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吉林省旅游

吉林省文物古跡介紹

余富遺址
  余富遺址批次和公布時間:第六批2007.5.31地址:磐石市煙筒山鎮余富村年代:青銅—漢類別:古遺址管理單位:磐石市文物管理所是否開放:否余富西山遺址位于煙筒山鎮余富村西山上,西南距煙筒山鎮約2。5公里。是吉林地區面積最大的西團山文化遺址。遺址分布面積較大,分布在余富西山的南坡、西南坡山頂平崗以及平崗北端與另一山包間的東南坡臺地上,遺址面積約21萬平方米。采集陶器有鼎、鬲、罐、盆、缽、碗、杯等。石器較多,石器半成品隨地可見。標本有石刀、石斧、敲砸器、石核和刮削器等。在余富西山最南端的一個略低于西山主峰的一個圓形小山包上,有一座年代:遼金古城,當地稱這個小山包為炮臺山。在城內地表散存有西團山文物類型遺存,說明該遺址從青銅時期一直沿用至年代:遼金時期。余富遺址是周代至漢代時期的古遺址。遺址面積約……[詳細]
古墓壁畫
  介紹: 古墓壁畫均藏于集安的洞溝古墓群中,是土墓代替了石墓后,繪于墓室土壁上的精美壁畫,是研究公元5世紀至6世紀,高句麗歷史文化的珍貴實物資料。 公元4世紀晚期的墓室壁畫,也就是墓室的早期壁畫內容主要以描繪社會風俗習慣為主,較有名的有反映力士角抵場面的角抵墓畫及繪有巨幅舞蹈畫面的舞蹈墓畫。這一時期的墓畫多是創作在石灰涂抹的土壁之上,整幅畫面清晰優美,內容豐富,如有筵宴、狩獵、歡娛、戰爭等諸多的場面,除此之外,還有珍禽異獸、花卉、星象、神仙等畫面。  到了公元5世紀至6世紀,壁畫的內容就演變成以鬼神為主,較具代表性的有五盔墳五號墓。此墓是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構成的地下墓。墓室長4.37米,寬 3.56米,高3.94米,以白灰給墻壁勾縫,并以整體的平整巨石壓頂,整個墓室以壁畫為主,墓室四周……[詳細]
黃魚圈遺址
  黃魚圈位于舒蘭市法特鎮黃魚圈村,距202國道2.5公里,距法特鎮8公里,距舒蘭市65公里,是清代皇宮圈養鱘鰉魚的地方,也是一處古文化遺址,占地面積1.5公頃,是吉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鰉魚圈始建于清康熙初年.鰉魚圈深丈有余,周長500米,全用花崗巖砌成,并配有晾網地。相傳,清朝順治皇帝遷都北京后,為保證皇宮的衣食住行,分別在烏拉街、江寧、蘇州、杭州設立了與地方官府無關的朝貢衙站,直接歸京城內務府管理。東北的烏拉街總管衙門負責采集東珠、松籽、蜂蜜、鱘鰉魚、人參、貂皮及白小米等。其中,松花江特產的鱘鰉魚個大味美、鮮嫩、尹受宮廷歡迎,一般捕魚時值春、夏、秋三季,捕魚牲丁從松花江里把捕上來的鱘鰉魚放到圈里養起來,等到冬季將魚凍好用馬車送往京城,專供皇宮食用。康熙二十一年,康熙皇帝東巡吉林時,曾巡視過……[詳細]
于家大院遺址
  于家大院遺址屬于遼金時代遺址,該遺址處在洮南市安定鎮遠望村于家大院屯西南500米處,一條東西走向的沙崗耕地中。地理坐標:北緯45°07′44.6″,東經122°35′02.1″,高程162.100米。2012年被白城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東西長約200米,南北寬約30.35米,面積為6070平方米,呈長方形。東為林地,西為耕地,地表文物豐富,出土文物有大型灰陶器物殘片,有口沿,有足有布紋瓦片,有青磚,為一處建筑址,該遺址較小,但出土文物較為豐富,根據出土文物分析為遼金時代遺址。于家大院遺址為二級臺地,在一個東西走向的沙崗上,大體呈長方形。遺址周圍均種有楊樹,西側為護林溝,南側15米有兩座沙崗,沙崗上有一片自然林。該遺址地處洮南市安定鎮于家大院屯西南500米處,西距于家至四海村路……[詳細]
葉赫部城址
