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浙江省旅游

浙江省文物古跡介紹

臨海龍興寺
  龍興寺,為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臨海市區的靈江之畔,巾子山麓,古城墻內,歷為臺州之首寺。自唐以來,成為中日佛教文化交流之重要場所。天寶時,寺僧思托,六隨鑒真東渡-,講說天臺宗義,弘傳天臺章疏,親制鑒真干漆夾寧坐象,被日人奉為國寶,開日本雕塑藝術之先河。貞元間,日僧最澄入唐求學,駐錫龍興149天,研習天臺教觀,抄錄-,并授菩薩戒,回國后創立日本天臺宗教派。后代歷朝,有日僧圓珍、榮西、成尋、周然等先后來求學。寺始建唐神龍元年(705年),初名中興,后為龍興。歷代屢更其名,曾曰開元,景德,崇寧,廣孝等。及元以后,均稱天寧。悠悠古寺,歷歷千年,名僧輩出,昭著史志,突出者,元有一山,名垂東瀛。近代來,中日學者,苦苦探源,終得確證。重修之龍興寺,為仿唐建筑,典雅古樸,莊肅大方,獨具風格。龍興寺曾是日本佛教天……[詳細]
胡慶余堂博物館
  杭州胡慶余堂中藥博物館享有“南有胡慶余堂、北有同仁堂”盛譽的胡慶余堂創立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杭州胡慶余堂中藥博物館是中國專業性博物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大井巷。1989年10月胡慶余堂制藥廠建廠115周年時在廠內建立,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占地面積2700平方米,于1991年開館。在杭州秀麗的吳山北麓,坐落著氣宇軒宏、金碧輝煌的古建筑群,這就是聞名遐邇的“江南藥王”-胡慶余堂國藥號。胡慶余堂是清末著名紅頂商人胡雪巖集巨匠、摹江南庭院風格耗白銀三十萬兩于1874年創立。胡慶余堂承南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廣納名醫傳統良方,精心調制慶余丸、散、膏、丹、精心制備丸散膏丹,濟世寧人,因藥效顯著,被譽為“江南藥王”。胡慶余堂旨在傳承我國第一部南宋欽定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制藥規范,并在此基礎上……[詳細]
沈鈞儒故居
  沈鈞儒位于浙江省嘉興市城南,是為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者、杰出的民主戰士沈鈞儒先生而建,設在沈鈞儒故居內。沈鈞儒(1875—1963),字秉甫,號衡山,浙江嘉興人。他從一個科舉出身的進士成為一個堅強的民主主義者,進而成為中國0的親密戰友和杰出的黨外共產主義戰士。新中國成立后,沈鈞儒歷任第一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第一、二、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一、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等職,是我國德高望重的老一輩國家領導人之一。沈鈞儒故居建于清代晚期,具有太湖流域和新安江流域兩種傳統建筑文化的特征,粉墻黛瓦,古樸典雅,有一定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是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底,嘉興市委、市政府根據市人民代表、政協委員的建議和提案,決定恢復沈鈞儒故居并報請0中央辦公廳批復。1997年2月2日,0……[詳細]
開化靈山寺
