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西省旅游

江西省文物古跡介紹

281、龍濟寺
龍濟寺
  龍濟寺位于江西省崇仁縣禮陂鎮學士山之嶺,是崇仁縣開放寺廟之一,四周群山環抱,林茂谷深,風景秀美。目前龍濟寺已列入崇仁縣開放旅游景點。《崇仁縣志》載:龍濟寺始建于唐天佑元年(904)距今有1097年歷史。原建有大雄寶殿、天王殿、觀音閣。明崇禎五年(1632),崇仁吳相國敬請觀心和尚主持龍濟寺,其間香火鼎盛。清康熙癸亥(1683)年鼎建龍濟中興祖塔,立穎湛、海聰大師墓碑,香火再度鼎盛。在古代,北宋地理學家樂史、元代地理學家吳澄、明代宰相吳道南都曾到此游覽。民國時期,歷遭兵火,殿宇傾圯,僧眾星散,只保留中興祖塔和清代修建的觀音堂。0期間,觀音堂被作為崇仁縣共大學生上山勞動的臨時落腳之處,故得以保存至今。為貫徹黨的宗教政策,1985年崇仁縣人民政府批準龍濟寺為開放寺廟,并籌款修葺,在黨和政府的支持下……[詳細]
古城會議舊址
  古城會議舊址位于井岡山龍市景區,在龍市鎮東北處。這是一個山清水秀、風光綺麗的地方。古城會議舊址就坐落在古城街旁,原為聯奎書院。1927年10月3日,毛澤東率領中國工農革命軍從三灣抵達古城,當天在這里主持召開了前委擴大會議。會議總結了湘贛秋收起義的經驗教訓,確定了團結、改造袁文才、王佐兩支地方武裝的方針,并做出了在羅霄山脈中段建立革命根據地的戰略決定,史稱“古城會議”。1927年10月3日,毛澤東同志率領工農革命軍從三灣來到古城,當天在這里主持召開了前委擴大會議。出席會議的有前敵委員會委員、工農革命軍營以上的黨員干部及寧岡縣黨組織的負責人和袁文才的代表,共四十多人。會議歷時三天,總結了秋收起義的經驗教訓,討論了在羅霄山脈中段建立根據地,開展武裝斗爭以及爭取改造袁文才、王佐兩支地方武裝等問題。古……[詳細]
日峰張恨水舊居
  張恨水是中國現代著名報人、作家,被尊稱為現代文學史上“章回小說大家”和“通俗文學大師”。1905年,年僅10歲的張恨水隨父母在江西黎川生活了一年。張恨水舊居坐落于黎川縣城老街的南津碼頭、新豐橋腳下。當年黎川是閩贛兩省重要的交通樞紐、貨物集散之地,老街依河而建,水運繁忙,碼頭眾多,官府在南津碼頭設置了厘金卡征收木竹稅、鹽稅。張恨水的父親就是調到新城任鹽稅官的,那個時候征稅都在碼頭上現場辦理,因而張恨水一家便住在了這南津渡口的小木樓里。這幢帶有江南民居建筑風格的兩層小木樓,迄今已有150年歷史,占地面積約為300平方米,步入小樓的大門,是一座寬敞但有些幽暗的大廳,大廳可以擺下酒席八桌,地面是麻石板鋪就,大廳右側有一方天井,供采光和排水。大廳左側有三間貫通的平房,房屋的窗下就是南津渡口,開窗能清晰……[詳細]
真如禪寺
  云居山真如禪寺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全國三大樣板叢林,全國重點對外開放寺廟。座落于江西省永修縣西南部,云居山山巔的“蓮花城”。總面積12平方公里,距省城南昌76公里,昌北國際機場58公里。京九鐵路和昌九高速公路及105、316國道均至永修縣。是云居山—柘林湖風景名勝區中著名的佛教文化、唐代文物旅游景點和游覽勝地。始建于唐憲宗元和初年(806-810年),初名“云居禪院”,唐禧宗中和三年(883年),世稱“南宗偉人”的道膺禪師主持禪院,僧眾1500人,朝廷賜額“龍昌禪院”。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真宗皇帝親書“真如禪寺”的匾額,詔賜云居契懷禪師。之后百余年間,香火鼎盛,規模龐大,有莊庵48所,僧眾近2千人。從此,真如禪寺之名延襲至今。之后千余年間,幾經興衰,屢建屢毀。19……[詳細]
麗陽窯址
  麗陽古瓷窯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鎮市西南21公里,遺址分布在麗陽鄉彭家村和麗陽村之間的瓷器山西坡和碓臼山南坡。燒造時間從五代到明代,是景德鎮市區以外—‘處相對集中的瓷器生產地。麗陽古瓷窯址的范圍較大,燒造時間從五代到明代,是景德鎮市區以外—‘處相對集中的瓷器生產地。該窯址發現并發掘元代晚期的龍窯窯爐和明代早期的葫蘆形窯爐各一座。麗陽古瓷窯址位于景德鎮市西南21公里,遺址分布在麗陽鄉彭家村和麗陽村之間的瓷器山西坡和碓臼山南坡。該處瓷窯遺址的范圍較大,燒造時間從五代到明代,是景德鎮市區以外—‘處相對集中的瓷器生產地。該窯址發現并發掘元代晚期的龍窯窯爐和明代早期的葫蘆形窯爐各一座。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麗陽古瓷窯位于麗陽村碓臼山南坡,長24.3米,窯室最大的寬度……[詳細]
龍虎山古建筑群
