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西省旅游

江西省文物古跡介紹

601、石塘村
石塘村
  中國美麗鄉村石塘村這里有全市規模最大的黑山羊養殖基地這里有萬畝竹林這里有全縣數量最多的千年古樟這里原始生態、民風淳樸連空氣都是甜的,吸上一口,沁到心田這里綠意盎然,四季常青,氣候溫和這里就是江西省省級生態村——石塘村石塘村位于長平鄉的北面,北與上栗鎮斑竹山連界,轄區面積2約6平方公里,山林覆蓋率85%。“石上有奇觀點綴無數美景,塘內出甘泉滋潤眾多良材”是概括石塘村美景的最佳詮釋。進入精致的石塘村牌坊,一座千年古橋巍然屹立展現在人們眼前。橋下流水潺潺,泉水塘清澈見底,橋周圍大樹參天,濃蔭蔽日。遠處,高聳入云的是石塘名景“棋盤石”。登上棋盤石,-遠眺,四周美景,盡收眼底,“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之感油然而生。棋盤石腳下,有一龍洞,洞內有清亮的山泉滔滔流出,夏天冰涼可口,冬天熱氣蒸騰。石塘村的黑……[詳細]
廷鸞公祠
   馬廷鸞公祠位于距樂平市區30公里的眾埠鎮樓前村馬廷鸞故里,建設面積200余畝,內置了馬氏先賢牌位及部分遺物。該祠是為紀念南宋右丞相兼樞密使馬廷鸞而建。馬廷鸞是樂平樓前村人,自幼甘貧苦讀,知識淵博,工于文詞,駢體文尤為工整,曾是兩代帝王的詞臣(起草詔書等文稿)。他為官清正廉潔,重視人才存拔,關心人民疾苦,對0佞-疾惡如仇,對朝廷對國家對民族矢志忠誠。晚年辭官隱居故鄉著書,教子熱心公益。其次子馬端臨在我國史學史上建樹頗豐,所撰《文獻通考》乃史學巨制。樂平之“洪公氣節,馬氏文章”后者即此。馬廷鸞之后裔現分布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及國內廣東潮汕、福建等地,不乏事業成功之士。 1996年10月,泰國馬氏宗親總會及廣東潮汕地區馬氏后裔謁祖團代表出席了在本市隆重舉行的洪皓馬端臨國際學術研討會暨……[詳細]
泰和法藏寺
  法藏寺,坐落在泰和縣橋頭鎮水坑村,距井泰公路(319國道)3公里。是改革開放后經泰和縣政府批準開放的佛教寺廟。史載:法藏寺始建于唐代后期,初名高紫名山,因山四周長滿茂密竹林而得名。據說,唐代后期一時香火鼎盛,經常有香客到此燒香拜佛。法藏寺初盛時占地約10畝,新中國成立之初仍有殿堂數棟。后來寺內被燒毀,原址只剩瓦礫,周圍村民在廟地上放牛種菜,居士鐘月秀念及當年老信士到外地去拜佛,十分不便,頓生復興法藏寺之心。1994年泰和縣人民政府批準該寺重建后,鐘居士四方募化,并不顧年邁體弱,經數載艱苦努力,籌資百萬余元,在原址上建起了一座嶄新的寺廟。新建的法藏寺落在高紫名山峽谷之中,山上林木蔥籠,寺前溪水湍湍,寺內香煙繚繞,氣勢雄偉,寺中的天王殿、大雄寶殿、圓通寶殿、禪房、客堂都是紅墻黃瓦,金碧輝煌……[詳細]
萬安崇文塔
  萬安崇文塔,位于百加鄉塘上地贛江之畔。崇文塔,塔身結構緊密,堅如磐石,造型美觀,宏偉雄壯。塔為九級八面,由下而上逐層內收,塔高32米,底坐直徑10.2米。塔門有如意斗拱,內設旋梯,可達五層。塔面每層交錯有空心斗窗,墻壁內砌有螺旋式階梯,塔山朝南有如意斗窗,塔頂冠以雙層圓球形葫蘆頂在第九級下面墻壁上還鑲有一塊碑石,文曰:“崇文塔明成化年建。”整座塔由青磚糯米漿澆粘砌成,結構嚴密,經500多年風雪侵蝕和遭多次雷擊,依然巍然屹立。古塔為白壁九層建筑,雄偉巍峨,氣勢磅礴。塔身坐北朝南,底層直徑10.02米,頂層直徑6.88米,塔圍長34.4米,占地面積344.69平方米。為磚木樓閣式,九級八面,通高33米。塔身全部用素面青磚砌筑,自下而上逐層內收,塔內原有螺旋階梯,木梁,木枋,每層塔面砌有一小神龕,……[詳細]
龍江書院
  龍江書院,建成于1840年(清道光庚子年)。是由原寧岡、酃縣、茶陵三縣的客籍紳民捐款集資修建的,當年也是三縣客籍人的最高學府。整座書院,分中、前、后三進,面積2000余平方米,大小合計100多間,現存42間,系磚木結構。建國后,政府多次撥款按原貌維修。毛澤東同志和朱德同志會面舊址1928年4月底,朱德、陳毅等同志率領的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部分部隊和湘南暴-動農軍來到礱市,與毛澤東同志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勝利會師,這就是著名的“井岡山會師”。當時,朱德、陳毅率領的部隊是4月25日到達礱市。4月28日,指揮部隊擔任掩護任務的毛澤東也回到了礱市,他聽說朱德等人住在龍江書院,立即帶領幾名干部趕來,在書院的門口和朱德同志第二次會見。接著大家一道登上 書院的最高層文星閣,進行了親切的交談,參加交談的有毛澤東……[詳細]
華林造紙作坊遺址