  開化靈山寺簡介靈山寺始建于宋仁宗·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原寺院內有千佛閣、地藏殿、凈照堂、園通閣、鐘樓、鼓樓等建筑物。1934年,在寺院創辦了開化佛學進修社,中國佛教第十三代祖師印光法師曾親臨弘揚佛法。1995年開始復建靈山寺,規劃總面積150畝,總投資1500萬元,開發建設大雄寶殿、天王殿、西方三圣殿、鐘鼓樓、靈山賓館等。現已投資500多萬元,殿內佛像形象逼真,院內走道欄桿均為石雕,規模位居浙西第一,正在申報省級重點管理寺院。浙江省開化縣位于浙江西部邊境(東經118°01′-118°37′,北緯28°54′-29°30′),地屬衢州市,是浙皖贛三省七縣交界處,浙江省母親河——錢塘江的源頭。周圍與常山縣、淳安縣;江西省婺源縣、德興市和玉山縣;以及安徽省休寧縣接壤!建縣于北宋太平興國六年……[詳細]
阿育王寺
  阿育王寺是我國現存唯一以阿育王命名的千年古剎。其地在今寧波市東20公里,鄞縣五鄉鎮寶幢。寺之座落方位,在鄮山分支育王山之西麓。面對玉幾山,左界育王嶺,右是赤瑩山峽谷。三山擁處,吉林參天,修竹蔽日。西望古剎,寺在山奧之底,南而遠眺,俱在峰巒之中,有世外桃源之感。加之四周翠崗蜿蜒,群陵起伏,稱之為“六殊勝八吉樣地”實非虛言。早在南宗嘉熙元年(l237年),宋理宋就把其列為“天下五山之第二”。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被詔定為“天下禪宗五山之第五”。阿育王寺位于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的阿育王山,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創建于西晉太康三年(282年),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阿育王寺聞名中外,不僅因為山明水秀,殿宇巍峨,更由于它有一座舉世矚目的舍利寶塔。現存主體建筑為清……[詳細]
侵浙日軍投降儀式舊址(千人坑遺址)
  侵浙日軍投降儀式舊址位于浙江省富陽縣長新鄉宋殿村,它們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侵略浙江,最終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的見證。侵浙日軍投降儀式舊址占地4.3畝,建筑面積總計440多平方米,1995年經修復作為浙江人民抗戰紀念館,舊址坐北朝南,泥石木結構,重檐亭式房屋,1995年9月正式對外公展。在200多平方米展廳內,分“侵華暴行,鐵證如山”、“抗日烽火,燒遍全國”、“換慶勝利,嚴懲戰犯”三個部分,陳列展出了近200幅歷史照片、圖片和當年受降儀式現場的部分實物,用生動直觀的形式展示了日本軍國主義的侵華暴行,表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反抗侵略的斗爭精神和取得的偉大勝利。同時在宋殿村南當年日軍殘殺我國同胞的千人坑遺址處立碑,以此向廣大人民群眾及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千人坑遺址”5字由原浙江省……[詳細]
青田阜山清真禪寺
  阜山清真禪寺屬縣文物保護單位,全國百座名寺之一。寺廟主體建筑以中軸線為標準,依次為山門、鐘鼓樓、放生池、一進門臺、二進白衣丞相殿、三進觀音殿、廂房,西側配殿有夫人殿,總占地面積約一萬平方米。山門為磚混仿古建筑,重檐歇山頂,首建于1985年。門額匾“澤被僑鄉”為沙孟海于1991年題寫,過山門左右兩邊為鐘鼓樓,平面呈正方形,8.2米見方,三重檐四角攢尖頂,樓內分別置巨形鐘鼓各一。天井中處為放生池,并建“吉祥橋”,放生池面積約200平方米,1987年修建。一進門臺面闊七間20.9米,進深三柱4米,五架檁,中柱分心雙步梁。二進白衣丞相殿,面闊22米,進深11.25米,十一架檁,前后雙步梁,明間上施八角六跳藻井。重檐歇山頂,屋面正、垂脊施邸尾走獸,飛檐起翹。殿內供白衣丞相塑像,廂房面闊7.6米,進深5……[詳細]
王村口革命紀念建筑群
