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南省旅游

河南省文物古跡介紹

少林寺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是河南少林寺的核心建筑,是少林寺僧人進行佛事活動的重要場所。入少林寺,過天王殿便是大雄寶殿。大雄寶殿是少林寺的核心建筑,在古代又稱“三世佛殿”、“琉璃大殿”,是少林寺僧人進行佛事活動的重要場所。殿前兩側分別為鐘樓和鼓樓。鐘樓前有一碑刻為《黃帝嵩山少林寺碑》,俗稱《李世民碑》,立于唐玄宗開元十六年,正面是李世民告諭少林寺上座寺主等人的教文,表彰少林寺僧在平定王世充時所立戰功。背面記述了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這也是電影《少林寺》拍攝的歷史依據。原大殿1928年被軍閥石友三燒毀,現在的建筑為1985年重建。大殿坐北朝南,七開間,混凝土仿木結構。重檐歇頂,龍吻正脊,中置寶鏡,四面回廊,氣勢恢宏。殿內供奉三世佛像,正中為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脅侍為文殊、普賢兩菩薩,合稱“華嚴三圣”……[詳細]
少林寺藏經閣
  少林寺藏經閣又名法堂,位于少林寺大雄寶殿之后的中軸線上,為高僧講經說法和貯存佛經典籍之所。少林寺藏經閣殿內原供達摩面壁石、法器及包括明代大藏經在內的5000余卷佛經圖籍等。1928年,該殿被石友三焚燒,殿內經卷、武術書籍、達摩影石等俱被毀,僅存殿基及墻體石柱14根。少林寺藏經閣現存《中華大藏經》、《龍藏》、《大正藏》、《高麗藏》及其他典籍計數萬冊。據碑銘記載,此閣創建于元代至正(1341-1368年)年間。現藏經閣是依據毀前資料,于1992至1993年間在原址上重新設計建造的。用時參考半小時交通景點位于少林寺景區內,景區不大,可步行前往;電瓶車:10元/人門票包含在少林寺門票內開放時間8:00-17:00景點位置河南鄭州市登封市太室路與少室路交叉口北50米嵩陽景區0王寺內……[詳細]
303、大鹽店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鹽店
  在沁陽市懷慶辦事處北寺街中段路西有一老建筑,原是沁陽黨校的辦公場所,沁陽人稱為“大鹽店”的地方。大鹽店創建于清末民初,為官商合辦的鹽業轉運批發銷售場所,至今約百余年了。鴉片戰爭失敗后,清政府為解決財政空虛,就進一步發展鹽業,把鹽稅作為一項重要財源。當時,山西臨汾一家姓候的鹽商在懷慶府和官方合作建起了鹽店,因其經銷的是海鹽,海鹽又俗稱大鹽,大鹽店由此而得名。其經營手段是轉運批銷:一是直接供應豫、晉各府署、官家及軍隊用鹽;二是向大鹽商批發;三是通過下屬的經銷鋪向民間銷售,為當時懷慶府一帶規模較大、輻射面積較廣的官商合辦轉運批銷鹽業市場。據記載:大鹽店原占地10000多平方米,內有辦公、值班、倉儲等房屋百余間,四周砌有高大的圍墻,東面臨街建有大鹽門店數間,后歷經改建,現僅存一座三層主樓及北倉房和南……[詳細]
后周太祖嵩陵(郭威墓)
  后周太祖嵩陵(郭威墓),五代十國時期后周太祖圣神恭肅文武孝皇帝郭威的陵墓——嵩陵(后周皇陵之一)。后周太祖,名郭威(904—954),邢州堯山(今邢臺市隆堯縣西)人,他出身平民,在五代初期那段戰亂頻繁的年代,由普通士卒逐步成長為將領,最后又當上了皇帝,是一位歷史上公認的清廉勤政的好皇帝。嵩陵在今河南省新鄭市郭店鎮周莊村南約500米處。陵地北高南低,東西各有一道小土嶺,陵墓兩側各有一條千溝。冢高約9米,周長103米,保存較好。據《圖文老鄭州·老風物》文:“筆者前謁嵩陵時,正值盛夏,高大的墓冢上長滿了野草和荊棘,四周被一人多高的玉米稈所包圍,墓東墓南各有一塊有關部門立的一新一舊水泥碑,連棵像樣的樹都沒有。當地人說,嵩陵上不長樹,多次在上面栽樹都未成活,誰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站在空無一物的陵墓旁,……[詳細]
尉氏興國寺塔
