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云浮市 > 羅定市旅游

羅定市文物古跡介紹

  簕渣冶鐵遺址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船步鎮雙朗村委簕渣自然村黃屋山腳。存明清冶鐵爐遺址2處。一在山邊水溪,有廠場、爐場遺址,占地面積約1200平方米;一在村口,占地面積約100平方米,與鐵爐村,舊爐督呈一條直線。存有馬娘娘社主。爐主人為羅萬卿、麥萬言。村內原有小墟,三間小店,有米鋪。山間開有運輸礦石、燃料的“梗路”,梗路先通到簕渣再通往鐵爐村,梗路上有運礦人的墳地。今村屋前路下還埋藏有近千斤重的結鐵。該遺址對當地嶺南產鐵狀況和煉鐵的歷史有一定的價值。2011年2月14日公布為羅定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金河制藍工場遺址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分界鎮金河村委會大坪腳坑口坡地。明清時期漚藍制靛工場遺址,現存有漚藍池7個,儲水池1個。漚藍池上層4個,下層3個,石砌灰砂土夯筑,約3.3×3.3米見方。廠坪約100平方米。制藍工場遺址的發現,填補了廣東省山區近代經濟發展史的空白,同時為探討粵西山區經濟產業結構的變化提供更多的實物資料。2011年2月14日公布為羅定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爐下村鐵爐遺址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分界鎮金田村委會爐下村。1978年發現,廣東省社科院,廣東省博物館,羅定博物館,佛山博物館曾專門進行過考察。有明清建造土爐一座,筑在山坡坎窩中間,坎窩經過加工,對稱整齊,爐的上部已毀,下部被崩土填塞,存殘爐為橢圓形,單側鼓風,屬小圓形爐向大型爐的過渡型爐,建爐材料是渾重的大型青灰磚。爐場四周遺落有鐵渣,炭未等,現剩寬3.3米,高1.2米。煉鐵遺址的發現,為研究羅定明清時期煉鐵工業提供實物依據,填補了羅定煉鐵史研究的空白。1994年6月8日公布為羅定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先經圍村蓮花石刻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分界鎮分界村委會先經圍村。唐代石刻,外形近似于當地使用的銅鼓帽,故當地人稱銅鼓石。該石為當地原生,唐代刻石,無銘文。利用露出地面部分經加工雕成覆盤蓮花狀,應為佛教傳入的產物。石面約1.8—1.95米,近似三角翼狀,所刻花萼部分為圓形,直徑32厘米,花瓣共8片,每片長23厘米,寬22厘米,-97厘米。1994年6月8日被公布為羅定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該石雕對研究唐代石刻及佛教的流傳有一定的價值。……[詳細]
  古欖石灰窯址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連州鎮古欖村委會墟頭村古欖河邊。一排共有11個大石灰窯。石灰石產于后山,草料用船從新榕運來,石灰供往羅定州城,明清羅定州筑城和建房所用的石灰和磚瓦料大部分從這里出產,用船順流運往縣城。灰窯上小、下小、中腹腔大,外壁用灰沙砌石,內膛用泥坯磚砌筑,這樣大型的石灰窯群非常罕見,是研究羅定州城建設的重要參考實物資料。2011年2月14日公布為羅定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龍灣制藍工場遺址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龍灣鎮南充村委會龍灣景區內。遺址有黃桑口1處,黃溝1處,山瑤坪1處,石角1處,碌笠1處。明清漚藍制靛工場。遺址留有漚靛池、灰砂土砌筑。最高層2個直徑2.8米圓形池;中層為3個大小不一的長方形池,池內有10個排水孔,孔距10公分,每個3公分孔徑;底層為4個深60公分的圓形池。在黃桑口上廠,上層有兩個小池,分別有長條形入水口和圓形入水口,下層為數個大型漚靛池。廠區內還有廠坪生活區、引水渠、小水池和石砌臺階等遺址遺物。制藍遺址的發現,填補了廣東省山區近代經濟發展史的空白,同時為探討粵西山區經濟產業結構的變化提供更多的實物資料。2011年2月14日公布為羅定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大欖塘村三進士墓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羅平鎮黃牛木村委會大欖塘自然村,明代土堆墓。坐南向北。因張廣揚、張昌、張瀾墓三墓并排而稱三進士墓。張廣揚,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中進士,曾任中軍都督府經歷。父張昌,明永樂二年(1404)中進士,曾任弋陽知縣。兄弟張瀾,阮通志云為德慶人,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中進士。該墓葬對研究張氏宗族文化傳承有一定的歷史價值。