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西省旅游

江西省文物古跡介紹

101、血防紀念館 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血防紀念館
  余江縣“血防紀念館”是江西唯一、全國最大的血防展覽館。該館始建于1978年10月,座落于余江縣城中心區域,由著名書法家吳作人題寫館名。全館占地面積6483平方米,建筑面積2345平方米,為四舍院式結構,建筑風格樸實、壯觀。正門前景中心廣場,與廣場另一側的“血防紀念碑”遙相呼應。紀念館主體部分高12.66米,正門外廊兩則聳立8根高11米的方柱,柱頂額枋裝飾“春風楊柳”、“白云飛燕”浮雕圖案,與詩詞意境相得益彰。展廳環繞內庭排布,廳廳相連,自然流暢。內庭設計雅致,水池、拱門、踩石、花木錯落其間,令人心曠神怡。館內由序幕廳、第一展廳(苦難篇)、第二展廳(消滅篇)、第三展廳(鞏固篇)、第四展廳(變化篇)以及余江名人廳等六部分組成。展覽以大量珍貴的歷史資料,全景式地展示了余江人民在中國0的領導下,克服……[詳細]
102、臨川金山寺 AA
臨川金山寺
  金山寺,坐落於江西省臨川市北段海拔二百六十五.九米的金山嶺上(又稱金峰),東與東鄉毗鄰,北與進賢接壤。自依山而過的316國道仰望,滿目蔥蘢的群峰烘托出金碧輝煌的寺廟建筑群,雨天云霧繚繞,時隱時現,晴日云蒸霞蔚,流光溢彩,猶如天庭仙境。從寺內俯視,山下方圓數十里田野無限,村落密布,道路縱橫,撫河如帶,湖泊似鏡,人間美景盡收眼底。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當年的慧悟師已成為臨濟宗第四十五代傳人,法名改稱印空。法師看到黨的宗教政策已逐步落實,頓起復興金山寺之宏愿。一九八五年春,在滿目瘡痍荒草萋萋的寺廟廢墟上,又開始了艱苦的創業生涯。在國內外眾多緇素大德和十方善信的資助下,經過十馀載的櫛風沐雨,慘澹經營,印空法師的夙愿終於實現,金山寺再現昔日輝煌,五千多平方米的建筑群巍然挺立在金峰之巔。踏入寺門,但見紅墻……[詳細]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舊址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舊址,位于瑞金市城西沙洲壩烏石龍村,原系當地楊氏私祠,199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簡稱中革軍委),于1931年11月25日在瑞金葉坪宣告成立。朱德任主席,王稼祥、彭德懷任副主席,中革軍委先后設有總參謀部(后改稱總司令部)、總政治部、地方工作部、武裝動員部(后改稱武裝總動員部)、總經理部(后改稱總供給部)、總兵站部(后改稱總兵站運輸部)、總軍醫處(后改稱總衛生部)、政治保衛局以及秘書處、撫恤委員會、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等機構,總參謀部內設一至六局。2013年5月,國務院(國發[2013]13號)公布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舊址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樂平古戲臺
  樂平戲臺(含傳芳余家戲臺、余家戲臺與祠堂、涌山昭穆堂戲臺、龍珠戲臺、戴村上房祠堂戲臺、車溪敦本堂戲臺、橫路萬年臺)樂平素有“中國古戲臺博物館”之稱,現存412余座。它們燦若星辰,遍布全市農村各地。其中不乏明清建筑。接屬性分,有祠堂臺、廟宇臺、會館臺、宅院臺等;接功能分,有晴臺和晴雨兩用臺;接結構分,有木質結構臺、石質結構臺和石木混合結構臺。無論何種戲臺,其造型之雄偉,氣勢之恢宏,工藝之精湛,無不令人嘆為觀止。樂平古戲臺是熔建筑、工藝、雕塑、美術和文學于一爐的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國內外罕見的文化旅游資源,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和觀賞價值,已引起國內外眾多的新聞媒體、專家學者和廣大游客的普遍關注與濃厚興趣。海內外近40家新聞媒體對它作了專題報道。樂平古戲臺具代表性的有:(1)涌山昭穆堂祠堂臺……[詳細]
105、洎陽樓
洎陽樓
  洎陽樓是樂平市樂安河兩岸景觀建設提升工程的重要部分,承載著展示當地人文、歷史的功能,呈內6層外3層的結構,整體建筑高度超過41米,占地面積約1500平方米,這一新地標于春節期間正式亮燈,成為市民休閑游玩、登高觀景的又一好去處。洎陽樓共7層,地上6層,地下1層,建筑高度41.32米,建筑面積約2893平方米,為樂安河景觀項目的最高建筑。……[詳細]
白鹿洞書院
