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西省旅游

江西省文物古跡介紹

龍圖學士和刺史傳芳牌樓門
  龍圖學士和刺史傳芳牌樓門,位于樂安縣羅陂鄉水口村,坐北朝南,毗鄰并排而立,中間隔一小巷。龍圖學士牌樓門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成化九年(1473年)重修,是水口村彭氏后裔為紀念先祖彭彥昭而建的;刺史傳芳牌樓門始建于元代,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重修,是水口村彭氏后裔為紀念先祖彭玕封為安定王而建。 龍圖學士牌樓門平面呈八字形,四柱三間三樓單檐式全木結構,廡殿頂,四角飛檐起翹,四柱成一字形排列,兩側為呈八字形的磚砌翼墻。牌樓門為單檐磚脊小青瓦廡殿式屋面,正脊高7.75米。平板枋上有典型的明初風格的五層如意斗栱,明間上部為十攢斗栱,次間額枋上為六攢斗栱。中門之上陽刻“龍圖學士”4字匾額。 刺史傳芳牌樓門為四柱三間單檐三樓式磚石結構,四柱成一字形排列,兩側磚砌翼墻呈八字形,由四柱構成中門……[詳細]
562、云龍橋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云龍橋
  云龍橋位于瑞金市象湖鎮解放路居委會,瑞金城區南面沿江路旁,南北橫跨綿江河。云龍橋宋代為浮橋,名“綿福”;明嘉靖十九年(1540)改作石墩木梁橋,因“橋界青云坊而跨龍池”,故更名“云龍橋”;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改成十二墩十一孔的紅條石拱橋,全長117.52米,寬5米、高9.3米。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云龍橋是紅都瑞金通往福建各蘇區縣的樞紐通道、毛澤東、周思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等共和國開國元勛都曾頻繁往返該橋。1960年,董必武代表中央人民政府慰問瑞金,重游云龍橋,寫下了“繞廓綿江自在流,云龍橋上好凝眸……”的著名詩句。1988年瑞金市文物主管部門與部分離退休干部,發起修復坍塌多年的云龍橋的倡議,并按原貌修復,歷時三載,耗資60余萬元,于1991年竣工。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王震對修復云龍……[詳細]
八一起義部隊會昌戰斗遺址
  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葉挺、朱德、賀龍等指揮起義軍在南昌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創建了人民軍隊。八一起義的成功震驚了國內外,蔣介石、汪精衛急忙調兵遣將討伐。遵照中共中央指示,起義部隊揮師南下直取廣東東江,8月26日進占瑞金縣城。從繳獲的敵軍文件中得知,蔣介石嫡系錢大鈞4個師1萬余人,在會昌山一線構筑工事,同時桂系黃紹 竑部也從信豐往會昌趕,企圖將起義軍扼殺在會昌。為解南下后顧之憂,前敵委員會決定:趁兩股敵人未會合,先破會昌之敵。8月30日早晨,起義軍24師、3師和教導團先后從城東北、西北向敵軍發起佯攻。由于起義軍25師夜行軍迷了路,未能投入戰斗,上午的戰斗打得異常激烈,陳賡營長一連攻下三個山包后,左腿兩處中彈,年近50的師黨代表徐特立也參戰,朱德從犧牲的戰士旁撿起步槍向敵人……[詳細]
崇仁三川橋
  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我市共調查登記不可移動文物4395處,其中新發現3790處,復查605處。而入選江西文物“百大新發現”的僅為6處文物,廊橋類一處,為崇仁縣許坊鄉的三川橋。三川橋因不僅保持了完整的廊橋風貌,且又因是“單拱廊橋”,在江西省已經發現的歷史文物中為絕無僅有。6月12日,記者來到許坊鄉的三川橋村采訪,村民領記者來到三川橋拍攝。這座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間的廊橋,由于村民的保護,歷盡260多年風雨的三川橋風采依舊。三川橋集中體現了撫州古代工匠的聰明才智,其以造型精美,結構別致,蘊藏豐富的文化內涵而受到省文物專家的青睞。從村中沿新建的水泥路北行數百米,遠遠地就看見一座黛瓦紅壁的廊橋,步入廊橋,記者發現廊橋竟有亭、臺、樓、閣的多種功效,遠看像似一棟漢瓦蓋頂的房屋,廊橋的中間是上下坡面的臺階……[詳細]
565、簡寂觀
簡寂觀
  簡寂觀簡寂觀原名太虛觀,在廬山南麓金雞峰下,是南朝宋著名道士陸修靜修行處。陸修靜博精星象,好方外游,青年時遍訪名山,求仙學道。于劉宋大明五年(公元461年)到達廬山,愛金雞峰下水秀山靈,遂建觀其下,名曰太虛。采藥煉丹、傳授門徒、靜心頤神、撰寫道經,在廬山度過了七個年頭。陸修靜逝后詔溢簡寂先生,取“止煩曰簡、遠囂在寂”之意,由是太虛觀改稱簡寂觀。簡寂觀在當時是廬山乃至江南最大的道觀,廟宇宏麗,規模雄偉,金宮玉闕,倚崖六層。觀中的藏經閣,有陸修靜奏請御賜道經并經誡、方藥、符圖1228卷,據說是用“龍篋貯存”,相當講究,是當時道教最大的經庫。簡寂觀四周風景極佳:觀后有蒼翠古樟和陸修靜手植的14棵六朝松,這些古松“龍鱗雪斡,蔽日干霄”,“偃者拂地、聳者入云”,虬枝古斡圖畫所不能寫,一千多年來一直是廬……[詳細]
中共西江縣委舊址
