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西省旅游

江西省文物古跡介紹

白鷺洲書院
  白鷺洲書院位于吉安市東的贛江中白鷺洲上。白鷺洲方圓數十里,因形似白鷺得名。書院建于南宋淳佑元年(1241),吉州太守江萬里為來此講學的程大中、邵雍、周敦頤、張載、程頤、朱熹等6位儒學大師立祠建書院。宋理宗御賜“白鷺洲書院”五字,與廬山白鹿洞書院、鉛山鵝湖書院、南昌豫章書院并稱江西四大書院。該書院培養造就了文天祥、劉辰翁、鄧光薦等著名人物。書院兼為縣學,經歷代修葺擴大,古跡猶存。風月樓高三層,雕梁畫棟,雄偉壯觀。站在書院頂端,只見江流浩蕩,令人心曠神怡。在江西古郡吉安市區東部,于贛江中雙水夾流之處,有一座如中流砥石的綠洲,這就是著名的鷺洲。東南洲頭的綠樹叢中,有兩座重檐杰閣、巋然聳立的古樓,這便是聞名遐邇的白鷺洲書院主體建筑之一的風月樓和云章閣。白鴛洲書院創建于南宋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詳細]
642、萬載包公廟
萬載包公廟
  包公廟位于黃茅鎮洪爐村鐵山界,距縣城58公里,與湖南瀏陽接壤。清雍正八年(1730年)建,乾隆庚子年(1780年)重修。嘉慶年間(1796~1820年)又由瀏(陽)萬(載)士民募款擴建,置有田產。廟坐北朝南,穿斗式磚木結構,三進,17間,面闊9.34米,進深31.76米,占地面積約312.52平方米,硬山頂,脊飾寶葫蘆。側山花板自山面檐柱中線向內收進一檀徑。山花板上繪有花草,三面的風火墻高達12米,整個建筑分前、中、后三殿。前殿已倒毀,僅存鼓形石柱基4只,中殿與后殿均用石柱木梁穿插法架成。檐下、梁前均見木雕、木梁與石柱間施斜穿斗拱,上雕花草。雀替鏤刻精致多彩,有龍、魚、牛、羊等造型。室內設有天花板,表面加工較細。九十年代以后,該廟香火較盛,時有游方僧人至此主持。據同治《萬載縣志》所載,包公廟……[詳細]
江西省展覽中心
  江西省展覽中心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繁華的八一廣場西側,展覽大樓前身為1968年建成的“毛澤東思想勝利萬歲館”,1992年由原省展覽館、省農業展覽館、省工業展覽館三館合并組建成立江西省展覽中心,現隸屬于江西省出版集團公司,是江西省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2016年12月,按照省委、省政府“退商還文”和“恢復原貌、修舊如舊”的決策部署,展覽大樓進行了全面的升級改造,改造工程為省重點建設工程。改造后的省展覽中心大樓在室內布局上保留了1萬多平方米展廳,新增了中央大廳、貴賓廳、多功能廳、會議室,安裝了自動扶梯、客梯、貨梯、大樓中央空調、消控和BA樓宇智能化系統,獲得中國展覽館協會授予的“展覽場館工程部門一級資質”的專業展館,是舉辦政府、行業廳局重要會議展覽以及高規格、高品位文化藝術類會展項目的不二……[詳細]
銀坑煉銀遺址
  銀坑煉銀遺址(含煉銀渣堆積,鵝形崠礦洞、陰山面礦洞、3號礦洞、路墈腦礦洞、上屋坑子礦洞、下屋洪石發屋后礦洞)銀坑煉銀遺址位于于都縣銀坑鎮窯前村柳木坑組鵝形崠。《贛州府志》載,宋政和四年(1114年)在柳木坑開設銀場煉銀!般y坑”因此而得名。清同治版《于都縣志》載:“宋時有樵者逐鹿入穴,推之銀礦溢出,因置銀礦!彼螌殤c(1225-1227年)中廢。遺址主要由1處煉渣堆積與6個古礦洞組成,總占地面積10000平方米。煉渣堆積于鵝形崠東南山足下柳木河畔,成扇形堆積,長120米,寬30米,厚度10米,占地面積3600平方米。古礦洞分布于鵝形崠山腰處,1號在陳正生住宅后,2號在陰山面,3號共3個洞口已被小河床堵塞掩埋,4號距2號東北40米(壩子上路墈腦),5號在上屋坑子,已被自然填埋,6號在下屋壁背![詳細]
645、九江同文書院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九江同文書院
  同文書院位于江西九江。清同治六年(1867)美國傳教士爾利陶理、吳恪矩等經清政府同意創建于城外土橋,命名為“埠閬小學”。后來隨著學校規模的擴大,學校選擇城內南門口甘棠湖畔為新校址,并取《中庸》“普天之下,車同軌,書同文”之意,定名為“同文書院”,為江西省第一所教會書校。教授內容除近代文化科學知識外,還注重宗教教育。1906年,校長庫思飛在該地挖地基的時候,挖出三大壇唐開元古錢,他把這些古錢拿到美國換得巨款,加上美國教會本身籌集的一部分錢,建教學樓(今九江二中實驗樓),并更名為南偉烈大學,以紀念其父。1917年停辦大學,集中精力專辦九江南偉烈中學。1929年,“南偉烈中學”更名為九江同文中學。1951年6月11日,改名江西省立潯陽中學。1959-1962年,一度在此辦九江大學,F為江西省級文物……[詳細]
盧家洲盧氏宗祠