  葉赫部城址位于吉林省四平市城東南30公里處,是明末海西女真族扈倫四部之一葉赫部的故城,建于明中晚期。王城有東西二城和商監府城。三城均位于梨樹縣葉赫滿族鎮西部老爺廟村附近,“相距里許”呈三角形分布。東城與西城隔葉赫河相望,商監府城位于東城之南。商監府城,又稱珊延沃赫城,即白石山城。平面呈長方形,有內城和外城之分。西城稱“夜黑寨”,因修筑時間比東城早,又位于葉赫河之西岸,故稱老城或西城。始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廢棄,延用八十余年。古城有外城和內城之分,外城三面依山,一面臨水,平面呈橢圓形;內城墻由土石混筑,有城門三座,西墻鑿山作甕門,東城原稱“臺柱寨”,因修筑時間比西城晚,又位于葉赫河東岸,故稱新城或東城,呈橢圓形。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7年),萬歷四十……[詳細]
扶余龍王廟
  龍王廟地址在扶余縣城南關外,據《吉林外記》記載,是乾隆四十九年修建的。這個浦平常不開廟門,也沒人給他辦會,如遇每年天旱,久不下雨,大家在廟前跪香上供、打表,懇求天上下雨,龍王行雨等等。舊社會迷信說雨是龍王行的,龍在大海里、大江里能騰云駕霧,天要老不下雨,就得向他哀求,雨就能下。如在芒種前后雨沒有下來,地不能種,苗不能出,這時人們都到龍王廟里跪香上供,懇求下雨,以救眾生。還有各家大門小戶撤龍牌,龍牌是用黃千紙寫的,上寫:九江八河五湖四海龍王之神位。兩邊寫:油然作云,沛然下雨。供在各家大門口,門口放上一口大缸,插上楊柳樹枝。大家在廟里跪香,打表(表是給玉皇打的),表我已記得不太完全,大意是懇求玉皇大帝發敕令,叫五湖四海,九江八河龍王諸神速行急雨,如五日不下雨則無谷,十日不下雨則無禾;請玉皇大帝早……[詳細]
偏臉城城址
  偏臉城城址位于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白山鄉岫巖村白山咀子山崗南坡,前臨昭蘇太河,南距梨樹縣城4公里。古城順山坡橫下,四面高墻清晰可辨。全城地勢不平,西北高而東南低,方向東斜,有如偏歪的人面,故稱“偏臉城”。古城平面呈方形,城垣夯土板筑,夯層厚10~15厘米,周長4318米,東墻與西墻,南墻與北墻,大體平行。東墻長1078米,城門南側毀圮約40米,北側保存較好,最高處達6米;南墻長1077米,大部分已毀圮,殘墻最高處僅2.5米;西墻長1077米,保存完好,最高處達7.4米;北墻長1092米,最高處7米。古城辟四門,東西兩門辟在兩墻正中,南北兩門辟在兩墻東部,各門均有馬蹄形甕城。城墻四角,都有突出墻外,高于墻頂的圓形高臺,是角樓,站在上面可以瞭望全城。西墻與北墻外,都有護城壕遺址。偏臉古城在遼金時代……[詳細]
七官營子遺址
  七官營子遺址位于洮南市向陽鄉玉成村七官營子屯西南400米漫崗上。地理坐標:北緯45°21′05.9″,東經122°52′49.2″,高程149.498米。2012年被白城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東西寬600米,南北長約700米,面積為42000平方米,呈長方形。在遺址的北、東、西三處各有一隆起的土包,調查時采集到遼金至明代的文物標本,有白瓷碗、盤、罐和四系罐殘片,泥質灰陶盆、罐、甕殘片,以及青磚,布紋瓦,勾滴等建筑材料殘塊,陶器紋飾多見壓印或波浪和附加堆紋,一九七四年四月曾在此遺址出土明代“禾屯吉衛指揮使司”銅印一方,現收藏在吉林省博物館。從地表散布的文物標本和出土的“禾屯吉衛指揮使司”銅印分析,該遺址的年代上限應為遼金,下限延續到明代。該遺址西臨一條南北走向的村村通水泥路……[詳細]
金日成讀書紀念室
