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旅游

福建省文物古跡介紹

貓耳山遺址
  時代:商遺址南距浦城縣城約12千米,東北距仙陽鎮約1千米,西北距下洋村約250米。遺跡遺物分布于貓耳山及其周圍山丘上,面積約100萬平方米。2005年9月京臺高速公路浦城段開工,經考古調查并報國家文物局批準,福建博物院、南平市博物館及浦城縣博物館組成聯合考古隊對公路沿線所涉及的的古文化遺址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至2006年,共揭露面積2250平方米,發現商代早期陶窯9座、新石器時代墓葬2座,商代墓葬21座,以及灰坑等遺跡和大量石器、陶器、陶片等遺物。遺址內所發現的9座陶窯中,有1座為圓形窯,6座為橢圓形窯,2座為斜坡式長條形窯(龍窯)。龍窯分別長5.56米和5.38米,坡度4-10°之間,同浙江上虞李家山商代龍窯相似,而時代比李家山龍窯早,具有一定原始性。窯址內出土的陶器以施黑衣的印紋硬陶為主……[詳細]
122、留安塔
留安塔
  留安塔留安塔位于永春縣桃城鎮留安村雙魚山上,原名仙洞塔。原有兩座,一文明塔,一文峰塔,統稱留安塔。據說永春地居網穴,其先人為了保護寶穴而建留安塔以鎮鎖網穴的龍脈,以防被歹徒作法暗算或超度走散。塔為八角七層素面空心密檐鉆尖石塔,塔身全部為花崗巖條石砌成,夾以鋼筋混凝土柱,全高25米,每層飾以斗拱,仰托上層,層層出檐,桔紅色琉璃瓦與淺灰色花崗巖形成強烈反差,四周襯擁綠樹,顯得格外雅麗而雄偉,成為今日永春標志性建筑。……[詳細]
長泰楊氏宗祠
  長泰楊氏宗祠,俗稱楊海紀念堂,位于長泰縣武安鎮城關村后庵,始建于唐代,原為楊海居住的一所簡陋平房。明代,楊海的后裔楊復一在原址擴建為楊海紀念堂。楊海系唐文德元年(888年),朝廷誥封的武勝場大使。至南唐保大十四年(955年),“場”升為“縣”,取名長泰,屬泉州府管轄。宋太平興國五年(980年),邑原任武勝場大使楊海等,以長泰距泉州三百余里,期會征輸不便,請求舍遠就近改隸漳州,泉州太守林金吾奏準朝廷,于是長泰縣始屬于漳州,一直延續至今。楊海為開縣元勛,他關心百姓疾苦,為長泰人民的幸福做出應有的貢獻,故民尊稱其為“武勝公”。楊海紀念堂,座西朝東,建筑面積570平方米,石、磚、木結構,單檐硬山式屋頂,外墻由青磚砌成。由門廳、天井、側廊、正堂組成。正堂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梁架十三檁前廊式,階石碩大,……[詳細]
閩中抗日辦事處舊址
  閩中抗日辦事處舊址位于莆田市城廂區龍橋街道田尾新村208號?谷諔馉幊跗,閩中地區通過和平談判,把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第80師獨立大隊,實現第二次國共合作。1937年9月,閩中工委在莆田城關西來寺設立抗日辦事處,以便雙方聯系,負責人方子明。1938年3月,國民黨頑固派背信棄義,悍然發動“泉州事變”,謀害了工委和部隊負責人劉突軍,并將獨立大隊包圍繳械。后經我方據理力爭,國民黨方面被迫同意把閩中紅軍游擊隊交還新四軍,開往皖南前線抗日。1939年,國民黨又推行“溶共”、“防共”、“限共”政策,并陸續頒布所謂“限制異黨活動”的一系列-法令。面臨這種局面,閩中黨組織一邊在莊邊寧里舉辦訓練班培訓抗日干部,一邊派張伯庭等同志到莆田沿海開辟新的抗日根據地。1940年2月,閩中抗日辦事處遷移到沿海忠……[詳細]
125、四落大厝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四落大厝
