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西省旅游

江西省文物古跡介紹

水南余慶堂
  時代:清代類型:古建筑地址:江西省安義縣石鼻鎮羅田村委會水南自然村內簡介:水南“余慶堂”位于江西省安義縣石鼻鎮羅田村委會水南自然村內,創建于清道光二十(1840)年,由富豪黃怡齊精心規劃構筑。因其在江西古重鎮吳城開辦水運木行而發跡,回家創建了“余慶堂”。余慶堂占地面積1940平方米。主屋由兩幢房屋組成,坐北朝南,磚木、硬山頂穿斗式結構,面闊12.9米,進深25.44米,后堂俗稱“閨秀樓”,為堂樓結構,樓上設有回廊,靠臨天井邊沿設有憑眺雕花欄桿和堂樓花窗。整個“閨秀樓”的木板裝修,雕刻圖案繁多,且紋飾精美,雕工細膩,使整個后堂顯得富麗堂皇,讓人嘆為觀止。2006年12月,公布為江西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西巖廣緣寺
  西巖廣緣寺,位于會昌縣城南48公里處。奇峰異石拔地而起,碧水環流,山環水繞之間,一座巨巖雄偉巍巍,酷似羅漢,巨首端然,雙肩寬厚,面南跏跌而坐,臍間內收成一大巖洞,洞寬四千余平方米。洞內寺院便是廣緣寺。寺院遠處,左有云蒸霞蔚的紫云峰,右有雁展如屏的鳳凰頂。近處,奇峰疊翠,異石形奇,獅虎龜蛇,鐘鼓燭筍,鬼斧神工,形神畢備。早在一千多年前,便有引者在兩巖結廬修道。明朝末年,眉山堯和尚卓錫西巖,始建寺院,云集僧眾百余。在后山峰頂修建觀音殿,共七十余名比丘尼清修。至今墻基猶在,斷碑尚存。廣緣寺歷經幾百年風雨,累遭劫難,法師來時,已荒廢多年,瓦礫遍地,荒草沒膝,僅剩一殿,墻裂柱斜。法師住破房,睡稻草,缺油少鹽,時有斷糧。由于經濟落后,當地群眾對出家人不理解,見到法師常指指點點。法師不畏艱難,開石擔土,種……[詳細]
363、寶積寺
寶積寺
   寶積寺現為萍鄉重要旅游景點,位于萍鄉市城區南門外南環路與浙贛鐵路線(老線)之間。寶積寺舊名星居寺,又名梵林寺。唐創,后周廣順年間當地人李氏捐地所建。后周顯德年間(954-959)改名寶積寺。宋文學家黃庭堅曾于崇寧二年(1103)撰并書《寶積禪寺記》,又題過“德味廚”、“入還堂”二匾額,還手植羅漢松于寺院,元毀。明洪武年間,建僧會司。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僧九雪募修。前有關帝殿,邑人李固山建,旁有觀音泉,深不盈尺,暑月清冷,已竭。又有禁鐘樓,即濂溪書院舊址,亦毀。光緒年間,眾僧復興法門叢林,僧肇堂改建山門。從清末至民國,方丈體云大師,住持寺內30余年,每隔3-5年設壇授戒一次。曾先后偕邑僧眾整修殿宇,建藏經閣,創建普通塔院,登遐亭等。民國年間縣僧會司、佛教會、居士林都設寺內。方丈體云大師……[詳細]
于都土塔
  于都土塔位于江西省于都縣城周邊,包括水閣口塔、中埠塔、水頭塔、下馬塔。水閣口塔位于于都縣禾豐鎮蔴園村,又名文峰塔。是座六邊七層樓閣式土塔,塔體為三合土版筑而成,磚疊澀出檐,寶葫蘆頂,高27米,底層邊長4.52米,厚2米。在第二層上嵌有一塊紅石匾,上陰刻于都知縣傅緘題寫的“文巒聳秀”四個大楷字。塔底層辟有一門,內為空筒式,原有十三層橫木梁相錯架設,今大多朽落。據清同治版《于都縣志》載,該塔建于清乾隆二年(1737)。中埠塔位于于都縣羅坳鎮中埠村,又名廻瀾塔。六邊七層樓閣式,塔體為三合土版筑而成,磚疊澀出檐,高36米,底層邊長4.3米,厚1.6米。底層北向辟一門,塔內結構為空筒式,原各層有木梁板,今具朽落。第二層東南面和西北面開拱形窗孔,其它各層各面均為盲窗。清同治版《于都縣志》記載該塔建于乾隆……[詳細]
365、邦伯坊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邦伯坊
  邦伯坊位于安福縣甘洛鄉三舍村前端,遠處是巍峨群山,前面是千頃沃野,上游“進士名塘”清泉順渠從坊前流過,鵝卵石鋪成的古道蜿蜒伸向遠方。前、左、右三口水塘形成品字形與古坊相輝映,坊后是鱗次櫛比的民居及宗祠、書院建筑。邦伯坊系表彰三舍村(海州知州)劉戢功勛顯赫,由明正德當朝皇帝御勅而興建的功德牌坊。邦伯坊為4柱3門仿木樓閣式麻石結構。通高7.53米,寬10.14米,基座用方型巨石疊壓四層,石高78cm,長2.6米,寬65cm,厚重典雅。門額為巨大月梁,明間寬3.5米,橫梁前高浮雕雙獅戲珠紋,后為雙鳳朝陽紋。次間寬2米,左右橫梁前浮雕雙馬奔馳紋,后為鯉魚騰空圖案。梁下置透空神鰲雀替承托。二樓正中月梁刻有楷體“邦伯”大字,左首題刻:“巡按南直隸監察御史黃金如,為奉訓大夫、海州知州劉戢”。右側落款為:“……[詳細]
大余掛角寺