2011年2月14日公布為羅定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古模陳公宗祠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圍底鎮古模村委會下古村。清初重建,2007年曾重修。坐西向東偏北,一路二進,面闊11米,進深22.2米,面積244平方米。硬山頂,灰塑博古脊,平瓦,人字翹尾封火山墻,兩廡為瓦面矮攔山墻,后檐廊為云頭人字山墻,寢堂為土型封火山墻,各有變化。頭門檐廊為雙步架十字科斗拱,門前有臺階,鼓樂臺已換上花崗巖,前地堂,半月塘亦進行地面修整。青磚墻,紅石腳加貼瓷片。兩廡用券門墻體承重,新綠釉瓦當、滴水,鋪嫁妝瓦。寢堂前有六檁卷棚頂檐廊,三開間三進深,磚仿石檐柱,木金柱,穿斗抬梁結構,用瓜柱9架梁。存明代人物故事掛匾和神主牌位數個。1994年6月8日公布為羅定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鄧日松大屋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圍底鎮朗社村委會大寨。清末建筑,坐西北向東南,并列兩路三進。面闊32.8米,進深21.8米,面積715平方米。懸山頂,門樓硬山,灰塑博古脊,平瓦,內凹肚門,有趟櫳,兩廂正立面有兩鑊耳山墻。左一路鑊耳已毀壞,青磚包坭磚墻體,麻石夾角,兩路中間有分隔巷,以企櫳門連接。地堂外有灰砂夯土矮圍墻。每路門廳有擋中屏板門。中廳開狹門,有后屏,后堂開門有太公棚。該居屋有一定規模,但工藝已較簡陋,后廳置門,有門墩的做法,是清末建筑的一種形式,對研究清末建筑特色有一定的參考作用。2011年2月14日公布為第四批羅定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雙角村石人像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太平鎮雙角村石仁塘自然村石人嶺。唐以前立。石人為變質巖自然生成,略加修飾而成,露出地面高2.5米,胸圍l.7米,頸圍1.35米,有髻,象一位唐代貴婦,石人立于地面一個石箍上,有祭祀遺跡。據傳山上原有石人兩個,今村中存有另一石人的腳箍。2011年2月14日公布為羅定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時昌老屋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太平鎮埒口村委會埒口村。清中期建筑,坐南向北稍偏西。左側已新建屋,現存兩路,面闊34米,8.1米明堂,-墻闊49米。一門樓,深三進,40米,現存面積為1360平方米。懸山頂,瓦面經修葺已成平脊,正立面可見兩鑊耳山墻,兩門樓和瓦面疏窗擋隔矮墻。據重修碑記載,彭氏十二世祖建宅,先建四廳兩廊三大天池,后續建首座官客二廳,全屋12個鑊耳,曾任廣州府“執金吾”一職。建筑為青磚見光包墻,卵石灰砂墻基,圍墻外有半日塘,第四進設祖堂。該建筑較為大型,其建筑藝術有一定的價值,對研究當地的居住文化特別是彭氏的宗族文化有一定的參考價值。2011年2月14日公布為羅定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太西鄉第一高級合作社舊址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太平鎮埒口村。坐南向北偏東,面闊33.8米,進深14.9米,面積504平方米。為兩間三層泥磚墻建筑,尖頂硬山臺階面。四面外繞騎樓式磚柱回廊,用麻石條鋪架走廊樓板,后有圍墻,正面13條磚柱,側面有7條磚柱,正方形,柱寬50公分,柱高9.4米。該建筑為留法學生彭啟彬建造。彭啟彬1923年畢業于法國海軍部專門無線電學校,1928年曾任海南定安縣縣長,廣東電臺臺長。1930年任第八路軍總指揮部行營上校參議。 1954年2月25日,在此成立羅定縣第一初級合作社,1956年3月轉為高級合作社,為廣東省最早建立的初級合作社之一。社長彭華全曾當選為廣東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該舊址曾先后為粵中縱隊四支隊十四團團部、農會、第一初級合作社、高級合作社和……[詳細]
  鎮安村引太水閘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太平鎮鎮安村委。是引太水利工程的唯一入水閘口。壩長75米,高11.7米,為羅定首座混凝土動力壩,溢流面分6孔,每孔8米,首座自動翻板閘設計。引太水利工程是為解決干旱而興建的“引蓄結合,長藤結瓜”式水利網。1955年動工,1958年4月建成。有干渠三條,總長96公里,灌溉面積46萬畝;共有建筑物179座,攔河壩一座,穿越公路涵洞5座,渡槽2座各長20米,分水閘5座,泄洪閘37座;牛路逕隧道長120米,洞寬1.4米,高2.2米。全線與287個山塘水庫相連,可調節水量。1977年擴大引水渠道把羅鏡、太平河水引入金銀河水庫,納入金銀河水利樞紐工程。該工程是羅定六大引水工程之首,見證了羅定水利工程建設的歷史,有一定的參考價值。2011年2月14日公布為羅定市第四批文……[詳細]
