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西省旅游

江西省文物古跡介紹

青原山凈居寺
  青原山位于老縣城(今吉安市)東南9公里,贛江之東。屬嵩華山脈,海拔116米。漢代張道陵(張天師)封天下三百六十五座名山,青原山為其中之一。佛教自古便人“天上云居”之說。詩人楊萬里贊它是:“山川江西第景”。山上的潭泉溪峽共35處。有游噴雪、虎咆、珍珠、百茅溪、小三疊、飛龍潭等泉,攀天岳、芙蓉、翠屏、鷓鴣、西華、華蓋等奇峰,還有試劍、石漱、青峽、墜字石、劍臺、滴水崖、飛云石等名勝,處處留下古人興吟詠的手筆詩章。唐代名臣、大書法家顏真卿篆書“祖關”二字,刻石碑嵌在進凈居寺山門之首。山門鑲有文天祥手書“青原山”三字。北宋著名文學家黃庭堅親筆長詩《游青原次韻周元翁》,后人把它分刻在八通石碑上,分嵌大雄寶殿二側。宋朝抗金名相李綱的《游青原山記》也分刻在四十二通石碑上,嵌于凈居寺的老齋堂壁間。以上名人墨跡……[詳細]
豐城雷氏宗祠
  蕉坑鄉曲源村的“雷氏宗祠”便“隱居”于此,完好地保存280余年之久。宗祠為坊祠相連結構,面闊13.8米,進深32.8米,占地面積約453平方米,采用磚、石、木結構建成,略偏西南方向。前坊為磚石結構,八字門樓,三檐,高約8米,頂部為雕花彩繪磚瓦斗拱,樓式防雨頂。坊正中上部刻“恩榮”二字,中橫刻“物華天寶”四字,下橫刻“雙龍世家”四字牌額。坊門兩側為弧形八字門墻。坊背門上墻面繪水墨魁星點斗畫,高約1米,現仍依稀可辨。坊與祠之間庭院兩旁各對稱置兩抱鼓石及兩旗桿石,祠門上 書-“雷氏宗祠”四個大字,四周為磚石圍墻。祠內為二進一天井,中廳柱為磚砌,梁為抬梁式,兩側為穿斗式。祠內廳墻兩側有斗書“忠孝廉節”四個大字,字體剛勁挺拔,令人敬畏和震撼,墻中嵌鑲對聯一幅,上聯為“劍水躍雙龍發祥在昔猗歟天寶物華千尋……[詳細]
鄧小平舊居與勞動車間
  鄧小平同志勞動舊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和新建縣。1969年10月,那是在“十年--”的歲月里,受到錯誤批判的鄧小平和夫人卓琳被秘密送到江西省新建縣,住進了南昌步兵學校“將軍樓”(現南昌陸軍學院一號樓)。此后,鄧小平夫婦每天步行20多分鐘,從住地來到當時的新建縣拖拉機修配廠參加勞動,用雙腳在本沒有路的地方走出了一條小道,被當地干部群眾親切地稱為“鄧小平小道”。1973年2月,鄧小平恢復工作后,離開了工作生活3年零4個月的新建縣。2000年10月,鄧小平在新建縣參加勞動的車間,以及坐落在南昌陸軍學院內的鄧小平舊居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主要舊址有“小平樓”、“鄧小平小道”、“小平車間”及“小平廣場”4處。其中,“小平廣場”建在新建縣麻棉廠前的一塊空地上;“鄧小平小道”旁修建了一條參觀道,沿途還有亭……[詳細]
264、譚綸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譚綸墓
  譚綸墓位于宜黃縣二都鄉簾前村鹿塘以北山上,始建于明萬歷七年,面積約1000平方米,設神道、牌坊、墓堆,祭臺踞坡地上。墓址原貌損毀嚴重,享堂、文官石俑等早年毀棄,后經當地政府籌資修建,譚綸墓基本得以保存和恢復,現已成為當地重要的旅游景點。為撫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江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墓地組成譚綸墓坐北朝南,由祭道、神道、墓體三部分組成。祭道:南端入口處是一對石獅守護的雙層歇頂的門樓,磚石鑲嵌的祭道約300米長。門樓正額掛有御制的“文武忠孝”橫匾,門樓內設亨堂,亨堂里擺放譚綸塑像。神道:約100米長,石牌坊是四柱三門為一組,共三組,中間牌坊比兩邊的更高更大些。每個石柱頂端均有石雕的獅、馬、鹿、象分別對應壓座,中間牌坊鑲刻“敕葬太子太保兵部尚書謚襄敏譚公之墓”巨匾。一條卵石拼花石板路沿左山斜坡……[詳細]
中共贛南省委舊址
  贛南省是1934年7月為適應紅軍主力即將實行突圍轉移的戰略需要而設立的,初轄于都、登賢、贛縣、楊殷等四縣和信康、南雄兩個遠殖游擊區,后又轄尋烏、安遠、會昌、于西縣和興龍、尋安縣。8月,贛南省委駐此辦公,省委書記由鐘循仁擔任(后阮嘯仙),組織部長羅孟文、宣傳部長潘漢年(后楊尚奎)、白區工作部長張瑾瑜、婦女部長劉蓮仔。贛南省委還不定期出版了機關刊物《省委通訊》。于都成為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的集結地并安全實施突圍,其中很大程度上與贛南省委、省蘇所做的大量地發動群眾、開展籌糧和擴紅工作是分不開的。贛南省從設立始至1935年3月實行分散突圍到信豐堅持游擊戰爭,歷時9個月,其主要領導人先后犧牲,至此贛南省自然解體。舊址為磚木結構,硬山頂,坐北朝南,面闊9.9米,進深25.4米,占地面積251平方米。天主堂是……[詳細]
茨坪毛澤東同志故居