  四落大厝位于中華路23、25號,建于19世紀初,與大夫第是鼓浪嶼現存最早的民居。這建筑群極具閩南特色。屋檐一為燕尾式,一為馬鞍式,墻體立面為紅磚。房內雕梁畫棟,細膩樸實。充滿著閩南風情的紅磚雕花,短屋矮墻,無處不透著古樸精致,絕美奢華。大夫第燕尾式的屋頂如同連綿起伏的海浪,大氣、顯赫;天井的過道上紅磚鋪砌,直通到里面的院子;屋檐下的青石浮雕題材多樣,栩栩如生,有的還配以色彩濃烈的彩繪或漆金。四落大厝是鼓浪嶼現有最古老的民居,鼓島最早的傳奇就始于這里。始建于清嘉慶年間(1796-1820)的大夫第民居群,在眾多西洋別墅中鶴立雞群,堪稱傳統民居奇葩,被列入重點歷史風貌建筑。經過兩年多修舊如舊,拂去百年蒙塵的鼓浪嶼四落大厝,終于告別年久失修的龍鐘老態,變身為古色古香的旅游項目——圓洲茶莊,向游客展……[詳細]
126、云霄威惠廟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云霄威惠廟
  原稱陳將軍廟,位于云霄縣云陵鎮享堂村。坐西北朝東南,始建于唐嗣圣元年(684年),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始稱威惠廟。現存建筑系明成化年間(1465年-1487年)里人吳永綏重建,歷代屢有重修。主祀“開漳圣王”陳元光,被海內外尊為威惠祖廟,有宋代漳浦縣令(時云霄屬漳浦縣)呂王壽的《謁威惠廟》詩“唐史無人修列傳,漳江有廟祀將軍”名句為證。1985年元月15日被公布為云霄縣首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陳元光是海內外開漳將士后裔所尊奉的陳圣王,祖籍河南光州固始縣。早在唐高宗總章二年(669年),年僅13歲的陳元光就隨父“歸德將軍”陳政奉詔率中原府兵南征入閩,安定閩粵邊陲,實施綏靖開發,維護唐王朝實現國家多民族統一,父病歿后,元光襲職,拓地千里,開屯建堡,使邊荒安定,嶺表悉平。武則天垂拱二年(686年……[詳細]
沙京龍泉寺
  龍泉寺在鶴上鎮沙京蓮花山麓,占地面積10000平方米。在保持原貌的基礎上重修、擴建,重建和新建大雄寶殿、天王殿、山門、法堂、鐘鼓樓、達摩祖師堂、藏經樓、齋堂、放生池、觀音堂等。前殿單檐懸山頂,大殿垂檐歇山式,均為木構,殿內豎立12根雙人合抱的石柱,柱礎、礎盤保留唐代構件;屋頂部分保持清代重建時的原貌。寺周層巖疊石,風景幽美,還有“流米佛”、“中丞石”、“龍井”等古跡,并保存有許多古代名人題刻。原名西山寺,《淳熙三山志》龍泉院條目載:「時有僧師邑人曰懷海,甚謹,一日令浣巾,久之,師語詰其由,曰:「適見青黃二龍戲井中」。仍以缽往貯,以示師。師心異之,因令游方,後果於百丈開山著叢林規式,盛行於世。咸通中嘗錄所受業及見龍之由奏之,仍賜今額。朝梁承圣三年(西元554年)始建,原名西山寺。唐大歷二年(西……[詳細]
128、繩武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繩武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繩武樓位于平和縣蘆溪鎮蕉路村,依山傍水、風光秀麗,是一座具有高超雕刻藝術風格的袖珍圓形土樓。繩武樓系蘆溪葉氏第十八世太學生葉處侯建于清朝嘉慶年間。圓樓直徑43.8米,24開間,占地面積1506平方米,建筑面積1266平方米。樓高三層,第一層是客廳、廚房和一間臥室,每間都有樓梯通往第二層;第二層是各戶私房;第三層是朝天院,設有通廊可環繞全層。繩武樓的文化博大而精深,樓中處處可見石雕、木雕、泥塑、壁畫等,樣式各異,造型美觀,品味不凡,令人嘆為觀止。其中,僅木雕就有646處,無一雷同,被專家稱為“木雕博物館”。繩武樓于清嘉慶年間由蘆溪十八世太學生葉處候始建,歷經嘉慶至光緒五朝,終于建成,長達五十多年。樓中處處可見石雕、木雕、泥塑、壁畫等。僅木雕就有六百四十處,無一雷同,散見……[詳細]
129、康山廟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康山廟