  金日成主席讀書紀念室位于毓文中學舊址,吉林市船營區松江中路191號。是一個長方形院落,總占地面積2710平方米,建筑面積1125平方米。其布局屬傳統的三合院建筑,有正房和東西廂房,東側有回廊相連。正門樓的門額上,鐫刻著原中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原吉林毓文中學語文教師楚圖南題寫的“吉林毓文中學”6個大字。該校始創于1917年3月,創辦人韓乃賡。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后,毓文中學全體師生于同年5月7日舉行大-,5月9日召開公眾演說大會,并進行--,展開-斗爭,點燃了吉林人民反帝愛國斗爭的熊熊烈火。在新文化運動中,毓文師生站在吉林新文化運動的前列,積極宣傳新思想,反對舊禮教,創辦進步刊物,傳播馬列主義。1925年五卅運動期間,又是吉林五卅運動的策源地。先后有許多革命者來這里教書育人,從事革命活動,……[詳細]
萬發撥子遺址
  萬發撥子(俗稱“王八脖子”)遺址位于吉林省通化市郊金廠鎮。遺址面積15萬平方米,分為東西兩部分,西部是生活居住區,東部則發現相當數量的墓葬。其墓葬非常有特色,分為土坑墓、積石墓、方壇積石墓、階壇積石墓等,還發現了以女性為主體的40余人的合葬墓。其中積石墓、方壇積石墓反映出高句麗時期的一種特殊葬俗,與這兩種墓葬同期的生活居址的發現對于研究高句麗的起源與發展、早期社會生活具有重要意義。具體介紹時代:秦漢萬發撥子是吉林省東南部、鴨綠江上游地區最具代表性的遺存之一。貌形態較為獨特,西部為圜丘,東接平緩的漫崗山脊并與連綿的高山相連,形態近于俯臥的烏龜,山體大致呈東北西南走向。遺址南側為現代村落,向前半里許,金廠河經遺址東南部注入渾江。遺址年代跨度長,分別相當于新石器、商周、春秋戰國、西漢、魏晉及明代,……[詳細]
報國普樂寺
  報國普樂寺位于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伊通鎮內,在秀麗的七星山環抱中,殿堂雄偉,佛像生動,是一座莊嚴輝煌的佛教道場。此寺由劉秀真居士于1993年8月倡建,仿照浙江普陀山普濟寺的格局修建,廣大信眾在沒有機械設備、沒有完整圖紙的情況下,艱苦、頑強地奮斗,歷時五年,于1997年農歷九月十三日舉行開光大典。寺院面積六千平方米,山門、圓慧寶殿、圓通寶殿、三圣殿是主體建筑。三圣殿上層是藏經樓,兩側是普門殿、地藏殿;圓通寶殿左右有文殊殿、普賢殿。此外還有眼光菩薩、0堂、功德堂、藥師殿、祖師殿、鐘樓、鼓樓、念佛堂、僧舍、齋堂等。圓通寶殿約五層樓高,占地五百平方米,可同時容五百人拜佛。殿內供奉毗廬遮那佛、觀世音菩薩,旁邊侍立著善財童子、龍女菩薩,周圍有三十二尊觀世音菩薩化身像。全國除了普陀山普濟寺,這是第二處供奉……[詳細]
城四家子城址
  城四家子城址位于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區德順鄉南4公里的洮兒河北岸,是遼泰州故城。城址平面略呈正方形,城墻由夯土板筑而成。古城周長5748米,現城墻除西墻被洮兒河沖去半邊殘留483米外,其余三面均保存完好。東墻長1340米,南墻長1375,北墻長1150米。墻現均高5~7米,頂寬1.5米~2米,墻基底寬約20~27米不等。此城有四門,南北兩門都設于城墻中部;東西兩門分設于東西兩墻南段中部,城門外均設有翁城,四角設有角樓。四面城墻上不等距離之間,筑有稍高出墻頂的馬面。在遼金元及明初幾百年間,這里一直是吉林省西部乃至于東北地區西部、內蒙古東部地區遼金元三代方圓數百里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1981年出土的“中書門下之印”一方,對研究遼、金、元幾百年歷史有著重要的實物資料和歷史科學價值,為研究這里……[詳細]
大荒山抗日根據地