  白鹿洞書院為中國四大書院(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湖南長沙岳麓書院、湖南衡陽石鼓書院、河南商丘應天書院)之一,位于五老峰東南,始建于公元940年,書院“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至今已有1000多年。書院歷經滄桑,屢興屢廢。至到南宋朱熹重建書院,并親自在此講學,方得以興盛。白鹿洞書院現存在建筑群沿貫道溪自西向東串聯式而筑,由書院門樓、紫陽書院、白鹿書院、延賓館等建筑群落組成。建筑體均坐北朝南,石木或磚木結構,屋頂均為人字形硬山頂,頗具清雅淡泊之氣。新中國成立后,白鹿洞書院得到很好的保護和利用,各級政府先后撥巨款進行三次大的維修,再度興盛。1959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截至2012年,白鹿洞書院已形成集文物管理、教學、學術研究、旅游接待、林園建設五位一體的綜……[詳細]
廬山定慧寺
  定慧寺,原名定慧庵,土名城墻溝,位于廬山北麓蓮花洞景區內,背倚雙劍鋒,面對城南山,駐市區9公里。元末明初始建。據九江舊志記載,元末明初,一佛者明心覺顯的赤腳僧人曾在此清修,因薦藥治好明太祖之疾,圓寂后賜葬廬山。明末清初,文石和尚募緣數哉,始修大佛殿,時僧人九百,香火極盛。至隆缽和尚,鼎盛之至,朝奉者萬計。清順治十七年(1660),刑部主事送“定慧禪林”匾額。乾隆十六年(1752)顯親王感其幽谷松嘯,親題“松風臨水”金匾,寺廟名噪一時,住持隆缽法師由此又稱“聽松和尚”。清末,寺宇、佛像毀于兵火,金匾遺失,僧人遣散。民國五年(1916),福山和尚重修佛殿、寮房,維持香火。新中國成立后,宗教信仰自由,僧人恢復早晚課誦,--參禪。“文革-”間,僧人再度被逐出山門,經書、法器等皆被損毀,祖師墓塔亦被推……[詳細]
徽饒古道
  徽饒古道始建于唐代,均用長約4尺青石板條鋪砌而成的,由長江以北通往徽州、饒州等地的客商必經之道,故被稱“古徽道”,“徽饒道”即屬舊時的“國道”。徽饒古道穿越是徽道的其中一段,全程15公里左右,由于年久失修,現在尚未完全開發,沿途斷崖峭壁林立,崇山峻林,自然風光秀麗,適合初級戶外愛好者的穿越體驗。最佳徒步線路:休寧縣汪村——桐子嶺——連坑——石屋坑——塘窟——婺源沱川——理坑——白石坑——虹關——嶺腳(耗時約13小時)一條斑駁的古道,縱橫深山老林,貫穿阡陌鄉間。它就是徽饒兩地文化中的亙古大脈——徽饒古道。歷史上,徽饒古道又稱“徽州大道”,始建于唐代,自皖南歙縣城起,從休寧至婺源,最后蜿蜒而達瑤里,全長百余公里,路面皆由長約4尺青石板條鋪砌而成,未經任何人工雕鑿。在交通閉塞的古代,這條徽饒古道相……[詳細]
疊山書院
  疊山書院位于江西弋陽縣城東、濱臨信江,占地近7000平方米,原是南宋學者謝枋得早年讀書學習的地方。謝枋得,字君直,號疊山,南宋為元所亡時,全家殉難。元仁宗延佑五年(1318年),當地民眾不顧官府的阻撓,建成這座書院,以紀念榭枋得的民族精神和氣節。后毀于火,明嘉宗天啟年間重建。書院建筑古樸宏偉,禮堂大門上金匾“疊山書院”四字,為民族英雄林則徐手筆。禮堂中木質樓臺、巨大石柱均保持舊貌。禮堂后文昌閣,是當年書院祭圣的地方。青石墻壁上留下的“八仙過海”、“嫦娥奔月”浮雕,為明代原物。疊山書院自元、明、清以來,一直是贛東信江流域文化、教育中心之一,培育了大批民族英才。1916到1919年期間,方志敏、邵式平等革命先輩曾在此處求學,現為弋陽二中校址,其校校名為原江西省省長邵式平所題。疊山書院一直是傳授知……[詳細]
關西新圍
  位于江西省龍南縣關西鎮新圍村和楊村鎮鯉魚寨,是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兩座大型土堡。其中,關西新圍始建于清嘉慶三年(1798年),占地2.7萬平方米,有建筑20棟,建筑面積7898平方米。圍內有祠堂、廳堂、內花園、戲臺、小花洲和梅花書院。燕翼圍建于清順治七年(1650年),圍屋四層,平面呈“口”字形,占地3700平方米,建筑面積3741平方米。圍屋四角設有炮樓。關西新圍,是關西名紳徐名鈞所建。徐名鈞在兄弟中排行第四,故又稱老四。徐老四曾經營木材生意發了大財,后又開藥鋪、當鋪,資產越滾越大,成為一方富豪。因為子女增多,原居家圍屋日顯擁擠,于是耗資百萬,費時十多年建造了這幢圍屋,因未正式命名,與老圍“西昌圍”相對映,俗稱為“新圍”。關于關西新圍,有下面這樣一個故事。關西新圍占地總面積7700多平方米。依……[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一本一久本久a久久精品综合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 | 欧美17禁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精品一区 | 亚洲中文日韩一级 | 欧美日韩国产激情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