  遂昌王村口紅軍革命紀念地位于浙江省麗水市遂昌縣西南部的王村口鎮,地處仙霞嶺山脈之九龍山東麓,青山簇擁,綠水環繞。小鎮因初為王氏所居,且川、江匯合口于此,故名王村口。1934年12月17日,中國工農紅軍抗日先遣隊洪家云部首次襲取王村口鎮,懲治了部分土豪劣紳。1935年1月2日,洪家云部再次襲取王村口鎮,斃敵10余名,俘敵40余名,繳獲50余支-和大量彈藥及軍用品。洪家云部兩次襲擊王村口,有效地宣傳了共產黨、紅軍,鼓舞了人民群眾起來鬧革命、求解放的勇氣和信心,為挺進師入浙開展游擊戰爭打下了基礎。1935年7月下旬,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師部進駐王村口鎮,在此設立了建設革命根據地的領導中心。粟裕、劉英及師部機關人員駐扎在已舉家逃亡的程氏地主家,王村口天后宮成為紅軍的主要活動場所。挺進師在浙西南創建革命……[詳細]
寧海石碾群
  寧海石碾群共7處10座(只),時代跨度為明——民國時期,分別位于寧波市寧海縣長街鎮西岙村、茶院鄉寺前王村、許家山村、深甽鎮嶺下村、力洋鎮力洋孔村、一市鎮東岙村和越溪鄉梅枝田村。其中西岙村四座,其他各村分別一座。2012年3月26日,寧海縣人民政府公布西岙石碾、許家山石碾、領下石碾和力洋孔石碾為寧海縣第六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寧海石碾群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西岙石碾群公園石碾老學校石碾老爺廟石碾寺前石碾長街西岙村,有4個碾子座,除一個為圓柱體碌碡外,其余均為大碾輪的碾子座。大石碾碾盤周長17.27米,槽深0.18米,碾輪直徑1.66米,一次性可碾谷300-400斤;小碾碾盤周長3.5米,槽深0.13米,碾輪直徑1.63米。一次性可碾谷200斤。2.……[詳細]
徐福東渡遺址
  2000多年前,秦始皇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有一次,秦始皇望著滔滔的海面,心潮澎湃,想到統一大業來得不易,不知將來會有什么變化,就萌發了尋求仙藥的念頭,以求長生不老,倒是由此引出了徐福東渡的故事。徐福,又名徐市,是個有名望的方士(古代自稱懂得求仙方術的人),懂得不少科技知識,又有豐富的航海經驗。徐福受旨率領數千童男童女和各類工匠,帶著五谷種子,渡海替秦始皇去尋求仙藥。自然,仙藥無從求得,徐福也一去不再回來。不過,徐福如何東渡,駛向何方,這成了中國古代航海史上一個耐人尋味的謎。徐福到了哪里?史學家認為:當年徐福的船隊一直向東駛去,最后到達了日本,在那里定居下來,建立了新的家園。他們把先進的種植技術教給當地人民,為開發建設日本,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日本人民對徐福懷著很深的敬意,至今……[詳細]
大慈寺與史相墓
    在東錢湖之東岸,福泉山高聳,綿亙數十里,大慈山兀立于西。其間有下水岙,南宋宰相史彌遠葬慈母于此,故名“大慈山”。山麓有大慈寺,為史氏家庵。后史彌遠亦葬于寺右。彌遠子孫曾在慈云嶺砌石百丈,壘成假嶺,層巒疊嶂,松樟掩蔭,四周群山環抱,前有一泓小溪,山水相映,宛若仙境,為錢湖東岸的旅游勝地。  大慈寺建于宋紹興二十年(公元1150年),規模甚大,當時住僧逾百,為浙東著名叢林。后被史氏請為功德寺,南宋寧宗特賜“教忠報國寺”門額。高僧大慧宗杲法孫物初大觀法師,曾住持大慈寺,佛業大興。入宋參學的日僧寒巖義尹禪師曾到此參禪,愛此山水,回日本后即創立大縹山(在今日本熊本市野田町)大慈寺,以紀念大慈寺的法緣。史彌遠家族篤信佛教,又連續在大慈山興建了寶華寺、悟空寺、妙智寺等道場。據傳,史彌遠為了奉承理宗朝延……[詳細]
蕭家小龍橋
  蕭家小龍橋位于金華市婺城區湯溪鎮,年代為清。江南多雨,江河縱橫,水網密布。古人出行,橋,不可或缺。早在清乾隆年間,蕭家小龍橋還是金衢古驛道上的交通要塞。時隔300多年,這座婺城區現存最長的古橋早已不見舊時的熙熙攘攘,曾經開闊的莘畈溪也激流不再,就連橋側的時刻文字都已淡得模糊難辨。如今出行便利,這座古橋既無法通車,也沒有平坦的道路與之相連,有時候一整天也未必有人來踏訪。小龍橋好似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望著靜謐流淌的河水,遺世獨立、靜默平和。造訪古橋時是一個深秋的晌午,以水稻為主要經濟作物的蕭家村已經進入了繁忙的收割季。蕭家村位于湯溪鎮西北面,北靠洋埠和鐵路,東為西祝村,西與龍游交界,西南為黃堂村。據《陵蘭蕭氏宗譜》記載,蕭元祿由蘭溪澤頭殿遷于此,村以祖姓名蕭家。蕭家村轄肖家村和小龍橋村兩個自然村……[詳細]