  康山廟位于福州市東郊康山頂,從桂香街沿康山路上康山向南到底就是。現存建筑包括戲臺、大殿和后殿,始建于道光年間,光緒年間重修,1941年戲臺改建。1998年該廟被列入晉安區文物保護單位,但是現在已經破敗不堪。乾隆版《福州府志》:康山廟在易俗里。神姓趙,名時疇,宋金紫光祿大夫賓之孫也,元泰定間卒,人廟祀之。《榕城考古略》:康山靈樹廟在易俗里,俗稱泰山廟。神趙姓,名時疇,宋金紫光祿大夫賓之孫也。元泰定間卒,郡人立廟祀之。里有喬木甚著靈,近為巫覡之徒,創立牛頭犬頭愿名目,禱解者踵接,廟遂為淫祀之所,官雖禁之,不止也。以上是地方舊志對于康山廟的記載。據此,康山廟奉祀趙時疇,但是后來和東岳信仰相融合。而另一些資料則比較符合現狀清工部尚書、國史館總編廖鴻荃撰寫《康山帥廟序》:“榕城之東有康山廟焉,中奉五帥……[詳細]
林文慶故居
  鼓浪嶼筆架山頂,有一幢依山而筑的歐式別墅,這是廈門大學第二任校長林文慶博士于1921年修建的住所,現偏筆山路5號。 別墅挺立于筆架山頂,二層加地下隔潮層。立面也不是一個平面,而是按地形錯落,自由而隨意。墅前有長長的雙向花崗巖蹬道直上前廳,蹬道西面依花崗巖壁而行,設計頗為獨到。前廳平臺側邊有一株茂密的千年樟,掩映著前入口。前廳的屋面是一個諾大寬敞的大平臺,連著后面的居室。林校長晨昏可隨心所欲步出臥室,到平臺遠眺廈門鼓浪嶼景色,晨練健身,環顧西海域閃爍的海面和“員當漁火”美景,也可在此接談、散步、納涼、吸氧、養花,觀賞九龍江入?诘暮L烀谰!構造別墅的廳室和副樓也按林校長的需要設計,臥室、書房、琴房分配得十分合理,溫馨可親。尤其是副樓,特別寬敞,既可用于宴飲,又可與同學們切蹉,風雨無憂。別墅的花……[詳細]
131、僑福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僑福樓
  僑福樓坐落在高頭鄉高北村西北部,承啟樓西側。建于1962年。圓形土樓,坐北朝南。直徑45米,高3層,內通廊式。全樓有30間(廳),設1個大門。第二層通廊由木質結構懸挑,第三層通廊挑出更多,且設腰檐,檐下以木板封閉作貯藏室。祖堂建筑風格中西合璧,在后側中軸線上,向內院突出,正面有4根西式圓形石柱。內院以花崗石鋪地。樓前為-墻圍合而成的院落,設外大門。2013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僑福樓被稱為“博士樓”,出了11個博士,其中還有個女醫學博士。樓主已經83歲高齡,每當有游客來都會起身迎接,跟大家打招呼,此樓內通廊式,祖堂中西合璧。用時參考1~2小時交通永定——高北村:從永定縣汽車站坐“金豐線”,永定—高頭(土樓),7:25、8:20、10:30、11:40、13:00、14:20、15:1……[詳細]
132、裕昌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裕昌樓
  裕昌樓是南靖縣現存最古老的土樓,建于元末明初(約1368年),為劉、羅、張、唐、范五姓族人共同建造,故把整座樓分為間數不等的五大卦,每卦設一部樓梯,每個家族各居一卦。整座樓東倒西歪,其傾斜設計屹立了幾百年,即使在地震中也不倒,令現代建筑設計師百思不得其解,其建筑設計之謎至今沒有徹底揭開。裕昌樓為5層結構,每層有54間大小相同的斧狀房間,底層為廚房,家家廚房有一口深1米、寬0.5米的水井,井水清凈甘甜,拿起瓢子伸手即可打水。樓內天井中心建有單層圓形祖堂,祖堂前面天井用卵石鋪成大圓圈,等分五格,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這座土樓建成后不久,樓內回廊木柱便開始從左向右傾斜,最大傾斜度為15度,看起來搖搖欲墜,但經受幾百年風雨侵蝕和無數次地震的考驗,至今依然如故,有驚無險。據說是建樓時主人得罪……[詳細]
紅一方面軍總前委、總司令部舊址暨毛澤東、朱德舊居
