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湖北省旅游

湖北省文物古跡介紹

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區
  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區位于宜昌市秭歸縣鳳凰山,北枕高峽平湖,西和南依秭歸新縣城,東連三峽大壩,景區總面積33.3公頃,總投資3.3億元。2013年1月被全國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批準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2013年接待人數達108萬人次,其中外賓6萬多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500萬元。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區內屈原祠原址在秭歸歸州城東五里的“屈原沱”處,唐代始建,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更名為“清烈公祠”。1976年7月,因葛洲壩水利工程興建,屈原祠遷建至歸州鎮向家坪,更名為“屈原祠”。2010年1月16日,三峽湖北庫區規模最大地面文物屈原祠竣工,屈原祠等24處古文物已全部復建完成,三峽湖北庫區文物保護工作結束,形成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區。2006年5月,鳳凰山古建筑群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文物重點……[詳細]
荊州古城歷史文化旅游區
  漢末三國時期,魏、蜀、吳從他們自己立國圖強、建立霸業的政治目的出發,都想得到荊州這塊重要的戰略之地。曹操經多年征戰基本統一北方之后,即揮師南下取荊州;處于荊州下游的東吳孫氏政權,把荊州視為自己立國的屏障,早就兩眼緊盯著荊州;大半生顛沛流離、苦于沒有立足之所的劉備,更是將荊州看作0子,把它作為建立未來政權最理想的基地。于是三方圍繞荊州展開了激烈的爭戰,時而波瀾壯闊,驚心動魄,時而又偃旗息鼓,暗中爭斗。魏、蜀、吳荊州之爭,構成了三國歷史發展的主軸,為后世留下了豐富的歷史經驗。終三國之世,無論是三國鼎足局面的形成,還是魏、蜀、吳霸業的興衰,無不跟荊州的得失相關;而其中興衰成敗的歷程,也無不給后人以有益的啟迪。荊州城,位于荊州市城區西部,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組成部分之一。其城名因地處荊山之……[詳細]
23、襄陽古城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襄陽古城
  襄陽古城在襄陽市區漢水南岸。南跨漢沔,北接京洛,地處要沖,水陸交通方便。春秋時為楚國之北津戍,東漢末為荊州牧劉表治所,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城郭建置歷史悠久,元末城垣大部被毀,明洪武初,又于舊址重筑。城高8.5米,周長7.3公里,四面六門,其四角皆建子城,各為角樓。此后雖屢毀屢修,但仍存明初舊制,F全城輪廓尚存、尤以北城垣最完整,清代重修的臨漢門城樓仍聳立城頭,重檐九脊,古貌猶存。登樓遠眺,北臨漢水滔滔,碧波縈帶;南望峴山,崗巒連綿,城郭街市,盡收眼底。西南楚山如屏,群峰列峙,一攬天然之勝。其西北角有子城,名“夫人城”,相傳為晉朱序之母韓夫人所筑。◆景區周邊交通:襄陽古城面積比較大,經過的公交線路比較多,市內有1路、6路、14路、21路、24路、512路等公交車穿城而過。◆游覽提示:2001年……[詳細]
24、習家池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習家池