  掛角寺,又名云封寺。位于江西大余與廣東南雄交界的梅嶺上。梅嶺上有劃分江西跟廣東邊界的梅關,原寺在關樓南坡,今六祖廟東對面的一空地上,寺內有張九齡、張弼塑像,故又叫張公祠,或稱“二張”祠,以紀念他倆開嶺、修驛道的功績。祠在“文革”中被毀,僅留下一塊涂湘過嶺的詩碑。云封寺有聯云:驛使暫停花下騎 寺門深掩嶺頭云今日云封寺已移于嶺北山麓下、古驛道旁(山佛家信徒捐建)。掛角寺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傳說話古代禪宗派有個叫正一的和尚,想在大余丫山創寺-。于是他云游到廣東翁源一個財主家化緣,想施討些銀錢,不料那個財主很慳吝,不但未施舍銀錢,還出了一個使人氣惱的難題。他說:“房子這里已新建有100間,和尚若能連基搬去,就算我奉獻佛祖。”正一無奈,只好返回江西,途中碰見八仙之一的呂洞賓,見正一垂頭喪氣而來,本來……[詳細]
367、石橋寺
石橋寺
  石橋寺位于樂安縣鰲溪鎮西南潭港至長山、白竹道旁。始建于唐天寶三年(744)。此處一座天然大石從丘陵地聳起,象條蒼龍騰空飛躍。構成這座石橋。傳說千百年前,這座古寺爐煙飄香沖上穹蒼,驚動了仙人下凡觀光,一夜之間造起這座石橋,故又名“仙人橋”。石橋通高20米,橋面寬15米。橋上一條山徑小道,可供游人登高眺望。距仙人橋前50步許,是石橋寺。當年寺宇宏大,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念經堂、鐘鼓房及僧舍客寮等;還有樓閣三層,梵塔一座,寺宇雄偉壯觀。相傳南宋淳年間,民族英雄文天祥曾在此讀書。爾后舊地重游,見寺廟年久失修,遂獻資修繕。其磚塊上銘刻有“文天祥”三字。后經歷代維修。石橋附近古跡亦多。寺旁有五色巖,傳說巖洞原來很小,每天會出油鹽醬醋米,可供寺內僧員食用。后來有個貪心和尚,想出更多食物,請來石匠把巖洞鑿大……[詳細]
羅田友山私宅
  羅田友山私宅座落于安義縣石鼻鎮羅田村,建于清光緒年間。原屋主黃蘭芳,字友山,清同治年間拔貢,歷任江西省萬年、宜春、九江等府縣教授、教諭,民國初曾任宜春縣知事,后為江西省議員。該建筑坐北朝南,庭院式組合建筑。由主屋、陪屋、前庭后院組合而成。2018年3月,公布為江西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中央郵政局舊址
  1931年底,在這謝氏祠廳中成立了中央郵政局。當時,只辦理幾件簡單的郵政業務,專門為中央首腦機關服務。中央郵政局歸中央內務人民委員部管轄,下設郵務科、審查科、電話總機室和遞信班。全局人員共50多人。郵務科主要負責分發信件、報紙等;審查科主要審理郵件有無偏差,有時還派人進行巡視工作;電話總機室是1931年9月隨紅一方面軍總部遷來的電話隊為基礎組成的,“一蘇大會”前夕,他們在葉坪架通了各機關的有線電話。遞信班負責信件、文件、命令、報紙的傳遞工作。當時郵路干線有4條:中央郵政局——湖陂——坪山崗;中央郵政局——瑞金縣城;中央郵政局——大柏地;中央郵政局——壬田。遞信人員都是貧雇農、工人出身,因當時交通條件不好,全靠兩條腿走,肩上挑著100左右斤重的郵籮,工作非常辛苦,而且送信危險,有的同志還遭暗殺……[詳細]
彰靈崗文化遺址
  彰靈崗文化遺址位于安義縣城北1.5公里的丘陵地帶,為東經115°32′,北緯28°51′,遺址復蓋面積約為方圓10多華里,1988年在此發現舊石器時代石器,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發掘鑒定為我國舊石器時代石器,距今約5萬年。1988年9月,安義縣食品廠青年職工“考古迷”胡賢鋼,在位于安義縣城北1.5公里的彰靈崗(安義名勝稱之為“九龍奔崗”處)發現舊石器時代的石器。同年12月22日送北京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鑒定。1989年5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派專家和江西省考古隊來安義發掘考察,歷時近1個月。為確認這一科學發現,為尋找更多佐證,考古人員查閱了《安義縣志》、《安義土壤志》、《安義-》以及安義氣象等有關資料,走遍了縣城北彰靈崗、城東鳳凰山、城西臺山、城南……[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图片 | 日本亚洲中文无线码在线 | 中文字幕不卡乱偷在线观看 | 激情伊人五月天久久综合 | 欧美免播放器一区 | 色综合天天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