  龍虎山古建筑群 “龍虎山古建筑群”于鷹潭市龍虎山風景區,主要包括嗣漢天師府內的三省堂、私第門、宮保第、廣緣齋、仁靖真人碑、大銅鐘、靈泉井和上清宮內的東隱院等8處文物,其年代分屬南宋、元、明、清四個歷史時期。 三省堂是嗣漢天師府內保存下來最為完整的抬梁式木構建筑,始建于明代,“皇清同治六年謹修”,為江南院落式布局,南北座向,分前、后、中三廳和東西廂房,面積近千平方米,是歷代天師的住宅,堂內圓柱粗大、明代石雕須彌座尤存。 宮保第位于嗣漢天師府中部偏西側,始建于明代末期,徽派民居建筑,“宮保”二字,為第50代天師張國祥于明萬歷年間誥封“太子少保”的統稱。廣緣齋與宮保第毗鄰,徽派民居建筑,建于明末時期,一直是天師府道眾和往來賓客用膳之所。 仁靖真人碑位于宮保第東側約30米處,青石雕刻,整個碑文由……[詳細]
九江能仁寺
  在九江市庾亮南路,有一座古老的寺院,深紅色的山門圍墻上,書寫著“南無阿彌陀佛唵嚙”八個大字。這就是九江三大叢林之首,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開放寺廟能仁寺。能仁寺舊名承天院。據載始建南朝梁武帝年間(502—549),唐大歷年間重建。北宋慶歷間,南宗南岳法系十二世白云端禪師來院主持。他一面鳩工庀材,擴建殿宇,一面開堂示講,傳燈闡教,一時眾如云集,承天院亦聲名藉甚。元至正十二年(1352)因戰火而毀。明洪武十二年(1379)又建,弘治二年(1489)改為今名。清咸豐間又毀。現建筑多為清同治九年(1870)重建。能仁寺建筑依坡就勢,縱軸線上依次有山門、天王殿、雙陽橋、大雄寶殿、鐵佛殿、藏經樓等建筑,寺內殿宇櫛比,佛像莊嚴。猶為引人入勝的是富有神奇特色的“能仁八景”。這八景是:大勝塔、石船、雨穿石、雙陽……[詳細]
玉山考棚
  玉山考棚舊稱“試院”,南臨玉山縣城十字街。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知縣丁如玉始建,后坍塌。道光十八年(1838年),知縣張兼山發動全縣鄉紳捐款,在原址上重建。咸豐年間遭兵災焚毀,板壁、號榭、幾案盡毀。同治六年(1867年),知縣王大枚設善后工程局修葺如故。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以后,江西省立玉山臨時中學、玉山簡易師范學校和衛生學校先后遷此辦學。1972以后,為玉山縣軸承廠職工宿舍。玉山考棚南面為門廳,北面為公堂,相對而立。門廳和公堂之間是兩排東西相向、各有五十開間的號舍,布局結構保存完整,中軸線院落關系明晰,主體建筑基本保持了清同治時期的建筑格局,形制特征、材料和工藝特點等方面保留了歷史原狀,與《欽定大清會典事例》“考棚有堂,上設公座,堂外甬道東西兩側設考案”的記載相吻合,在國內可查……[詳細]
黃秋園居室
  黃秋園居室位于南昌市小桃花巷21號,是南昌市文物保護單位——“黃秋園故居”(即黃秋園紀念館)中的一部分。居室共兩間,保存完整,現處于三層民居中的底層中部,面積37.78平方米。黃秋園居室是著名已故畫家黃秋園先生生前居住和作畫的地方,二十世紀四十年代,黃秋園先生即租住在此,1953年購得此房,當時只有一層。1988年黃秋園先生之子黃良楷自籌資金20余萬元,在保留居室的基礎上,將此處翻建成三層的仿民國建筑,并數次修葺。現黃秋園紀念館占地220平方米,建筑面積450平方米。一層除保留黃秋園居室外,還辟有黃秋園先生遺作陳列室,二層的陳列室展出黃秋園先生遺作和國內、外眾多著名書畫家的墨寶,三層系黃良楷家人使用。黃秋園居室是國內外研究黃秋園先生及其畫作的主要場所。畫界對黃秋園定評是:善于把握中國畫的某些……[詳細]
文武壩紅四軍軍部舊址
  文武壩紅四軍軍部舊址位于會昌縣文武壩鎮東街11號,年代為1930年,2018年3月,公布為江西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紅四軍軍部舊址(大成殿)始建于北宋晚期宋貞年間(1102-1106),至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縣令張琯倡議重建,歷三年始成。乾道九年(1173年),知贛州府軍州洪邁在《贛州會昌重建學記》一文中記述:重建縣學之事,由縣令張琯深倡其始;繼任縣令沈玲臣實終之。重建后,其規模還舊貫今、百楹翼如、魁伉闊闊。直到元代至正中(約1353年),縣學被大火燒毀。知縣常方壺重建,改為州學,明洪武元年(1368年)裁州復縣,復稱縣學。明洪武戊申,知縣張桂徒于東北隅,壬申火。永樂癸未,知縣王文孜重建;成化壬辰知縣梁潛購千戶白瓊故宅,易城隍廟地、擴而新之。明萬歷四十三年(1625年),知縣冒夢……[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一级中文字幕免费观看 | 亚洲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国产精品 | 夜色福利院在线观看免费 | 午夜福利啪国产 | 亚洲视频高清在线人 | 最新久久国产亚洲高清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