  都江堰段——松茂古道(西街段、玉壘段、龍池段)茶馬古道都江堰段又稱松茂古道,是古代成都平原連接松潘和茂縣的唯一通道。保護范圍:現存古道占地范圍外延5米。建設控制地帶:西街段、玉壘段古道保護范圍外延20米,龍池段古道保護范圍外延40米![詳細]
58、官家花園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官家花園
  官家花園位于聚源鎮崇德社區,修建于清代,建筑面積4200平方米,總占地面積6788平方米。建筑群坐北向南,四合院布局,沿軸線依次為照壁、門廳、過廳、花園、正房,罩房,東西兩側為廂房,西面為倉庫及雇工住房,東面為客房及假山、魚池等花園設施。建筑為穿斗式木梁架、懸山頂,小青瓦屋面,木格花窗多已經被改建為現代玻璃窗,房前有廊以避風雨,方磚墁地,青石作階。門廳前50米處,置磚砌歇山頂照壁,長10.8米,厚1米,高6.2米,上刻有精美花鳥動物圖案,大門外兩側為八字墻;正房面闊3間14.9米,進深14米,高為10米,設有前檐,立五根直徑0.5米的立柱,柱間距為4.7米;四周空斗圍墻高2.5米。該建筑是都江堰市僅存的較為完整的民居建筑,為研究清代建筑的布局、結構、建筑風格提供了大量的依據。2013年9月公……[詳細]
59、蒲陽興隆橋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蒲陽興隆橋
  蒲陽興隆橋位于蒲陽街道和平社區,橫跨花子河,該橋修建于民國時期,南北走向,全木結構,一墩兩孔,橋墩石質,橋面由6根長15米、徑1.5米的圓木構架,上鋪設條木,橋全長31.59米、寬5.03米,占地158.6平方米。橋南北兩端有七級石階,橋梁架為穿斗式木質結構,重檐懸山頂小青瓦橋面,橋兩頭龍門刻有花卉雕花吊墩,共40根柱頭,從石階到橋的第一柱間距1.67米,外沿左邊一柱和二柱間距2.42米,外沿一柱和內沿一柱間距1.2米,內沿一柱和二柱間距1.82米,從二柱開始,內沿和外沿柱頭平行相同,中間距0.90米,二柱到三柱間距2.82米,三柱至四柱間距2.82米,四柱至五柱間距2.76米,五至六柱間距3米,六至七柱間距2.8米,七至八柱2.8米,八至九柱間距2.76米,九至十柱間距1.85米,左右內柱……[詳細]
三佛洞摩崖造像
  三佛洞摩崖造像位于青城山鎮濱江社區,鑿于唐代,崖面坐北向南,1988年評為都江堰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造像龕分布在長7.9米,高2.6米的砂石崖壁上,共9龕83尊,大小不一,面積23平方米。其中大龕第3龕和小龕第5龕風蝕嚴重,形象模糊。龕為矩形,敞口拱頂。1號龕高1.8米,寬1.45米,深0.45米,內刻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三力士。佛高1.09米,二弟子均高0.84米,二菩薩左高0.9米,右高0.85米,二力士左高0.64米,右高0.67米。2號龕高1.75米,寬1.27米,深1米,內刻一佛二菩薩七羅漢。3龕高1.58米,寬1.4米,深0.85米,內刻三身佛,諸弟子54尊。該造像造型精美,數量眾多,體現我國古代燦爛多姿的佛教藝術,并為研究唐代成都地區摩崖造像藝術、宗教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香港三日本三级三级少妇久久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和欧美四区 | 亚洲高清日韩一区 | 亚洲一区日韩一区欧美一区a | 日本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 亚洲啊V在线观看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