  中共西江縣委舊址位于會昌縣西江鎮許家祠(西江圩東南邊)。為典型的贛南客家建筑風格,坐落于江西會昌西江鎮圩上的南面,位于323國道與贛龍鐵路之間,始建于清乾丙寅年(1746),系磚木結構,硬山頂,坐西朝東,進深28米,寬39米,一進二廳,主廳面積近400平米。1933年7月下旬,中共西江臨時縣委成立。縣委機關駐西江圩許家祠,梁匯川、馬德民、楊志春先后任縣委書記。同年10月,西江縣第一次黨代表大會在這里召開。西江縣委隸屬粵贛省委,縣委下設組織部、宣傳部、婦女部等工作機構,下轄莊埠、洛口、城市、南門、小密、高陂、梅坑、黃安、赤鵝、黃龍、寬田、沙心等12個區委。同月為貫徹上級指示精神,部署全縣各項工作,西江縣委召開了縣、區、鄉干部大會,毛澤東在大會上作了重要講話。現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名錄。中共西江縣……[詳細]
梅福紅十二軍軍部舊址
  梅福紅十二軍軍部舊址(石城縣蘇維埃政府舊址)地點:石城縣琴江鎮梅福村事情發生年代:1930年-1933年舊址位于琴江鎮梅福村,俗稱“紅麻條屋”。該舊址中間是黃姓香火堂,兩邊為廂房,建于清代嘉慶年間,是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筑風格。占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2331.48平方米。1930年6月22日,根據毛澤東“紅軍要協助地方黨組織發動群眾,組織地方革命武裝,建立革命政權”的指示,紅十二軍在代軍長羅炳輝、政委譚震林率領下,從長汀來到石城。6月25日,抵達石城龍崗,接著向石城縣城挺進。27日凌晨,進占石城縣城,軍部駐于該舊址內。6月28日,紅十二軍與石城地方革命武裝在縣城西門廟召開群眾大會,宣布成立石城縣革命委員會,隸屬贛西南蘇維埃政府贛南革命委員會,謝學明任主席。7月6日,紅十二軍離開石城后……[詳細]
紅十軍團軍政委員會舊址
  紅十軍團軍政委員會舊址位于中國江西省德興市繞二鎮重溪村,是一幢二進三間二偏房四天井的磚木結構城堡式兩層樓房,清代建筑,占地面積525平方米。于1990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被列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舊址為一幢二進三間二偏房四天井的磚木結構城堡式兩層樓房,清代建筑,占地面積525平方米。1990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4月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方志敏、粟裕等革命前輩都曾在此工作、生活過。該舊址為德興市重要的紅色旅游資源,也是全市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由于日曬雨淋,年久失修,這幢深宅大院損毀較重。德興市博物館本著對文物、對歷史負責的工作原則,積極向上爭取項目維修資金30萬元,立即實施維修,工程經過招投標,安徽省黃山大明古建公司承接了這個項目。據該市博物館副館長吳雨……[詳細]
理坑村民居
  理坑村民居位于江西省婺源縣沱川鄉理坑村。山村原名里坑,因自古村人崇尚理學,秉承勤讀之風,被譽為朱子理學之源,故稱理坑。自元代起文風大興,明清時更是文人學上、進士官宦輩出,曾有36官宦、16進士、92文入學士,出了333部582卷著作,其中5部78卷被收入《四庫全書》,可見理坑昔日的輝煌。理坑明清官宅約120余幢,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明代崇禎年間廣州知府余自怡的“官廳”,明代天啟年間吏部尚書余懋衡的“天官上卿”。明代萬歷年間戶部右侍郎、工部尚書余懋學的“尚書第”,清代順治年間司馬余維樞的“司馬第”,清代道光年間茶商余顯輝的“詒裕堂”,還有花園式的“云溪別墅”,園林式建筑“花廳”,頗具傳奇色彩的“金家井”。這些古建筑粉墻黛瓦、飛檐戧角、“三雕”工藝精湛,布局科學、合理、冬暖夏涼,是生態文明的……[詳細]
屏山紅三軍團司令部舊址
  屏山紅三軍團司令部舊址地址:石城縣屏山鎮屏山村事件發生年代:1934年屏山紅三軍團司令部舊址位于屏山鎮屏山村鏡面排組。建于清道光年間,為天井式客家民居建筑。座西朝東,磚土木結構,懸山頂,面寬69.4米,進深22米,占地面積1526.8平方米,建筑面積2700平方米。1934年8月下旬至10月中旬,紅三軍團受命駐守中央蘇區北部石城,與進犯中央蘇區的敵軍進行過英勇頑強的戰斗,史稱“石城阻擊戰”。為遲滯敵軍向中央蘇區中心地域的進犯,保障中央機關和主力紅軍的安全集結與戰略轉移,贏得時間,紅三軍團遵照中革軍委的命令,在石城以北約五十華里的縱深地域內,設置了三道防線,展開了石城阻擊戰。整個戰斗十分慘烈,紅軍戰士英勇奮戰,國民黨軍傷亡慘重,沉重地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阻擊戰于10月7日勝利結束。紅三軍團為……[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一级按摩a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中文无线码在线观看 | 色影院不卡中文一区二区 | 亚洲宅男免费永久 | 思思99思思久久最新精品 | 久久综合一区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