  1928年5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的部分隊伍,來到井岡山與毛澤東會師。此后,毛澤東、朱德等同志多次在這里部署戰斗,粉碎湘贛敵軍多次軍事進剿。毛澤東舊居坐落在大井村中央,因墻壁為白色,慣稱它為白屋。這棟房子共有44間,五個天井,毛澤東率領工農紅軍首次到達大井時就住在這里,此后便成為毛澤東在大井的住地。當時還住有五戶農民和王佐的地方武裝。1929年1月底,這棟房子被敵人燒毀,僅剩下一堵殘墻、屋后的兩棵樹和房前草坪上的一塊大石頭。1960年,當地政府按原貌修復,將殘墻嵌入新墻之中作為紀念。屋前的那塊大石頭因毛澤東時常坐在上面看書讀報、批閱文件,被人稱為讀書石。自從1927年10月至1929年1月,毛澤東同志便常在這房屋的右后間居住和工作。在這里,他代表井岡山前委起草了《井岡山前委對中央的報告》……[詳細]
銅嶺礦冶遺址
  銅嶺礦冶遺址銅嶺礦冶遺址位于江西省瑞昌市夏畈鎮銅嶺村地帶。地理座標為北緯39°45′,東徑115°35′,距長江7公里,離湖北大冶銅綠山銅礦遺址約40公里。銅嶺遺址是繼湖北大冶銅綠山礦冶遺址后的又一重大發現,被評為1991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它以極為豐富的科學資料論證了我國開采礦銅的歷史距今有三千余年,它是我國迄今發現的礦冶遺址中年代最早、保存完整、內涵豐富的一處大型礦冶遺址,它不僅解決了中國高度發達的青銅器鑄造原料來源的問題,而且對于研究中國冶金史及文明史都具有重要意義。該遺址于1998年春發現,遺址分采礦區、冶煉區兩部分,其中采礦區約1平方公里,冶煉區約2平方公里。自1998年以來,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瑞昌市博物館等單位聯合對該遺址進行了連續五年的考古發掘,采礦區揭露面積1800平……[詳細]
蘆溪興文塔
  興文塔,位于萍鄉市蘆溪縣宣風鎮茶垣村廟下組袁河東岸。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塔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系八角七級磚石結構樓閣式高塔,塔高三十五米,占地面積三十一點四平方米,底層內空二十平方米多,塔底層麻石砌墻厚一米。塔西向開拱門,門楣上刻“興文塔”三個大字。二層以上每層交錯開有對稱四個門洞,每層均雕鑿石塊拼成八角形塔檐,每只角上都砌有往上挑的鶴冠石垛,石垛上系有銅鈴,白磚麻石結構。《昭萍志略》載:清道光癸卯年由萍鄉縣知縣集資興建,進士敖星煌監修。寓人文鼎盛之意,名興文塔。塔于1984年10月被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補充資料:興文塔,位于蘆溪縣宣風鎮廟下村袁河岸邊,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已有150余年歷史。由萍鄉知縣集資興建,進士敖星煌監修,有詩云:“塔勢凌云點碧天,文……[詳細]
康都會議舊址
  康都會議舊址(含毛澤東舊居、紅一方面軍電臺舊址、紅一方面軍總醫院舊址、康都蘇維埃政府舊址、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舊址(寧家大屋))位于南豐縣太和鎮康都村,含毛澤東同志舊居、紅一方面軍總部舊址,近現代史跡。撫州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康都村,距縣城30公里,北靠黎川,南通廣昌,東偎武夷,翻過山隘即是福建省建寧縣。康都村是紅軍反“圍剿”時南豐縣的鞏固蘇區之一。第一次反“圍剿”后,紅軍到康都打土豪,進行革命宣傳活動。第二次反“圍剿”紅軍攻占建寧時,進駐康都村。1931年6月初,紅軍取得第二次反“圍剿”勝利后,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和總政治部從福建建寧縣移駐南豐康都圩下街“寧家大屋”。6月21日至22日,紅一方面軍總前委在這里召開了第一次擴大會議和總前委第九次會議,討論時局和行動方針,即著名的“康都會議”……[詳細]
一圣仙娘殿
  東皋一圣仙娘殿,坐落在月塘中學后山邊。傳說東皋:“一圣仙娘”,名緯英,系戰國時期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女兒,因生不逢時,烽火連年,隨父母顛沛流離,目睹國破家亡,民不聊生,憂國憂民,同父親屈原于公元前二百七十六年五月初五日投汩羅江自盡。一代烈女,以身報國,驚天地,泣鬼神。玉帝深威其誠,托化成仙,每當歲首,迎送“一圣仙娘”造紙龍,舟中坐屈原相公,寓以憑悼忠魂。據考冷氏宗譜,宋寶章閣大學士,經略安撫使冷公應微及光祖感其“一圣仙娘”心誠,將“一圣仙娘”如神奉敬,十六 世祖(公元一一七二年至一三三零年間),巽光(東皋)公由白嶺鎮遷往東皋,將“一圣仙娘”隨遷奉敬。 東皋公后裔選址修建東皋公祠,道光壬午年(公元一八二二年)二十一世祖公爵即毅庵公后裔,在公祠左邊建毅庵祠和甘露字。甘露字為一圣仙娘老宗……[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观看 | 日韩少妇熟女一区二区 | 色悠悠久久综合亚洲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在线19页 |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影院 | 热久久精品视频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