  盧家洲村坐落在瀘水、禾水交匯沖擊而成的綠洲上,村中有明清建設遺存63棟,其中祠堂5座、書院4座、廟宇4座、古民居50棟。盧氏宗祠占地一畝,門框、門檻、臺階都用漢白玉砌筑。宗祠正廳中間的一級階基,用一塊5米長的漢白玉鋪就,這在全國都屬罕見。氏宗祠大門漢白玉的門楣上雕有傳說中的八仙和太白金星像,人物小巧神態各異,卻栩栩如生,為祠堂添加了不少莊嚴的氣勢。大門下面的漢白玉門檻和門蹲上,雕有龍、蝙蝠、麒麟和喜鵲等祈福消災的吉祥動物,門檻正中雕有“錢斗”,里面裝有不少“花邊”,希冀進出玉吃詞盧氏族人,都能日進斗金。玉石浮雕圖案之精美,寓意之深刻,讓人嘆為觀止。盧氏宗祠有大門、腰門、后堂門共8座,其門楣、門檻、門、盧家洲村蹲、條柱、門臼、墻角石、祠內16尊柱礎以及面闊三間的明廳階石均用整塊漢白玉制成,其中……[詳細]
石塘紙號建筑群
  相傳在南唐建縣以前,石塘村北有方塘十口,故諧音石塘。其南為武夷山鎮,北接稼軒鄉。元時手工造紙業在石塘興起,及明代發展成臨近諸縣手工業造紙中心和集散地,亦是縣內最大的農村圩集之一。石塘是鉛山縣建筑城墻的兩個集鎮之一,靠河一側建有城墻,墻外為寬而深的護城溝。其城墻建于1932年,周長3。5華里,設置城門城樓6處,城樓大小約15平方米,F在保存下來的城墻余100米左右。鎮內秀水環繞青山,山,水,街同行不悖,意境深遠.桐江水及三條人工渠蜿蜒流過小鎮,大家或傍水小筑或跨水而建,綿延成街.整個小鎮的建筑呈紡錘形南北走向.石塘街全長1200多米,寬4-5米,全部鋪以青石板,令人驚訝不已.街上的店鋪鱗次櫛比,相鄰店屋共用一墻,溫馨之極。店鋪建筑為木構架磚墻,前店后堂?渴,拱欞,走廊,商號,瓦檐均有造型各異……[詳細]
黎川洲湖大夫第
  黎川洲湖大夫第位于距黎川縣城40多公里的華山墾殖場洲湖村山坳中,又稱“船屋”、“船形古宅”,建于清代道光二十四年(1844),規模宏大。江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單位!按蠓虻凇贝箝T開在“大夫第”主體建筑的中軸線上,開闊氣派。門框用大青石壘砌而成。門楣上有四個向外凸起、切面呈正六方形的石柱。石柱子長約一尺,柱頭直徑約半尺,刻有菊花狀花紋,當地人稱之為“大方華門”。“八方華門”之上有一匾額,原寫有“大夫第”三字,字體端正,字跡剛勁有力。但匾額已被人鑿去。從大門進去依次是前廳,中廳和后廳,廳與廳之間有天井相隔。前廳兩側樓上有吹鼓房,兩房相向及向后各開有一個小孔,共有四孔,這樣做一舉兩得,既讓下人回避,又起到了音箱共振共鳴的效果!按蠓虻凇蓖鈮Φ膲Ρ诔仕綘睿们啻u按兩斗一抿式砌成!按住、……[詳細]
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閱兵廣場遺址(大沙洲)
  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閱兵廣場遺址—大沙洲閱兵廣場位于銅鼓縣縣城橋頭大沙洲,總占地面積12000平方米,是當年毛澤東親自檢閱、領導秋收起義部隊指戰員起義出發地遺址。1927年“四·一二”政變后,于5月1日,縣總工會,農會在橋頭大沙洲召集了2萬多人的群眾大會,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聲討蔣介石背叛革命,屠殺工農的滔天罪行。1927年9月11日凌晨,秋收起義部隊第三團指戰員集合在大沙洲—閱兵廣場,毛澤東同志就在這里檢閱了整裝待發的第三團指戰員,宣布起義,并親自率領秋收起義部隊高舉工農革命軍軍旗,經溫泉、石橋、上莊向瀏陽白沙進軍,這是毛澤東軍事生涯中首次閱兵。閱兵廣場,作為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的一處重要革命遺址,它記載了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和毛澤東同志的偉大革命實踐活動,是紀念我黨歷史活動中的重要遺址之一,同時……[詳細]
650、七眼井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七眼井
  古袁州治所宜春城作為2200多年歷史的古城,泉水美古井多。宜春之名就源于城西美泉,以其夏冷冬暖,瑩媚如春,飲之宜人而得名。著名的城西美泉之一的“七眼井”,實際是一口大井,下面水是相通的,井水是相通的,中間并列的三個眼兩側各有一根梁支起這七個井眼,上面留了七個井圈。現在的井口是疊在老井口上的,老井的邊沿幾處都可看到被繩子拉出的深深印痕。浮生翱《七眼井》游記:“井”這個漢字其實很有意思,周易有一井卦“改邑不改井”,水是不可離開的資源,村落無論怎么新衰,怎么發展都始終圍繞著“井”展開,一旦離開“井”就是背井離鄉?催^很多書上作者都會提起曾經的居所附近有口井,從而展開淡淡的鄉愁和思索,說明井對人們的重要性,畢竟是和生活息息相關的。我小時候也打過井水,溜繩下桶,桶至井底水面,然后抖腕,讓桶翻過來扣在井……[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免费高清最新不卡视频 |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 | 日本亚洲欧美高清专区vr专区 | 色综合天天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熟女精品一区二区 | 色yeye在线视频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