  大荒山抗日根據地批次和公布時間:第二批 1981.4.20地址:琿春市英安鄉大荒溝村年代:1932-1943年類別:近現代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管理單位:琿春市文物管理所是否開放:否大荒溝抗日游擊根據地位于琿春縣英安、密江兩鄉北部,包括中崗子、三安(下中溝)、上中溝、清水洞、荒溝、東溝、北溝、大檳榔溝、小檳榔溝、徐大馬溝、楊木橋子等自然屯。主要遺址有:北一學校遺址、荒區蘇維埃政府遺址、十三烈士殉難地、頭道嶺軍事籌備會議遺址、中共琿春縣委遺址、北溝村蘇維埃政府遺址、兵工廠遺址、被服廠和醫院遺址等。1932年1月中共琿春縣委派15名黨團員到大荒溝頭道嶺建造密營,成立了琿春縣第一個抗日武裝別動隊。同年9月,中共琿春縣委把各地武裝隊伍統一編成嶺南、嶺北游擊隊,大荒溝別動隊為嶺北游擊隊,從而創建了大荒溝抗……[詳細]
西大坡遺址
  該遺址所處于洮南市大通鄉,大通鄉位于洮南市西部,東與福順鎮蛟流河為界,西與沈陽軍區洮南軍馬場為鄰,南與安定鎮、呼和車力蒙古鄉接壤,北與蛟流河鄉毗連。鄉駐地三家子屯,距市人民政府西北18500米。地理坐標:北緯45°20′45.5″,東經122°30′21.9″,高程160.800米。2012年被白城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南北長80米,東西寬78米,面積為6240平方米,大體呈圓形。遺址北臨三家泡子,西臨創業水庫四干渠,東300米為林地。該遺址處在耕地之中,西側有一條南北走向的鄉村土路直抵三家泡子。遺址位于大通鄉惠清村敖包營子屯西北約1500米處,東南,西北走向的漫崗上為二級臺地,西距大通鄉霍家段屯2500米,北距大通鄉趙民村2000米處,西北距趙民村小學校500米,東北與……[詳細]
延吉邊墻遺址
  邊墻是指西起和龍縣土山鄉,向東綿亙150余公里,終止于龍井市長安鎮雞林山的防御性墻垣。當地稱“長城”、“邊墻”、“邊壕”等。邊墻跨越和龍縣、龍并市和延吉市的9個鄉鎮。邊墻起點在和龍縣土山鄉東山村二道溝的山坡,這里東北距西古城(渤海中京顯德府)約2.5公里。南崗山脈與英額嶺山脈在邊墻起點南稍偏西約35公里處交匯。這一帶山勢陡峭,南臨海蘭江,形勢十分險要。邊墻從東山村向北延伸,經西城鄉之西北山,沿亞東水庫邊緣,越過和龍縣人參場后進入龍井市境內,與細鱗河鄉果樹農場的邊墻相接。邊墻繼續向北至日新鄉長城村、小輝洞村、小北村,再過老頭溝鎮桃源鄉之東山、官道、官船,然后向東北于銅佛鄉的泗水村、朝陽鄉的石山與八道鄉的饅頭山邊墻相連,后東折,越雙鳳村,進入延吉市境內煙集鄉臺巖村西北5公里的平峰山上,再東南接臺……[詳細]
河夾信子遺址
  河夾信子遺址處于洮南市二龍鄉仁義村四社洮兒河南岸,北以洮兒河鄉洮兒河為界。地理坐標:北緯45°24′26.4″,東經123°05′15.6″,高程191.800米。2012年被白城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河夾信子遺址南北長500米,東西寬150米,面積為75000平方米,呈長方形。該遺址上面有雜亂無序的民房與遺址中建筑遺跡相互交錯,難窺全貌,在民居西部,居民建民房取土時,出土過大量完整簡瓦,板瓦,勾滴等建筑材料,同時還出土兩塊柱礎。但地表文物較少,均為遼金時代文物,有少量的陶片和雞腿壇子殘片,和遼白瓷片。遺址的發現為我們研究了解遼金時期的生產生活及民俗提供了實物資料。夾信子遺址南端有一東西走向的村間小路,該遺址與二龍鄉仁義村四社屯相連,屯內有百余戶人家,以打漁種地為生。南距二龍……[詳細]
閻群昌烈士紀念碑