  興國寺塔歷史年代久遠。建于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4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1963年,古塔被公布為河南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興國寺塔塔身每層高度自下而上逐層遞減,平座面闊也漸次收斂,寶瓶式銅剎扣在頂部,整個塔身外觀莊嚴淳厚,剛毅挺拔。古塔為磚塔,塔身內外均用青磚砌筑,全部采用臥砌法,磚與磚之間銜咬,塔體結實穩固。塔每層均由平座、塔身和挑檐組成,其檐下及平座斗拱為仿木構磚砌而成,斗拱用材比例碩大,制作規整,有四鋪作和五鋪作兩類,是宋代建筑藝術的完美體現。興國寺塔的另一顯著特色是塔體內外壁均鑲嵌有磚雕佛龕。佛龕磚呈正方形,其質如石,龕凹圓形。龕內浮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袒胸盤坐式的佛像,一種是一腿盤坐一腿屈膝式的菩薩像,其他還有站立的、盤坐的等各種形態。佛龕均使用圓刀刻法……[詳細]
寶豐白雀寺
  白雀寺位于寶豐縣李莊鄉古城村西父城遺址之上。白雀寺始建于后秦姚萇白雀年間(公元384—385年)。古人以白雀為瑞應的象征,白雀集而吉祥至。相傳白雀年間白雀群集于父城故址——古槐之上,人們以為祥瑞而建起寺廟稱白雀寺。白雀寺所在的父城故址在春秋時代稱城父。城父是楚平王的兒子太子建的封邑。太子建是楚莊王的曾孫。太子建守城父期間曾設莊王祠,四時祭祀,所以后人就將城父楚莊王祠視作楚莊王故宅。明《正德汝州志》載:“白雀寺在父城保,世傳楚莊王故宅,有白雀之瑞,異槐一株。”所謂異槐者,是說白雀寺中古槐高大,人們從中抽出一板,上密布雀形圖案。白雀寺自十六國時期建成之后發展很快,成為汝州著名寺院。隋朝年間,大畫家展子虔、董伯仁都曾在白雀寺作佛教壁畫。《畫史》稱:“展畫汝州白雀寺!闭棺域瘹v北齊、北周、隋,官至朝……[詳細]
307、葉縣真武廟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葉縣真武廟
  真武廟位于葉縣昆陽鎮北關,葉魯公路北側。清同治辛未《葉縣志》載:“真武廟,在縣級北關外。自順治至道光年間,知縣許鴻翔、蔡文甲、陳德秀、鹿傳洵歷次重修”。此廟在解放初期仍保存完好,被譽為“中原北武當”。后來,由于修建葉魯公路,被大面積拆毀,僅存大殿一座!拔母铩睍r有人要破環大殿上的壁畫,群眾用白灰膏將壁畫粉封,使其得以保存下來。歷經幾十年的風雨,白灰膏脫落,壁畫又顯露出昔日的風采。葉縣真武廟大殿為懸山式建筑,坐北朝南。壁畫保存在大殿東、西墻壁上,內容主要是描述真武大帝得道升天的故事。真武廟供奉真武大帝,又名玄武大帝,民間稱祖師爺、上帝公,是北極玄武星君化身。玄武本二十八宿中北方宿之總名。戰國典籍已有記載!冻o・遠游》有“召玄武而奔屬”之句,洪興祖《楚辭補注》卷五曰:“玄武謂龜蛇……[詳細]
新蔡文廟大成殿
  文廟亦稱孔廟,是歷代封建社會對至圣先師——孔子的朝拜祭祀之處,對研究孔孟儒學及其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受到專業人士的廣泛關注,在日本等國家和地區也引起了學術界的注意。新蔡文廟大成殿是文廟的主要建筑,始建于元朝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自李演創建街北,至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朱令如復遷于古城東南隅,兩朝二百余年三易其地。大成殿為五脊單檐歇山式高臺重梁三進深,磚木結構建筑,面闊五間,高9.2米,寬18.5米,進深9.8米,重梁起架,梁柱直徑0.40米,柱礎為青石,直徑0.43米,方坐0.72×0.72。灰瓦覆頂紅磚砌墻,滾龍背,兩端龍頭昂伸,斗拱為一斗三升,四角外翹,鐵鐘高懸。前壁為透花木欞門,門上雕有八仙圖案,格窗。殿內后墻正中四尺高的神臺上,置精作木質神龕,正中端坐孔子青銅像(此像為……[詳細]
劉青霞故居