  紅一方面軍總前委、總司令部舊址暨毛澤東、朱德舊居位于建寧縣溪口鎮溪口社區溪口街49號。1931年5月16日至31日,毛澤東、朱德率領紅一方面軍采取“誘敵深入”、“避強打弱,在運動戰中殲滅敵人”的方針,自江西富田一路向東橫掃700里至福建建寧,取得白云山戰斗、白沙戰斗、中村戰斗、廣昌戰斗、建寧戰斗五戰五捷,殲敵3萬余人,繳-2萬余支的輝煌勝利,痛快淋漓地粉碎了國民黨軍的第二次“圍剿”。1931年5月31日,毛澤東、朱德率領紅一方面軍擊潰建寧守敵劉和鼎部第56師7000余人,解放了建寧城,徹底粉碎了蔣介石發動的對中央蘇區的第二次“圍剿”。當晚,朱德總司令、毛澤東總政委率領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總前委進駐溪口天主教堂。他們在這里從事了許多的重要革命活動,開辟了建(寧)黎(川)泰(寧)革命根據地;毛澤……[詳細]
臺嶼陳東忠烈祠
  臺嶼陳東忠烈祠陳東忠烈祠位于福州市倉山區建新鎮臺嶼村,是福建唯一的供祀宋代民族英烈陳東(神號正一陳真君)的祠廟,為前后三進縱深六十米的傳統鄉村祠廟式建筑。2015年1月公布為倉山區文物保護單位。現存的陳東忠烈祠,建于臺嶼村臺山西麓,頗具規模。祠廟為前后三進縱深六十米的傳統鄉村祠廟式古建筑,古樸壯麗。正門墻上石刻直碑“陳東忠烈祠”,橫碑“臺山文殊廟”。首進為戲臺廳,戲臺正中懸著“曲譜陽春”金字橫匾。兩邊柱聯為民國時臺嶼一位才氣橫溢的塾師撰寫,文采華麗,意境深遠,如“方寸地盤幻出大千世界,須臾戲劇判成凡百忠奸”、“檀板聲中合座連翩群屐,梨園香里眾仙同詠霓裳”等,堪稱中國戲劇聯句中的佳品。戲臺正上方的圓形藻井,規格宏大,構造精巧,為福州地區現存的規格最大、藝術價值最高的古藻井之一。藻井直徑5.2米……[詳細]
紅軍第108團舊址
  紅軍第108團舊址位于莆田市仙游縣鐘山鎮麥斜村麥斜巖。1930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第207團在莆田建立后,中共仙游縣委也開始走上創建紅軍隊伍的道路。同年9月,中共仙游臨時縣委通過多種渠道,籌集了10多支長-,組建了一支紅軍游擊隊。10月,游擊隊決定利用善化民防團團長大宴土豪劣紳之機襲擊善化民團總部,奪取-支彈藥,此役,游擊隊擊斃團丁4人,擊傷3人,繳-20余支,-千余發。戰斗勝利結束后,游擊隊向群眾作革命宣傳,并散發傳單,張貼標語、布告。隨后,游擊隊撤離到興太山區麥斜巖山腰上的麥斜巖寺,宣告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108團,由黃英任團長,林植任政委,并決定以麥斜巖為根據地,開展武裝斗爭和土地革命,以便同莆田的廣業、常太根據地連成一片。紅軍第108團的成立,使仙游自建黨以來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武裝,在仙游……[詳細]
136、晉江福林寺
晉江福林寺
  福林寺坐落在晉江市龍湖鎮檀林村東南,檀林舊稱福林。據《福林移溪并建福林堂記》碑載:同治甲子年(1864年)興工移溪于鄉外,溪旁舊有福林堂,已廢為墟基,于同治丙寅年(1866年)復建,后改為福林寺。 現寺占地面積3026平方米,建筑面積1380平方米,分前、后兩殿及護厝、園林等設施。前殿為大雄寶殿,古樸莊嚴,中祀三世尊佛,旁祀觀世音、地藏王 菩薩,兩邊墻壁彩繪十八羅漢。后殿祗園樓原為二層樓宇,系1932年鄉賢許經梨與開山祖師轉伴和尚倡建,一樓祀千年千眼觀音;二樓祀釋迦文佛、普賢菩薩、 文殊菩薩,并設有禪房。后殿樓宇歷經六十余載滄桑,屋蓋梁木腐蛀,墻面脫落,有坍塌之危。1994年由福林村老人協會倡導,向海內外賢達募捐資金鼎新擴 建,改建后為三層樓宇,一、二樓依舊祀奉諸金尊,三樓為藏經閣,并勒碑紀……[詳細]
137、郭氏宗祠
郭氏宗祠