  閻群昌烈士紀念碑座落在洮南市那金鎮群昌村小群昌屯北200米處的高地上,總占地面積2500米。地理坐標:北緯45°48′53.1″,東經122°04′59.8″,高程272.400米。2012年被白城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紀念碑通高15.4米。由碑身、碑座、護基三部分組成。碑身呈上窄下寬的長方體,正面書有“閻群昌烈士紀念碑”銘文,背面書有“閻群昌烈士永垂不朽”碑文,碑座呈長方體。正面刻有楷書閻群昌烈士的簡介、背面是隸書“萬古千秋”四個大字護基呈長方體每面長均為15米,每面有水泥圍欄四個,在正面留有水泥臺階4階。該紀念碑立于1997年10月,墓葬建在洮南市烈士墓地。閻群昌曾擔任洮北縣十四區人民政府區長,1946年,為了建立紅色東北革命根據地,進行土改斗爭英勇犧牲。為我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詳細]
帽兒山墓地
  位于吉林省吉林市豐滿區,分布面積約8平方千米,是漢代扶余國都城附近的大型墓地,已知墓葬約4000座,推測墓葬總數應數以萬計,這些墓葬是從西漢晚期延續到西晉中期,歷經了600年左右的時間。墓葬多土坑豎穴,為木槨與青膏泥加封土的漢式墓葬。出土有陶器、漆器、銅器、鐵器和絲織品等。有少量巖穴墓和積石墓,后者為高句麗墓葬。墓地出土的馬具等具有草原騎馬民族的特征,可以看到扶余族與鮮卑、高句麗、東-民族的文化交流線索。附近有戰國時期和漢代遺跡多處。1996年,帽兒山墓地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考證,西漢初年,穢貊族內的貊族部落,索離國王子東明,因不甘受排擠率眾由嫩江下游南遷至現在松花江東岸東團山下的平原,與當地的土著涉人(穢貊族內的涉族人)結成新的民族共同體夫余族,并于漢武帝原封三年(公元前1……[詳細]
蘇密溝古城
  蘇密溝古城簡稱蘇密城,位于樺甸市城東約四公里的輝發河沖積平原上,因近蘇密溝而得名。蘇密城基本上呈回字形,正南北向。內城現高3—4米,頂寬0.5—1米,基寬約10米左右,內城東墻長337米,南墻長334米,西墻長367米,北墻長341米,周長1381米。外城現高3—4米,頂寬2—3米,基寬10—12米。外城東墻長697米,西墻長535米,南墻長747米,北墻長611米,周長2590米。內外城皆為夯土構筑,夯層厚10—15厘米,城四角突出,當年可能有角樓建筑。內外城西門有明顯的甕城痕跡。內城隱約可辨南北城樓的痕跡。城外三面(東、西、南)有護城壕,西面護城壕較為明顯,現寬13米,深2米左右。城內耕地上散布許多筒瓦和板瓦殘片以及灰褐色泥質陶片等遺物。日本侵略東北時期,日本考古學者巖間茂次郎等曾在此城……[詳細]
丸都山故城
  丸都山故城在吉林省集安縣城西北2.5公里的山脊上。城址始建于公元3年,是高句麗前期的都城國內城的守備城,平時用作儲放兵械糧草,戰時可恃險固守。209年,山上王移都山城。244年,曹魏毋丘儉攻伐高旬麗,丸都山城遭到洗劫,此后,山城荒蕪了近一百年,至公元342年,故國原王再次移都大都城,然而好景不長,沒過多久,前燕的軍隊又一次攻陷了高句麗,故國原王只得倉皇逃命,丸都山城幾經盛衰,終于成了歷史陳跡。山城周長約7公里,氣勢宏偉,工程浩大,整個地形西北高而東南低,平面呈橢圓形。城垣以方整的石材壘砌,東部的完整處高達6米。墻垣的頂部新修有寬闊的通道,外側筑女墻。城門遺址共有五處,南門是山城的主要城門遺跡,向內凹入,便于防御進攻。城內至今尚保存有德望臺、蓄水池和規模宏大的宮殿基址。殿址位于東坡,順坡修成兩……[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色久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线一区二区 | 亚洲人成aⅴ在线播放 | 久热这里只精品国产8 | 午夜福利成人污在线观看 |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9 |