  時代:宋、元、明華林造紙作坊遺址位于高安市華林風景名勝區管委會東溪行政村的周嶺自然村。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考古發掘揭露出大批與宋、元、明三代造紙工藝有關的遺跡,而且時代順序清楚,功能相互關聯,幾乎可以完整再現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所記“造竹紙”有關原料加工的一整套工序;弄清了造紙作坊遺址的整體布局狀況、造紙型水碓的形態演變,完善了明代造紙作坊遺址的工藝流程,新發現了元代抄紙房遺跡,進一步證實了華林造紙作坊始建于宋代,并對華林古代造紙的規模與商貿路線有了詳細的了解。共發現了宋代至明代時期水碓16處、漚竹麻坑20多處、槽房10多處以及蒸煮、拌料、漂洗、槌打臺、燒灰坑等造紙作坊遺跡;出土了宋代至明代青白瓷、青瓷、青花瓷、黑釉瓷、白釉瓷等幾百件瓷器;還出土……[詳細]
玉壺山風景區
  玉壺山風景名勝區,屬山岳型自然風景區,是萍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于萍鄉市蓮花縣縣城東面1公里處,沿縣城新建街或外資路轉環山公路可直達。總面積4平方公里,山峰綿延數十里,主峰玉壺山海拔380米。山勢雄奇峻拔,峰巒疊翠,是以峰、石、瀑、洞、云、林兼勝,且以雄、奇、險、秀、幽著稱的一座名山。玉壺山古稱壺山,相傳為齊天大圣孫悟空大鬧蟠桃宴醉酒后拋下的一只仙家玉壺幻化而成,因整座山遠看似酒壺而得名。《太平寰宇記》、《江西通志》、《廬陵府志》、《永新縣志》、《安福縣志》、《廳志》等大量古籍文獻對山中勝景、仙跡、名人傳說有詳細記載,更增添了她的神秘色彩,使她名聞遐邇。古往今來曾吸引眾多騷人墨客探幽攬勝,留下了大量詩文詞賦。唐開元名相姚崇、道家名士楊筠松、宋左丞相周必大、元朝狀元李祁、大禪……[詳細]
寧都起義部隊秋溪整編舊址
  寧都起義部隊秋溪整編舊址位于橫江鎮秋溪村背屋,2006年11月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準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舊址由賴氏家廟明煙堂和孔良公祠秩序堂兩座賴氏祠堂組成。明煙堂由賴氏源重公建于宋至和年間,坐南朝北,磚木結構,占地面積335.36平方米,由前后兩進廳組成。孔良公祠(秩序堂)建于明中期,坐南朝北,磚木結構,占地面積406.5平方米,兩座建筑物前后相連,左右為鄰,中間有11.5米寬空地分開。兩座建筑物均為硬山頂,因為賴氏祠堂族人多次募資修繕,目前保存尚好,基本保持了歷史原貌。1931年12月14日,原國民黨二十六路軍在我黨的正確引導和該軍將領趙博生(中共黨員)、董振堂、季振同、黃中岳的率領下,成功地舉行了寧都起義。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的決定和部署,起義部隊于12月17日入駐石城的橫江、秋溪……[詳細]
安仁文廟
  祭祀一忠一孝的文昌廟與關帝廟是古代舉行隆重大典的地方。安仁縣的文昌廟始建于宋建炎年間(1127—1130年),知縣汪杞建學宮于縣東育才坊(今余江二中所在地),元朝邑人王溥又建“大成殿”,創建了“明倫堂”。明清兩朝,幾經廢興。清同治八年(1869年),代縣令姚迥和后任知縣朱潼發起鄉紳大加修建,此時的文廟(孔廟)由興賢門拾級而上,依次為欞(靈)星門、泮池、大成門、大成殿、崇圣祠,并把文昌宮和明倫堂連接起來,東西兩排小屋分別為名官、鄉賢、忠義、節孝四祠。新建“魁星閣”于孔廟東邊,各殿漆以紅漆,金碧輝煌,畫龍雕棟,檐桷拱飛,氣勢雄偉,與巍巍的文廟珠壁相輝,與挹仙亭遙相對峙,頗為壯觀。安仁文廟,面水背山,大有虎踞龍盤之勢,廟中遍植古槐,綠樹成蔭,郁郁蔥蔥。道光五年(1825年)正月十四日,颶風自正西吹……[詳細]
十都王家大屋
  十都王家大屋位于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嵩峰鄉十都村。為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當地紙商富豪王集賢所建宅院。十都王家大屋是江西目前遺存最大的古民宅。大屋體量宏大,布局完整;宅院規劃科學,主從有序、功能分明。大屋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既防天災,又避兵匪--,俗稱“金帶環抱”,符合當時的社會環境,選址科學。十都王家大屋裝飾華美、工藝精湛,是江南清代宅第民居建筑的優秀代表作。其裝飾、繪畫、雕刻圖案內容豐富、石雕、木雕工藝精湛,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十都王家大屋地處贛東北,為贛浙交界區域,大屋充分展示了兩地建筑文化的交匯與融合。在梁架及小木作和雕刻工藝上均體現了浙江與江西相互影響的建筑手法,成為王家大屋較為典型的建筑特征;在清代贛東北民居中具有獨特的建筑風格。十都王家大屋歷經二百余年,……[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无线乱码 | 亚洲精选品质AV在线 |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日本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 | 在线日本妇人成熟免费a√午 | 亚洲国产精品脚交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