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墓及醫圣祠位于河南省南陽市城東溫涼河畔的高埠之上。張仲景(約150~219年)是中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名機,東漢南陽郡涅陽(今河南鄧縣穰東鎮)人,曾官至長沙太守。他醫術精湛,著作也很豐富,由后人收集整理的《傷寒論》、《金匱要略》更是著稱于世數千年,歷來被奉為中醫的經典之作,被人們譽為“方藥之祖”、“醫中之圣”。張仲景死后被葬在南陽。晉咸和五年(330年)在墓前立碑,碑上題“漢長沙太守醫圣張仲景墓”。后來墓塌毀損壞,碑亦沒入荒野。明崇禎六年(1633年),當地的農民在挖土掘井的時候,又得到了晉碑,從而探得了墓地,后來修復墓冢,并加蓋墓亭予以保護。后人為了紀念張仲景,又在墓地建立了醫圣祠。祠的平面呈長方形,墓在院的中部,四周建有過殿、正殿、東西配殿、內經樓、靈樞樓、素問館、醫圣井、梅花軒、……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