  劉青霞故居是為紀念我國近代著名教育家,社會活動家,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家劉青霞女士而保留。故居原為尉氏縣大地主“劉半縣”莊園的一部分,位于尉氏縣城正中央,跨東西兩條大街是有名的“師古堂”大院。昔日大院十分雄偉,一排三座插花走獸大門,門前出平臺,臺前是存放轎車、拴馬的廣場,全師古堂約有房三百余間,占地約19畝,這里是“劉半縣”家族中最集中最好的建筑群。昔日劉氏家族的莊園大致分布在縣城東大街至西大街,西大街至后新街之間,東大街和新民街路東還有其當鋪、錢莊和商號,人民路南有其南花園,北門里還有其北花園,總之劉氏家族的房產占據了半個縣城,古稱“劉半縣”,F在保留下來的“劉青霞故居”分東西兩部分,座落在西大街兩側,東院有房36間,分內外兩進院落,內院堂樓面闊五間,進深丈八,通高三丈七,東西樓略低,仍面闊五……[詳細]
延浚汲淇抗日辦事處舊址
  延浚汲淇抗日辦事處舊址,又稱四縣邊抗日辦事處舊址,位于延津縣馬莊鄉原屯村,北臨村委會和原氏宗祠,F存院落四座,主要有工委舊址、武裝部舊址等。四縣邊行政抗日辦事處成立于1943年10月12日,由中共冀魯豫四地委、專署在馬莊鄉原屯村建立,1945年底撤銷。辦事處曾在建立基層政權、壯大抗日力量、發展地方武裝以及組建地下交通線、保障人員過往、物資流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對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具有獨特作用。一、歷史背景1943年,隨著抗日戰爭的不斷深入和戰場的進一步擴大,日本侵略者從物力、財力、兵力出現嚴重供應不足,戰敗已成定局。為保障供應,挽回敗局,日本侵略者在平漢鐵路兩側增派重兵,在偽四十軍、二十四軍的配合下,增設了暗堡、明崗、暗哨。對過往行人嚴密盤查,許多無故百姓被槍殺,平漢鐵路東西……[詳細]
槐店清真寺
  中國伊斯蘭教古寺。原名“至元寺”、“老寺”。坐落在河南省沈丘縣槐店鎮東關。據《沈丘縣志》載:該寺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由元初西征時來華的波斯人阿力所建。明嘉靖三年(1524)重修,后因西北回民遷居該縣而加以擴建。明崇禎年間遭兵燹。清順治以后,-籍馬輝及子孫又陸續重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完工。該寺坐西面東,呈長方形。占地面積9072平方米,建筑面積為3000平方米。屬中國殿宇式古典建筑。主要建筑分正門、過殿、禮拜殿、望月樓,排列于一條中軸線上;女殿、講經堂、阿訇住房、沐浴室對稱分布兩側。寺北院有園林1處。全寺院房舍共計63間,取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終年63歲之意。正門為牌樓,上懸清康熙年間進士馬朝軒親書“清真寺”匾1塊,兩側為南北便門,門上各書“周中規”、“折中矩”,意在……[詳細]
黎世序墓(含御碑及碑亭)
  黎世序(1772—1824),字景和,號湛溪,羅山縣人。幼年家貧苦讀,嘉慶元年中進士。同年任江西星子知縣,不久任南昌知縣。任上,境內彭蠡湖富倉、安樂等圩連年決口,四鄉農田常常顆粒無收。黎世序微服簡從,實地勘察水情,制訂出開河、筑圩、泄洪、浚淤方案,而且帶頭捐款筑堤。嘉慶十三年,黎世序改任鎮江知府,又根據圖籍和民眾意見,在丹陽練湖浚淤,動工建造3座大閘?⒐ず螅毢ê剑紲p少。嘉慶十六年(1811年)春,黎世序任淮海道員,為疏通?冢ε疟娮h,改開挖新河與筑長堤為“束水攻沙”,使海口淤積疏浚,河水復返故道入海。兩江總督百齡和嘉慶皇帝對此大加贊賞。是年,黎世序升任南河總督。任職內,他勤學博采,運用“分-水”理論在徐州西北十八里屯、苗家山、虎山等地依山建造了大壩,改“束水攻沙”為“重門鉗束”……[詳細]
葉縣楚長城遺址