  郭厝村隸屬峰尾鎮,東臨湄洲灣,北接福煉生活區,是泉港著名的回族人民居住地,迄今已有七百多年歷史。郭氏始祖世居河南光州固始縣。時值唐末閩王王審知開發福建,郭斌、郭質兄弟二人避難入閩,初居長樂,至五代后梁遷居仙游。后來,郭斌娶戴氏女,遷居泉州,另分一脈;郭質遷居仙游碧溪旗峰下,娶蘇氏女,繁衍生息。至宋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郭質后裔郭霖到泉州惠安荻州(今郭厝)定居立業,成為如今郭厝郭姓回族的始祖。現宗祠中廳一對清代留存下來的石柱鐫刻的對聯“系起汾陽世代源流由固始,支分荻水故家文獻壯蓮山”,即言明郭氏淵源。郭霖之母林氏,教子極嚴,雖然家境貧寒,仍含辛茹苦供兒子求學。郭霖自幼聰敏,能詩善文,丞相極賞識其才,逢銓敘選拔,郭霖被賜為進士出身,官調仙游縣尉。因仙游乃郭霖祖籍地,郭霖避親不就,再調任建安……[詳細]
中共閩南地委機關舊址
  中共閩南地委機關舊址位于漳州市云霄縣和平鄉通貝村烏山共頭里。1946年11月,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精神,撤銷閩粵邊臨委,成立閩粵邊工作委員會,同時宣布撤銷閩南特委,成立閩南地區委員會(簡稱閩南地委),隸屬閩粵邊工委,陳文平任書記。1947年5月,閩南地委改隸屬閩粵贛邊區工作委員會,地委領導班子也相應進行調整,盧叨正式從邊工委調回,任閩南地委書記,陳文平任副書記。1948年8月,成立中共閩粵贛邊區委員會,書記魏金水,閩南地委書記盧叨、副書記陳文平等15人為委員。至1949年9月19日漳州解放前,閩南地區黨組織得到空前發展,閩南地委下轄中共平和縣委、中共詔安縣委(原云和詔縣委)、中共靖和浦縣工委、中共永和靖縣工委、中共南靖縣工委、中共漳南工委、閩西南白區共產黨組織、中共安南同縣工委、中共安溪中心縣委……[詳細]
139、南陽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陽樓
  南陽樓位于華安縣仙都鎮大地村的獅形山下,走近南陽樓,“福建省土樓博物館”幾個大字躍入眼簾。南陽樓系二宜樓創建者蔣士熊之孫蔣經邦所建,時在嘉慶丁丑年端月(1817年農歷正月)比二宜樓遲建47年。由于有二宜樓作為藍本參照,因而二宜樓建筑設計方面的優點特點為其所吸收,可稱是二宜樓的縮影,其木雕、石刻用材方面較之二宜樓更勝一籌。南陽樓坐東南朝西北,占地3100平方米,樓高13.25米,直徑51.6米,設4個單元,每個單元均為7開間,共有房間96間,F樓內陳列了土樓主人當年的家具、文具、文玩等物品、勞動工具等保存完好的珍貴文物,再現了當年土樓主人的生活原貌!鼻f子曰:“南方有鳥…非梧桐不棲,非練實不食,非澧泉不飲”,南陽樓的樓門,便是這“鳳棲之木”所制,可見其用料之精良。門樓為細磨的花崗巖砌筑,高5.……[詳細]
140、晉江大覺寺
晉江大覺寺
  大覺寺在晉江東石,是現代高僧瑞今法師親建,其構筑新穎,風格獨特,又緊挨在已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東石古寨,故相得益彰而蜚聲海內外。  瑞今法師字寂聲,號誰真,俗姓蔡,名德分,諱倫生,1905年農歷十二月廿九日出生于晉江縣東石鎮東埕村。1916年僅十二歲即投南安雪峰寺,落發為僧,法名瑞今。40年代瑞今法師在龍江寺當住持時,就萌發了在故鄉再建佛寺以弘揚佛法的念頭。1948年春師偕  善契法師應聘往菲,膺任馬尼拉信愿寺住持,曾多次回桑梓為建寺而奔波。終于1993年4月奠基開建,1994年冬落成! 〈笥X寺有二重山門,第一重山門系花崗巖結構,門分三通,綠輝石的飛禽走獸石雕裝嵌其上,中門額陰刻著趙樸初書寫的“大覺寺”三個 金字,兩邊柱聯是“步入山門要放下塵緣俗慮,登臨覺道須提起正念善心”;邊門的楹聯是“……[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人成在线不卡网 | 一级日本大片免费观看视频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欧美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一级免费国产视频 | 亚洲va成精品在线播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