  襄陽習家池位于湖北襄陽城南約五公里的鳳凰山(又名白馬山)南麓,建于東漢建武年間(公元25—56年)。襄陽侯習郁,依春秋末越國大夫范蠡養魚的方法,在白馬山下筑一長六十步、寬四十步的土堤,引白馬泉水建池養魚。習家池是本區最早的古代私家園林。東漢初年,襄陽侯習郁在宅前筑堤修池,引入白馬泉的水,池中壘起釣魚臺,列植松竹。后人稱之為“習家池”,歷代濾加修建。南宋尹煥重修時規模已相當可觀。明正德時荊南兵巡副使聶賢,亦曾在池中筑臺建亭。清道光五年,知府周凱在大池東修二小池;同治時知府方大秒提名為“濺珠”和“半規”。唐代,習家池是孟浩然、皮日休等著名文學家經常來游歷的地方。皮日休還有一首著名的《習池晨起》,贊美了習家池的妙處:“清曙蕭森載酒來,涼風相引繞亭臺。數聲翡翠背人去,一番芙蓉含日開。茭葉深深埋釣艇,……[詳細]
張自忠將軍紀念園景區
  張自忠將軍紀念園景區屬于國家AAA級旅游景區,是以著名抗日將領、民族英雄張自忠將軍殉國地和紀念館為主體修建的,是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生態休閑和鄉村旅游為一體的旅游景區。由張自忠將軍殉國處紀念園、張自忠將軍紀念館和鄂豫邊區革命紀念館等三部分組成。張上將自忠殉國處紀念碑、同難官兵公墓,位于宜城市新街鄉羅屋村長山。1940年5月,國民黨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親率74師在宜城南瓜店與1萬多日軍激戰9晝夜,16日于此處殉國。1941年5月16日,國民黨59軍將士在此立碑紀念。碑用95塊青石砌筑,四方柱體攢尖頂,通高4·4米,碑陽陰刻碑文:“第一周年紀念張上將自忠殉國處中華民國三十年五月十六日敬立”。1941年5月16日,國民黨59軍將士在立“張上將自忠殉國處紀念碑”的同時,在杏仁山北麓修建同難官兵公……[詳細]
26、曾侯乙墓 AA
曾侯乙墓
  曾侯乙墓為中國戰國初期曾(隨)國國君乙的墓葬,位于湖北隨州市擂鼓墩。葬于公元前433年或稍后,1978年發掘。墓坑開鑿于紅礫巖中,為多邊形豎穴墓。南北16.5米,東西21米。內置木槨,槨外填充木炭及青膏泥,其上為夯土。整個墓葬分作東、中、北、西四室。東室置曾侯乙木棺,雙重,外棺有青銅框架,內棺外面彩繪門窗及守衛的神獸武士。中室放置隨葬的禮樂器。北室放置兵器及車馬器等。西室置殉葬人木棺13具。墓主45歲左右;殉葬者為13~25歲的女性。墓葬出土隨葬品15000多件。其中曾侯乙編鐘一套65件,是迄今發現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銅編鐘。青銅禮器主要有鑊鼎2件、升鼎9件、飼鼎9件、簋8件、簠4件、大尊缶1對、聯座壺1對、冰鑒1對、尊盤1套2件及盥缶4件等。其中尊盤系用先進的失蠟法鑄造,表現出戰國時期青銅……[詳細]
27、春秋寨旅游區 AA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春秋寨旅游區
  春秋寨遺址位于南漳縣東鞏鎮北13公里處,緊鄰250省道,山寨海拔高270米。此寨地形獨特,山水交融,視野開闊,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地利。相傳春秋五霸之楚國發跡于南漳,楚先人“辟在荊山,篳路藍縷”,為抵御外敵侵略而修筑此寨。春秋寨得名于東漢末年。相傳關羽胸懷濟世大志,苦于不得明主,于此寨苦讀史書《春秋》而得名。桃園三結義后,關羽戰遠安,搏當陽,在南漳東鞏團山寺收周倉,演繹出一系列動人的三國故事。春秋寨自南向北呈條形布局,南北長460米,東西寬8至50米不等,現存石砌房屋158間。南漳山寨的起源,有傳是楚國為御敵而建,春秋寨更具傳奇——東漢末年,關羽在此苦讀《春秋》,后人建“春秋樓”紀念,春秋寨因此得名。據考證,南漳山寨修建年代在明清時期,與農民起義有關。春秋寨易守難攻,東西北三面臨水,南……[詳細]
綠林寨城址(綠林古兵寨)
  綠林寨城址位于京山縣北,地處綠林鎮與三陽鎮之間,由南北兩城組成。綠林寨山為大洪山山脈的東南支,從隨縣逶迤京山縣境內的綠林、三陽兩鎮,綿蜒50余公里,方圓234公里,是京山縣最高的山脈,綠林寨城址坐落在與之相連的幾座山峰之上。根據有關文獻資料記載和考古資料證實,綠林寨是我國歷史上第二次大規模農民起義運動的發源地。農民起義運動在綠林寨留下了眾多的文化遺跡,在這里分布有東漢時期的遺址、城址和墓葬等。荊門綠林古兵寨被當地稱為神州第一古兵寨,是大洪山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這里是西漢末年王匡王鳳領導的“綠林起義”策源地,也是漢光武帝劉秀的發祥地,在這里游客可以看到古烽火臺、古城墻、古兵寨、古戰場和古漢梯田(除了梯田外,其余多數景點是近年重修的),歷史人文底蘊豐厚。