  羅定五七干校舊址位于羅定市太平鎮洞美村與羅平鎮唐屋村交界處。坐北向南。原為1957年羅定師范興建的校舍。1968年10月,改為羅定縣五七干校。19 71年至1985年為羅定師范校舍。面闊204.34米,進深41米,建筑面積9132平方米。建筑物分三排,前排12間,為校本部會議室等,中開大門;從校道登上臺階后有兩排課室,前排8間,后排22間。校門外為操場,左側為飯堂,右側為球場和放電影的小廣場。占地30000平方米。該舊址見證了文革-時期干部下放勞動的歷史,有一定的歷史價值。2011年2月14日公布為羅定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下窯塘陳氏老屋位于羅定市羅城街道區屋居委下窯塘陳屋,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宅第民居。為第五批羅定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文物建筑本體。建設控制地帶:從建筑本體向外延伸,西北至2.5米,東南至6.5米,西南、東北以建筑本體為界。……[詳細]
  大邏營遺址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太平鎮太北村委會崗咀村。為唐以前古城堡,后為唐瀧州城的-城堡,堡內曾開墾耕作,現已棄耕,雜草叢生。清道咸年間,清軍圍剿駐守羅鏡的凌十八起義軍,設東大營于此,故俗稱為大邏營。大邏營為夯土建筑,位于崗咀山上,俯臨太平河官渡頭。營址平面呈橢圓形,長徑120米,短徑80米,西臨太平河,東南靠石竇山,東北面與幾個小山崗相連,有池塘,可蹭馬、飲馬,南面有一條緊靠營堡的壕溝,其寬度和深度均兩米多,越過壕溝是一平崗,可作校場,前邊是一個突出的山咀,扼河邊要道之咽喉。中華民國時桂系軍閥部隊與當地民團曾在此發生過一次戰斗。該遺址有一定的歷史價值。1994年6月8日公布為羅定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毅亭張公祠位于羅定市榃濱鎮金灘村委金灘寨,年代為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類別為古建筑-壇廟祠堂。為第五批羅定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文物建筑本體。建設控制地帶:從建筑本體向外延伸,東北至4.5米,西南至1.5米,其余以建筑本體為界。……[詳細]
  下古村刺史祠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圍底鎮古模村委會下古村。清初建筑,坐西向東,一路三進。面闊21.4米,進深35米,面積749平方米。硬山頂,灰塑鰲魚龍船脊,人字翹尾立貔貅封火山墻,兩側耳房密檐,牛角龍船脊,平瓦。頭門有臺階,矮鼓樂臺,圓石柱。三步架云額墊十字科斗拱梁架,正面雕麒麟、瓜瓞、松鶴等。小門屏,大天井,兩廡為雙柱7架梁長廊,天井后有拜亭。鰲魚龍脊,磚仿石削棱方柱,后木柱,回紋檐板,素胎瓦當、滴水。后墻柱承水渠。寢堂三開間三進深,穿斗抬粱結構,杉木柱,柱礎用石櫍,前檐雙步架,額梁雕花,龕罩雙層樓閣式。側有四耳房,小天井,以券門相通。墻嵌素瓷花窗。古模陳氏為羅定最古老姓氏,祀南朝陳法念五世,但上下古模出現兩間陳氏宗祠且風格各異,對探討羅定早期移民與民族融合有相當重要意義和價值,兩祠亦可……[詳細]
  分會坑口巖畫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泗綸鎮分會村委北13公里粵桂交界的火窯崗山溪旁。山溪南北走向,在溪底基石兩側立起兩座十多米高的巖塊,當地人稱為“公婆石”。巖石不規則,長約14—15米,寬6米。西側巖塊的北面刻鑿有人像圖案,人像頭上插有兩根羽毛,中間有一天線狀物,正對子午線。石塊陽面分兩級,上部有一小凹槽,刻鑿有大小不同的星座圖案,下部刻鑿有動物圖案和文字,石梁脊上刻鑿有“七星聯珠”星座圖案,另外有一些人像和星座圖案不清晰。應為石器時代用石器刻鑿而成的巖畫,尤以帶“天線”頭盔人像和“七星聯珠圖案”較為罕見,為研究嶺南古越族的活動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2011年2月14日公布為羅定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上池崗黃氏大夫祠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素龍街道辦事處素龍村委會上池崗村。建于明末清初,坐東向西稍偏北。一路四進,面闊16米,進深46.6米,面積746平方米,硬山頂,筒瓦,維修后已改平脊,頭門淺門廊,內凹肚門,門面紅砂巖墻體。外墻青磚墻體,紅石腳,黑石門墩。頭門后為大天井,無廡,中砌拜路,第二進為三開間八柱拜亭,全敞開,第三進為香火堂,三開間,三進深,雕花十字科斗拱,柱頭有刻斗,額枋有刻花,用瓜柱13架粱。后寢堂已修葺,前后墻體承瓜柱9架梁。祠前有地堂開闊達數十米。大夫黃世臣,明云南通安知州,明亡,亦自縊家中以殉國,地方志有記。2011年2月14日公布為第四批羅定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人人爱草免费国产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四区 | 亚洲中文精品有码视频在线 | 日韩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在线精品2021 |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