113、壽昌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壽昌橋
  座落在浙江省湖州市二都村上渚河上,南北走向,為單孔弧邊石拱橋,全長40余米,高8.10米,凈跨17.4米,矢高7.16米。據文獻記載,橋建于南宋咸淳年間,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該橋結構科學、造型優美、裝飾古樸、保存較好,是浙北杭嘉湖乃至長三角地區迄今發現的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單孔石拱橋。整橋石材采自當地著名的“武康石”,紫褐色的橋身青藤纏繞如長虹飲澗,具有極高的文物古建筑價值。壽昌橋較好的保存了歷史原貌壽昌橋是一座很有時代特色的石拱橋之一,其設計之科學、造型之美觀、建造之精良,尤其此橋單孔跨度較大、收分手法等,在同類橋梁中實屬罕見。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已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壽昌橋的始建年代比永安橋約晚130多年。壽昌橋的用材均采用出自橋梁附近防風山的武康石,橋壘40m,單孔凈跨1……[詳細]
保國寺古建筑博物館
  保國寺古建筑博物館是依托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國寺古建筑群,以保護、研究、展示、弘揚地域古代建筑的歷史、文化和技藝為主要內容的專題類博物館,占地面積17600平方米,建筑面積7000余平方米,其中展廳陳列面積約3500余平方米,由宋、明、清、民國時期的建筑單體組合成建筑院落群組。主要分序廳、原真性的北宋大殿、千年木構祥符殿、祥符殿與《營造法式》等四大部分。博物館的“東來第一山”基本史跡陳列體系以古建筑群的精華、我國唐宋木構建筑的杰出代表———保國寺大殿為核心,結合古代建筑文物資料,輔以歷史文獻記載、建筑構件和研究成果,從遺產的周邊環境、整體布局、營建年代確證、建筑特點、建國后對這座國寶的保護工作以及與我國現存最重要的古代官方建筑規范典籍———宋《營造法式》之間的聯系等方面層層推進……[詳細]
115、古月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月橋
  宋代單孔石拱橋。位于浙江省義烏市赤岸鎮雅治街西側100米,橫跨龍溪。建于宋嘉定六年(1213年)。古月橋采用單拱縱聯分節列砌置法建造,橋拱呈五邊形。該橋全長31.2米,凈跨15米,橋面寬4.5米,兩側引橋各長8.1米,矢高4.15米,坡度30度。橋身分三層疊砌,底層用條石塊直砌,共五折,呈五邊形。每節用六塊長2.8米、厚0.55米、寬0.3米的石條直砌,條石之間距離0.55米,搭接處用長4.75米、高0.58米、寬0.3米的橫鎖石承接。全橋共用三十根條石、四根橫鎖石。中間層為條石橫砌,規格不一,橋面以沙泥和方石鋪成,橋面兩側設有寬0.5米、高0.4米的壓欄石。橋側面中部橫石匾上刻有“皇宋嘉定癸酉季秋潤月建造”字樣,為該橋建造年代無疑。此橋雖經幾百年風雨侵蝕,石質風化嚴重,但仍保持其古樸風貌與……[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尤物tv国产精品看片在线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 五月天在线视频婷婷播放 | 午夜两性免费福利小视频 | 亚洲日韩va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国产_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