風景區內草木茂盛、處處是奇峰怪石,自然風……[詳細]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紅樓)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位于武漢市武昌區閱馬場廣場北端,是依托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建立的紀念辛亥革命為主題的專題性博物館。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的前身是清末湖北諮議局,始建于1909年,1910年建成。湖北諮議局舊址自成一個規整的院落,它的主體建筑諮議局議場是一幢磚木結構二層紅色樓房(俗稱紅樓),其建筑形式完全依照近代西方國家議會大廈,風格典雅莊重。1911年10月11日,取得武昌起義勝利的革命黨人,在這里組成中華民-政府鄂軍都督府,即湖北軍政府,推舉黎元洪任都督,宣布廢除清宣統年號,號召各省響應武昌起義,推翻滿清王朝,建立中華民國,從而開啟了劃時代的民國之門。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因其在中國歷史上的特殊地位,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10月紀念辛亥……[詳細]
30、田王寨景區 AA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田王寨景區
  田王寨遺址位于隨縣桐柏山太白頂風景區內,元、清代遺址。原名安和寨。寨墻均為石塊壘砌而成,有內外兩重。外層寨墻僅存西南部,長約1000米,高約4米,厚約1米;內層寨墻長約5000余米,高約5.5米,厚約1.4米,下部有不規則的瞭望孔及射孔。寨內有多處石鋪房基,一般三間一組,通面闊10米,進深4~5米。據史載,元朝末年,桐柏山田姓農民聚眾起義,自稱田王,立寨固城山,養兵聚將,訓練兵勇,寨名“安和”;清咸豐四年(1854),該寨增擴加固,面積約500萬平方米,寨內設有甕城,峰火臺,集市等。該遺址規模較大,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田王寨位于桐柏山固城山上,海拔1018米,古寨雄踞于綿亙百里的桐柏山諸峰之上,寨墻依山順勢用石塊砌成,圍有九個山頭,起伏長達兩千余米,宛如長城。該遺址規模較大,是華中地區保存最……[詳細]
李先念故居紀念園
  李先念故居紀念園位于湖北省紅安縣以南20公里的高橋鎮,雄踞在紅安縣南部連綿起伏的山丘陵崗地之中,南與黃陂木蘭山生態旅游區、木蘭天池自然風景旅游區隔湖相望。規劃總面積13.5平方公里,距武漢市80公里。這里山清水秀,盛夏如春,人杰地靈,是全國12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之一。現在對外開放的有:-故居、-圖書館、故居紀念館、紀念園牌坊式門樓等。這里是廣大人民群眾緬懷先烈、體驗歷史、陶冶情操、催人奮發的圣地。因為紅安縣是著名黃麻起義的策源地,鄂豫皖革0據地的中心,是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之一---紅四方面軍的誕生地,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的重建地。這里誕生了兩位國家主席,孕育了223位開國將領。1985年2月,曾經在這塊土地上戰斗過的元帥揮筆為紅安題寫了“兩百個將軍同一個故鄉”的題詞。在二十八年的新民主主……[詳細]
32、大水井景區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水井景區