  葉縣的辛店、保安、夏李、常村等南部區域,有一條“龍”在山嶺峽谷之上曲折盤旋,俯瞰著廣袤的中原大地和江漢平原,這條“龍”就是當地百姓口口相傳、代代相傳的“土龍”--楚長城。楚長城是中國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最早的長城,被稱為“長城之父”。楚長城既是南方部族“飲馬黃河”、“問鼎中原”的軍事跳板,亦是抵御中原諸國的軍事防御體系,它承載著楚國滄桑的歷史,見證了戰爭與和平的演變。遺址概況葉縣楚長城遺址是由“土龍”(城墻遺址)、山寨(關城遺址)、房基、水井、蓄水池、烽火臺等組成的重要遺跡連結線,涉及辛店、保安、夏李、常村4個鄉鎮。楚長城遺存較好的地段,都在山寨的頂部,老山寨、鷂山、闖王寨、紅石寨、歪頭山寨、青山寨,高度一般都在1-3米,歪頭山頂部城墻高度達5米以上;墻體寬度在2米左右。在這些較大的楚……[詳細]
輝縣白云寺
  白云寺景區位于輝縣市西35公里的太行山下,距新鄉市55公里。景區內林木茂密,翠竹蔥籠,汨汨清泉,景色宜人。1992年被林業部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和“油松種子園”。主要景點有:白云寺、唐銀杏樹、普照大禪師石塔、風水塔、五百羅漢碑、金沙、銀沙泉、元極寺、龍浴寺、袁氏山莊、龍口風門等。景區內的主體景點白云寺,始建于唐代,原名白茅寺,又稱夢覺寺。寺內有單檐懸山大殿5間。其它中殿、山門、東西配殿及出廈0等50余間。寺后有元代石塔2座,雕刻精致,寺東有宋代五百羅漢碑,紀事翔實。寺西有金沙、銀沙二泉,泉旁有地藏殿,建筑奇特。西臨石崖,有窟名黑龍洞,深邃莫測。寺前古樹參天,盛夏不見日色,為避暑勝地。系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普照大禪師石塔座落于白云寺,后為一石雕-塔,五層,高4.9米,是開山住侍佛光普照大師的……[詳細]
龍門石窟賓陽洞
  賓陽洞在西山石窟內,共有三個,分為賓陽南洞、賓陽中洞、賓陽北洞。“賓陽”意為迎接出生的太陽,是北魏宣武帝為其父母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做功德所營造的洞窟之一。賓陽中洞是北魏時期代表性的洞窟,開工于公元500年,歷時24年建成。后因政變和主持人劉騰病故等原因,計劃中的三所洞窟僅完成了一所即賓陽中洞,南洞和北洞都是到初唐才完成了主要造像。賓陽中洞內為馬蹄形平面,穹窿頂,中央雕刻重瓣大蓮花構成的蓮花寶蓋,蓮花周圍是八個伎樂天和兩個供養天人。洞內為三世佛題材,即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佛,主佛為釋迦牟尼。由于北魏時期崇尚以瘦為美,所以主佛釋迦牟尼面頰清瘦,脖頸細長,體態修長。 洞中前壁南北兩側,自上而下有四層精美的浮雕。第一層是以《維摩詰經》故事為題材的浮雕,叫做“維摩變”。第二層是兩則佛本生故事。第三層為……[詳細]
雙龍寺摩崖造像及雙石塔
  雙龍寺坐落于萬寶山中心腹地。大殿前臺階左置一赑屃伸頸弓背負一石碑。碑文曰:林縣邑北五十里柳泉一里北,有古剎雙龍禪寺……不知建自何代……屋舍殘廢,僧徒廖落……有伽藍、山神兩祠,東西僧舍兩座,南殿三楹……十畝土地,后人不得變賣。碑尾注明時間為,明崇禎八年。寺院中另一處碑文顯示,嘉靖四十年間,曾有“善人”重修雙龍寺?赏茢嗨略鹤钔斫ㄓ诿鞒。在西廂房墻上鑲一石碑,雖年代更久,但對“雙龍”一詞只字未提,碑上題為“創建黑水山神廟記”的文字講述兩個“智勇雙全、德才兼備”的“招撫使”大破數萬賊眾的故事,成碑時間為“大金興定三載”。奇特的是,這方石碑下緣正中刻有一個十余厘米見方的圖章,內容莫辨?磥怼昂谒缴駨R”無疑創建于金朝,而其建廟緣起是金國軍隊與抗金義軍之間的一場戰斗。但“黑水山神廟”是雙龍寺的前身嗎,……[詳細]
邙山陵墓群
  “北邙山頭少閑土,盡是洛陽人舊墓”。在孟津的北邙山上,歷朝歷代的墓穴比比皆是,聚集了全國最大的皇家陵園和古墓葬群,是世界上陵墓最多、歷史最悠久、跨度時間最長、文物價值最大的陵墓區。邙山上下古冢累累,蔚為壯觀,聚集了不同時代不計其數的陵墓,成為世界上最為密集的古墓葬群。如今北邙山上僅皇陵就分為東周、東漢、北魏和后唐四大皇陵區,王公大臣、名人雅士的墓冢更是枚不勝舉。據不完全統計,在孟津邙山上的古墓冢有9000多座,墓志數量超過6000方,在全世界首屈一指,可謂地上萬墓奇觀、地下萬寶薈萃,堪稱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博物館,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邙山古墓群面積龐大,涵蓋孟津、偃師等20多個鄉鎮。西至孟津縣常袋鄉酒流凹村——洛陽市郊紅山鄉楊冢村一線,東至偃師山化鄉南游殿村——山化鄉忠義……[詳細]