  大水井景區是國家AAAA級景區,坐落于世界優秀名歌之一《龍船調》的發源地--利川市柏楊壩鎮。整個建筑群由李亮清莊園、李氏宗祠、李蓋武莊園三部分組成,它像一首由土家嗩吶、木笛、葉笛、鑼鼓加西洋長號奏出的三部曲,演繹著一個家族的榮與辱,興與衰,凝固了一個民族的建筑文化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水井古建筑群2004年12月25日,我們驅車從利川市城沿著改造升級后的利(川)奉(節)路來到柏楊壩鎮大水井村,踏訪已被省建設廳申報為全國民族文化名村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水井古建筑群。車穿行于崇山峻嶺中蜿蜒的瀝青路上,圣誕節的雪花似乎帶著耶穌的問候,簌簌地叩打著車窗,隆冬的寒意被心中涌動的渴望冰釋。極目望去,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雪中的大水井,該是怎樣一種意蘊呢?李氏莊園土家民居的交響樂大水井座……[詳細]
中原軍區舊址景區
  中原軍區舊址:位于湖北省大悟縣東北部的宣化店鎮,它是大別山區鄂豫兩省邊陲的一個山鄉重鎮,與河南省羅山縣、新縣接壤,東近天臺山,與紅安為鄰,西靠京廣線、京珠高速公路。開武公路貫通全境,南出浩浩長江,北依大別山,四周群山環抱,峰巒起伏,煙樹蒼蒼。宣化店地區是震驚中外的“中原突圍”發生地,周恩來同志1946年5月同美蔣代表舉行了宣化店談判;又是全國著名老根據地之一,從1925年起這里的革命火種未滅,革命紅旗未倒,革命政權未丟。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周恩來、董必武、徐向前、李先念--、鄭位三等曾在此戰斗過,留下了許多革命史跡;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架飛機在宣化店誕生;解放戰爭第一槍在宣化店打響?谷諔馉巹倮螅衫钕饶--、鄭位三、王震、王樹聲、王首道、陳少敏、任質斌等領導的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解放區行政公……[詳細]
34、仙佛寺 AAAA
仙佛寺
  仙佛寺在來鳳縣城東7千米的酉水河邊佛潭巖上,是我國開鑿年代最久遠的石窟寺之一。據同治來鳳縣志記載,仙佛寺建鑿于(東晉)咸康元年五月(公元335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其開鑿年代早于敦煌莫高窟(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云岡石窟(北魏興安二年,公元453年)和龍門石窟(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3年),是我國開鑿年代最古遠的石窟寺之一。仙佛寺也是湖北省唯一的石窯寺。仙佛寺石窟高約百余米,壁上佛三尊,依壁建閣三層,有大小石佛100余尊,雕工古樸精湛。在石佛北端的石壁上,刻有“仙佛寺”三字。全寺陷棲崖壁之中,重檐三疊。干欄式廟宇直伸河沿,憑欄遠眺,遠山如黛,丘陵起伏。石窟中有大小石佛100余尊,高的5米余,矮的10多厘米,且神態各異,雕工精湛。大佛坐于蓮臺之上,高約5米半;中間的大……[詳細]
35、北閘風景區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閘風景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荊州市公安縣南北兩端,是荊江分洪主體工程。距荊州市5公里。進洪閘(又名北閘)屹立于北端太平口;節制閘(又名南閘)橫跨南端黃山頭虎渡河。是集游覽、觀光于一體的大型農業水利樞紐工程。為消除荊江水患,以確保荊江大堤安全,1952年,中央批準興建荊江分洪工程。在李先念、唐天際、林一山等地方軍隊和水利部門領導人的集體指揮下,30萬軍民、技術工程人員從全國各地云集荊江,僅用75天時間,就建成了萬里長江上第一個大型水利工程。工程分進洪閘和節制閘。進洪閘為防洪工程,全長1054.375米,54孔,設計進洪量8000秒立方米。節制閘為控制工程,全長336.825米,32孔,設計泄洪流量3800秒立方米。毛澤東、周恩來曾先后為荊江分洪工程題詞。荊江分洪工程的建成不僅減輕了洞庭湖的負擔,……[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国产高清不卡在线播放 | 日韩精品久久久免费观看 |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视频 | 在线视频中文2021 | 亚洲第一在线精品 | 亚洲成a∨人在线播放欧美 中出中文字幕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