318、李斯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李斯墓
  李斯墓位于上蔡縣城西南6公里處,李斯樓村東南,上駐公路東側約1.5公里處,高為57米。李斯墓呈圓形封冢,東西寬22.5米、南北長27米,封冢為層層夯筑,夯窩較大。墓前立有碑石,栽種綠化樹木,為防止封冢水土流失,近幾年對封冢周圍設置保護墻,前面修建數層水泥臺階。《史記·李斯列傳》記載:“李斯者,楚上蔡人也。”(上蔡即今上蔡縣,古時屬楚。)秦朝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后人譽為“千古一相”。他“從荀卿學帝王之術”,學成后西入秦國,被秦王嬴政先任為長史容卿,后任為廷慰,成為“用事大臣”(《史記·秦始皇本紀》)。在軍事上,李斯輔助秦王嬴政滅韓、趙,并燕、魏,吞楚、齊,以十年時間而統一天下,結束了長達數百年群雄爭霸的戰國時代,開辟了一個新的歷史紀元。在政治上,全國統一以后,秦始皇任用李斯為……[詳細]
319、鹿臺崗遺址
鹿臺崗遺址
  鹿臺崗遺址位于蘭考縣東部裴村店鄉。鹿臺崗遺址地層關系自下而上依次為:仰韶文化、河南龍山文化、先商或岳石文化、商文化、春秋時期文化等,而與鹿臺崗相距僅數十公里的朱崗、段崗、牛角崗諸遺址地層關系自下而上依次為:仰韶文化、河南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商文化、春秋時期文化等。通過對鹿臺崗遺址和朱崗、段崗、牛角崗遺址文化內涵的比較分析,我們發現它們雖近在咫尺,但是文化面貌卻大相徑庭。出土文物在鹿臺崗遺址的文化內涵中,未見二里頭文化遺存,確共存有與二里頭文化屬同時期的岳石文化和先商文化,從而表明今杞縣境域應是二里頭文化分布的東部邊界。相反鹿臺崗遺址是迄今為止發現岳石文化最西的地點,豫東一帶先商文化最西的地點,而位于其西部的朱崗和其西南部的段崗、牛角崗遺址也均未發現岳石文化和先商文化的遺存。出土文物這就告訴……[詳細]
320、平寨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平寨遺址
  平寨遺址為新石器時期,遺址東西長370米,南北寬250米,文化層1---1.5米厚。遺存豐富,出土有多種石器、陶器、骨器片等,鑒定為龍山文化。遺址地處大別山支脈,安陽山西部腳下。屬丘陵向平原過渡地帶。遺址座落在丘陵區西部邊緣與古泉河之間的高臺地上,東西長370米,南北寬250米。經考古測繪,高出地面4-5米不等,文化層厚度1.5-2米左右。遺址東北1000米有兩座山丘名丁山、徐山;東50米,西100余米有古泉河支流老湖河和西湖河,屬淮河流域古泉河水系。南部被農田包圍,北部與古城,古城村民組民宅緊密毗連。該遺址于1978年發現,先后有北京大學、山東大學、河南省文物部門等相關專家都到此進行調查研究,由于1974年秋,當地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使該遺址被一條南北貫通的新泉河劈為東西兩半。在新泉河東西岸……[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熟女少妇精品 | 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观看 | 三级国产黄线在线观看 | 最新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 日韩精品成人动漫在线播放一区二区 | 亚洲一级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